美麗的火星寸草不生,同時也是乾旱貧瘠,它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2020-08-28 時尚獵人記

火星和地球有許多相似之外,同處於宜居帶之內。雖然火星也是宜居帶內的行星,但是它跟地球的生態環境卻有天壤之別。為了探索火星,對火星有更多的了解,科學家早在1964年就發射了第一個火星探測器,隨後數十年的歲月裡,人類先後向火星發射了數十個探測器。

通過這些探測器對火星不間斷的探索發現,我們對火星也有了更多的認知,比如知道了火星的大氣成分,知道了火星南北極存在水冰,也知道了火星有甲烷等有機物的存在等。

雖然科學家目前對火星有了很多的認知,但是火星更多未知的東西還是有很多,比如最吸引科學家的生命之謎,火星遠古環境之謎等。科學家通過對火星探測發現,認為火星在很久以前有可能也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只是後來發生了巨大變故才變成現在這樣。

如果火星在很久以前也是生命星球,那麼過去了很久,現在的火星上有可能仍然保留下一些遠古生命的痕跡。目前通過探測器,還沒有發現這樣的生命遺蹟。其次有關現在火星是否有生命,依然是一個巨大的謎團。而且探測器曾經在火星表面拍攝到一些非常奇怪神秘的畫面,有人說它們就是生命,也有人說那其實只是巖石。

到底真相如何,依靠探測器還是無法確定的,只有人類直接登陸火星或許才可以揭開那些謎團。可是我們會發現,科學家現在依然沒有進行載人登陸火星的打算,於是有人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科學家不進行載人登陸火星?真實的情況遠比想像的要更加複雜。

可能很多人覺得,人類早在50年前就實現了載人登月。現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科技發展,探測器登陸火星成功率是相當高的,那麼載人登陸火星應該也不難,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我們要明白,探測器登陸火星跟載人飛船登陸火星完全是不同的,前者不需要考慮什麼特別的安全問題,可以大膽地進行登陸火星,即使失敗了也沒事。可是載人登陸火星需要考慮的事情就會很多,重要的則是太空人的安全和生存問題。

我們都知道,火星和地球的距離並不是固定的,當兩個星球都處於遠日點時,它們的距離相距最遠,達4億公裡。而當兩個星球處於近日點時,距離最近只有5400萬公裡。科學家發射火星探測器,基本都是選擇兩者相距最近的時候,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太空航行時間。

即使在地球和火星相距最近的時候,探測器想要到達火星也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而探測器由於不需要考慮很多因素,速度能夠發揮最大優勢。可是載人飛船如果前往火星,需要的時間可是要大於探測器,有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到達火星。

載人飛船前往火星並進行登陸,重點要考慮的就是太空人的安全和生存問題。我們先來說生存問題,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吃喝,不吃不喝是不行的。那麼一年左右的太空航行,需要的食物必然不少,其次還需要很多的飲用水。這無形之中加大了飛船的載重量。

可能有人覺得,飛船隻需要攜帶一年的太空人口糧就可以了,可事實上遠不是如此簡單,需要攜帶的食物和飲用水遠大於一年的量。要知道飛船從地球出發到再次返回地球,可能至少需要2年時間。飛船到達火星用了一年時間,然後登陸火星進行一系列探測之後,再次返回飛船。

而由於飛船來往於地球和火星並不是隨時都可以,需要等待兩者的距離達到更近的時候才可以,否則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返回地球。因此,載人飛船從地球出發到火星然後再返回地球,最理想的情況之下也需要2年的時間,可實際情況可能要大於2年以上。因此飛船要準備的食物和各種生存物資需要約3年左右的量才行。

食物等物質需要的更多,佔據的飛船空間也越多,無形中會加重飛船的燃料供應。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說完了吃喝的生存問題,那我們再來看下另一個威脅太空人的安全問題。首先是太空輻射的問題,我們知道,只要走出地球,沒有了大氣層磁場的保護,就需要面對太陽輻射,宇宙輻射等各種強烈的輻射,雖然飛船和太空衣可以抵擋一部分輻射,但是仍然會有一些輻射入侵人體,這些輻射會影響到人類的健康。

其次,我們現在的飛船沒有人工重力系統,飛船內處於微重力環境。人體在這種微重力環境呆得時間越久,對身體的影響也越大。50年前,人類載人登陸月球,從出發到回到地球,也只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即使如此短的時間,太空人回到地球,身體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需要休養很長時間才能再次進入太空。

而從地球出發到火星,一來一回需要在太空中航行2年左右的時間。如此長的時間太空環境會對太空人造成什麼傷害是我們現在無法預料的。即使太空人成功登陸了火星,面對火星複雜的環境想要安全生存下去也是困難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無法確定火星是否有生命。

如果火星有生命,那麼貿然讓太空人登陸火星是極其危險的行為。正是由於多種考慮,科學家目前才沒有進行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當然,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未來登陸火星是必然的,甚至在火星建立初步的生存基地也不會太遠。

事實上,人類進行載人登陸火星,重要的一個環節還是速度問題。如果飛船的速度能夠實現巨大的飛躍,從地球出發到火星只需要幾天的時間,那麼再人登陸火星也就沒什麼問題了。因為那個時候火星和地球的距離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太空人需要的食物和其它生存物資也不再是問題。甚至短時間的宇宙輻射問題也將不再是大問題。

在宇宙探索中速度依然是王者,只要飛船有了超快的速度,太陽系任何一個地方我們都能夠快速到達。那個時候太陽系也將不再有秘密,而有了更快的速度之後,在火星建立基地,改造火星也會順利很多。可惜,要實現速度的飛躍突破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人類走出地球探索火星已經有半個多世紀,雖然飛船的速度有了一些提高,但是提高並不明顯。要實現飛船速度的巨大提升,可能還需要等待能源的巨大突破,比如可控核聚變的實現。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戰地初體

相關焦點

  • 火星曾經和地球一樣,如今卻變得荒涼,40億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
    火星同太陽的距離約為日地距離的1.5倍,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其長度等於地球上的1.88年,即地球上的687天。地球的表面重力約為火星表面重力的2.6倍。火星的自轉軸也是傾斜的,而且傾斜的角度與地軸非常相近,為25.17o。這意味著火星上的季節變遷方式應與地球相同。
  • 全球最乾旱的沙漠,被稱為「地球上的火星」,這裡卻發生了奇蹟
    這裡被稱為「地球上的火星」,卻發生了奇蹟,這個沙漠就是阿塔卡馬沙漠,這個沙漠位於南美洲,受到副熱帶高氣壓的影響,這裡也是世界最乾燥的地區之一。 這裡有著非常神奇的自然景觀,山上的物質都是暗紅色的,和火星的表面很像
  • 假設地球來到火星軌道,會發生哪些變化?地球一年將變成687天
    備受人類關注的火星位於地球軌道外側,小行星帶內側,從某種角度來考量,火星位於太陽系宜居帶,可就看成是太陽系第2顆地球。本以為火星環境應與地球非常相近,有山川,有河流,還有汪洋大海,之前不少人幻想火星上可能有智慧超群的火星人,然而火星探測器真實照片顯示,火星貧瘠荒蕪,如同撒哈拉沙漠一般,沒有水,更沒有大型生命痕跡。
  • 科學家在乾旱沙漠發現大量微生物,表明了火星生命的存在?
    因此這個地方對生命來說並不那麼友好,除了地表上的大氣之外,它也是像極了現在的火星。 這是科學家首次在這個地方、也是首次在如此乾旱的地方發現生命的跡象,隨後他們又在附近地區連著開挖了四個溝渠,同樣檢測到了生命。
  • 科學:火星早期的大氣層發生了什麼變化?
    這幅圖結合了美國宇航局火星軌道器上的兩個儀器的信息,繪製了火星尼利福薩平原地區地面形狀的彩色編碼組成圖。科學家們可能更接近於解開火星如何從數十億年前的地表水世界轉變為今天乾旱的紅色星球的奧秘。即使你把所有已知的碳儲層結合在一起,也遠遠不足以隔絕火星表面有河流流過時提出的厚厚的大氣層。火星大氣的大部分是二氧化碳。
  • 火星為啥乾旱?大氣層水蒸汽持續向太空逸出
    數十億年前,火星北半球多數地區都覆蓋著海洋。為什麼現今的火星是一片貧瘠乾旱呢?遠古時期的水資源去哪了呢?北京時間5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行星科學家猜測,火星大氣中的水蒸汽持續逃逸至太空,這一過程延續了數十億年,最終火星失去了幾十億年前遠古時期曾存在的海洋和河流系統。
  • 乾旱的阿塔卡馬沙漠 美麗花田從何來?
    圖片來源:歐新社  新華網北京11月13日電 位於智利首都聖地牙哥以北約750公裡的阿塔卡馬沙漠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乾旱地區。而今,這裡鮮花遍野,粉色、紫色、白色……各色花朵硬是把沙漠變成了花田。  上面這張照片拍攝時並沒有使用什麼攝影技巧,後期也沒有經過大幅度的加工處理,而是阿塔卡馬沙漠中的真實景象。使寸草不生的沙漠開滿鮮花的是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異常的大雨。
  • NASA揭火星氣候變化之謎:太陽風剝離火星大氣
    (法新社)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導 西媒稱,我們已經習以為常在科幻電影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圖像中看到的乾旱和不宜居的火星,原本的樣貌並非如此,這裡曾經到處流淌著蜿蜒的河流,並存在大面積的湖泊。那麼,這些液態水究竟去了何處?是什麼導致火星出現如此巨大的變化?
  • 如果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發生變化,近近十釐米,會發生些什麼?
    並且完美到沒有一點點瑕疵,這個所謂的瑕疵指的是什麼呢?比如說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又或者說是地球傾斜的角度。甚至是地球大氣層的厚度等等,都是精準而又優雅,但是卻製造了最終這樣一個完美的星球,所以說才會有人猜測地球是否是會被精心設計過,因為他的一切都太完美了。
  • 40億年前火星是一個海洋世界,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發生了什麼?
    近一段時間,在天文航天領域,人們討論最多的就是火星時間窗口。我們都知道,火星是地球的鄰居,也是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探索最多的一顆行星。由於火星跟地球的距離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值,我們發射火星探測器要選擇在火星與地球最近的時候,這個時間被稱為火星窗口。每25個月,也就是二年零二個月,新的火星窗口就會出現。這個時候,人類就會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只不過在過去探測火星沒有我國什麼事?
  • 氣候變化研究:歐洲極端乾旱發生頻率預計將上升
    中新網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稱,如果溫室氣體預估排放量不會下降,那麼到本世紀末,像2018-2019年中歐乾旱那樣的破紀錄兩年期乾旱的發生頻率,預計將上升。
  • 火星北極發生雪崩!科學家很高興,這證明了火星是活著的。
    火星這個名詞,對人類來說已經相當熟悉了。雖然我們對它的了解還是甚少,但這個星球可是人類走出地球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對象之一。因為它不僅跟地球是鄰居,而且還跟地球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人們剛開始探索火星的時候,以為火星會跟它的名字一樣乾旱無比。但經過觀測研究後,科學家們發現火星其實是有水資源存在的。而且通過比軌道探測器,人們還能清晰看到火星北極的白色水冰場景。
  • 如果地球上最乾旱的沙漠突然出現了綠色,是好事還是壞事?
    對於沙漠相信大家不會陌生,這是巖質行星普遍存在的一種地貌,火星基本上是一個沙子的世界。而地球由於是一個美麗的生態星球,所以表面的沙漠面積只佔整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即使如此,地球的沙漠面積也是非常龐大的。而隨著地球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沙漠化也在不斷推進,可供人類生存的陸地面積也在不斷減少。
  • 世界最乾旱的地方,最高溫度零下5度,恐怖的不像地球似火星!
    導語:世界最乾旱的地方,最高溫度零下5度,恐怖的不像地球似火星!相信小編一和大家說到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大家首先一定會想到是沙漠地區吧!因為在我們的固有思維裡面,沙漠的確算是世界上氣候最為乾燥的地方了。
  • 今天也是想移居火星的一天
    不管你在什麼地方,火星將徹夜可見,是觀測火星的最好時機。那麼發生的就將是「大衝」,大衝每隔15到17年發生一次,2018年曾有過一次大衝,那時火星距地球只有5700萬千米,下一次火星大衝則要等到2035年9月了。
  • 如果火星移民可以實現,當你看到火星這個樣子後,你還會想定居嗎
    科學家對於太陽系是否存在與地球一樣能孕育生命的星球非常關注,為了尋找外星文明,人類向太空發射了各種各樣的探測器,而對於最有可能存在生命或曾經存在過生命的火星,科學家們給予了它特別關注。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個國家已經開始把登上火星提上了日程,科學家計劃在月球建立一個基地,為人類將來登火星做好準備。
  • 氣候變化升級!歐洲極端性乾旱或增加7倍,人類何去何從?
    作者:文/虞子期2020年以來,極端性的乾旱問題在全球範圍之中也是不斷升級,雖然大家也看到了極端性降雨的影響,但是並不意味著乾旱是沒有的。根據《自然》雜誌《科學報告》一項新的研究數據表明,新一輪的氣候變化將可能導致全球氣候的大變,如果未來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遏制,那麼歐洲地區將會更強的面臨極端性乾旱天氣,同時還會觸發更多的連鎖效應問題。
  • 火星上有水卻為何沒有生命?科學家說終於找到原因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2月20日報導,牛津大學地球科學系牽頭的最新研究對星球環境的微妙變化提供了洞見,星球環境決定了星球是否可能有生命。直到30億年前,火星表面還覆蓋著水,與地球差不多。但是,現在的火星貧瘠乾旱,因此除了在科幻小說中,火星人是不存在的。
  • 在中國就能體驗到火星的環境,這2大火星基地,滿足人們的幻想!
    在中國就能體驗到火星的環境,這2大火星基地,滿足人們的幻想!很多的科幻大片對未來的生活都充滿了無限的幻想,甚至人類都可以登上火星,在火星上建立人類的生活區。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真正的火星荒涼而沒有生機,從上世紀中葉人類開始尋找第2個適合生存的家園,最終確定的答案是火星,但是它的環境卻讓人望塵莫及。這裡沒有像地球一樣厚重的大氣層,不足地球1%的大氣壓力。荒涼而沒有生機的紅色土地,打破了人類之前對於火星這顆星球的所有幻想。如果在未來某一天我們真的可以到達火星上去生活,這會是一幅怎樣的場景呢?
  • 「藍火球」划過澳大利亞夜空,顏色多次變化,專家不知道它是什麼
    因為目擊者看到的火星情況各不相同,這就讓科學家們一時之間很難準確判斷出它究竟是什麼,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個火球會發出不同的光芒,科學家認為或許是因為燃燒的階段不同,火球內部的物質不同,才導致的火球顏色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