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裡有何獨特價值?

2020-12-05 河北新聞網

央視網消息:梵淨山位於貴州省銅仁市境內,屹立在中國西南喀斯特高原中,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梵淨山是一塊地質年齡超過10億年的巨大非喀斯特山體。這讓它和自己身邊的環境不同,具有了獨特的地質地理條件,也因此發育了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類型。 據介紹,梵淨山有64種植物和38種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易危、瀕危或極危級別。

梵淨山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如何全面把握梵淨山的價值所在,當地又將如何履約保護呢?專家在作客《論道》欄目時發表了看法。

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主任、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亞洲區委員會主席 馬克平:我個人從2013年就開始參與咱們銅仁的這個梵淨山自然遺產的申報,我到這兒看了以後,我覺得非常有價值。那麼有幾個方面都符合世界自然遺產最核心的一個要求,就叫全球的突出普遍價值。

第一個就是它的特殊性,它的獨特的價值。如果說比對一下世界自然遺產標準的話,梵淨山是符合它第十條標準,就是非常稀有珍貴的物種及其棲息地這樣一條標準。第一個就是我們有黔金絲猴和梵淨山冷杉這兩個物種,這兩個物種都是全球受威脅的物種,由誰來界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他有一個叫全球物種紅色名錄,就把我們這兩個物種列為受威脅的物種了,而且更重要的,梵淨山是這兩個全球受威脅物種唯一的棲息地,所以它的保護價值就非常高。梵淨山能申請到世界自然遺產這樣一個名片,最核心的就是這兩個物種。

馬克平:這個特殊性第二點就是水青岡林在我們梵淨山生長地好,分布的面積也比較大,這也是很獨特一個方面。

第二個就是完整性,梵淨山是一個很獨特的一個山體,周邊都是喀斯特地貌,這個梵淨山是一個變質巖的,跟它性質完全不同的這樣一個大的山體,梵淨山山體比較高,所以從生態系統或者植被的角度,它有很完整的垂直帶譜,從常綠闊葉林,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到落葉闊葉林,到針闊混交林,到針葉林,到灌叢到草甸,非常完整,在中國東部是很少見的,所以也有它的獨特性。

第三個我覺得就是文化的獨特性,一個就是我們都知道這個梵淨山毫無疑問跟佛教是相關聯的,第二個就是我們梵淨山及其周邊這個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敬畏自然、敬畏山水的,這一點也和我們保護相關的。所以要說我們梵淨山能夠申請到自然遺產,可以從它的獨特性、完整性和文化的多樣性來考慮,我覺得我們是名副其實的。

來源:央視網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雪梨歌劇院印度紅堡共列世界遺產名錄(圖)
    風帆造型的雪梨歌劇院  當地時間28日,正在紐西蘭舉行的第31屆聯合國世界遺產大會批准將澳大利亞的雪梨歌劇院和印度紅堡列入最新一批世界遺產。具有獨特風帆造型的雪梨歌劇院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而享譽世界的古伊斯蘭文化建築名勝紅堡則是印度最大的王宮。
  • 圖:奉節小寨天坑入選中國自然遺產名錄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奉節縣風景名勝管理局2月14日介紹,重慶市奉節縣小寨天坑被國家建設部入選為首批《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
  • 韓國泡菜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韓國泡菜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12-06 21:04:20 來源:中國日報網 據韓聯社12月5日消息,韓國越冬泡菜文化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泡菜文化,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於韓國人來講,真正的韓國泡菜被稱為「媽媽的味道」,歲月愈久,味道愈濃。泡菜不僅僅是一道道小菜,更是一種力量、一種文化的體現,是代代相傳的技藝。泡菜博物館是韓國飲食文化的代表,於1986年在首爾市建立。
  • 世界遺產專家訪談錄·劉保黨:從生物多樣性價值看黃山自然美
    本期「世界遺產30年」系列訪談對話的訪談嘉賓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世界遺產委員會副秘書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綠色名錄委員、鹿蘺工社負責人劉保黨老師,他將從生物多樣性角度來解讀黃山自然美。編 者:劉老師您好,請問您心中的那幅黃山圖是怎樣的?劉保黨: 一把傘,一把巨大無比、充滿古意但又清麗的半收攏的傘。
  • 一起走遍55項中國世界遺產!
    孔林裡不僅容納了孔子的墳墓,而且他的後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裡。當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擴建成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築群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應歸功於2000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子的大力推崇。
  • 貴州的這三個世界自然遺產 你去過幾個?
    2009年2月赤水市已納入中國丹霞地貌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總文編制範圍且排名第一。2010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赤水的丹霞地貌,以其豔麗鮮紅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儀態萬千的奇山異石,巨大的巖廊洞穴和優美的丹霞峽谷與綠色森林、飛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令遊人傾倒。
  • 觀察|從世界遺產審議看世遺大會與推薦機構的分歧
    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在巴林首都麥納麥落幕。今年中國的梵淨山順利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今年委員會共審議28個項目,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混合遺產。在審議過程中,可以看到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決議與諮詢機構推薦意見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存在於新的申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項目的審議當中,也存在於保護狀況審議等其它世界遺產事務當中,不僅今年存在,歷次大會也都存在。
  • 北京地名 | 菊兒胡同:唯一一條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的胡同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桔」有兩音,桔(jú)是橘的俗寫。還因為它是唯一一條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的胡同。
  • 這四項水利工程申報成功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再添中國「成員」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2月8日晚,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以線上視頻的形式公布了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封面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國申報的四項水利工程全部成功入選,這四項水利工程分別是福建省福清天寶陂、陝西省龍首渠引洛古灌區、浙江省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廣東省佛山桑園圍。至此,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總數已達23項。
  • 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遺成功 我國共有10處自然遺產
    人民網北京6月23日電(陳苑)正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23日(北京時間)對本屆會議中國提交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遺產申請項目進行了表決,該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在2007年6月27日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中國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重慶武隆喀斯特共同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申請項目入選並獲得全票通過,到目前為止,我國共有10處世界自然遺產。 喀斯特是發育在以石灰巖和白雲巖為主的碳酸鹽巖上的地貌。中國喀斯特有面積大、地貌多樣、典型、生物生態豐富等特點。
  •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是世界第一,貴州是中國第一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中國於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1987年中國第一批世界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到2020年,全國已有53項成為世界遺產,其中自然遺產13項,居世界第一。貴州有三項,排名全國第一。
  • 世界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高清組圖]
    中文名稱:中國南方喀斯特英文名稱:South China Karst「中國南方喀斯特」是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2007年被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2014年得到了增補,現由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廣西桂林、貴州施秉、重慶金佛山和廣西環江七地的喀斯特地貌組成。
  • 鹽城黃海溼地大豐野鹿蕩入選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
    自然保護聯盟)新近發布消息稱,在最新版本的《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中,新收錄中國4家、英國1家、美國3家暗夜星空保護地為新成員,其中就有鹽城黃海溼地大豐野鹿蕩。野鹿蕩毗鄰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此,在這裡設立暗夜星空保護地,有重要的社會教育意義。」在野鹿蕩保護地做管理工作的馬連義表示,希望加強保護地間的合作,為子孫後代保留清朗的天空,做到「天上有星空,心中有哲思」。野鹿蕩是馬連義從2009年開始為了保護、研究生物遺民而申請的工作場所。他介紹,綜合多年數據,該區域平均全年可觀察星空達238天,所設的國家自動氣象觀察臺是仰望星空的好去處,夏夜銀河、冬季獵戶星座清晰可見。
  • 蔡李佛拳、白眉拳、粵謳等入選白雲區級非遺名錄
    白雲區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管是傳承千年的重陽登高,還是獨具特色的舞火龍,都是白雲寶貴的文化基因。為進一步深挖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白雲區自2011年起,著手挖掘申報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今年4月,區文廣新局正式啟動白雲區第六批區級非遺項目申報工作。
  • 瑞士的12個世界遺產全記錄
    自1983年至今,瑞士共有12處獲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其中9處為文化遺產,3處為自然遺產。多年來,「瑞士深度遊」實地走訪了幾乎全部,本期按其錄選年份先後予以全部介紹。
  • 湖南和廣西的界山,以丹霞地貌入選世界自然遺產,景色震撼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崀山,一半在湖南邵陽市新寧縣,另一半在廣西桂林資源縣境內,是兩個省的界山,崀山景區屬於丹霞地貌,和廣東韶關的丹霞山、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福建泰寧、貴州赤水等省的丹霞自然奇觀共同入選「世界自然遺產」。
  •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最多的省,有我國最大的丹霞地貌,與四川相鄰
    每一次看到神奇的自然風景,都忍不住對大自然心生敬畏,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的磨礪才能形成這樣的巧合,為了保護這些自然奇觀,讓它們得以長久的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門設立了《世界遺產名錄》,目前我國有13處世界自然遺產,是世界自然遺產最多的國家,這十三處世界自然遺產分布在我國各個省市。
  • 「武昌魚」入選省級非遺名錄
    昨日獲悉,我省公布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市「武昌魚製作技藝」等16個項目入選,至此我市省級項目已達50項。  武昌魚學名團頭魴,最早得名與三國東吳故都的古武昌有關,當時就有「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的民謠,此後王安石、蘇軾、岑參、毛澤東等歷代名人都寫過吟詠武昌魚的詩詞。
  • 世界遺產 自然鹽城
    在新時代發展理念推動下,鹽城黃海溼地遺產更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原始之美、靈動之美、清新之美。大美溼地——自然生長的世界遺產鹽城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溼地。這裡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每年,來鹽城珍禽保護區越冬的丹頂鶴達千餘只,佔世界野生種群50%以上。300萬隻遷徙鳥類在此駐足。這裡還擁有43種珍稀物種、62種瀕危物種,是世界級生物基因庫,有著不可替代的生態地位。在茫茫沿海灘涂上,建有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和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們均被列入我國第二批溼地公約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 土耳其格貝克利石陣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華社安卡拉7月2日電(記者秦彥洋 施春)據土耳其外交部官網公布的消息,土耳其格貝克利石陣7月1日在巴林舉行的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土耳其第18處世界遺產。  格貝克利石陣位於土耳其東南部桑利烏爾法省,距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直線距離約5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