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標準動車組25日在西南交大牽引動力實驗室試驗

2020-12-07 觀察者網

中國標準動車組要開跑了。透露這一訊息的是位於成都的西南交大的停電通知。

據西南交通大學後勤保障處發布的停電通知,因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時速500公裡中國標準動車組試驗,經用戶超大負荷用電保障申請,學校批准,定於:2015年3月25日23:55—26日04:00;3月26日23:55—27日04:00;九裡校區眷誠齋12幢、13幢,15幢、三食堂、遊泳池、中達A、齊達、工行、中行、等區域配合停電。

觀察者網注意到,通知中提到的實驗室是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於1989年,落成於1993年,擁有世界上第二個、亞洲第一個機車車輛(四軸)整車滾動振動試驗臺,它可以模擬時速400公裡的機車車輛試驗。2003年,新落成的試驗臺成為規模最大、功能最多、技術最先進、唯一可實現內外軌速差的機車車輛(六軸)滾動振動試驗臺。

不過據中國日本今日報導,西南交大校辦公室稱是「後勤掛錯了消息」。學校內部的最新停電通知也刪除了時速500公裡動車組25日試驗的字樣。 而該校首席教授、中科院院士翟婉明也表示,不清楚有該試驗計劃。


2010年10月,隨著西南交大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的正式啟用,該試驗臺的運行模擬速度提升到了600km/h,創造了鐵路機車車輛臺架運行模擬試驗的世界最高速度。從最初時速幾十公裡,到創造出486.1公裡世界鐵路運營列車時速紀錄的CRH380A動車組,這些車輛要上前線「開工」前,都在這個實驗室裡進行試驗研製。


南車更高速度試驗列車,時速將超過500公裡

傳說中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到底長啥樣?

西南交大的停電通知披露了中國500公裡動車組試驗的消息(網頁截圖)

據了解,該西南交大軌交實驗室是我國擁有的世界上最先進的高速列車研究平臺,有望成為我國最高級別的「國家實驗室」。該實驗室總體建築面積為44200平方米,目前有11000平方米基礎研究實驗平臺工程已基本完工。實驗室分為三個研究平臺:高速列車服役性能研究實驗平臺、基礎研究實驗平臺、數字仿真平臺。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軌道交通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張衛華介紹,數字仿真平臺將在下一步發展成安全監控中心,預知和確保每次列車的安全運行,這將對我國高速列車的平穩和安全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通知沒有披露將要測試的動車組型號,據分析,應為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位於青島)生產的「更高速度試驗列車」。該型列車於2011年12月25日下線,將為進一步鞏固商業運營高速列車的安全性、可靠性、提供試驗平臺,也標誌著中國高速列車前瞻性研究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對於完善中國高速列車技術體系,推動世界高速列車技術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款「更高速度試驗列車」被車迷稱之為的「CIT500」。試驗列車以「國家973計劃項目——時速500公裡高速列車關鍵力學行為研究」為依託,頭與尾造型各異。車頭設計的靈感來源於中國古代兵器「劍」,突出尖楔形結構,降低了頭車的阻力;車尾的造型沿襲了CRH380A的造型,尾車的升力接近零。試驗列車為6輛編組,全部為動力車。

張衛華曾介紹,這列最新技術研發而成的列車的試驗速度將超越我國目前所有動車組列車速度。

張衛華介紹,在時速500公裡開展運營環境下的基礎理論研究是當今世界高速鐵路界尚未深入探索的領域,在此高速下,傳統認識的力學現象與行為極限狀態如何不得而知。試驗列車是基於國家973計劃項目——時速500公裡高速列車關鍵力學行為研究,歷經兩年多科研攻關的結果。它是探索高速列車系統的臨界點和極限值,提高我國高速列車基礎理論水平的一項重要成果。

「更高速度試驗列車」轉向架是有西南交大與青島四方共同研發,其中所有參數由西南交大確定。轉向架就像列車的兩條腿。列車最重要的,第一步能跑起來,第二步保證安全。「跑」時速超過500公裡的高速度,車的兩條腿很重要,必須保證穩,如果不穩,就跑不到那麼快,這需要很高的動力學性能,實驗室的測量工作也將是保證試驗列車的高穩定性、高平穩性、高安全性。

去年年初,媒體曾報導,該型列車試驗速度達到了605公裡/小時。目前世界上最快高鐵時速為574.8公裡,由法國高速列車TGV在2007年4月3日創造。

不過,有專業人士指出,此次測試的並非CIT500,而是中國標準動車組。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時速350公裡,南北車各一列,將在大西線上進行線路試驗。歷史使命是建立中國高速列車標準體系,要求統一旅客界面,方便乘客;統一操作界面,方便司機;還要統一設備接口,統一修程。

磁懸浮車在西南交大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環形軌道上進行實驗

相關焦點

  • 中國時速500公裡動車組25日在西南交大牽引動力實驗室試驗
    南車更高速度試驗列車,時速將超過500公裡 據西南交通大學官網消息稱,我國將於25日進行時速500公裡中國動車組試驗,而目前國內最快動車時速為380公裡。通知稱,因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時速500公裡中國標準動車組試驗,經用戶超大負荷用電保障申請,學校批准,定於2015年3月25日23:55—26日04:00;3月26日23:55—27日04:00,九裡校區眷誠齋12幢、13幢,15幢、三食堂、遊泳池、中達A、齊達、工行、中行、等區域配合停電。
  • 西南交大牽引動力實驗室:超級高鐵有望在此誕生
    實驗室裡的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實驗線平臺。本報記者郝飛攝目前地面載人交通最快速度已經超過600公裡/小時。還能否更快?「能!」在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一條測試時速可達400公裡的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直道試驗線正在建設。採用該技術,列車時速甚至有望突破1000公裡。
  • CCTV《超級實驗室》| 西南交大:勾畫中國軌道...
    本文原標題:《CCTV《超級實驗室》| 西南交大:勾畫中國軌道交通精彩的未來》中國在2003年首次開通第一條高速鐵路線,時至今日,中國高鐵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線路網絡,最複雜的運行環境,最龐大的乘客人數,以及最好的高鐵技術,那麼未來它又將駛向何方呢?
  • 探訪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比飛機還快的「超級高鐵...
    在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一條測試時速可達400公裡的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直道試驗線正在建設。採用該技術,列車時速甚至有望突破1000公裡。換句話說,中國的「超級高鐵」極有可能在這裡誕生。  「超級高鐵」只是其最前沿研究之一。
  • 「高鐵夢」的牽引者——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的...
    走入城市西北角的西南交大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機車車輛滾動振動實驗臺卻熱氣騰騰,輪軌摩擦聲氣勢磅礴。模擬高鐵真實運行環境,一項項測試數據由此完成。  該實驗室成立25年來,在中國鐵路的演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從理論分析、試驗驗證到跟蹤試驗,每一種奔馳在高鐵上的車型都要在這裡測試、定型,這裡也成為中國高鐵技術研發及人才培養基地。     「這些都是我們敢於突破、創新的結果!」
  • ——記「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運行滿月
    2017年6月26日,代表著世界先進水平的兩列「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在京滬高鐵雙向首發,中國高鐵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中國標準動車組時代。「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最高試驗時速可達400公裡以上,這得益於其擁有一整套高端動力裝備,靠的是包括牽引電機、牽引變壓器、牽引變流器技術在內的牽引傳動系統、高壓系統等核心技術的整體提升。目前,我國具備自主設計、自主製造動車組核心動力的能力,成為世界上少數全面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之一。
  • 西南交大助推成都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加速發展
    近日,全球首個真空管超高速磁懸浮列車原型測試平臺在西南交通大學(以下簡稱為「西南交大」)超導實驗室建成,該列車理論時速最快可達2900公裡。儘管該列車相關技術尚處於試驗階段,西南交大在磁懸浮列車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最新進展仍意義重大。超高速磁懸浮列車是未來交通運輸的重要方向。
  • 西南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自主創新 打造「中國速度」
    10月7日上午,中央電視臺特別節目《超級實驗室》走進西南交通大學,以題為《自主創新,打造「中國速度」》深度報導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的創新故事。據悉,該實驗室是我國西部地區高校唯一的國家實驗室,也是中國軌道交通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定位於圍繞高速鐵路、重載運輸、新型城市軌道交通(即「一高一重一新」)開展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引領軌道交通技術的發展。
  • 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辦公家具購置中標公告
    四川中恆工程造價審計事務所有限公司受西南交通大學的委託,就「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辦公家具購置」項目(項目編號:WZCG-2018-063)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WZCG-2018-063項目名稱
  • 西南交大研究團隊:磁浮二代3節編組工程車月底下線
    ——由西南交大研發的「磁浮二代」工程樣車,已經走完設計、製造、調試、下線這段路。推行「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校級改革試驗成果兩年半,成立24家科技創業公司,智慧財產權評估作價入股1.3億元,吸引社會資本8億元——西南交大這個「科技領域的小崗村」,已碩果纍纍。2015年,第一代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在長沙磁懸浮線開跑,最高運行時速100公裡。這是中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鐵路,核心技術就是來自西南交通大學磁懸浮實驗室研究團隊。
  • 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試驗線在西南交大啟用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成都1月13日電西南交通大學今天宣布,應用原創技術的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及試驗線在該校正式啟用。研究人員表示,這標誌著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從無到有的突破,具備了工程化試驗示範條件。
  • 一文了解獲中國外觀設計金獎的「復興號」動車組——「飛龍」
    2015年6月30日,CR400AF和CR400BF樣車正式下線,並於當天一同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環形試驗基地正式展開試驗工作。之後兩車曾在大西客運專線試車。2016年7月起,CR400AF樣車和CR400BF樣車一起進行綜合試驗,在鄭徐客運專線從時速200千米逐級提速至時速420千米。
  • 「復興號」上的山西動力——中車永濟電機公司助力「中國速度」
    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濟電機公司)攜「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牽引電傳動產品技術在展會精彩亮相。這是「復興號」命名登場後首次亮相此展會,自然引發廣泛關注。  「復興號」動力來自「山西製造」  2017年6月25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中國中車子公司負責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被命名為「復興號」。
  • 「中國芯」牽引西成高鐵勇闖蜀道永濟電機「智造」綠色動力
    12月6日,西成高鐵開通的消息備受關注,而該條線路上的CRH3A型動車組也引人矚目,因其車頭駕駛室兩側車窗的金色輪廓設計,被網友稱為「黃金眼」。「黃金眼」將穿越坡道長、落差大,且直接落差約1100米的秦嶺,因此,被稱為動車「心臟」的牽引系統,至關重要。  CRH3A型動車組的整套電傳動系統(包括牽引變流器、牽引電機、輔助變流器等)100%由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簡稱:永濟電機公司)研製提供。
  • 中國版超級高鐵啟動工程化試驗
    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試驗線啟用中國版超級高鐵啟動工程化試驗西南交通大學今天(1月13日)宣布,應用原創技術的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及試驗線在該校正式啟用。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從無到有的突破,具備了工程化試驗示範條件。
  • 西南交大車輛工程全面解讀,考研看我就對了
    02西南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協同創新計劃」重點建設並設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學,座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中心城市——成都。
  • 與西南交大共建「國地實驗室」 成都新都區打造軌道交通產業生態體系
    5月25日,2018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暨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國際研討會——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空間信息技術高峰論壇在成都市新都區舉行。活動現場,新都區向6位專家頒發智庫聘書,聘請其為「新都區香城專家庫」專家成員,為推動新都軌交產業發展提供決策諮詢論證。
  •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調研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19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阮琦)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校長楊丹一行前往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調研實驗室建設情況,該校副校長何川及學校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陪同調研,實驗室黨委書記郭俊、主任王開雲、班子其他成員及教師代表參加了本次調研活動。
  • 牽引動力:防疫為先、發展為重、師生為本、安穩為上
    學校黨委作出部署要求後,1月27日,第一時間由實驗室黨政主要負責人牽頭,班子成員相互協同,研究制定了《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了疫情防控專門工作組,明確實驗室黨政主要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的主要責任人,全面落實實驗室班子、各內設部門負責人、聯絡員和個人的「四方」責任,建立了「一對多」的工作聯絡機制,實施網格化管理,確保防控工作全面、高效和有序開展。
  •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舉辦第23屆國際車輛系統動力學(IAVSD...
    本次大會主席由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衛華、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龔明共同擔任,大會吸引了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242名車輛動力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工程師和研究生代表參加。  會議開幕式於8月19日上午舉行,出席開幕式的專家學者主要有數十位國外來賓,我校翟婉明、張衛華、吳柏青、曾京、羅世輝等一同出席。開幕式由我校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張衛華教授主持並致歡迎詞,IAVSD國際車輛系統動力學會主席Hans True發表了精彩講話並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