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Genetics:阿司匹林通過減緩突變積累對抗癌症

2020-12-05 生物谷

2013年6月19日訊 /生物谷BIOON/--阿司匹林已知與一些癌症風險降低有關,最近一項新新的研究給出了一種解釋,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發現,阿司匹林能減慢癌前病變組織不正常細胞中DNA突變的積累。

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體類消炎藥是常用的藥物,其成本效益。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Carlo Maley博士說:阿司匹林預防癌症的效果可能是通過降低突變率。

這項研究公布6月13日的PLOS Genetics雜誌上,Maley與胃腸病學家和遺傳學家Brian Reid醫學博士分析了13例有巴雷特食道患者的活檢樣本,並進行6至19年的跟蹤研究。在「觀察交叉」(observational crossover)研究設計中,部分患者開始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幾年後,然後停止服用,而其他人在首次觀察期間開始服用阿司匹林。研究人員的目標是追蹤不同時間帶你所採樣組織的突變率。

研究人員發現,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活檢比沒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活檢組織基因突變的積累慢10倍以上。Maley說:這是第一次研究超過10年一直衡量患者惡性組織全基因組突變率,也是第一項評估阿司匹林怎麼影響那些突變率的研究。

癌症隨著時間的推移,突變累積。突變累積遠快於正常組織,在相同的腫瘤組織會出現不同的細胞群不同的突變。關鍵基因突變的獲得最終使腫瘤細胞生長失控,並導致腫瘤內的多樣性,形成耐藥性,這種現象是Maley研究的一大重點。

Maley推測阿司匹林降低突變率是由於藥物減少炎症的作用。炎症--免疫系統的應答,近年來已被確認為癌症的標誌。Maley說,較輕炎症可能會導致癌前病變組織內破壞DNA的氧化劑生成減少,並可能抑制生長刺激信號。Maley說,需要更多的研究以進一步探索非甾體類消炎藥與突變率和浸潤性癌發展之間的聯繫。(生物谷Bioon.com)

NSAIDs Modulate Clonal Evolution in Barrett's Esophagus

Rumen L. Kostadinov, Affiliations: Genom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Graduate Progra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Wistar Institute,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epartment of Biostatistics, 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Baltimore, Marylan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cer is considered an outcome of decades-long clonal evolution fueled by acquisition of somatic genomic abnormalities (SGA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have been shown to reduce cancer risk, including risk of progression from Barrett's esophagus (BE) to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EA). However, the cancer chemopreventive mechanisms of NSAID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We hypothesized that NSAIDs modulate clonal evolution by reducing SGA acquisition rate. We evaluated thirteen individuals with BE. Eleven had not used NSAIDs for 6.2±3.5 (mean±standard deviation) years and then began using NSAIDs for 5.6±2.7 years, whereas two had used NSAIDs for 3.3±1.4 years and then discontinued use for 7.9±0.7 years. 161 BE biopsies, collected at 5–8 time points over 6.4–19 years, were analyzed using 1Million-SNP arrays to detect SGAs. Even in the earliest biopsies there were many SGAs (284±246 in 10/13 and 1442±560 in 3/13 individuals) and in most individuals the number of SGAs changed little over time, with both increases and decreases in SGAs detected. The estimated SGA rate was 7.8 per genome per year (95% support interval [SI], 7.1–8.6) off-NSAIDs and 0.6 (95% SI 0.3–1.5) on-NSAIDs. Twelve individuals did not progress to EA. In ten we detected 279±86 SGAs affecting 53±30 Mb of the genome per biopsy per time point and in two we detected 1,463±375 SGAs affecting 180±100 Mb. In one individual who progressed to EA we detected a clone having 2,291±78 SGAs affecting 588±18 Mb of the genome at three time points in the last three of 11.4 years of follow-up. NSAIDs were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ate of acquisition of SGAs in eleven of thirteen individuals. Barrett's cells maintained relative equilibrium level of SGAs over time with occasional punctuations by expansion of clones having massive amount of SGAs.

相關焦點

  • PLOS GENETICS | 河北農大王海燕教授團隊在小麥病程相關蛋白抗葉銹病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在眾多PR家族成員中,PR1、PR2和PR5是植物抗病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它們通常編碼一些抗菌蛋白,當受到生物或非生物脅迫刺激時,它們的表達水平迅速增加,在整個植物系統中大量積累,是植物SAR的重要成分和植物產生抗病反應的標誌。然而,PR蛋白生化活性和抗小麥葉銹病機制尚不清楚。
  • PLOS Genetics | 植生所李來庚團隊發現調控擬南芥次生細胞壁形成新機制
    研究人員通過顯微鏡觀察篩選出了一個擬南芥T-DNA插入突變體,用於觀察花序梗中SCW形成的表型異常。兩個T-DNA插入等位基因siz1-2和siz1-3損害了AtSIZ1 SUMO E3連接酶功能,顯示出形態學特徵。與野生型相比,siz1突變體植株較小,花序梗較短。
  • 科學家在袋獾中發現單一基因突變,激活後明顯減緩癌細胞生長
    ,而且它進化出的基因突變機制還可能啟發產生人類癌症的新療法。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遺傳學》(Genetics)上,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單一的基因突變,這個突變導致野生的「塔斯馬尼亞惡魔」中可傳播的癌症的生長減少。
  • Chem Comm:阿司匹林幫助順鉑擊敗耐藥性
    然而,臨床上順鉑的使用受不斷發展的耐藥性限制,順鉑也因此被稱為「癌症中的青黴素」。順鉑的耐藥性機制已經非常明確,但目前仍然無有效的方法來攻克或扭轉它。現在,中國科技大學劉揚中及其團隊已經製作並試驗出一種癌症對抗分子,有望解決順鉑耐藥性問題。Asplatin是順鉑和阿司匹林的融合物,產生於氧鉑和乙醯水楊酸酐的親核取代反應。這個反應較簡單而且原材料相對便宜。
  • 百年老藥阿司匹林,顯著降低消化道癌症風險
    該報告顯示,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罹患多種消化道癌症的風險,包括一些致命性癌症,如胰腺癌和肝癌。 由義大利米蘭Mario Negri腫瘤學部門癌症流行病學負責人Cristina Bosetti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經常使用阿司匹林(每周至少服用1-2片),可大大降低所有這些癌症的發生風險(頭頸癌除外)。
  • 攜帶癌症突變基因的人,一定會患癌?專家:不一定!取決於這3點!
    作者: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如果基因檢測結果顯示你攜帶有癌症突變基因,是否意味著你一定會患癌症呢? 不是! 即使家族中存在癌症易感基因突變,也不一定代表每個攜帶遺傳突變的人都會患癌。
  • Nature genetics:轉座子突變分析發現黑色素瘤驅動基因
    2015年4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sleeping
  • 柳葉刀:高危人群服用「神藥」阿司匹林可降低結直腸癌風險
    患者攜帶的MLH1、MSH2、MSH6、PMS2等基因突變,會導致DNA錯配修復缺陷。雖然在全部結直腸癌病例中,與林奇症候群相關的比例只有約3%~5%,但70%~90%的林奇症候群患者會患上結直腸癌。「林奇症候群患者帶來的數據具有統計意義。」
  • 正常的dna修復過程可能成為癌症突變的主要來源
    ,並有可能導致癌症。這種突變是廣泛分布的,但積累在基因組中最重要的區域,即基因所在的地方(所謂的常染色質)。這些突變在各地傳播,這一事實解釋了為什麼到目前為止它們一直未被發現。 令人驚訝的是,科學家們還發現,新發現的超突變類型與正常的DNA修復過程有關。當細胞感覺到他們的DNA不匹配時,他們會進行DNA修復反應,以保存遺傳信息。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反應可以與APOBEC酶結合在一起。
  • 降低生長速率可「對衝」基因突變影響,或可阻止癌症
    降低生長速率可「對衝」基因突變影響,或可阻止癌症 王鬱嶄/科技日報 2019-07-30 10:16
  • Nat Genet:新研究揭示癌症基因突變規律
    2020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癌症中發現的突變並非隨機積累,而是以不同的模式發現。其中基因組的三維結構是導致突變的潛在因素。研究發現,由外部因素(例如紫外線或菸草煙霧)引起的突變以及內部因素(例如DNA損傷修復或校對機制的缺陷)引起的突變實際上位於基因組的不同區域。
  • 阿司匹林預防癌症和心臟疾病:是否利大於弊?
    卡迪夫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總結道,阿司匹林引起的胃出血其嚴重程度被認為遠遠低於不服用藥物造成的自發出血。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上關於阿司匹林廣泛的研究文獻表明,雖然經常使用該藥物會增加約一半的胃出血風險,但是並沒有關於這些出血致命性的有效證據。來自卡迪夫大學醫學院的教授Peter Elwood說:「儘管很多人每日使用阿司匹林來減少健康問題,例如癌症和心臟疾病的風險,但是因為胃出血的副作用,該藥物的廣泛使用是極其有限的。
  • PLoS Genet: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不會產生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
    2016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血細胞製造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而且不會在這種幹細胞中引入隨後可能導致癌症產生的基因變化。
  • 《科學》子刊:阿司匹林抗癌新技能!科學家發現,阿司匹林能阻止癌幹細胞搭建外排化藥的通道,增強化療藥物殺傷力丨科學大發現
    那就說說有段日子沒出鏡的阿司匹林吧。近期印度科研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阿司匹林能夠幫助化療藥物,有效擊殺癌症治療中讓人頭痛不已的腫瘤幹細胞(CSCs)。阿司匹林能夠增加乳腺癌細胞中SMAR1基因的表達,而SMAR1對腫瘤幹細胞藥物外排泵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 中國科學家發現特定腸菌會降解阿司匹林
    球形芽孢桿菌會降解阿司匹林,使得機體能利用的藥物更少,從而減弱防癌效果。阿司匹林與多種癌症風險降低有關,尤其是結直腸癌。從機制上來說,阿司匹林防癌主要是由於能夠對環氧化酶-2(COX-2)產生抑制,並下調前列腺素E2(PGE2)水平[2],也有研究發現,阿司匹林還能阻止癌症轉移。
  • deCODE genetics:同卵差異
    通過對雙胞胎種系基因組進行測序並將其與近親進行比較,deCODE genetics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同卵雙胞胎中僅一人所攜帶的基因突變,並發現這些突變可回溯至受孕後的最初數天。冰島雷克雅未克2021年1月8日 /美通社/ -- 在今天發表於Nature Genetics的題為同卵雙胞胎種系基因組差異的文章中,deCODE genetics的科學家們探索了同卵雙胞胎中僅一人攜帶的基因突變。deCODE twins 在人類遺傳學研究中,同卵雙胞胎的基因組通常被認為相同,他們之間的差異被歸因於環境而不是遺傳。
  • Nature Genetics:二號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突變與乳腺癌的發生機制
    首頁 » Nature Genetics:二號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突變與乳腺癌的發生機制 Nature Genetics:二號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突變與乳腺癌的發生機制
  • Nat Commun:揭秘KRAS基因突變在癌症發生和機體免疫反應中的雙重角色
    2020年4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分析細胞信號或能幫助闡明出現在多種類型血液癌症患者機體中嚴重炎性症狀的起因,並有望幫助開發可能性的治療措施,在大約四分之一遭受幼年型髓細胞單核細胞白血病(JMML,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的患者中,研究者都會在患者機體的白血病細胞中發現所謂的KRAS基因的突變,而攜帶這些突變的
  • 揭秘基因突變與多種癌症發生之間的神秘關聯!
    科學家在人類癌症基因組非編碼區域中鑑別出關鍵的致癌突變doi:10.1038/s41586-019-1651-z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人類癌症基因組中的大量非編碼區域(也被稱之為人類癌症DNA的「暗物質」)中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致癌突變;這種突變或能作為一種新型潛在的治療靶點
  • 新研究揭示最常見的SF3B1基因突變如何導致癌症
    2019年10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確定了SF3B1(splicing factor 3b subunit 1, 剪接因子3b亞基1)基因突變如何促進很多癌症形成,其中SF3B1是最為頻繁發生突變的剪接因子編碼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