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生長速率可「對衝」基因突變影響,或可阻止癌症

2020-12-05 澎湃新聞

降低生長速率可「對衝」基因突變影響,或可阻止癌症

王鬱嶄/科技日報

2019-07-30 10:16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西北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使基因突變果蠅的新陳代謝率降低50%,本應發生的基因突變不利影響並未顯現出來。他們還發現,新陳代謝率緩慢的果蠅沒有microRNA(微小核糖核酸)也可存活,這顛覆了對生命體發育的認知。

降低生長速率可「對衝」基因突變影響

此實驗的領導者、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生物化學和分子遺傳學教授理察·卡休表示,當這些果蠅以正常速率成長時,就會出現因基因突變帶來的問題;但當降低生長速率時,這些問題會消失。

西北大學麥考米克工程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教授路易斯·阿馬拉爾補充道:「這完全顛覆了我們對發育的認知。我們一直認為,若發生基因突變,將會出現一系列發育問題。事實並非完全如此——只要減慢生長機體的新陳代謝率,就可能防止基因突變的表達。」

新研究可以解釋一系列現象,比如為什麼工廠化養殖雞會出現更多的發育問題,為什麼熱量攝入限制與壽命有關等。

解釋了諾獎得主不理解的現象

諾貝爾獎得主託馬斯·亨特·摩爾根在1915年第一次提出飲食和基因突變的聯繫。當他用有限食物培養基因突變果蠅時,他注意到一些從未發現的基因表達方式,不過他無法解釋此現象。

卡休和阿馬拉爾認為這是反饋控制的結果。在生物、工程、經濟和很多其他領域,反饋控制可使複雜系統為滿足預期來調整性能。在近幾年完成了上百個試驗後,他們認為,更慢的新陳代謝會為生物系統提供更多時間來糾正錯誤。

腫瘤的新陳代謝非常活躍,會吸收巨大能量,這也是為什麼癌症病人經常看起來很疲憊。卡休表示,或許通過減緩癌細胞的新陳代謝率,可以阻止腫瘤細胞的致癌基因表達,並能夠最終應用於癌症治療。

microRNA對生命體並非必不可少

此外,這項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發現新陳代謝率緩慢的果蠅沒有microRNA也可存活,而在此之前這被認為是不可能的。

在所有植物和動物中都被發現的microRNA,在調節基因表達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20年來的研究認為,microRNA對生命至關重要,如果生命體中沒有任何microRNA,可能會導致死亡。

但在此次實驗中,他們減緩沒有攜帶任何microRNA的果蠅的新陳代謝率,它們竟存活下來,最終也長到了成年。此結果證明,microRNA對於生命體來說並非必不可少。

(原標題:阻止癌症?試試減緩新陳代謝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Nature:靶向SET蛋白讓p53重新激活可阻止癌症生長
    2016年9月1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降低一種被稱作SET的蛋白的水平能夠重新激活我們的細胞中的一種強大的抗癌分子,其中SET蛋白是經常發現在癌細胞中過量存在的。
  • 基因修復因子可控制三陰性乳腺癌的腫瘤生長,阻止其轉移
    基因修復因子可控制三陰性乳腺癌的腫瘤生長,阻止其轉移 2020-08-11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八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或有遺傳突變,基因檢測可幫助親人預防癌症
    遺傳因素在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中起著關鍵作用。識別種系易感性對治療決策、降低風險幹預、癌症篩查和受影響患者及其近親的種系檢測具有重要意義。基因檢測可以發現遺傳的遺傳突變,並可以個性化癌症治療,提高生存率,在親人中控制癌症並突破精密醫學的界限。
  • 科學生活:吸菸導致的基因突變可代代相傳?
    在日前召開的「你不知道的菸草危害」報告會上,解放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教授何耀說,據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吸菸者平均每吸15支煙,他的DNA就會發生1次突變,只要其中一次突變是癌變,吸菸者就會患上癌症,這也是吸菸致癌的科學依據。何耀特別提醒說,這些突變都是可遺傳的。
  • 發現200個非編碼基因突變可導致癌症!
    2018年4月5日訊 /生物谷BIOON /——人體基因組中98%的DNA都不會編碼蛋白質。與癌症相關的大量基因突變都發生在這些非編碼區域,但是目前還不清楚它們如何影響腫瘤生長和發展。現在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醫學院和MOoores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非編碼DNA中幾乎有200個突變在癌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基因發展》抗癌基因p53可通過阻斷逆轉錄轉座子避免致癌突變
    p53作為抗癌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已被證實。當細胞處於壓力或分裂異常時,比如腫瘤,它可以阻止細胞生長或誘發細胞自殺。但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想知道這種基因是否還有其他功能。即使已知的靶點(與細胞生長和死亡有關的基因)被移除或突變,p53仍然可以保護細胞免受癌症的侵襲,這表明它還有其他未知的靶點。此外,這種基因在整個進化過程中都被發現,包括在古代單細胞生物中。
  • 基因編輯成功治療癌症,永久有效;維生素D可降低患癌風險
    基因編輯技術從誕生以來一直都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前不久四川華西醫院的盧軸教授也牽頭開展了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癌症治療的臨床研究。Cas9的分子剪刀切斷癌細胞的DNA,從而去除它,永久阻止癌細胞複製。【維生素D或可降低癌症殺傷力
  • 常做這5種行為,會導致基因突變!及時改掉壞毛病,可以遠離癌症
    癌症之所以難以治療是因為癌細胞不受控制的生長和繁殖,同時也會向周圍組織和器官轉移,進而導致死亡。在身體中有2萬多個基因,真正跟癌症有關的只有100多個,一旦其中的基因發生突變,勢必導致癌症發生。癌症並不是單一的疾病,是多種疾病的組合,其根源是基因突變引起的,除了和遺傳有關外,人們的不良行為可促進基因突變。
  • 《癌症發現》:胃腸癌體細胞突變產生新抗原
    ,因為具有高細胞分裂速率的細胞需要通過RNA聚合酶I(Pol I)重要轉錄核糖體DNA基因(rDNA)。 該綜合分析顯示,老年正常HSC的特徵在於可重複和全基因組重編程的DNA甲基化和靶向參與發育和癌症基因的組蛋白修飾。 年齡相關的活性增強劑失調與參與表觀遺傳修飾、淋巴和免疫信號傳導以及髓樣白血病的基因有關。
  • 抑制TMBIM6基因可抑制原發性腫瘤的生長
    ,達到一定水平時,可反映某些腫瘤的存在。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TMBIM6基因可以作為幾種癌症疾病預後的預測生物標誌物。 TMBIM6是內質網(ER)應激的抑制劑,最初命名為BAX抑制劑(BI)-12。BI-1/TMBIM6是含蛋白3家族跨膜BI-1基序的成員。TMBIM6是一種鈣離子通道樣蛋白,可降低內質網ER膜表面表達的鈣離子穩態。
  • 癌症研究通過可重複性實驗
    研究人員已經成功複製了癌症研究結果,但與小鼠有關的實驗是很難被重複的。
  • 有這種基因突變,你一生將有90%機率患癌!
    TP53基因是迄今發現的與人類腫瘤相關性最高的基因。 作為一種抑癌基因,TP53在人體DNA修復系統中發揮著主要調控作用。一旦TP53基因發生突變,可能會增加你一生中罹患多種癌症的風險。
  • 科學家在袋獾中發現單一基因突變,激活後明顯減緩癌細胞生長
    ,而且它進化出的基因突變機制還可能啟發產生人類癌症的新療法。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遺傳學》(Genetics)上,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單一的基因突變,這個突變導致野生的「塔斯馬尼亞惡魔」中可傳播的癌症的生長減少。
  • 不可成藥的基因突變靶點RAS
    曾有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學家,研究發現,胰腺癌KRAS基因的研究中,發現了可能替代KRAS基因途徑的替代基因,切斷KRAS的情況下,這些癌細胞仍能通過一條備用信號通路,繼續生存並保持旺盛生長。關閉KRAS基因的同時,還需要阻斷這一逃避機制來殺死腫瘤細胞。揭示了KRAS與另一個調控蛋白編碼基因YAP1之間存在協同關係,使癌細胞形成耐藥性。
  • 10225例癌症患者的TP53突變揭示了基因功能新亮點
    該基因能感知細胞的應激或損傷,並在響應中阻止細胞分裂或引發細胞死亡,從而防止受損細胞的繁殖。TP53突變消除了一個關鍵的細胞安全機制,使其成為癌症的導火索。 7月30日發表在《Cell Reports》上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TP53突變進行了最全面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導致這一重要基因失活的過程。
  • 【新發現】冷泉港實驗室研究:阻止膽固醇的儲存,可阻止胰腺癌細胞...
    近日,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研究發現,阻止胰腺癌細胞膽固醇的儲存,便可阻止胰腺癌細胞的生長。 膽固醇又稱膽甾醇,是細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它不僅參與形成細胞膜,而且是合成膽汁酸,維生素D以及甾體激素的原料。
  • 癌症是進化產物,而非突變而來
    該文章闡述了健康的組織生態系統促使健康細胞戰勝癌變細 胞,當組織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如老化、吸菸或者受其他壓力影響時,癌變細胞可迅速適應變化後的環境,並在自然選擇中一代又一代傳承。這種腫瘤形成的新思路對 癌症治療和藥物設計有深遠的影響。
  • 原創漫畫:TP53基因的主要作用與突變後果
    每一位病友在剛開始接觸基因二代測序的時候,應該第一聽說的就是TP53,不論是醫生,還是病房中的老病友,提到基因兩個字,必提「TP53」,但是大家只知道化療前要看TP53,TP53與預後有關係。但TP53基因到底是做什麼的?TP53突變了為什麼就不好了呢?今天我們通過一幅漫畫來做個科普。
  • 《Cancers》:擴大BRCA1/2基因檢測,可預防數百萬癌症發生!
    BRCA1和BRCA2是引起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明星基因」,約6%的乳腺癌和10-20%的卵巢癌是由可遺傳的BRCA1/2基因突變引起的。 在80歲以前,攜帶BRCA1/2突變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為69-72%,罹患卵巢癌的風險為17-44%。 如果能夠在突變攜帶者患病之前通過BRCA1/2基因檢測篩選出突變攜帶者,則可以通過藥物,增加篩查或手術等方式來預防數百萬癌症的發生。
  • DNA「複製時機」因人而異 可影響基因突變率
    11月13日《細胞》在線版發表了這一成果,該研究還確認了第一組由「複製時機」精心策劃的基因變異體。  隱藏的「複製時機」能影響基因突變率  「每個人的細胞都有複製基因的計劃,但並非所有人的複製計劃都一樣,這一點既讓人驚訝又引人入勝。」論文作者斯蒂文·麥卡羅爾說,他是哈佛醫學院基因遺傳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