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正面「剛」矽谷,西雅圖給中國城市什麼啟示?

2021-01-13 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出處:攝圖網

亞馬遜「第二總部」的「海選」工作剛告一段落。候選城市的數量已從238縮小到了17,但「倖存者」的競爭並不會減弱。在剛發布的半年報中,亞馬遜在第二季度利潤達25億美元,使其連續三個季度利潤破10億美元。對於「倖存者」來說,「巨無霸」亞馬遜的到來,不僅意味著50000個高薪就業、數以億計的稅收收入,也將可能使在新一輪發展中敗下陣來的城市獲得重振的機會。誰是最終的「幸運兒」尚未可知,也許我們可以從它的誕生地找到些線索。

西雅圖,這座孕育了亞馬遜、微軟、波音和星巴克等商業巨頭的城市,至今仍展現出一種發展的正面氣象——統計顯示,進入21世紀以來,西雅圖已在2013年與2015年這兩年內實現全美最快的人口增速;此外,來自矽谷的科技型企業將西雅圖視為一個新的選址地點,這讓美國西海岸成為企業移動最為頻繁的路線之一。與此類似的是,這個翡翠之城的發展經驗也受到了不小的關注,也許除了矽谷,下一站,城市對標的可選項,還有西雅圖。擁有即將邁入1萬億大關的亞馬遜,西雅圖的「矽運河」(Silicon Canal)藍圖將如何繪就?

老牌科技中心復興

1979年,比爾·蓋茨將微軟總部從新墨西哥州遷往他的家鄉西雅圖。這座由于波音而名聲大噪的航空城,也因此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領頭羊」——這裡不僅孕育了電商巨頭亞馬遜,其網際網路精神也遠渡重洋,點燃了馬雲打造阿里巴巴的火種。但與同樣位於美國西海岸的矽谷相比,西雅圖似乎慢了一拍。直到最近,越來越多的創客開始將目光投向這座被亞馬遜佔據話題榜首的城市。在考夫曼基金會發布的一份報告中,1990-2010年這20年間,西雅圖的高科技創新企業的密集程度、增長速度在全美十大高科技聚集城市中排名第一。「掘金」西雅圖,他們還有什麼機會?去年,世邦魏理仕發布的《年度科技人才評分報告》顯示,西雅圖成為僅次於舊金山的美國第二大科技人才市場。其中,西雅圖共有136910個科技相關崗位,與2011年相比增長33%。多項數據顯示,大量高質量、精準的人力資源成為西雅圖吸引公司的最大寶藏。同樣在去年,領英對美國註冊用戶的流動性進行了統計,結果發現,每10000個舊金山用戶就有4.14個跳槽到西雅圖,它也是「逃離矽谷」後被選擇最多的落腳點。而非盈利機構Code.org的聯合創始人、總裁HadiPartovi則指出,西雅圖建市以來的教育優先理念完成其人才的原始積累——據統計,華盛頓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在全美排名前十,而90%的畢業生均留在了西雅圖。另一方面,波音、微軟、亞馬遜等公司也為西雅圖吸引了更多的科技人才,特別是上世紀80至90年代,微軟的幾次大量招工累積效應,使西雅圖的軟體開發者在數量上超過多數科技型城市,如位於矽谷的聖何塞-森尼維爾-聖克拉拉城市群。房價是許多人才考慮西雅圖的重要因素。美國《商業內情》去年7月發布一項統計表明,西雅圖與舊金山均房價高起,但相比之下,西雅圖的居民仍有一線喘息之機——在西雅圖,租住一個臥室每月平均需要花費1300美元,但同等條件下,舊金山則高達2000美元。

向矽谷說「不」

這種改變牽扯出了一個令西雅圖倍加關切的話題:如何能夠在規避矽谷問題的同時,擁抱新一輪科技發展?事實上,又愛又恨是許多企業和科技從業者對矽谷的一致態度:愛的是活躍的創業氛圍、巨大的資金流以及豐富的工作機會;恨的則是城市愈加二元化的趨勢——高企的房價、高昂的生活成本、大量的交通,畢竟,這裡是著名「睡城」都柏林的誕生地。西雅圖一開始就不具備向矽谷發展的條件。Partovi注意到,在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初,西雅圖的科技產業呈現出一種只有大企業與小型企業,缺乏中間企業的「啞鈴型」格局,由於微軟和亞馬遜的強勢,讓大部分小企業最終走向兼併的命運。而直到現在,西雅圖的創新生態仍然受這種結構的影響。近期一份報告顯示,自2006年到去年,西雅圖的風投公司募資總額達到76億美元,這與波士頓同期的412億美元相比仍顯不足。此前,比爾·蓋茨也曾指出,與快速跳槽、快速出售的矽谷相比,西雅圖是一種更為靜態的發展模式。它的優勢在於,能夠營造一種更多樣化、更適宜居住的城市環境,以此來吸引更多人才在此興業。西雅圖現任市長愛德·默裡(Ed Murray)在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動保障性住房的建立。在他推動的新一輪10年的5000個住宅的房屋建設項目中,40%是為低收入居民提供的。他的目的,據他所說,是「讓城市不要走上舊金山的老路」。在保持城市的多樣性上,他的做法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一點是,他希望能夠保持西雅圖的工人基礎,保留城市的主要港口、漁船隊以及鋼鐵廠。他在2014年上任後的一次講話中曾對外表示,「西雅圖不會在增強科技部門的同時減弱製造業。」在馬雲看來,與矽谷的「Build to Sell」模式相比,西雅圖的模式則是「Build to Last」。

當然,沒有哪個科技城市能夠完全與矽谷劃清界限。對於許多科技公司與從業者而言,舊金山和西雅圖就像是硬幣的兩面,他們需要在不同的發展路徑上作出選擇。但Parvito發現,公司遷往西雅圖後,仍無法避免與矽谷發生交集——大部分企業做此選擇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兩城共享同一時區,且擁有頻繁的直達航線,這能夠省去了公司間開會時協調時間的麻煩。

標杆價值顯現

現如今,在多個層面上,西雅圖已成為矽谷的重要「競爭者」。在最新的科技領域,兩城的公司在AI、VR等多個領域進入膠著狀態,例如,和微軟如今在人工智慧上似乎正步入「蜜月期」的亞馬遜,卻和谷歌「積怨已久」。此外,當矽谷成為一個科技型城市發展的標杆之時,越來越多城市開始相中西雅圖,藉以汲取其產城和諧發展的經驗。在西雅圖的城市發展上,亞馬遜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自2007年亞馬遜宣布將總部遷入南湖聯盟區域(South Lake Union),這個位於西雅圖市中心、《西雅圖不眠夜》的取景地,現在已成為當地最好的辦公地點之一——在它的吸引下,不僅谷歌、臉書均在周遭落地,同時,據南華早報報導,西雅圖市中心75%的辦公場所被科技型企業分租,而這個數字在兩年前僅為50%。事實上,西雅圖的大部分天際線均有亞馬遜的身影。在距離南湖聯盟幾分鐘距離的Denny Triangle區域,三個由綠植覆蓋的球形建築——亞馬遜Biosphere正在建設當中,而在附近,還有更多的摩天大樓不斷修建完成、投入使用。在Zillow的高級經濟分析師Skylar Olsen看來,科技是推動城市改變的催化劑和動因,而亞馬遜正是最好的例證。「例如,西雅圖人口並不是憑空增長的,它得益於亞馬遜帶來的大量高薪職業。」在中國,同樣擁有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的杭州、電子信息強市成都似乎正在向西雅圖的方向邁進。有評論認為,西雅圖在雲計算與城市環境等方面的發展路徑,可以為中國城市提供參照。此外,西雅圖的另一個價值在於,它提供了一種不同於城市群、分散發展的「矽谷」模式,西雅圖更具集群化的發展模式同樣為創新企業提供了發展的可能。眼下,西雅圖似乎正面對於數十年前「波音之城」類似的問題:過分依賴亞馬遜,並對企業的發展情況高度敏感。但西雅圖正在想方設法改變這一局面。上個月,通過向大型企業徵收附加稅解決城市保障性住房問題的「亞馬遜稅」提案率先在西雅圖引爆,並蔓延至矽谷城市。最終,亞馬遜對外宣稱將考慮遷出西雅圖,計劃流產。儘管「亞馬遜稅」未能落地,但它為城市處理與大企業間的發展關係提供了一種可行之策。儘管如此,Olsen認為,與房價已「突破天際」的舊金山相比,西雅圖現在最需要的仍然是照著現在的路子,穩步發展。

相關焦點

  • 世界十大科技城市出爐 香港超矽谷上榜東京問鼎
    世界十大科技城市  香港上榜東京問鼎  新快報訊 據美國媒體3月13日報導,我們可能不會擁有噴氣背包、飛行汽車或藥丸式食物,但我們至少還有網際網路、高畫質電視和iPod,這些高科技產物讓21世紀的生活變得更為便利和滋潤。
  • 美國買房四大熱門城市選哪裡?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
    美國作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長期展現在全球視野當中,許多城市都已名列世界頂級大都會,甚至有些能夠憑一己之力與一些國家抗衡。在過去五年外國投資者的評選中,全球房產投資的前五大熱門城市分別是紐約、柏林、倫敦、洛杉磯和舊金山。其中,美國房產投資的前五大熱門城市分別是紐約、洛杉磯、波士頓、西雅圖和舊金山。
  • 矽谷發展經驗及其對雄安的啟示
    原題目《矽谷發展經驗及其對雄安的啟示——京津冀一體化系列研究之四》 結論或者投資建議: 建設國家創新型現代化心臟區域和中國的「矽谷」是雄安的重要使命之一。本文回顧了美國矽谷騰飛的主要經驗,並結合當前中國現實,為雄安提供若干啟示。 矽谷經驗之一:科研與高等教育。
  • 無家可歸者激增 街頭越來越臭 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陽光下有...
    打開方式不同,城市給人的印象可能大相逕庭。陽光的美國西海岸,坐擁矽谷好萊塢這樣的文化地標,孕育了亞馬遜微軟谷歌這樣的科技巨頭,讓世人心嚮往之。然而在盛名之下,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的街頭卻出現越來越多的無家可歸者,以及越來越刺鼻的汙濁之氣。
  • 舊金山灣區發展啟示:從淘金勝地到科技矽谷的涅槃之路
    世界頂級城市群大多分布在灣區,全球沿海地區的經濟總量和人口主要集中在灣區,灣區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如今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又有哪個灣區將立於浪潮之巔?把目標瞄準為世界第四大灣區席位的粵港澳大灣區,又將如何在世界競爭新格局中展現中國力量?
  • 深度對比|美國西雅圖VS加拿大溫哥華,華人移民選擇定居哪裡好?
    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圖》的電影,為什麼大部分外景卻在溫哥華拍?西雅圖、溫哥華同處北美西岸的兩座城市,對於華人移民來講,到底選擇哪裡定居?美國還是加拿大、溫哥華還是西雅圖?對比兩座城市,有人得出這樣的觀點,西雅圖的美麗多停留在風景明信片上,而溫哥華的美麗早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在溫哥華裡人就是風景畫中的一部分。三、教育與經濟大學方面,溫哥華知名的高校有UBC、SFU和維多利亞大學等。國際學生多來自亞洲,其中中國留學生最多。
  • 西雅圖華人碼農生存實錄
    本期,我們採訪了幾位西雅圖的中國程式設計師,帶大家一起看看他們在美國的生存實況。 無論在矽谷還是西雅圖,美國的高科技公司正在吸納越來越多的中國碼農。他們的身份特徵出奇的統一: 出生在國內的中產家庭,本科畢業於國內知名高校,在美國讀了計算機相關的學位,然後留了下來。
  • 走進矽谷:你可能被史丹福大學的故事騙了
    ,並且以矽谷為中心,走遍了包括羅利、西雅圖、芝加哥等科技巨頭公司落腳的美國城市。《走進矽谷》提到的矽谷並不是狹義上的矽谷,而是一種美國高科技的代名詞。藍鯨TMT希望可以通過實地走訪,對這些影響全球的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進行解讀,並儘可能真實的還原給中國的讀者。本文為走進矽谷系列報導第二篇:走進史丹福大學。
  • 對話吳軍:中國新生代公司贏在國際視野,兩個城市比較像矽谷
    關於中國哪個城市比較像美國矽谷的問題,吳軍表示,可能深圳比較像,上海浦東這一帶也比較像一點。不過,他認為中國會發展得很好,不一定要需要出現矽谷。吳軍博士,智能搜索科學家、美國矽谷風險投資人、暢銷書作家。
  • 新媒:印度「矽谷」班加羅爾淪為「垃圾城市」
    &nbsp&nbsp&nbsp&nbsp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月26日援引法新社報導,有「花園城市」美譽的印度「矽谷」班加羅爾,因基礎建設和收垃圾服務跟不上城市發展步伐,如今陷入垃圾成堆無人處理、空氣中瀰漫著惡臭的問題。有人因此將其綽號改為「垃圾城市」。
  • 世界三大科技創新城市帶給上海的啟示
    2015-3-27 07:34:09來源:新聞晨報作者:屠海鳴 選稿:方翔原標題: 世界三大科技創新城市帶給上海的啟示3月25日,市政協舉行十二屆十八次常委會,討論如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筆者為了做好發言,對世界科技創新城市作了一番研究。
  • 遠程工作熱潮下 科技人離開矽谷會去哪?五個地點揭密
    以往,加拿大幾項非常有成就的AI 教授群(他們聚集在多倫多大學、蒙特婁大學和卡爾加裡大學三所學校),教育出來的研究生,是矽谷、西雅圖和政府爭取的對象。如今,情勢丕變。 矽谷人外移的模式如下: 一、遷移到矽谷附近城市 距矽谷一個半小時車程的有不少小城,多為農業市,房價便宜得多,雖然學區不理想,卻可讓小孩子尚未上學或子女已離家的族群,願意搬進去住,每週進城一、兩回。
  • 「矽谷足力健」的中國漂流
    這家起於矽谷,依靠「環保羊毛鞋」走紅的品牌創立至今不到五年,已經拿下了六輪融資,最新一輪估值達到 17 億美元,一路奏凱的氣勢頗有 lululemon 的影子。不打折的 Allbirds,是如何做到在賣鞋的同時,兜售自己的故事?它的迅速崛起,又能為我們理解新品牌浪潮帶來哪些啟示?01 Allbirds,下一個 lululemon?
  • 印度城市班加羅爾被譽為「亞洲矽谷」,它和深圳比怎麼樣?
    印度城市班加羅爾被譽為「亞洲矽谷」,它和深圳比怎麼樣?矽谷最早是研究和生產以矽為基礎的半導體晶片的地方,後來逐漸發展為世界高新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開創者和中心。不僅僅美國有矽谷,其他地區在經過幾十年的技術革新後,也出現了自己的矽谷,例如被譽為「中國矽谷」的深圳和中關村。
  • 美國留學去哪個城市?不如考慮一下這五個城市……
    去美國留學,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學校很重要,選擇一個好的城市也同樣重要。在大城市,學生不僅能增長見識,還能享受到大城市的便利,接觸到不一樣的社會層面。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美國最適合留學的幾個城市。舊金山San Francisco舊金山灣區是世界最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之一,坐擁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兩大世界知名高校,以及世界頂級醫學中心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在眾多兄弟城市中獨佔鰲頭。
  • 亞馬遜深入微軟大本營:不愛總部西雅圖了嗎?
    亞馬遜一家的辦公空間比西雅圖其他40多家大企業加起來還多,也是美國企業在市區的最大辦公園區。但近年來,亞馬遜和西雅圖市的關係也越來越微妙。一方面,亞馬遜是西雅圖的城市名片,亞馬遜數萬名員工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另一方面,亞馬遜也直接推高了西雅圖的消費水平,尤其是住房價格,讓很多低收入本地原有居民不堪重負。很多西雅圖中低收入居民都希望對企業巨頭亞馬遜徵稅,來解決本地的各種經濟和社會問題。
  • 依次崛起的世界城市帶來哪些啟示
    關於世界城市的崛起,英國地理學家霍爾曾在1986年撰文,首次把世界城市的形成與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結合起來,探討了19世紀中葉第二次長波對倫敦等世界城市形成的影響。他認為,當時的新產業——鋼鐵工業帶動了大規模的鐵路建設,由此形成匯集於國家首都如柏林、巴黎、倫敦的鐵路系統,從而使得這些首都城市能夠集聚原材料和勞動力發展大規模的製造業,並帶動服務業的發展,為這些城市成為世界城市打下了基礎。如今,自18世紀末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已經歷了四次長波,促使世界經濟增長重心從英國向德國、美國,再向亞太地區轉移,相應形成倫敦、紐約、東京等世界城市。
  • 世界新矽谷將在哪?美媒:中國是主要挑戰者
    來源:參考消息網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美媒稱,在最近針對全球科技領袖進行的一項調查中,近三分之二的人認為,未來4年內,世界創新中心將從矽谷遷出。關注全球發展趨勢的人知道,許多中心都已經達到了矽谷的創新黃金標準,因此這一結果並不太令人感到意外。但下一個中心將在哪裡?
  • 美國華人最新分布圖出爐 「混的最好」十大城市在哪
    5.聖何塞聖何塞也就是舉世聞名的矽谷所在地,是加州第3大城市。這已經是第五個入選最適合華人移民的加州城市了,也是北加州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的文化非常多元,華人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有自由伸展的充分空間,生活上也十分方便,當地的中文電視臺每晚都播放著中文新聞和電視劇。
  • 大廠扎堆逃離,矽谷正在喪失吸引力?
    作為世界上最密集的科技企業聚集地,在過去幾十年裡引領全球創新浪潮的矽谷,真的開始喪失吸引力了嗎?這對中國城市,又有何啟示? 1938年,兩名年輕的斯坦福畢業生帶著538美元,在舊金山灣區一間車庫裡,成立了日後的跨國科技巨頭惠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