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層次分析:產品設計中的「借鑑」思想如何運用?

2021-01-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這五個層次出現在產品的不同流程中,但排列組合又組成了一個有機的網際網路產品。那麼本文基於5個層面分析,「借鑑」競品應該如何去做?

最近關於藝術作品抄襲的話題屢見不鮮,前有王思聰微博置頂半年掛大張偉抄襲DJ.ZEDD,後有陳老師、6叔就Madness原創品牌撕逼,陳老師一句Sadness抄襲引爆Ins。作者本著藝術作品一通百通的觀點,從網際網路產品設計的角度切入,討論一下關於作品抄襲這個事情(並不是告訴你怎麼抄,而是告訴你抄完了怎麼不被發現 :p )。

Gai爺在有嘻哈第九期《凡人歌》唱道:

「一往無前虎山行,撥開雲霧見光明。夢裡花開牡丹亭,幻想成真歌舞昇平。」

細心+上點年紀聽歌多的觀眾可能聽出來這四句點睛之筆的意境很像《獻天緣》,而感受又像第一次聽到「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那般觸動。這就是Gai高深的地方,他善於營造中國風的意境,而歌詞+Flow又契合整首歌的風格,你說他抄襲,百度一下又沒有任何相關歌詞。

從此就引出本篇文章的重點,關於藝術作品中的「借鑑」,創作者應該做到:學神,不學形。神,乃神態、精神。形,是外形、是表象。

言歸正傳,我們平時看到一本小說,會覺得故事梗概似曾相識,聽到一首歌,覺得旋律之前貌似聽過,看到一個電影,和國外某個電影劇情很雷同,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很多不同的聲音對作品提出異議,尤其在眼下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一夜之間你就上了頭條,成為了眾矢之的。

那麼如何定義產品設計中的抄襲呢?

設計師為了獲取靈感,會去收集很多資料,有的時候就會出現「雷同」現象,比如:在某張海報中換了幾個字體,然後拿來主義得作為自己的作品;比如:某APP產品的頁面元素、控制項規則同業內老大軟體一模一樣……

無論是靈感撞車也好,還是借鑑也罷,評說的都不是自己,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雷同」的現象,我們如何「抄」,才能「抄」的巧妙,做到所謂的「學神,不學形」呢?

這就是我接下來要闡述的:

以60年代緣起於法國,雅克·德希達提出的「解構主義」思想為根據:任何事物的解釋更願意趨向於個體的、獨特的、和有所表達的、不從屬與以前的。

正是因為解構與分解的存在,市場本身已經進行了細分,網際網路產品所謂的細分,可以反映到《用戶體驗要素》一書中所提,將產品分為5個層次: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

5個層次在產品的不同流程中,但排列組合又組成了一個有機的網際網路產品。基於5個層面的「借鑑」競品應該如何去做:

戰略層:通過嚴密的數據分析-以點代面

按照分析的目標中羅列的點,建立一個分析框架,並按照輕重緩急進行數據收集。與此同時,需要對數據是如何產生的,如何獲取這些數據進行相應的了解。

在工作中應用到的數據統計工具有:金牌令箭、顯微鏡、CNZZ統計等,通過這些統計工具可以方便的進行數據的收集,同時互動設計師也要與前端保持溝通,了解數據統計的方法,適時添加統計的維度,請前端同學幫忙埋統計代碼。

以上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中一篇文章寫到的,關於設計師如何進行數據分析。那麼,如何通過競品的數據分析從而得出結論應用到自己產品設計中去?

首先,明確數據分析目的,為什麼要收集並分析這樣一份數據?只有你的目的明確了之後,才能對接下來你要收集哪些數據、如何收集有一 個整體的把握。只要這些點是一個個切實待解決的問題點,將其 羅列下來,一個一個的去收集數據。你分析的結果可能會改變整個項目,但有了數據的支撐,會讓項目或需求有一個全新的開始或細節的調整。

其次,在數據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與競品比對,發現產品發展趨勢是否真正迎合當前用戶市場?

要注意不要只用手上僅有的資訊作判斷,如果手上的證據不足以完全反應實際狀況的時候,以數據分析結果作為決策就很容易出錯,尤其是單看某一個數據維度時。所以此時要根據市場的實時變化、競品改版的趨勢等方式,從另一個側面分析數據的合理性。

互動設計師要超前思考,考慮產品經理可能從中提出的問題,並給出回應,讓溝通高效且有意義。

範圍層+結構層:關於信息架構、產品範圍

設計師在設計一款網際網路產品的時候,絕不是簡單複製成功APP的架構。在信息產品方面,結構層是信息空間中內容元素的分布,結構層確定各個將要呈現給用戶的選項的模式和順序,結構層將單頁面連接在一起,從而形成了系統。

拿APP舉例:框架層決定了你點擊頁面icon或按鈕後頁面跳轉到了哪一頁。通過增、刪、查、改、移動、個性化定製,將複雜的結構變的簡單化,也是提高用戶體驗的重要手段,例如QQ5.0的升級,通過漢堡導航及Tab標籤將功能整合,使得應用在感覺上苗條了很多。

那麼如何在競品複雜的信息架構、事件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成了此要點中最重要的核心訴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話誰都會說,應該如何去做?首先,確定產品核心功能與次要功能。在產品的核心功能點上採取一定的交互創新,這是必不可少的一項。但是核心體驗做好了只能是加分項,真正切中用戶痛點,幫助用戶解決眼前問題,搭建屬於自己的信息架構核心競爭力才是重點。

什麼?你問我例子?那請大家跟我做一道找規律的題目:美圖秀秀-Photoshop,360瀏覽器-Chrome, x-x ?同行業同類型的產品尚有用戶細分程度如此之大的成功案例。以上列舉的產品無謂孰優孰劣,只是核心用戶不同,解決方案不同,呈現的整體架構也千差萬別。所以搭建屬於自己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關鍵。

框架層+表現層:頁面排布元素的重設計

頁面元素的設計點包括:構圖、柵格系統、色彩等等。

(1)構圖和視覺柵格系統

構圖形式有佔據中心、對角線布置、壓住四角、貼近邊緣(左邊緣、右邊緣、底邊緣、頂邊緣、左右邊緣、上下邊緣)、S型構圖、點狀化構圖、滿版式構圖等等多種構圖形式。這些版式的骨架都是我們可以去「借鑑」的對象。

構圖和網格是相輔相成的,如何把元素合理的布局到畫面中,並且使版面達到平衡,這是設計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構圖形式有很多種,不要為了何種構圖形式而糾結,

(2)色彩運用

筆者從學習設計開始就積累了許多關於色彩搭配的色相環,那些都是經過前人佐證的設計。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從現有的色彩設計中提取出重點顏色, 然後根據顏色的相似性提取最終需要的色系。

這裡有一點小Tips也是筆者從其他設計師個人博客中看到的:可以將大師們的油畫畫作或是有名的攝影作品的色彩進行提取,運用到個人設計當中,當然這個過程最終還是要為產品服務,如果作品色彩風格與素材不符則不可行。

設計之前要對設計作品所要傳達的內容進行仔細的思考和分析,並不是任何圖片和油畫中的顏色都適合你所設計的作品,設計裡沒有任何理論是絕對的,要根據自己設計作品的調性去決定使用的色彩搭配。

(3)格式塔心理學的應用

互動設計中實際運用的最多的心理學理論之一,它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相似原則、接近原則和完形原則。將格式塔心理學三原則運用到競品的借鑑當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格式塔心理學派反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刺激—反應公式,主張研究直接經驗(即意識)和行為,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

這時就需要設計師們注意競品的「整體性」,由於經驗主義驅使,用戶直接反應是將相似頁面等同於用過的頁面,所以產品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運用這一思想,可以將設計成果搭建在「前人」之上,一定程度節約了用戶學習成本,何樂而不為?

 

作者:Roy_ ,公眾號:互動設計Roy

本文由 @ Roy_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

相關焦點

  • 律師說法:是借鑑還是抄襲?——從思想與表達「二分法」談起
    在著作權法中,思想與表達二分法是一項重要原則,並對著作權的保護意義重大。在一些關於著作權的個案中,法官因對思想與表達二分法原則難以把握而陷入兩難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因為判斷不清而造成同案不同判的情況也曾出現過。但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鼓勵與支持,市場對文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文化藝術創作中的智慧財產權紛爭也越來越多。不可否認,對經典作品的借鑑是藝術創作中難以避免的,但如何界定借鑑與抄襲的區分,則成為學術界和實務界的雙重難題。思想與表達之間的界線如何劃分?
  • 29個典型案例告訴你 設計中如何運用心理學
    心理學研究可以分為三種途徑,最高級層次是研究思維策略,第二級是研究信息加工過程,最下層是研究生理過程。這三個層面的研究都與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密不可分,更是設計學科研究與應用的重要基礎之一。當設計者面對設計任務時,外部和內部的限制條件轉化為可供理解的特定信息與記憶標籤,通過調取設計師的長期記憶和知識進分析、整合、評價、決策。這些特定信息被記憶編碼所形成的經驗所影響,進而幫助設計者進行決策和判斷。產品的設計行為是開放環境中的價值編碼(Encode),產品的消費使用過程是用戶對產品信息的理解和解碼(Decode)。
  • 仿生學在兒童醫療產品情感化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方法 仿生學的發展為醫療產品提供了新的設計理論和工程原理,提出了一種將仿生學概念融入到現代醫療產品的情感化設計之中的技術探討,相信它將極大地促進醫療產品的情感化設計發展。針對社會當中相對弱勢的兒童群體,闡述了兒童醫療產品的人文關懷設計分析方法,仿生學概念的情感化應用方法。結果 將所研究的方法運用到兒童醫用霧化器產品的設計中,完成了仿生學情感化設計的實踐。
  • 如何進行產品設計調研分析
    針對「全新產品」,通過調研提出設計原型,讓用戶進行體驗,並不斷改進和完善產品,直到滿足用戶需求。後者包含前者,貫穿於產品形成到消亡的整個過程。調研方法設計調研根據時間順序分為「數據採集」和「調研分析」。但是在設計調研中也不僅僅在開始時需要數據採集,可以說,每個階段都可能進行一定的數據採集來幫助調研的進行。
  • 藝術鑑賞: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運用
    這就要求設計工作者在設計中,將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手法結合起來,以設計出更多兼具民族氣質和時尚氣息的作品。 2 傳統工藝美術對現代室內裝飾設計的價值與意義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審美價值、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可以為現代室內裝飾設計提供借鑑和參考,具有很大的實踐意義和運用價值。
  • 張馳六西格瑪設計顧問在產品設計中經常遇到的五大問題!
    張馳六西格瑪設計顧問在產品設計中經常遇到的五大問題!歷經了數年的六西格瑪設計內外部諮詢,深度參與了富士康、美的、大全、徐工、上汽及九陽等一大批企業的六西格瑪設計工作後,對列夫·託爾斯泰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了更深的體會。對於企業來說,新產品的研發失敗的現象各有萬千,但研發失敗的原因卻是驚人的相似。
  • 當設計思維遇見產品設計:如何培養產品的微觀體感能力
    編輯導語:對於設計師來說,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能夠擁有並且提升設計思維是很重要的。那麼,什麼是設計思維呢?我們又該如何培養產品的微觀體感能力呢?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作者從Empathy、Define和Ideate三方面入手,為我們進行了總結。一、什麼是設計思維設計思維的的本質是以用戶為中心,發現用戶問題,並用設計來解決問題。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的需求有這5個
    影響馬斯洛心理學思想轉變的原因有:他的第一個孩子出世後,他觀察嬰兒行為的奇妙現象,使他領悟到行為主義心理學家企圖藉動物研究結果推論解釋人類行為的做法,根本不切實際;加上馬斯洛在布魯克林任教期間,正是德國納粹迫害學術思想時期,很多歐洲著名心理學家避難美國,他亦因而得識格式塔心理學家魏特海默、W.柯勒和考夫卡及精神分析心理學家 K.霍妮、阿德勒及 E.弗洛姆等人。
  • 數據分析的四個層次
    編輯導讀:單純的數字是沒有靈魂的,但是數據分析卻可以洞察出數據背後業務的規律。因此,數據分析是商業活動中重要的一項工作。本文將圍繞數據分析的四個層次展開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一、引言我通常把數據理解為業務的另一個他,單純的數字是沒有靈魂的,而背後的業務卻是鮮活的。
  • 5個方面分析:如何做出一份高質量的競品分析報告?
    歸納文字只為在工作中做的更好,筆者鼓起勇氣羅列如下文字,也希望能對閱讀文章者,有明思啟發之用。文章內容主要圍繞著競品分析與產品分析的區別、競品分析的基本思路、如何開展分析等幾點做了歸納和總結,缺乏嚴謹和未及論證之處,還請廣大閱者多多指點,共同進步。
  • 產品經理必備之常用需求挖掘的7個方法
    解決用戶的問題就需要進行需求分析,在上一篇文章《產品經理必備之如何進行需求分析》中我們將需求分析分成需求收集、需求分類、需求挖掘、需求分級四個階段。需求挖掘,又可理解為需求深挖、需求思考、需求評估等,是產品經理進行需求分析時的最重要的階段。通常產品經理在進行需求挖掘時需要結合常用需求挖掘方法進行深度思考分析得到產品需求。因而,產品經理需要懂得常用的需求挖掘方法。
  • 淺談插畫在設計中的運用
    圖片是幾乎任何網站設計的關鍵因素。它通常提供獨一無二的視覺效果,這是無法以其他方式實現的。在UI和網頁中,使用插畫來輔助傳達信息,無疑更加直接到位。在這篇文章中,青島北大青鳥的老師來跟你們聊聊插畫。插畫作為現代設計的一種重要視覺傳達形式,不但是原本在各個領域的畫手和插畫師越來越受追捧,而且連網頁、UI設計師和動效設計師都開始紛紛學習插畫設計。更明顯的變化是插畫在網頁和UI中的使用越來越頻繁,甚至越來越多樣。插畫開始以一種堅硬的姿態,站在設計趨勢的最前列。
  • 從艦女人們說起:如何界定遊戲產品間的抄襲與借鑑
    幾天前龍虎豹的每日一摸中提到《戰艦少女》是如何通過借鑑日本戰艦娘化遊戲『艦隊コレクション』在App Store付費榜拿下高位排名的。但其後有愛互動CEO胡冰(代表作《夢想海賊王》)留言,對文中龍虎豹提出的「《戰艦少女》所做的借鑑不會被判定為抄襲」這一觀點提出了疑問。
  • B端產品如何做競品分析?
    編輯導語:我們在做一款產品之前,往往需要先做競品分析,通過了解市場狀況以及競品們的優點缺點,來對症下藥,打造自己的產品。相比於C端來說,B端產品的分析難度會大一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呢?本文作者為我們總結了如下6個步驟。
  • 競品分析 | 百詞斬,如何在在線記單詞的垂直產品中遙遙領先?
    今天我們作為主體的app——百詞斬就是在線英語中的佼佼者。二、分析目的尋找到百詞斬的直接競品、間接競品和潛在競品,並對其產業業務形態、產品功能結構、解決用戶的哪些痛點等進行重點分析。掌握百詞斬的優勢和劣勢,結合用戶反饋情況以及借鑑其他app可以為用戶解決的痛點,儘可能的彌補其原有不足,發揮優勢,增強其針對用戶的黏度。
  • 競品分析|百詞斬,如何在在線記單詞的垂直產品中遙遙領先?
    五、競品分析5.1 市場地位分析由上圖的千帆指數我們可以看到全網指數排名2019.02-2019.06時間段內始終保持在250名內,在教育領域app指數排名中穩定維持在第7、8名的良好狀態,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在線英語指數排名中一直處於業界領導地位。
  • 什麼是設計思維?如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我們都可以將思維從設計的領域中提取出來,雖然有關設計思維的相關書籍並不多見,但其中一個有關於這個思維的描述,我覺還是比較能詮釋設計思維的內涵:設計思維就是學習如何思考問題,提出有意義的創意和想法,還原事物本質來解決特定人群的實際問題。史丹福大學D.School(設計學院)對設計思維的定義,則是傳統設計思維方式、視覺化思考和社會化思考三者的總和。
  • 從遊戲中學習產品設計07:總結篇
    已經完成從遊戲中學習產品設計的充值篇、消費篇、活躍篇、成就篇、反饋篇和社交篇的套路總結,分析了非遊戲類應用中運用了哪些類似套路,並且與大家一起進行拓展思考。再次強調,這一系列文章主要分享的是「術」層面的思考,更多的介紹了如何設計沉浸式體驗的方法論,所以會看起來相對功利,感興趣的朋友點擊文末相關文章查看詳情!
  • 如何面對產品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做風險性分析與效能評估,對於用戶研究同學可能更專業的知道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同樣的,產品經理、互動設計、用戶研究三個同學對這個話題也都應該敏感。但是他們是在產品不同階段有所側重點的關注和關心對產品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 模態分析在產品設計中的用處
    這些模態參數可以由計算或試驗分析取得,這樣一個計算或試驗分析過程稱為模態分析。有限元中模態分析的本質是求矩陣的特徵值問題,所以「階數」就是指特徵值的個數。將特徵值從小到大排列就是階次。實際的分析對象是無限維的,所以其模態具有無窮階。但是對於運動起主導作用的只是前面的幾階模態,所以計算時根據需要計算前幾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