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任偉民教授在精準合成拓撲結構聚單硫代碳酸酯獲重要進展

2020-08-03 小材科研

拓撲結構聚合物其獨特且多變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藥物傳遞以及智能材料等領域。因此,合成新型具有拓撲結構的新型聚合物以進一步開發這類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應用是合成高分子領域的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作為一種降解型含硫聚合物,通過環氧烷烴與羰基硫(COS)的交替共聚製備的聚單硫代碳酸酯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經過近10年的研究,無論在高效催化劑的開發、聚合反應的立體化學控制還是聚合物結晶行為的研究,該聚合反應均已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然而,目前合成的聚單硫代碳酸酯均為線型結構。具有拓撲結構的聚單硫代碳酸酯的研究還未見諸報導。因此,限制了這類降解型含硫聚合物更廣泛的應用。

大連理工任偉民教授在精準合成拓撲結構聚單硫代碳酸酯獲重要進展

最近,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任偉民教授在含硫聚合物的精準合成取得了系列突破性的進展(Angew.Chem. Int. Ed. 2018, 57, 12670 –12674;2019, 58, 618 –623)。基於其前期的工作(Macromolecules 2016, 49, 2971−2976),實現了環氧氯丙烷與COS的交替共聚「一鍋法」製備支化的聚單硫代碳酸酯。聚合反應過程中生成的硫負離子具有強親核性,可以與環氧氯丙烷中在亞甲基上氯原子發生取代反應生成聚硫代碳酸酯取代的環氧烷烴該環氧烷烴在室溫下具有良好的開環活性,可以與反應體系中的環氧氯丙烷以及COS進行三元共聚,生成支化的聚單硫代碳酸酯。實驗發現,硫代碳酸根對環氧氯丙烷的親核取代反應以及環氧氯丙烷的開環聚合反應存在競爭關係。低溫下,取代反應受到抑制,主要進行鏈增長過程;高溫下,取代反應更容易進行,生成硫代碳酸酯取代的環氧烷烴。

大連理工任偉民教授在精準合成拓撲結構聚單硫代碳酸酯獲重要進展

基於以上實驗事實,作者通過改變反應溫度實現對支化聚合物的側鏈長度的調控。在不同的低溫下反應特定時間後,升高反應溫度,可合成出側鏈長度不同的支化聚合物。與線型聚單硫代碳酸酯而比,支化的聚單硫代碳酸酯的玻璃化溫度提升了22 ℃。採用手性的環氧氯丙烷,可合成主鏈和側鏈均結晶的聚單硫代碳酸酯,其熔點較線型的聚單硫代碳酸酯提升了40 ℃,達到114 ℃

大連理工任偉民教授在精準合成拓撲結構聚單硫代碳酸酯獲重要進展

這種報導的簡單高效合成支化聚單硫代碳酸酯的方法拓展了拓撲聚合物合成方法學庫,為以後合成其它支化聚合物提供了借鑑。相關工作發表於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doi.org/10.1002/anie.202005806),並被選為Hot paper。文章第一作者為大連理工大學博士生樂天俊(自本科就一直在任偉民老師指導下開展相關研究工作,也是其以第一作者在該刊物上發表的第三篇高水平研究論文),任偉民教授和Texas A&M University的Darensbourg 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此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Grant 21722402, 21674015)的支持。

來源:大連理工大學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05806

相關焦點

  • 張文彬課題組在拓撲蛋白質的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了越來越多具有非線性結構的天然拓撲蛋白質。它們通常具有與其拓撲結構相對應的功能優勢,在生命活動中行使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引起業內對蛋白質拓撲結構調控的廣泛興趣。近年來,發展拓撲蛋白質的製備方法,並探究其結構性能關係和相關應用,已經成為蛋白質工程的熱門方向。北京大學張文彬課題組近期在拓撲蛋白質的合成和表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分子拓撲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Leigh)教授團隊在分子拓撲學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華東師範大學為該成果第一單位。李大為教授團隊利用單一股線構築不同單分子拓撲結構(Nature2020,584, 562-568.)「這項研究最大的創新點是:我們首次利用單一分子股線,通過模擬分子伴侶蛋白誘導蛋白摺疊的過程,實現了三種不同分子拓撲結構的構築,完全區別於該領域以前報導的一種合成方法對應一種拓撲結構的策略,大大拓展了分子拓撲學在未來研究拓撲類蛋白功能及構象關係的潛力。」
  • 大連理工:功能材料助力高效儲能及海水電解高效制氫系列進展
    邱介山教授領導的能源材料化工創新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碳基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備與功能的精細調變方法,從分子-微觀-介觀多尺度層面,有機融合物理外場/點擊化學和化學工藝過程的創新,提出了「多維碳材料工程」的新概念和技術策略,取得了系列原創性的成果。最近,在功能碳材料助力小分子高效轉化/精細化學品合成及海水電解高效制氫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
  • 日合成具有拓撲基礎結構的分子納米碳
    由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ERATO伊丹分子納米碳項目總研究負責人伊丹健一郎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成功合成了具有紐結和索烴的分子納米碳,紐結和索烴是拓撲的基礎結構。人類從1960年代開始合成被稱為紐結(Knot)和索烴(Catenane)的分子。
  • 南開大學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日前,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首次實驗觀測並理論證明了贗自旋渦旋拓撲荷的轉換與狄拉克點拓撲特性相關,揭示了動量與實空間拓撲轉換的普適規律。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本報訊 日前,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博士張海軍,研究員戴希、方忠所在的T03組在拓撲絕緣體的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突破。
  •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物理系張廣銘教授課題組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5月7日電 4月30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廣銘課題組近期在量子拓撲相變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物理學會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以「自對偶拓撲張量網絡態中演生出無能隙庫侖氣體態
  • 南開大學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的課題組合作研究,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基於一維SSH拓撲光子近年來,拓撲光子學是光學中最活躍的新興研究領域之一。拓撲是為了理解量子霍爾效應等基本物理現象而引入的數學概念,成功地解釋了量子霍爾效應,並促進了拓撲絕緣體的發展。當兩種具有不同拓撲不變量的結構拼接在一起時,由於體-邊界的對應原理,會在兩種結構的交界面產生具有魯棒特性單向傳輸的界面態。由於拓撲概念可用來描述能帶結構的性質,這種體-邊界對應關係普遍存在於量子和經典波動系統周期結構中。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首頁 » 人物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來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哈工大(深圳): 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背景介紹拓撲學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拓撲空間在拓撲變換下的不變性質和不變量。最近的研究表明,非平凡自旋/極性拓撲結構的出現均伴隨著大量新奇的物理特性(如拓撲霍爾效應和負電容等)。當今,與鐵電/鐵磁相關聯的非平凡拓撲結構已為下一代高密度存儲器件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這為材料科學以及凝聚態物理學的相關研究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 福建物構所碘酸鹽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設計與合成獲進展
    金屬碘酸鹽晶體因具有較強的倍頻效應、較寬的透過波段、較高的熱穩定性和光學損傷閾值在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領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設計二階非線性光學材料的關鍵是如何誘導無心結構的形成及如何增加化合物的極化率同時保留大的帶隙。最近研究表明,簡單的雙原子位置的不等價取代的方法是一種設計新的高性能倍頻晶體的新思路。
  •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2017-12-08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此次合作充分發揮了兩個團隊的長處,共同圍繞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實現了兩個領域的完美結合,有望推動微孔高分子與超級電容器交叉融合。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的資助。
  • 陳鴻課題組在拓撲光子學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11月2日,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先進微結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陳鴻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關於拓撲光子學研究的最新成果《Topological
  • 哈工大Adv.Mater: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最初,拓撲被引入到磁性材料當中,隨著理論計算、材料合成以及物性表徵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自旋拓撲結構被預測和發現,如渦旋態(vortex),斯格明子(skyrmion),麥紉(meron)等等,這些磁性拓撲態的形成大多與退磁化場和Dzyaloshinskii-Moriya (D-M)相互作用有關,各種相互作用競爭使得鐵磁材料中相鄰的兩個磁矩成某個傾斜的角度,從而使得自旋拓撲結構的形成。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再獲重要進展!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電信學部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李培華教授課題組在深度學習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一種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在國際標準數據集上取得領先的性能並獲得國際大規模自然物種識別挑戰賽冠軍。
  • 中科院在虎皮楠生物鹼全合成中獲進展,具抗腫瘤、抗病毒活性
    中科院在虎皮楠生物鹼全合成中獲進展,具抗腫瘤、抗病毒活性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2017-10-20 16:25
  • 燕大教授合成大數值長徑比鉑納米線 重要進展
    長城網7月5日訊(姜文超 張世豪)6月28日,燕山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高發明教授課題組在《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簡稱JACS)上發表了關於超細鉑納米線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
  • 拓撲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該論文第一作者,現為杜克大學博士後的楊可松解釋說,這項工作的原始思想是尋找一種簡易並有效的方法從海量電子結構資料庫中尋找拓撲絕緣體。他們通過定義負能隙表徵反轉能帶結構以識別拓撲絕緣體,並通過分析自旋軌道耦合的物理本質,進而發現拓撲絕緣體在能帶反轉點(動量空間)的能隙差值(非自旋軌道耦合和自旋軌道耦合計算之間的差值,ΔEk)隨著晶格參數的略微變化近乎不變或者變化相對較小。
  • 拓撲超導體與拓撲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理論研究發現,Majorana費米子滿足非阿貝爾統計規律,即操作粒子的結果與操作的先後順序有關,這為設計新概念的拓撲量子計算機提供了重要途徑。因而,尋找Majorana費米子既有重要的基礎理論意義,也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 有機人名反應——Corey-winter烯烴合成
    Corey-winter烯烴合成(Corey-Winter Olefin;Corey–Winter消除反應,是指鄰二醇與硫羰基二咪唑反應生成環狀硫代碳酸酯,它用三烷基亞磷酸酯處理發生順式還原熱消除得到相應的烯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