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螞蟻」思維:疏於雜務,才能勤於思考

2021-01-18 千面略懂先生

公司有兩個員工,暫且稱他們為小王和小張吧。

他們兩人工作職能基本相同,工作時間完全一樣,都是一天八小時。打卡上班,整理文件,擬寫方案,參加會議,提交工作成果,然後下班。

小王完全按照以上的工作節奏忙碌了一整天,而且天天如此。

而小張也是打卡上班,但他不需要整理文件,因為每一次使用之後他都回歸原位,並用書籤作個記號,需要什麼隨手可得。他也不用寫方案頭疼,因為他在研究產品和市場時,總能對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能準確發現問題並及時匯報討論。

參加會議時他一般不著急發言,而是細心聆聽並記錄,然後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提議,整理之後送給領導審閱。

同樣的工作,同樣的時間,小王顯得非常忙碌,每天只是機械的工作模式和毫無頭緒的工作思維。而小張表面看似不忙,工作效率和成果卻比小王高出了許多。由於工作出色,小張升任了部門主管,而小王依然在原地忙碌著。

01

這件事情讓我想到了懶螞蟻思維。

螞蟻向來以勤奮工作而為人們所稱道,但是根據科學研究發現,螞蟻群裡面存在許多「懶螞蟻」。這些懶螞蟻很少幹活,總是東張西望、到處閒逛。

當然,大多數螞蟻都很勤奮,忙忙碌碌,任勞任怨,但它們緊張有序的勞作往往離不開那些不幹活的懶螞蟻,所以勤奮的螞蟻甘願養活那些不幹活的懶螞蟻。

因為,懶螞蟻在蟻群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它們能看到組織的薄弱之處,擁有讓螞蟻群在困難時刻仍然存活的本領,使自己在蟻群中不可替代。

其實,在每個企業中,都有類似於「懶螞蟻」這樣的員工存在。他們平時看起來非常悠閒,每周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時間也非常短,老闆卻願意為了他們開很高的薪水,並且對他們讚賞有加。

這是什麼原因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懶螞蟻」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就知道了。

這些「懶螞蟻」員工善於用腦和用心去工作,他們有著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擅長學習充電,用智慧去觀察、去分析、去尋找市場中新的發展機會;

他們善於發現企業中存在的問題,找出企業管理的弊端,提出建設性意見,遵守規則並堅持原則;

他們立足部門所轄業務,努力鑽研業務,通過對各種新知識、新理念、新觀念的學習,保持思路開闊,思想常新。

如果按照過去「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理論,這些人可以說是有點多管閒事,超越了職權範圍,威脅了領導權威。但是在「懶螞蟻」管理者眼中,這些人一邊肩負起「勤勞螞蟻」的職責,一邊動著「懶螞蟻」的腦筋。企業有這樣的員工,老闆當然十分滿意。

相關焦點

  • 「懶螞蟻效應」給英語學習帶來的啟示
    而放下高速行進的腳步、多觀察,多思考,多去嘗試新事物的人,看是懶惰的背後,反而採用的是一種更高效的處事方式。「懶螞蟻效應」的啟示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一群黑螞蟻進行了研究:他們把螞蟻分為三個小組,每組30隻,觀察他們的行為。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工作,尋找、搬運食物,但是卻有少部分螞蟻好像整天無所事事一樣地東張西望。
  • 職場「懶螞蟻」的思維
    這些「懶螞蟻」很少幹活,總是東張西望、到處閒逛。有趣的是,當科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並且斷絕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
  • 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才能發現身上閃光的品質
    陶行知先生有那麼一句話的個性非常震撼我的心靈:「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進內心的深處。」面對班級裡面的那些孩子們,他們是多麼的「年幼無知」,一切行為習慣,生活協管、學習習慣都要慢慢地教育、一步一步地學,那得需要多麼大的耐心呀。
  • 窮富思維的竅門,其中緣由很多人不懂
    在日本北海道生物研究小組曾經對螞蟻的行為進行觀察,在勤勞的螞蟻身上有一個突破性的發現,螞蟻群體行為思維方式和人極為相似,他們把這個行為套用在了人類身上,總結出了導致你變「窮」的秘密。,只有少數幾隻螞蟻游離在蟻群周圍,不參與乾貨,整天東張西望,他們把這些東張西望的螞蟻統稱「懶螞蟻」。
  • 窮人式思維,真的只能使人越來越窮嗎?其中緣由很多人不懂
    在日本北海道生物研究小組曾經對螞蟻的行為進行觀察,在勤勞的螞蟻身上有一個突破性的發現,螞蟻群體行為思維方式和人極為相似,他們把這個行為套用在了人類身上,總結出了導致你變「窮」的秘密。,只有少數幾隻螞蟻游離在蟻群周圍,不參與乾貨,整天東張西望,他們把這些東張西望的螞蟻統稱「懶螞蟻」。
  • 管理學:別讓你的思維空間限制了你的高度,取代過去的定式思維
    做好發散思考,取代定式思維許多人在解決問題時,愛說「過去是這樣做的」「領導是這樣講的」「書上是這樣寫的」「別人是這樣幹的」,不動腦,不思考,妄想一個模子解決一切,這是典型的定式思維表現。要想保證問題得到最佳解決,就得跳脫定式思維,不唯書、不唯上、不唯習慣、不唯他人,一切從實際出發。
  • 小懶怡情,大懶成功
    我們人就像發條一樣也要有張有弛,放下工作、學習上的壓力,辛苦一年了,也該偷點懶休息休息。我們常說人要自我調節情緒、自我放鬆,為下一步的工作和學習積蓄力量。所謂的放鬆就是不要做有壓力的事情,那我們今天的一切衣食住行都非常方便是怎麼來的呢?
  • 不會飛的螞蟻,自由的蟈蟈,你想做哪個?
    小時候,家長和老師總是用這樣的故事告誡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困難,比如要努力學習才能面對以後的考試、升學等。這是對已知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前做好應對方案,但職場和人生裡的問題不計其數,風險也未可知,又怎麼能夠在問題和風險到來就做好充足的準備呢?
  • 公理化思維——結論正確的思考模式
    由不證自明的公理+演繹推理 推出結論,是結果保真的一種思考方式,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公理化思維。不證自明的公理+演繹推理==》正確結論公理化思維是人類思維的巔峰傑作。二、公理化思維的應用古希臘文明中,視角面對太空,對天體行星運行的思考,視角面對人本身,「用什麼證明你自己存在」?視角面對無形的思想「如何思考才能正確」。
  • 思維進化:突破直覺思維、線性思維定勢,提升思考能力
    初級思維三:多點並列思維(ABCDE並列思考)圖片來自網絡@科學思維探索者4、直覺思維案例: 關於金字塔的一些神話一些人看到,金字塔附近是沙漠,就本能認為 不可思議,他們不會換位思考,如果你是當時法老或設計師,是否會考慮在沙漠中建造金字塔?
  • 螞蟻再思考:如何看待中國的兩種力量
    螞蟻也失聲了。在螞蟻IPO暫緩後,新華社轉載了一篇署名金觀平的文章說,「近期,有關方面經過進一步了解,發現了相關問題。本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切從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的角度出發,監管層決定讓螞蟻集團暫緩上市。……螞蟻集團當務之急是按監管部門的要求,切實抓緊整改。」「市場各參與主體必須尊重規則、敬畏規則,誰也不能例外。」
  • 18思維模型:六頂思考帽一激發創造力的系統思考法
    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如何讓大家處在一個頻道溝通?如何讓我們的會議溝通決策更高效呢?被譽為20世紀人類思維方式革命性變革的締造者,歐洲創新協會將他列為歷史上對人類貢獻最大的250人之一,是水平思考(另譯橫向思維)理論的創立者,在全世界被公認為創造性和創新思維領域以及思維技能的直接教學領域內的領導者和權威。他在歷史上第一次把創造性思維的研究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 聰明人是怎麼樣思考的
    心理學家馬克斯威爾-馬爾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所有人都是為成功而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但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沒有,那是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方法不同。」其實,思考並非難事,一個正常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即使人在發呆的時候其大腦也在想一些事情;人即使在夢中,潛意識也在對白天接收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過濾,進行著大量的思考。雖然思考看起來是太平常不過的事,但是卻很少有人關注自己在思考什麼、思考結果怎麼樣、思考的方法有哪些、自己是不是一個聰明的人。
  • 乾貨:用時間管理、思維導圖告訴您如何「戒懶」
    在現如今的時代慢生活已經成為了大家的生活常規太,而伴隨著慢生活隨之而來的就是「懶」。我們一定都說過「我很忙」「沒時間」「太累了」之類的話去搪塞朋友、親人。其實真的可以給自己總結一下就是「懶」。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如何分配時間的問題。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是很悲觀地做決定,就好像我們是被逼著去做那些事而不是心甘情願。
  • 「思維」深度思考:給大腦安裝探測器
    在當今社會,人人都想要具備深度思維,大多數人碌碌一生,也沒有學會如何具備深度思維。看待問題的角度與深度,決定了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和反應,也決定了我們未來的成就與高度。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具備深度思維呢?在商業課程中,有一則經典的故事,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 欲上職場高維度 先需思考高維度
    圖:@視覺中國《高維度思考法:職場問題解決篇》 (日)細谷功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為什麼總有一些人能輕輕鬆鬆地實現目標而自己一直拼命努力卻無法獲得理想的業績?嚴格按照上司或客戶的要求工作,就一定能讓對方滿意嗎?如何才能讀懂趨勢,及時趕上下一個風口?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並不等同於標新立異,為了質疑而質疑,它的真正含義在於獨立思考,不滿足於輕鬆給自己一個答案。批判性思維對於信息的接收和甄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獨立思考與質疑精神——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原則。缺乏批判性思維容易導致輕信和盲從。關於這一點我們在社交網絡上可以找到不少例證,看看朋友圈裡被大量轉發的謠言以及漏洞百出的成功學和雞湯故事就知道了。
  • 思考,人這一生都不能停止的事!
    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當一個人經常用腦的時候,會思考的特別快,靈感來的迅猛無比,但當一個人長時間的停止思考,總是在借鑑他人的一切,會發現自己的思維好似停滯了一般。這大概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吧,當一個人在安逸的環境裡待得太久,久到都能不再思考,放棄自己曾經的夢想,只為了做一條妥妥的鹹魚,享受這靜好的歲月。一個稜角分明的人,之前對自己人生有諸多規劃的人,到最後都被生活打磨成了圓滑而碌碌無為的人。
  • 當英語思維碰上肌肉,才能真正爆發英語的力量
    很多英語學習者,學了多年的英語,卻不會開口說話,更談不上自如交流,歸其主要原因,就是英語思維的問題。我們大多數同學存在這樣一個錯誤:在交流的時候,想一句漢語,然後翻譯成英語,然後才能交流。聽一句英語,總想翻譯成漢語才能明白,也是犯了同樣的錯誤。這是在用漢語思考問題。那麼如何用英語思考問題呢?先舉一個單詞的例子,曾經有一個單詞記憶法是這樣的:pest=拍死它=害蟲。這樣記單詞會有什麼結果呢?你看到或聽到pest以後,先要轉化成「拍死它」,然後再變成漢語「害蟲」,然後才能知道「害蟲」是什麼,經過了三次轉化,而美國人會直接理解p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