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ARM架構晶片,蘋果M1與華為鯤鵬920,誰更強?

2020-12-05 沒有感情的科技博主

據悉,最近蘋果的那款M1晶片真的讓業界感到驚訝。因為使用M1晶片的Mac電腦真的幹翻了使用英特爾晶片的Mac,贏得了徹底勝利。

在某種程度上,所謂的簡單指令集不能與複雜指令集的「謠言」相提並論,被蘋果公司打破了。因為M1是簡單的指令,X86晶片是複雜的指令集。

所以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去年華為也發布了基於ARM架構的電腦晶片鵬鵬920,甚至用於伺服器,該晶片與蘋果今年的M1晶片相比,誰的性能更強。

首先,我將告訴大家關於M1晶片的事情。這是5納米晶片,8核CPU,8核GPU,頻率最高3.2GHz。

在Geekbench的賽跑中,單核獲得1732分,多核獲得7443分,通過Rosetta2轉換為X86,獲得單核1265分,多核5647分的高分。

鵬鵬920是華為去年發布的晶片,8核設計最多可達64核,在8核測試中,單核分為1491,多核為6300,是ARM的基本亮點。

因此,與蘋果的M1原生跑步點1732,7443相比,存在一定的差異。畢竟,鵬鵬920是去年發表的,也是7nm的工藝。

但是即使落後於M1,考慮到鵬鵬是面向伺服器的晶片,最多可以上升到64核,64核出動的話,比M1強一點。

所以關於這兩個晶片,誰能說性能強,其實不多說。畢竟一個是桌上型電腦晶片,一個是伺服器晶片,定位不同。

另一個產品是去年的產品。是今年的產品。無與倫比。但是一方面證明華為的晶片水平真的很強,去年的晶片也不如蘋果。另外,ARM架構實際上具有完全取代英特爾的能力。無論是桌上型電腦還是伺服器。

相關焦點

  • 華為發布「鯤鵬920」晶片,64 核心業界性能最強
    1月7日消息,華為宣布推出業界最高性能晶片「鯤鵬 920(Kunpeng 920)」,鯤鵬 920 採用 7nm 製造工藝,基於 ARM 架構,主頻可達到 2.6GHz ,在同性能下鯤鵬 920的功耗降低了30%。
  • 華為鯤鵬920晶片問世,最強性能面向智能計算
    新智元報導 編輯:小芹、張乾、金磊【新智元導讀】華為今天發布「鯤鵬920」晶片,7納米,業界性能最高;同時,三款泰山伺服器問世。至此,華為憑藉麒麟980,昇騰系列和最新發布的鯤鵬系列晶片,建立起龐大的基礎算力架構,全面邁向智能化。
  • 華為超算沸騰體 申威28nm超算晶片秒殺華為7nm超算晶片
    華為鯤鵬920處理器浮點性能較弱雖然部分網友看到「1300萬億次」的數字很沸騰,但從性能來看,這臺超算性能並不強,神威太湖之光的性能為120+P,而1300萬億次是1.3P,相當於神威超算的百分之一左右,在全球TOP500超算中能夠排到300位左右。就華為鯤鵬920來說,其實並不適合用來當超算晶片。
  • 晶片行業深度報告:為什麼說ARM可能是國產計算架構的最優選擇
    第二類,是以飛騰和華為海思為代表的基於 ARM 指令集授權的國產晶片。ARM 主要有三種授權等級:使用層級授權、 內核層級授權和架構/指令集層級授權,其中指令集層級授權等級最高,企 業可以對 ARM 指令集進行改造以實現自行設計處理器,如蘋果在 ARM v7-A架構基礎上開發出蘋果 Swift 架構,其他如高通 Krait、Marvell 等都是 基於 ARM 指令集或微架構進行的改造所得。
  • 「鵬城雲腦 II」獲世界 IO500 冠軍 基於華為鯤鵬 920 架構
    原標題:「鵬城雲腦 II」獲世界 IO500 冠軍,基於華為鯤鵬 920 架構   IT之家11月24日消息 11 月 19 日,搭載超算
  • 酷評65:華為重啟4g手機;小米業績創新高;蘋果12成本曝光
    考慮到華為繼續讓渡市場以及蘋果供應短缺,小米相對有競爭優勢,應該會繼續保持良好業績。 2010年以前,華為堅決不做手機,誰做誰下崗,結果還是做手機了,並且做到第一。那麼有沒有可能華為後面會改弦更張,造整車呢? 我覺得可能性很小。最主要的原因是華為的目標很明確,下定決心就是要搞鴻蒙生態,搞萬物互聯,智能汽車是1+8+N的一塊。如果華為下場造車,跟其他車廠競爭,就沒誰跟他玩了,萬物互聯就是空話。
  • 「鵬城雲腦II」獲世界 IO500 冠軍,基於華為鯤鵬 920 架構|高性能...
    該機所搭載的超算緩存文件系統 MadFS 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存儲系統研發團隊所研發而成,而 「鵬城雲腦 Ⅱ」是一臺基於華為鯤鵬 920 架構的高性能計算系統,擁有超過 1000P OPS 的人工智慧算力,由鵬城實驗室與華為在 2019 年 11 月 29 日共同發布,於 2020 年 10 月建成試運行。
  • 五大計算平臺競逐高階自動駕駛量產,誰是最強晶片?
    如果沒有足夠多的出貨量攤銷,晶片單價會很高,反過來也會影響銷售。在現在市場的主要玩家中,特斯拉和蘋果的系統封閉軟硬一體化,不對外單獨出售晶片。華為提供 MDC 計算平臺,但其晶片也不對外單獨出售。當前,能夠提供高性能自動駕駛晶片,並在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的全球獨立晶片廠商主要還有:Mobileye、英偉達、瑞薩、高通。
  • 推出全球首款大一統系統:兼容X86/ARM晶片架構
    【5月19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只要一提及「晶片、作業系統」,一直都是國產科技領域的痛點,尤其是對於「Wintel」聯盟,在微軟、Intel強勢結合之下,直接將Intel晶片、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進行強勢捆綁,唯有X86架構晶片才能夠安裝Windows系統,他們也幾乎壟斷著全球
  • 華為全面啟航計算戰略:「鯤鵬+昇騰」雙引擎、硬體開放、軟體開源...
    以華為雲數據中心為例,伺服器成本佔比已超過60%,計算正在成為數據中心的主體。同時,每年AI算力需求增長超過了10倍。預計到2025年,AI算力將會佔據數據中心算力的80%以上。為充分發掘數據的價值,以前更多的是存、未來更重要的是算,數據中心正逐步演變為計算中心。
  • 數據驅動第五波計算浪潮 Arm伺服器產業迎來新一輪機會
    2019智能計算大會上正式發布基於鯤鵬920的TaiShan伺服器五大解決方案,包括大數據、分布式存儲、Arm原生、高性能計算和資料庫應用領域。華為智能計算TaiShan&Atlas領域總裁張熙偉評價道:「作為華為智能計算最用『芯』之作,TaiShan伺服器解決方案聚焦特定應用場景,充分發揮鯤鵬Arm處理器多核架構、高並發的計算優勢,可以將高效能計算帶入每一個數據中心。」
  • 華為想做的生態系統,實力更強的蘋果「提前」做到了!
    Mac系列機器上;該晶片採用5nm工藝制式,由八核心CPU和八核心GPU以及十六核心神經引擎組成,蘋果表示這款晶片的性能比之前的筆記本晶片都要快(性能甚至比肩新款的i7晶片)。Intel晶片;蘋果推出M1晶片,實際上就是為了「拋棄」X86架構晶片,轉而採用自家的微架構,這說明蘋果在建設生態的過程中邁出了一大步——從晶片底層做出改變。
  • 「超大核」加持,ARM新一代移動架構超越蘋果A系列
    2019 年對於 Arm 來說是振奮人心的一年,在移動端這家公司仍像往常一樣如日中天,而在雲服務領域,越來越多公司(如亞馬遜、華為等)推出了基於 Arm 架構的伺服器晶片,但正如我們所知,Arm 晶片仍有其不足之處:過去幾年中,Arm 的移動端 Cortex 內核一直活在蘋果高度定製版 CPU 微體系結構的陰影之下,蘋果的「黑科技」總是有辦法能展現超出人們預期的能力——即使前年的 A12 單核性能也比驍龍 865 高出 15%(當然,多核性能是後者更好了)。這些差距儘管有技術上的原因,當然也有 Arm 在商業上的考量。
  • 國產PC晶片再傳好消息!微軟推新版Win10系統:可打破壟斷
    【12月5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們國內的絕大部分智慧型手機、電腦產品都依賴於進口晶片產品,雖然我們國內也有很多手機晶片、電腦晶片產品,例如紫光展銳、華為海思等手機晶片,龍芯、飛騰、華為海思、申威、兆芯等PC晶片產品,其中國產PC晶片產品目前依舊還存在很多短板,因為這些國產PC晶片除了兆芯以外
  • 華為品牌臺式機曝光 搭載自研鯤鵬處理器
    華為要推出桌上型電腦的消息已經盛傳許久了,最新曝光顯示,華為臺式機將搭載搭載自研鯤鵬處理器、AMD顯卡和銀河麒麟系統。爆料人長安數碼君表示,華為臺式機將定名華為MateStation B15,它配備的23.8寸窄邊顯示器應該就是之前曝光的那款,三邊微邊框設計,邊框厚度為5.72mm,屏佔比高達90%。
  • 如何從一顆沙子變成晶片:談 談華為功臣麒麟晶片發展史
    說到華為的自研晶片,大家首先從腦海裡想到的肯定是海思麒麟系列。沒錯,正是因為有了自主研發的手機晶片——海思麒麟,華為才能快速佔據市場制高點,並且成為了中國手機行業的NO1。 海思麒麟晶片,是華為與蘋果,三星平起平坐的底氣所在。那麼海思麒麟從何時開始發展,又有著怎樣的經歷?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英偉達收購ARM影響持續發酵
    文/福布斯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華為代工麒麟晶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將不再為華為供應存儲晶片。這意味著,全球最大的GPU製造商、晶片巨頭要將全球最大的晶片架構(IP)供應商收入囊中,一個晶片「巨無霸」即將誕生。引用英偉達的聲明原話,就是將打造AI時代的世界頂級計算公司。兩大事件相結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華為即將迎來的「至暗時刻」。事實上,對於整個國內半導體產業來說,都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 昨夜5項晶片入選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中美佔比3:2
    其中,有5項成果均屬於晶片領域,分別為華為高性能伺服器晶片「鯤鵬920」、清華大學「面向通用人工智慧的異構融合天機晶片」、特斯拉「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晶片」、寒武紀雲端AI晶片「思元270」、賽靈思「Versal自適應計算加速平臺」。
  • 華為張熙偉:鯤鵬計算產業已匯聚30萬開發者
    【TechWeb】11月28日消息,在近日舉辦的「首屆綠色計算產業峰會」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鯤鵬計算業務總裁張熙偉做了主題為《鯤鵬展翅,凝心聚力凝,共贏綠色計算新時代》的演講,他介紹了華為鯤鵬計算產業過去一年多的建設成果及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 蘋果M1晶片:如何開啟一個時代
    但是這次蘋果M1晶片的發布,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在預算不變的情況下,你可以魚和熊掌,兩者兼得。蘋果在發布會裡放出了這張圖,它比較的是M1晶片和某個筆記本的CPU,但蘋果沒說是誰。為了方便敘述,這裡姑且叫它「張三晶片」。在這張圖裡,橫軸是功耗,縱軸是性能。可以看到,對於一個給定的功耗標準,M1的性能是張三的兩倍。對於一個給定的性能要求,M1的功耗是張三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