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法語,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連現在世界最通用的英語都受到它的影響。 英語和法語不但26個字母相同,就連許多詞彙的寫法也差別不大,這是因為它們都屬於印歐語系,而且法國曾經佔領過英國的緣故。
1066年1月,英國國王「懺悔者」愛德華去世,哈羅德二世即位。當時統治諾曼第地區的公爵「徵服者」紀堯姆見有機可乘,就藉口愛德華曾答應讓他繼承王位,率領諾曼第的貴族和來自法國的騎士,渡海到不列顛南部登陸,哈羅德二世帶領衛隊和民軍倉促迎戰,中箭身亡。紀堯姆乘勢佔領倫敦,成為英國國王,而且把英國貴族趕出宮廷,用法國貴族取而代之,古法語的詞彙因此得以大量進入了英語,所以英語的詞彙主要是由源自法語的詞構成的。
法國在17世紀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西歐典型的封建君主制國家。國王路易十四集政治、軍事和財政大權於一身,建立了空前強大的絕對王權,被稱為「太陽王」。為王權服務的古典主義文化繁榮發達,出現了一整套等級分明的規則和禮儀。當時從宮廷裝飾、言談舉止到文學藝術,法國的一切都成了歐洲各國宮廷模仿的榜樣,從而使古典主義的影響在歐洲持續了一兩百年之久。
這方面最突出的是法語的影響。中世紀的學者只使用拉丁語寫作,因此古法語相對貧乏。到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出現了名為「七星詩社」的詩歌流派,為了使法語豐富起來,詩人們大量吸收古代希臘拉丁的詞彙、各種行話術語以及民間的俚語,結果矯枉過正,使法語變得十分龐雜。古典主義講究統一和規範,首相黎世留為此在1635年成立了法蘭西學士院,規定院士人數永遠保持40位,讓他們享有極高的榮譽,而給他們的任務就是編一部字典來純潔法語。這本字典從1639年開始編撰,經過兩代人的努力,直到1694年才得以出版。
院士們統一了各種方言,制定了語法規則,完成了純潔法語的任務,使得法語成為一種最規範、最明晰、最準確的語言。從17世紀末開始,法語就取代拉丁語成為國際上的外交語言。當時歐洲上流社會都以會說法語為榮。在俄國,年滿18歲的貴族不會講法語就不能結婚。當時的著名作家,甚至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都能用法語寫作。屠格涅夫等俄國作家的小說,其中會不時夾雜著一些法語,就是受到法語影響的痕跡。因此可以說從17到19世紀,法語雖然沒有像今天的英語這樣具有世界範圍的巨大影響,但是在歐洲已經形成了法語的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