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鈾現貨市場低迷,中企為何「反周期」投資

2020-12-05 騰訊網

【文/科工力量專欄作者 柳葉刀】

7月25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核集團)與力拓集團在納米比亞舉辦羅辛礦交接儀式,中核集團正式控股羅辛礦,擁有其68%股權,成為該礦新的控股股東。

中核集團與力拓集團交接儀式現場

也許很少有人聽說過納米比亞,因為實際上,它正式在非洲獨立是在1990年,算是非洲最後一個獨立的國家。但與很多非洲國家不同,獨立後的納米比亞政治和經濟一直很穩定,這種情況在非洲十分難得,因為他們採取了符合自己國情的發展政策,沒有沒收白人土地和農場,企業繼續讓白人經營。同時,把不用的土地收回國有,發給沒地或少地的人,這些是穩定發展的關鍵。

在納米比亞有兩項非常重要自然資源,一個是鑽石,一個是鈾礦。納米比亞鈾礦非常豐富,露天開採,它的金屬鈾儲量38.28萬噸,佔世界儲量的6.5%,位居世界第六。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鈾的價格飆升,各國礦業公司紛紛到納米比亞開礦,約有66家礦業公司。主要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南非、俄羅斯、日本等國。中國企業雖然參與比較晚,但是目前情況不錯(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都參與進來了)。

而納米比亞的羅辛礦作為世界上運營時間最長的露天鈾礦,生產的鈾是所有單一鈾礦中最多的,羅辛礦向世界各地的核電公司生產出口氧化鈾。其實,在上個世界20年代,人們就在納米比亞的沙漠中發現了鈾,但到50年代,人們才對這一地區感興趣。發現大量鈾礦後,上面所說的力拓集團在1966年就取得羅辛礦的開採權,1976年,作為納米比亞第一座商業鈾礦的羅辛礦開始了生產。

納米比亞羅辛礦 露天開採

此次,出讓羅辛礦股權的力拓集團,也是一個「名頭」非常大的礦業公司,早在1873年就成立了,是全球最大的資源開採和礦品供應商之一,在勘探、開採、加工礦產資源方面屬於佼佼者,涉及煤、鐵、銅、黃金、鑽石、鋁等。在鈾業務方面,作為世界上主要的鈾生產商,力拓集團除了羅辛礦,在澳大利亞還有一個Ranger鈾礦。不過,該公司對鈾的出口管制很嚴格,只限於客戶用作核電站燃料,不能用作核武器生產。

力拓集團Rio Tinto

力拓集團出讓羅辛礦,早前就露出一些端倪。2017年,由於鈾市場的供過於求,該集團運營的羅辛礦就出現大面積虧損。對於這次的出售股權,力拓執行長J-S Jacques也表示,他們致力於加強投資組合,專注於核心資產,這些資產在短期、中期和長期都能帶來行業領先的回報。

目前,羅辛礦剩下的股權,15%掌握在伊朗外國投資公司手裡,10%屬於南非工業發展公司,3%屬於納米比亞政府,剩下的屬於個人股東。

中國鈾礦相關企業積極「走出去」

能夠取得國外鈾礦,其實非常不容易。在世界範圍內,鈾資源屬於戰略資源,對鈾礦的國際爭奪是非常激烈的,像哈薩克斯坦原子能工業公司、卡梅科、阿海琺、鈾一公司等實力強大,根據世界核協會(WNA)的資料,全球鈾礦排名前十五的優質鈾礦山幾乎都有這些鈾礦公司的身影。

2015年全球主要鈾礦山現狀表 基本被國際上實力很強公司佔據

雖然中國的鈾礦的勘探、開採、加工起步很早,而且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基於鈾的特殊性,國外對中國控制很嚴格,中國在前期「走出去」獲得鈾資源一直存在困難,不過,現在情況出現好轉。

這次中核集團能「走出去」就是例證,事實上簽署協議的是中核旗下的中國鈾業有限公司(中國鈾業),這家公司就值得一說。該公司算是中國「鈾勘探」、「鈾礦冶」,「海外開發」一個大型集合體。

在2011年合併之前,中國鈾業還是分布於三個獨立的部分,分別是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中核金源鈾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國核海外鈾業有限公司(國核鈾)。這三家實體,傳承於中國早期的地質系統、礦冶系統、海外鈾資源開發系統。

而採購羅辛礦並不是中國鈾業第一次走出去。在2006年,國核鈾公司就在尼日參與了阿澤裡克礦的建設運營,該礦於2010年試生產成功,2012年,第一批190噸鈾產品起運回國,實現我國海外鈾資源商用「零的突破」。同年,納米比亞政府批准了中核資源開發公司在納米比亞歡樂谷鈾礦項目的開採權申請。

除了中核集團努力向外「走出去」,中廣核集團也在獲取鈾資源方面積極向海外拓張。與中核集團的中國鈾業不同,中廣核以往的主要領域是核電站建設與運營,2006年才成立鈾業公司涉足上遊原材料領域,實力相對弱一點,最初以貿易為主。但是中廣核的優勢在於工程管理和國際合作,在2013年,中廣核集團聯合中非發展基金有限公司組成聯合體,成功收購納米比亞的湖山鈾礦。所以,目前納米比亞的兩個重要的鈾礦,羅辛礦與湖山礦,都由中國公司參與運營。

中廣核集團湖山鈾礦 圖源:新華社

技術先進是中國企業能夠「走出去」的強大後盾

像中核與中廣核能夠在鈾資源開採方面「走出去」,背後是有強大的技術支撐。中國天然鈾產業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形成了完整的鈾礦冶工業體系,為研製核武器奠定基礎。從上世紀80年代,在保證軍用的前提下,轉向民用。經過60多年的發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集科研、設計、施工、採冶、純化為一體的先進的天然鈾科研生產體系。

通俗的講,核工業產業鏈很長,鈾的勘探、開採、加工是首要前端。從天然鈾開始,首先要知道天然鈾在什麼地方,這需要進行勘探,勘探完需要把天然鈾開採出來,之後進行純化處理,轉化處理,再進行濃縮。因為天然鈾中的鈾235豐度非常低,只有0.7%,核電站用的燃料元件中的鈾235的豐度達到3%到5%(當然軍用的更高了)。濃縮完成之後,要把它製成燃料元件。燃料元件進入反應堆使用,使用完一個周期以後成為乏燃料,要把它卸下來,進行後處理和處置。提取出來的鈾和鈽,再把它做成MOX燃料元件進入反應堆循環使用。

鈾離心機工作原理圖解

中廣核涉及的是核電站用的燃料,主要服務於電站,涉及原材料貿易。中核有完整的鈾加工產業鏈,軍用品佔據重要分量。但是兩者不能割裂,因為在國外採購都是為了國家需要。不過,就電站燃料來說,目前用的是美國、法國、加拿大和自產的。

鈾資源先用別人的 保存自己的

對於中國企業「走出去」獲取鈾資源,網上有人說,這是因為中國鈾資源少,大部分依靠進口。其實這樣的說法不是很準確。就拿世界核能協會2015年的數據來說,中國在全球鈾礦資源需求量佔比8%,在全球鈾礦資源產量佔比3%。而看看美國,鈾資源的需求佔比第一位,但是美國自己的鈾產量排不上名次。為什麼?

簡單點說,產量不等於儲量,就拿稀土來說,美國大量進口,但美國儲量豐富。對於戰略資源,發達國家都是這樣的策略,儘量先在國際上採購,依賴進口,用別人的,自己的留著儲備。因為一旦發生戰事,海運暫停,核潛艇、核電站的燃料就要依靠國內,如果國內先開採完了,後果難以想像。

美國鈾礦需求量大,鈾礦產量低 2015年世界核協會的數據統計

在國內,經過不斷的礦產普查和勘探,我國其實已經擺脫「貧鈾」的帽子,探測的鈾儲量也已經上去了,據世界核協會(WNA)最新給出的數據,中國鈾資源儲量29.04萬噸,位列世界第七,美國排在中國之後。

此前,時任中核集團鈾礦業務礦物勘察業務副主任陳躍輝就對媒體表示,中國天然鈾資源勘探開發取得了重大突破。2000年到2014年之間,累計探明國內新增資源量已經接近2000年以前45年探明總量的總和。

在勘探方面,中國鈾業近年來一直主攻北方沉積盆地砂巖型鈾礦,在伊犁、鄂爾多斯、二連、松遼盆地新發現了一批經濟可採的大型特大型鈾礦。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北方一個鈾礦大基地可以抵得上七個南方硬巖礦山的產能。

但是要注意,我國南方硬鹽的鈾資源總體儲量也不少,只是資源比較分散,個體礦山規模小,開採成本高一些。

與國外優質鈾礦相比,國內的鈾礦總體特徵是品位較低,開採成本較高。所以一直以來,採鈾工藝技術升級是核工業的一個重點。以前的開採方法主要是,挖礦山,運礦石,再打碎,用酸液浸泡,將溶解的鈾提取,這種方式,不僅破壞汙染環境、投資大,而且回收低品位鈾資源較難。

不過,現在中國發展的地浸採鈾技術,已經很好地克服這些缺點。它是向地下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氫根離子與礦層中的鈾發生反應,再將鈾的溶解液體從地下抽出來,進行鈾的提取。這樣,不用「勞師動眾」地開礦山,也不破壞環境。同時,回收低品位鈾資源從0.05%降低到0.01%,鈾資源浸出率達75%以上。對於那些低品位的「呆礦」,可以將它們變廢為寶。

北方地區已經大規模採用這項技術,產能接近國內天然鈾產能的60%,與南方堆浸(溶浸液噴在礦堆上,礦堆底部收集溶液,提取有效成分)相比,該技術大大縮短礦山建設周期。截止目前中國鈾業已經完成北方鄂爾多斯盆地等7大鈾資源基地布局。

「反周期」投資 積極布局海外市場

在國內產業布局,鈾資源產能重心由南方向北方轉移時,中國企業也在搶灘海外市場,顯現出國際鈾資源開發技術能力輸出、鈾礦項目採購、延伸產業「走出去」三駕馬車齊頭並進的良好態勢。

與此同時,企業綜合運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種市場」的力度還不夠,天然鈾資源保障能力和產業競爭力還不足。

在日本福島核事故產生後,全球核電項目建設都放緩了,鈾的需求減少,鈾現貨市場陷入低迷,根據查詢的數據顯示,2018年4月,鈾的價格已經跌到20美元/磅。

福島核電站洩露事故

就在2018年7月,加拿大能源礦企Cameco(最大的鈾生產商之一)宣布,將無限期關停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的McArthur River和Key Lake兩家鈾工廠。其執行長Tim Gitzel表示,他們不會用一流的設備為一個供應過剩的現貨市場提供不斷的貨源,如果沒有獲得長期的供應合同,他們將不會開工。

資本都是逐利的,如果沒有利潤,股東是反對將錢投在上面的,現在鈾供過於求,掙不了錢,國際上這些鈾礦企業當然不會虧損經營。

還記得當年韓國半導體產業如何實現彎道超車嗎?20世紀80年代,DRAM市場不景氣,DRAM價格迅速下滑,英特爾當時由於DRAM虧損嚴重直接退出該市場。但面對行業的不景氣,三星開始逆向投資,繼續擴大產能。在之後的1993年、2008年,三星又兩次實施「反周期」投資,最終使得三星稱霸半導體行業。從韓國人的這波「反周期」操作中,我們似乎可以理解,中核集團收購羅辛礦的內涵了。

有分析指出,當前,國際天然鈾價格的走勢為中國企業海外開發「反周期」操作提供了戰略機遇。因為國際鈾價一直在低位徘徊,全球約70%的鈾礦企業全線虧損,國外壟斷資本紛紛關停限產。但是,權威機構在預測天然鈾的中長期價格時,還是看漲。

所以,中國企業可以抓住國際天然鈾市場低迷的戰略窗口期,及國際天然鈾礦業公司經營困難、資金鍊不通暢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深化與哈薩克斯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鈾資源合作,積極併購資源品質優、規模較大、具有發展潛力的礦山或公司。

據世界核能協會(WNA)的報告,計劃於2018-2019年上線運行的核電反應堆數量可達25座,報告認為,按照當前的發展速度,到2050年,全球核電新增裝機量將達到1000吉瓦。為減少對化石燃料的發電的依賴,亞洲在推廣核電方面表現積極,從在建裝機量來看,中國、阿聯、韓國、印度、俄羅斯都在建設新的核電站。

結束語

鈾資源除了保障軍事需求外,未來在核電方面的需求量也會很大。雖然目前發達國家的用電需求基本達到頂峰,需求增幅不大,但發展中國家用電需求還在攀升,尤其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亞洲更是如此。再加上對核工業的渴望,在全球低碳綠色環保的理念驅動下,各國的化石能源使用率逐漸減少,而風能、太陽能目前存在「間歇性」問題,受到環境因素制約。

長期來看,為解決能源需求,核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是未來發展中國家的重要能源選擇。所以,中國企業,以強大的技術作為後盾,在國際鈾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進行「反周期」鈾礦的投資,是為了長遠的國家鈾資源需求提供保障。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核企海外尋鈾再下一城:中核正式控股世界第四大產能鈾礦
    中核集團旗下中國鈾業於2018年11月26日與力拓集團正式籤署羅辛項目股權轉讓協議。2019年6月21日,納米比亞政府批准了股權轉讓。本文圖片均為 中核集團 圖納米比亞是世界上第四大鈾礦生產國,鈾礦為納米比亞第二位重要的礦產品。
  • 12Cr1MoVG無縫鋼管現貨價格表
    煤炭產量約國總量的油氣當量約國總量的……這位高管還表示河北省北部的一些礦業企業也停止了生產-到目前為止該公司的股價仍處於低點-  一:12Cr1MoVG無縫鋼管-國標42CrMo鋼板使用更能節約成本    原料本周河北鐵精礦現貨價格為元噸與上周持平~據統計被譽為全國市場價格風向標的環渤海平均價格在天內飆升了近·這樣鋼管就成了燙手山芋。
  • 探秘核燃料「鈾」:我國「鈾」資源儲量到底有多少?
    在世界核協會(WNA)2013 年發布的《全球核燃料市場(供應與需求 2013-2030)》中,對未來 天然鈾需求進行了預測,按設計的基準情景,從 2013 年起至 2030 年,大致需要 150 萬噸鈾,未 來幾年由於高濃鈾及庫存的消耗,預計此 150 萬噸鈾將主要來源於一次供應,大約需消耗 250 萬 噸的已探明且經濟可採的鈾資源量。
  • 遼寧沉降點觀測現貨
    是在以外的鋼鐵需求仍然低迷的情況下。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周向各會員單位發出風險提示函,稱近期鐵礦石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以及環保綜合治理績效,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為武安鋼鐵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對提高行業結構調整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橡膠行業表現低迷 原料市場全盤下跌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不僅令全球經濟遭受重創,大宗商品價格也隨之跌至了歷史低位。縱觀橡膠原材料市場,一季度在疫情影響下,全部籠罩在跌跌不休的陰霾行情之中,二季度雖然國外疫情爆發及加重,但國內得到有效控制後,復工復產有序進行,部分產品價格相繼出現一定反彈。
  • 需求不旺進口增加,國內鉻鐵市場延續低迷
    【九正建材網】 **近以來,國內鉻鐵市場基本平穩,需求不旺,交易清淡,價格小幅波動,市場走勢低迷,似乎沒有趨暖跡象。
  • PTA期貨:現貨價值的估值模型的研究
    隨著產能過剩加劇,pta 市場競爭加劇,下遊聚酯企業會適度減少合同貨的訂貨量,增加現貨市場採購量,這給 pta 工廠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不確定性, 現貨價格持續低迷,原有的合同貨結算模式也再度受到衝擊。新一輪的 pta 產能擴張,徹底顛覆了原來的 pta 企業定價權,市場定價成為主流,而 pta 企 業為了維繫自身的利益,推出了成本定價、港口自提價。之後,期貨點價及倉單價等與期貨市場緊密結合的現貨定價模式也開始流行。
  • 泛亞事件地雷陣:亂象叢生的現貨電子交易市場
    圖片來源:CFP  爆發於數月前的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下稱泛亞)兌付危機正在帶來更大範圍的負面影響,這次事件讓投資者對中國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市場充滿疑慮和擔憂。  泛亞號稱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於2011年4月21日開市交易。
  • 有色金屬低迷告一段落 有望燃起冬天的一把火
    2019年末至2020年上半年,銅市可能迎來「超配」機會,判斷主要基於其供應增速放緩、顯性庫存水平偏低、全球逆周期政策逐步落地和升級三大條件。  在供應方面,在上一輪大宗商品牛市後,銅價和銅企資本開支相繼於2011年和2013年見頂回落。
  • 戶外用品市場低迷 高端戶外品牌為何逆勢布局
    低迷的中國戶外用品市場迎來一縷「暖陽」。近日,高端戶外品牌迪桑特( DESCENTE )、狼爪(Jack Wolfskin)等均有新動作。業內人士分析,在政策鼓勵下,高端戶外市場或將帶領戶外用品市場「翻盤」。高端戶外品牌加速布局據悉,高端戶外品牌迪桑特與奢侈品牌迪奧(Dior)合作推出迪奧男士滑雪限定系列服飾。
  • 戶外用品市場低迷 安踏能借始祖鳥「抓住」高端市場嗎
    運動品牌安踏渴望在高端戶外市場分一杯羹。自收購亞瑪芬體育(AMER SPORTS)後,安踏已通過一系列操作牢牢「掌控」亞瑪芬體育的經營管理權。與此同時,亞瑪芬體育旗下高端品牌始祖鳥的全球最大旗艦店也於近日落地上海。在戶外用品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安踏能「抓住」高端市場嗎?
  • 甲醇坐上「滑梯」,為何這麼慘?
    海通期貨投資部研究員魏亞如認為,國慶假期後,鋼焦企逐漸恢復開工,華北地區部分焦企因國慶期間限產,焦炭庫存處於低位,環保限產方案的發布進一步刺激了市場情緒,導致今日雙焦行情大漲。但從實質上來看,目前焦炭市場的供需結構並沒有改變。
  • ...擬轉讓股權涉及的浙江新世紀金屬材料現貨市場開發有限公司...
    四、評估對象及評估範圍 評估對象為新世紀金屬材料現貨市場公司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範圍為新世紀金屬材料現貨市場公司申報的全部資產及負債,包括流動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長期待攤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流動負債及非流動負債。
  • ...越明顯地偏離現貨市場供需基本面、日益金融化的鐵礦石價格指數...
    中鋼協:鋼價與鐵礦石價格相背而行,鐵礦石定價機制亟待調整;①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沈彬31日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上表示,今年初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大宗原料價格均大幅下跌,唯有進口鐵礦石價格堅挺,5月、6月連續走高后一直維持在100美元/噸以上;②沈彬稱,鋼材價格低迷,鐵礦石價格高漲,二者相背而行,鋼鐵行業長期微利甚至虧損運行
  • 麗水鍍鋁鋅光板現貨_一米重量
    貿易商方面,江內現貨供應不足,部分主流貨較少,非主流受關注度上升。受市場影響,部分江內小貿易商手中無貨,大貿易商貿易持續,對於市場信心有限,有封盤不報現象。西南鋼廠對於進口礦的依賴程度有限,故詢盤較為冷清,對於後市,鋼企多信心不足,採購謹慎。
  • 北大教授:日企在華投資獲利依然豐厚 沒撤資的理由
    來源:第一財經跨國生產網絡中參與者相互依賴 在華日企沒有撤資理由作者: 陶濤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教授)[ 由於中國市場巨大和供應鏈完整,日企在華投資獲利依然豐厚,整體上沒有撤資的理由,但中國生產成本優勢削弱正在縮減日企基於成本動因的投資
  • 2018年全球船舶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造船中心向中日韓轉移
    全球航運業低迷,對船舶行業需求減少,全球新增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均位於歷史低點,新增訂單數量不及預期,全球船舶製造業面臨形勢十分嚴峻。三大主流船型分化明顯,貨櫃船前景良好。在手訂單位於低點,貨櫃船前景良好受到全球貿易持續高速增長拉動,世界造船市場自2003年以來快速發展,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貿易增長陷入停滯,船舶製造業也受到較大衝擊,大量造船企業在手訂單出現了延期交付、降價、撤單等違約情況,但當時造船企業的在手訂單尚處高位,船企尚有部分可持續收入
  • PTA產業鏈現貨市場情況報告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化纖大國,而作為化纖基礎原料的PTA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我國是全球PTA產能第一大國,2006年底PTA 期貨的推出更進一步增強了我國企業在全球PTA市場的發言權。    當前經濟形勢下,特別是2012年以來PTA產業鏈上各個產品現貨市場運行情況如何呢?筆者近期對PTA產業鏈上現貨市場運行狀況進行了調研,現結合調研情況對現貨市場進行梳理總結。
  • 鐵礦石現貨價格創7年來新高 鋼價滯後影響鋼企利潤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董添「瘋狂」上漲的鐵礦石現貨價格創出新高。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12月4日,MMi62%鐵礦石指數報價148.20美元/噸,創七年來新高。機構研報指出,鐵礦石價格持續走高,主要是受當前供應下滑、需求走高的供需格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