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的章臺夜思,身在外地思念家鄉的詩,寫寄居他鄉的孤獨、悲涼

2021-01-12 字裡行間見詩文

章臺夜思

【作者】韋莊 【朝代】唐

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

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

芳草已雲暮,故人殊未來。

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幽怨的琴聲在長夜中迴蕩,弦音悲切,似有悽風苦雨繚繞。孤燈下,又聽見楚角聲哀,清冷的殘月徐徐沉下章臺。芳草漸漸枯萎,已到生命盡頭.親人故友,從未來此地。鴻雁已往南飛,家書不能寄回。#教育行家說#

作者韋莊,字端己,長安杜陵人。工詩,所作《秦婦吟》非常有名。有《浣花集》。

《章臺夜思》是一首思鄉詩。詩人身在異鄉,十分思念故鄉親友,望著漫漫長夜,心中倍感悽涼;聽到琴瑟之聲心中頓生幽怨;對著孤燈殘月心中真乃不知是何滋味。詩人用芳草雲暮暗喻時光流逝,一去不返。朋友難以相見,書信不能送到,眼前秋雁南飛,令人愁腸百結,思緒萬千,難以平靜。

全詩一氣呵成,用情之深,令人感動也。

我是一名退休教師。多年來熱愛書法,喜歡古詩文。退休前就從事古詩文以及書法之類的教學工作,課餘之時經常與同行交流商榷,使自己的書法藝術以及對古詩文的理解水平更上一層樓。退休後雖然不從事教學工作了,但時間充足了,我要把本人的書法藝術以及對古詩文的賞析獻給大家。使大家能夠受益頗深,同時在放鬆心情的同時,情感得到寄託。最後我衷心感謝大家對我的關注!

相關焦點

  • 一天一首古詩詞|唐詩,韋莊《章臺夜思》
    ——伊薩克·巴羅章臺夜思【唐】韋莊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芳草已雲暮,故人殊未來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譯文:幽怨的琴聲在長夜中迴蕩,弦音悲切,似有悽風苦雨繚繞。孤燈下,又聽見楚角聲哀,清冷的殘月徐徐沉下章臺。芳草漸漸枯萎,已到生命盡頭.親人故友,從未來此地。鴻雁已往南飛,家書不能寄回。
  •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3首秋分古詩詞裡的思念,細膩真摯的中國味
    已經秋分了,我還客居他鄉,像那竹子上的露水,在夕陽下發出微弱的光亮。編者:秋冬季節,客居的人都分外地想念故鄉,看著遠歸的大雁,不自覺地想,我何時也能像大雁一般自由呢?這首詩裡,詩人也在懷想著故鄉:家鄉的院子裡應該已經開始有露水了吧,又到了秋分,夜裡有些微微的涼意了。寂靜的山林裡,一輪皎潔的明月懸掛在天上。空曠的天際,時不時地能聽到孤獨的大雁的叫聲。
  • 李賀一首詩寫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絢麗輝煌襯悲涼
    詩鬼李賀與詩仙、詩聖、詩佛等齊名,他是中唐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富於想像、熱情奔放,描摹神仙境界極為綺麗譎幻,抒發內心苦悶也能千古流傳。下面這首詩雖然比不上李白的名篇,但也是詩詞中的上品,一直被讀者廣為傳頌。將進酒 唐代:李賀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 韋莊《菩薩蠻》5首賞析,與溫庭筠「平分秋色」之作!
    六十六歲那年,韋莊應西川節度使王建之聘人川,他生命的最後時光都印在了西蜀。人川後的韋莊,鄉愁之外,又多了對江南的懷念。上一首「人人盡說江南好」雖也寫出了江南之好,但歸結到情感歸宿仍是對家鄉的留戀,這首詞卻是對昔日江南美好生活的念念不忘。
  • 孟浩然漂泊他鄉時寫下一首經典古詩,道盡清明的滋味,令人感慨
    又到一年清明時,又是一年春雨紛紛,清明憶故人,奈何淚千行,古人今人在這個時節會祭奠先輩,追憶舊時記憶,懷念過往,但有人因為種種原因漂泊他鄉不能回鄉清明,內心想起家鄉,想起過往的人和事,感慨萬分之下不禁嘆息,唐代詩人孟浩然便是這樣。
  •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詩,你定能倒背如流,卻不知它寫的是中秋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詩,你定能倒背如流,卻不知它寫的是中秋!中秋佳節,團圓賞月,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也是他鄉遊子對月寄託思鄉之情的大好時光,月光清輝的灑向人間,照向了不同的臉龐。永住在月宮之上的嫦娥仙子,將在桂花樹下翩翩起舞,在舞蹈中醞釀著自己的思想之情。
  • 李白寫明月的9首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其中的唐代詩仙李白,絕對是寫明月詩最多也最好的詩人,為我們留下許多佳篇名句。一、《月下獨酌·其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酒、友是李白詩中最常見的元素,而且三者經常出現在一首詩中。
  • 孟浩然的這首詩,短短20字,便把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
    並且,所寫愁緒的類別還多種多樣。從懷才不遇,到國破家亡;從羈旅離愁,到韶光易逝。「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無一例外,它們給人的感受,均是形象鮮明,細膩真摯,讀來感人肺腑。
  •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兩首清人的詩
    第一首詩是蔣士銓的《歲末到家》: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這首詩作於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歲末,當時蔣士銓21歲,正背井離鄉跟隨江西督學金德瑛求學,一年中他隨金師遊歷了撫州、建昌、吉安、贛州、南安、瑞州等地,廣結江西名士,學識大長,詩名漸著……奔波到年終前夕方才趕到家中。詩人深感母親對自己的關懷之情,寫下了這首詩。
  • 小樓譚詩|(讀詩心解之三)時間與空間「譚汝為」
    劉勰說:「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俏然動容,視通萬裡。」(《文心雕龍·神思》)在詩歌作品中表現時間與空間因素時,應特別注意對時空因素的藝術設計。——二詩都寫佳節思親,都由自己思念故鄉親友,轉寫遠方親友對自己的思念。於同一時間寫兩地相思,使思憶之情更為深婉動人。
  • 讀杜甫《月夜憶舍弟》,戰亂詩人與親人分散,抒發思念與擔憂之情
    這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杜甫題下的一首詩,全詩語言凝練,結構精巧,層次井然,當時所蘊含的感情悲傷沉重,所渲染的氛圍悲涼悽婉,寄託了詩人心中濃烈的思念與擔憂之情。全詩情真意切,悲痛之情溢於言表,讀之令人不禁潸然淚下,極具藝術感染力。在該詩當中,詩人首先描寫了當時自身的所見所聞,點明當中戰亂的環境,渲染了悲涼沉重的氛圍,奠定了全詩沉痛的情感基調。
  • 十首最孤獨唯美的詩詞,句句痛徹心扉
    前句寫人在異鄉,思鄉流幹了眼淚。這是誇張,意在突顯其思鄉之深切。後句寫家在遠方而遙不可及的孤寂悲苦之情。「孤帆」,明寫船單影只,暗寫船上之人的寂寞之情。「天際」,誇張家鄉之遠,遠在天之盡頭,以此強調歸鄉而不得的悲情。2、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選自唐·崔顥《黃鶴樓》。人在異鄉,思鄉之情自在情理之中。
  • 淺析《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深意
    據說清代大詩人王士禎7歲讀到這首詩的時候,就被「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四句到底有什麼深意?1、立足全詩,了解具體含義「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詩出自《詩經》中的《採薇》,這是一首寫給戰爭時期軍人的詩,他們既要保家衛國,常年在外徵戰,又非常思念自己的親人。同時,詩中還寫到了退役士兵年老之後,重新回到家鄉時的猶疑與彷徨。
  • 蘇軾和蘇轍各寫一首《水調歌頭》,可謂平分秋色,百年來難分高下
    (長向 一作:偏向)蘇軾當年因為和主張革新的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自請流放外地,輾轉多地為官。雖然身在他鄉,但是蘇軾的心裡卻一直都牽掛著自己的兄弟蘇轍。他曾多次要求將自己調任到和蘇轍距離比較近的地方為官,以便兄弟二人能夠時常相聚。
  • 李白這首詩設喻新奇巧妙,以水喻情,連綿不斷,表達了自己的思歸不斷...
    C.頸聯形式上相對,意義上遞進,轉入詩人對邊關國事的掛念,寫的是詩人夢境,含蓄地寫出詩人正處在異域他鄉。 D. 詩人雖心緒不高,而此詩格調自高,且帶邊塞詩之雄健。後半寫懷歸之意,意重而不覺其重,語直而不覺其直。 15.本詩尾聯頗受稱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請賞析其妙處。
  • 千古奇詩竟可正反兩讀:男人正著讀「思妻」,女人倒著讀「思夫」
    一首詩,如果既可以正著讀,又可以倒著讀,並且皆成章句、語義順達,我們便稱之為迴文詩。在《樂府古題要解》中的釋義是:「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一首合格的迴文詩,不僅正讀倒讀都要音順意通,而且必須符合詩詞用韻標準,要求苛刻,創作難度極大,所以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迴文詩大多是牽強附會之作,縱然勉強可以讀通,也絲毫沒有美感。
  • 將思念凝結成一首詩
    題目要求:以「故鄉」為話題,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寫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表達對故鄉的感情。因鮮有離家體驗,對故鄉感受不深,許多學生無處下筆,為了修辭而修辭,有的學生甚至將「故鄉」比喻成「大傘」「鮮花」。如何讓學生找到「故鄉」的感覺,引起了我的思考。
  • 宋代有首詩,正反都成詩,正讀是男子思念妻子,倒讀是妻子盼夫歸
    李禺一生之中,最為經典的事情便是寫了一首名為《兩相思》的詩。這是一首十分有意思的詩,正讀是男子思念妻子,倒讀是妻子盼夫歸。李禺是宋代人,在史書上著墨不多,生平介紹也很少。李禺並不算得上是一個很出名的人,很多人根本都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但是這不妨礙他成為一個有才之人,也不妨礙他創作出《兩相思》這個佳作。
  •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思」,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詩經·小雅》中的《採薇》是一首很著名的詩篇,講述的是一位戍邊多年的士卒,在歸家途中,所思所想,所見所感。整首詩以這位士卒的口吻寫成,追訴了戍邊時的悽苦情景,和難以忍受的思鄉之情,以及歸家途中急迫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