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可能改變未來的科學進步

2020-09-12 溪中雲之視覺懸崖

在這一年裡,科學既成為我們應對全球大流行的救恩之舉,又是政治權威的目標,這也許是回顧過去幾年科學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美好時機的好時機。 可以改變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或找到治癒人類疾病的方法,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推動我們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



儘管大多數人都知道DNA是我們細胞內的遺傳物質,但人們對mRNA的作用了解得很少。 DNA包含指導我們的細胞製造我們所需蛋白質的說明。由於DNA非常重要,因此每個細胞中的一個DNA拷貝不會被破壞,為了防止任何損傷的發生,我們的細胞會複製許多DNA片段,以指導其蛋白質的製備。這些拷貝稱為mRNA拷貝。如果它們被損壞了,它們就被丟棄了。

考慮到這一點,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利用mRNA來生產新型疫苗的方法。病毒通過將人類DNA注射到細胞中並迫使我們的細胞機器使用這種DNA感染病毒來感染人類細胞。大多數疫苗包括將完整滅活的病毒或部分病毒注射進去。這教會了我們的身體如何製造抗病毒的抗體。

臨床試驗中的新疫苗消除了疫苗中對病毒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新型Moderna疫苗旨在通過向我們注射一小段mRNA來應對引起COVID-19的病毒,該mRNA可以告訴我們的細胞如何在病毒的外部發現刺突蛋白。

當我們的細胞產生這種蛋白質時,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通過產生抗體來攻擊它,從而為我們提供與暴露於病毒時相同的保護作用。[1]這種方法大大簡化了疫苗開發過程,通常需要10多個步驟年份。從計劃階段到Moderna疫苗的首次臨床試驗,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如果一切順利,可能是結束冠狀病毒大流行的疫苗。

*



2016年,匹茲堡大學,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UPMC)和芝加哥大學的一個團隊給了一個男人一生難忘的禮物。 內森·科普蘭(Nathan Copeland)在2004年的一場車禍後癱瘓了,他的胸部完全失去了身體。 令人驚訝的是,他現在只用腦子就能感覺到並控制假肢。[2]

通過在谷輪大腦中植入可控制運動和觸覺的電極,可以實現這一巨大的科學飛躍。 當谷輪想著要移動他的手臂時,這些電極解釋了他腦細胞移動機器人手臂的活動。

當某物觸摸到機器人手時,傳感器發出電信號,刺激谷輪的大腦感覺到觸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總計向皮特,UPMC和芝加哥提供700萬美元,以繼續進行研究。

*



自閉症長期以來一直是一種被誤解的疾病,因為其原因很難找到。這導致了理論的大量湧入,從科學方法論證認為這是一種遺傳病,再到Facebook團體和博客作者將其歸咎於疫苗接種。自閉症患者通常缺乏社交和語言交流能力,或表現出重複性行為。

症狀的程度差異很大,使其成為頻譜疾病。多倫多病童醫院的科學家通過分析自閉症兒童的DNA與父母的DNA進行了重要的發現。體內DNA區域稱為串聯重複序列。它們是重複多次的DNA序列的模式。這些多倫多科學家發現,自閉症兒童的串聯重複數通常是其父母的兩倍或三倍。

這些串聯重複序列越大,對基因功能的損害越大。在自閉症兒童中,在與腦功能有關的基因中發現了串聯重複序列。[3]通過識別這種奇怪現象,科學家現在可能具有診斷自閉症的新方法。

此外,這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導致自閉症的原因,這意味著可能會出現新的治療方法。一些科學家還認為,類似的串聯重複擴增可能是導致癲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原因。

*



在大腦中,神經元中的tau蛋白有助於將其軸突結合在一起。神經元是神經細胞,它們通過軸突發送信號。通過發送這些信號,我們可以體驗到觸摸之類的感覺。在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病的人中,tau蛋白纏在神經軸突內部。這樣可以防止信號沿著軸突傳播,並導致大腦功能出現問題。

此外,另一種稱為β-澱粉樣蛋白的蛋白質的形成會在神經元之間形成團塊,也限制了神經元的功能.2019年,NeuroEM Therapeutics,Inc.測試了可穿戴的帽子,該帽子可通過大腦發送電磁波來分解這些蛋白質的堆積。

對八名患者的第一項臨床研究發現,七名患者經歷了一些認知功能的恢復。正在進行更廣泛的研究以證實這些結果。[4]獨立實驗室對小鼠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發現接觸電磁波後認知功能得到改善。

儘管這種治療還處於初期階段,但它可能會給那些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的人帶來一線希望。到目前為止,針對阿爾茨海默氏病的藥物治療幾乎沒有進展,但有一定程度的減緩了其進展,因此尋找解決該問題的新方法總是令人興奮的。



*

由於流感病毒株每年都會變化,因此我們每年都需要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產生針對流感病毒蛋白質頭部的免疫反應。 (這種蛋白質稱為HA)。問題在於HA頭部經常變化,因為它可以快速突變。 結果,我們每年都需要注射新的流感疫苗,以抵抗新的HA頭。[5]

這個問題可能很快就會消除。 事實證明,持有頭部的HA蛋白的莖沒有改變。 NIAID疫苗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新疫苗,剛剛進入臨床測試,它針對的是該莖而不是頭部。

如果成功的話,單一疫苗將使我們對大多數流感菌株免疫更長的時間。 我們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知道這種疫苗的有效性。 但這是朝著普及一次性流感疫苗邁出的一大步。



*

從日本溫泉中分離出的一種新病毒被稱為「水母病毒」。這個名字來自神話中的怪物美杜莎(Medusa),當他們看著她的眼睛時,她會把受害者變成石頭。美杜莎病毒以類似的方式通過劫持其細胞機制將其變形蟲宿主變成石頭。

幸運的是,這種病毒無法感染人類。但是它確實有一組相當有趣的蛋白質,稱為組蛋白。它們用於將DNA包裝在細胞核中。然而,病毒沒有核,而美杜莎病毒也不例外,科學家認為這可能為真核生物的發展提供了見識。

真核生物是具有核的細胞,就像組成我們身體的細胞一樣。當病毒感染宿主細胞時,它們往往會在倖存的宿主細胞的DNA上留下痕跡。該病毒有時還會從宿主那裡拾取DNA序列。

基本上,宿主和病毒會一起進化。因此,弄清楚美杜莎病毒是如何獲得這些組蛋白的,可以讓我們深入了解早期細胞如何進化成為如今的複雜現代細胞。

*



多年來,科學家和工程師一直想知道為什麼在海底上會聚集成塊的氧化錳,以及為什麼這種化合物似乎會在水管中堆積。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Jared Leadbeater在出差時離開裝有碳酸錳的玻璃器皿浸泡在水槽中時終於回答了其中一些問題。

當他返回時,通常的奶油色碳酸錳變成了黑色的氧化錳。在使用消毒罐和未消毒罐進行的實驗中複製了這種情況後,Leadbeater發現只有未消毒罐會變黑。這意味著某種微生物引起了反應.Leadbeater和他的團隊經過進一步測試後,將列表縮小為兩種微生物。

他們發現這些細菌細胞可以吞噬錳中的電子以產生自己的能量。這使得氧化錳落後了。這是科學家們首次發現可以將錳用作能源的微生物。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我們了解錳(一種非常常見的元素)如何幫助塑造地球的演化。

*

儘管我們正處於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大流行之中,但不久前,人們就把大流行的擔憂集中在伊波拉上。這種病毒性疾病始於發燒和震動。然後它會發展為失控的出血和器官衰竭。這種經常致命的疾病已經研究了多年。

在2019年,一項臨床試驗確定了一種新藥療法,該療法將死亡率從未經治療的75%降低到採用新療法的29%。如果儘早治療伊波拉病毒,死亡率會下降到6%。Regeneron的這種新藥包含多種抗體混合物,這些抗體是由我們的免疫細胞製造的,可以清除人體感染。

這些抗體專門攻擊伊波拉病毒,在實驗室中很難製造抗體,因為它們需要在人體中發揮作用而不受免疫系統的攻擊。此外,伊波拉病毒可以改變形狀。這就是為什麼必須在治療中使用不同抗體的混合物的原因。這種新療法目前正在測試中,可能很快會成為救生工具。

*

相關焦點

  • 科學改變未來,2020未來科學大獎剛剛揭曉
    科學改變未來。回首百年前「賽先生」將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引入中國,從科學救國、科教興國到科技強國,向未知世界不斷開疆拓土、為我國科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用科學改變未來的科學家,皆因未來而成為我們的時代英雄。
  • 盤點可能改變科學面貌的14個想法[組圖]
    什麼想法會改變我們對於周遭世界以及我們與世界的關係的理解呢?英國《新科學家》雜誌最近刊發文章,羅列了諸多能夠真正改變世界面貌的科學進展和科學想法,近距離向我們展示了哪些科學進步會真正讓科學研究領域煥然一新,同時刷新了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
  • 可能改變未來生活的10件事
    【阿根廷《民族報》8月21日文章】題:改變我們生活的10件事(作者馬丁娜·魯阿)20年或30年後我們的日常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全世界的科學家們將為我們貢獻出什麼樣的科學技術?
  • 準確把握「三個沒有改變」的科學判斷
    「三個沒有改變」是總書記對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科學判斷和精準定位,為湖北加快疫後重振增添了信心,為我們謀劃好「十四五」規劃指明了方向。一、湖北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要強鏈補鏈,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要優化升級,不斷鞏固傳統產業優勢。這次面對疫情挑戰,中國的產業鏈顯示出超強的穩定性和韌性。
  • 也許我們只能改變過去,根本不可能改變未來!
    也許我們只能改變過去,根本不可能改變未來!此話怎講?因為未來根本它就不存在,所以就無從談起改變未來,過去是可以通過記錄或是記憶來證明它曾經是存在的。而未來不能通過任何東西來證明它的存在。所以就無從談起「改變未來」!實質上我們能做的事情,只是創造現在和改變過去。
  • 科學的進步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總有一種力量推動著人類的進步。是什麼,讓我們擺脫長夜的黑暗?是什麼,讓人類進入太空?是什麼,讓世界聯成一體,跨越高山和海洋的阻隔?是電,還是網際網路?不僅僅是他們。這種力量是科學的力量。愛因斯坦說:「科學通過作用於人類的心靈,克服了人類在面對自己及面對自然時的不安全感。」
  • 科學的進步給了我們生活上很大的幫助
    總有一種力量推動著人類的進步。是什麼,讓我們擺脫長夜的黑暗?是什麼,讓人類進入太空?是什麼,讓世界聯成一體,跨越高山和海洋的阻隔?是電,還是網際網路?不僅僅是他們。這種力量是科學的力量。愛因斯坦說:「科學通過作用於人類的心靈,克服了人類在面對自己及面對自然時的不安全感。」
  •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北京大學校訓
    為改變這種局面,蔡元培號召學生們要去研究高深學問,不要追求做官發財的仕途之路;強調自己的治校方針是:「依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他要以西方國家為榜樣,採用思想自由原則和兼容並包的主義,其主要用意,就是要讓新文化、新思想能夠進入北京大學。因此蔡元培就職後第一次對學生訓話時就說:「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
  • 展望未來十年,探索可能實現的科學研究項目|人工智慧|計算機|機器...
    【印度《德幹先驅報》2021年01月03日文章】題:展望未來的科學。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後,無法否認的是,科學超乎人類的想像,我們可以從過去的一年中發現,如果研究進展、政治意願和協調等多方面的全球合作得以實現,科學可以有所作為。我們進行了一些預測,來探索在未來十年內在某些科學領域可能實現的研究項目。
  • 未來就在這裡!可能改變世界的五項科技發明
    我們必須尊重歷史,但是更應該著眼未來。 以下介紹的五項發明將有可能改變世界: 虛擬實境(英文名稱:Virtual Reality,縮寫為VR) 虛擬實境技術囊括計算機、電子信息、仿真技術於一體,其基本實現方式是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
  • 2020年可能改變世界的科學大事
    新華社 發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人類科技史上又一個不平凡的年份:中國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完成了人類探測史上最遙遠的一次星際「邂逅」;「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發布人類獲得的首張黑洞照片,震驚世界;谷歌公司領銜的團隊宣稱成功實現「量子霸權」;愛滋病治療重現曙光……有的發現已然推動了實用進步,有的研究卻爭議尚存。
  • 10個億的科學探索獎,能改變什麼?
    它的目標,是為青年科學家「雪中送炭」,推動中國出現卓越的基礎科學、先進的應用科學,為中國持續發展提供科學原動力,為造福人類提供共享的智慧結晶。在過去幾年,以面向終身成就的「未來科學大獎」和面向未來的「科學探索獎」為標誌,中國的頂級企業家們開始將目光轉向曾經寂寞的科學研究領域。這當然是一件可能對中國科學產生持久和深刻影響的好事。
  • 天文學的又一次進步,詹姆斯韋伯將如何引導我們洞察宇宙與科學
    其實人類對宇宙的嚮往與對科學的嚮往是密不可分的,探索宇宙與探索科學也是人類對未來的一種期待。30年前,哈勃太空望遠鏡升空,它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看法,就好像我們第一次用顯微鏡觀察微觀世界一樣,宏觀宇宙的每一個角落都值得我們仔細觀賞與研究。恆星,星系甚至是宇宙中的超巨大結構,無一不訴說著宇宙的神奇。
  • 生物藝術是可能改變未來生命的實驗
    藝術家倫勃朗的《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局部及其中描述的場景,恐怕是荷蘭最早的生物科學藝術合作了(原標題《荷蘭:生物藝術是可能改變未來生命的實驗》)☘聚光燈投射在杜爾博士和已被處死的罪犯上,博士一手操控著肌腱,另一手示範著手部肌肉如何運作;付費進來的觀看者們表情不一,
  • 八個我們可能永遠解決不了的終極哲學問題
    這些問題可能總是超出我們的理解範圍。以下是我們可能永遠無法解決的八個哲學謎題。1.宇宙/我們為什麼存在?我們在宇宙中的存在實在太奇怪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平凡讓我們把我們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但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這種自滿情緒所哄騙,進入一種存在主義意識的深刻狀態。我們會問:為什麼宇宙中存在所有這些東西?
  • 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
    生活雖然平淡無奇,但偶爾也會給你來個小驚喜。一般人們認知都從高處往低處滑,而他卻打破這一傳統看法,不少人都帶這疑惑的心態去嘗試,結果都一樣,這一有趣的現象便引起了人們的好奇,換言之,科學激發人們的探索欲。 科學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觀。
  • 量子力學有眾多謎題未解,卻能夠改變人類生活,甚至改變人類未來
    上次力學產生之後,在現代科學中引發了巨大爭論,特別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些爭論一度導致科學界出現很大的分歧。愛因斯坦一直沒有承認量子力學的正確性,同時他認為量子力學是不完善的。而且他覺得很可能人類對於量子理論,有很多需要重新建立的一些架構。量子力學發展到最近十幾,二十年,科學家找到了很多證據,顯示出愛因斯坦以往提出的理論確實是不正確的。量子力學本身的架構,並沒有出現任何的問題。
  • 科技改變生活:盤點那些可能顛覆人類未來的發明
    原標題:科技改變生活:盤點那些可能顛覆人類未來的發明  中新網7月28日電 蒸汽機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智慧型手機改變了人類的溝通方式,這些偉大的發明深入生活,改變了人類社會。如今,各項新發明新科技層出不窮,其中就可能隱藏著改變世界的力量,今天,小編就為您盤點那些正在或可能顛覆人類未來的發明。
  • 王貽芳:未來會讓我們無法想像 | 未來科學大獎五周年專欄
    迄今共頒發了16位獲獎者,獲得了科學和社會領域的廣泛認可。2019年我們更是立下了將未來科學大獎打造成「百年科學大獎」的遠大目標。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已經步入第五個年頭,我們特邀多年來深度參與和支持未來論壇及未來科學大獎的數十位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及社會各界人士,凝所思、抒其感、匯其思想,在回顧與總結的同時,期待與展望未來!正式推出「未來科學大獎五周年專欄」。
  • 盤點6個改變世界的科學發現
    人類總是在不斷探索,我們對未來世界充滿了無盡的遐想,相信有一天我們會發現電影中的科學產品,會陸續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們一起回顧6個改變世界的科學發現但在發射的7個月後,冥王星因為麥克·布朗的發現而被逐出了行星隊伍,並降級為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