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上汽爭相投資的這家電池企業,有啥本事

2021-01-11 騰訊網

12月8日,電池初創企業QuantumScape公布了其固態電池技術最新的性能測試數據,稱與現在鋰離子電池相比,其固態電池技術為電動汽車提供的續航裡程將高出80%,並且可在15分鐘充電80%,可以解決所有阻礙固態電池廣泛應用的難題。

那麼,QuantumScape的底氣何在?

明星團隊,實力金主背書

QuantumScape是一家成立於2010年的初創公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市,由史丹福大學科學家Jagdeep Singh、Fritz Prinz和Tim Holme創立,主要研發固態電池,試圖通過開發一種全新級別的電能存儲設備改變儲能模式。據了解,該公司擁有眾多固態電池技術專利和專利申請。今年11月份,QuantumScape通過與資本收購公司Kensington Capital Acquisition合併上市。

QuantumScape董事會成員;圖片來源: QuantumScape

值得一提的是,在QuantumScape的董事會中,可謂是「風雲人物」聚集。首先是John Doerr。Doerr是美國最大的風險基金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的合伙人,曾經擔任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董事會成員。

其次是JB Straubel。作為特斯拉前首席技術官、聯合創始人,Straubel曾負責特斯拉的電池研發工作,並在離開特斯拉後創辦電池回收和電池材料公司。在QuantumScape董事會成員中,還有一位前特斯拉董事會成員,即Brad Buss。2018年,Buss加入Marvell董事會。

在QuantumScape的董事會中,有兩名董事與其最大的股東大眾集團有關,分別是大眾集團研發部門前負責人Jürgen Leohold和大眾電池業務(Volkswagen Battery Center of Excellence)現任負責人Frank Blome。

QuantumScape公司的投資者;圖片來源: QuantumScape

除了擁有QuantumScape董事席位之外,大眾還與該公司在技術研發和原型測試等領域有所合作。早在2012年,大眾就已經開始與QuantumScape合作;2018年,大眾集團宣布向QuantumScape投資1億美元,成為QuantumScape的最大股東,並宣布雙方將建立合資公司,希望實現固態電池的產業化生產,在2025年建立固態電池生產線;今年6月份,大眾集團宣布將增加在QuantumScape的股份,追投2億美元,旨在加速合資企業對固態電池的研發進程。

根據QuantumScape官網的信息,該公司的投資者還包括比爾•蓋茨、Khosla Ventures、Kleiner Perkins、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上汽集團和大陸集團等。除了上述投資方之外,QuantumScape還在上市前從其他投資者處融資5億美元。相關報導稱,從建立至今,該公司融資總額已超10億美元。

技術前景廣闊

能夠吸引到如此多的明星投資人,QuantumScape的魅力到底在哪兒呢?答案可能是其電池技術擁有動力更強、壽命更長、充電更快的前景,而這些都能夠解決目前阻礙電動汽車普及的痛點。

就目前的鋰離子電池來說,採用的是液體電解質,可以允許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移動產生電量。但是汽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存在一定的缺點,比如充電時間較長,且包含易燃物體,在車輛發生事故時容易起火,在低溫下也有可能結冰。在過去多年裡,研究人員一直在測試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超級材料,比如聚合物和陶瓷。

對此問題,QuantumScape採取的方法是鋰金屬固態電。顧名思義,固態電池不使用液體電解質,能夠降低電池起火的風險,且與鋰離子電池相比,單位體積的能量更大,充電更快並且更安全。

QuantumScape用一種乾燥的陶瓷隔膜取代液體電解質,可以提高離子移動時的能量轉移效率。雖然QuantumScape的電池含有凝膠成分,並不是完全固體,但是似乎已經克服了液體電解質的各種缺點。這種電池不僅不會在低溫下結冰,還能抑制鋰枝晶的形成,保證鋰電池的效率。QuantumScape並沒有公布其電解質的材料是什麼,但是有專家認為是一種名叫LLZO的氧化物,被認為是很有潛力的固態電池電解質。

鋰金屬架構能夠同時滿足不同的要求。圖片來源: QuantumScape

根據QuantumScape公布的最新測試結果,與今天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其固態電池提供的續航裡程要高出80%左右,且可提供數十萬英裡的續航能力;循環800次以後仍能保持80%以上的容量,遠遠超出現在的電池;運行溫度範圍較廣,包括在零下30攝氏度下運行;電池充電速度較快,可在15分鐘內充電80%。如果真如該公司所說,那麼其固態電池技術就有可能顛覆電動汽車電池的競爭格局。

該公司的創始人兼執行長Jagdeep Singh並不認為剩下的「任務」有多難。Singh表示,接下來「不是化學」問題,而是工程/製造。在未來的18到24個月裡,Singh的目標是證明該公司的電池可以在壽命、穩定性和成本方面達到汽車級規格,並且能夠實現量產。迄今為止,所有固態鋰金屬電池的設計都未能滿足行業要求。Singh表示,他將開始與能夠提供高純度電化學蒸餾鋰以及柔韌陶瓷的公司籤訂供應合同。

Singh在12月的一次演講中表示,QuantumScap與大眾的合資公司的生產計劃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的產量將較低,大約為1 GWh,第二階段的產量將為20 GWh,將是真正的超級工廠生產規模。」根據Singh的說法,第一批電池可能在2024年生產,然後到2026年正式開始產業化量產。

大眾集團電池業務負責人、QuantumScape董事Frank Blome透露,大眾已經在其德國薩爾茨吉特中心成功測試了多種QuantumScape電芯,「結果看起來很有前途」。對此,大眾一名發言人補充稱,測試是在電芯層面進行,而不是在實車上,結果與QuantumScape公布的結果一致。

相關焦點

  • 上汽大眾的高質量破局_易車網
    在外界看來,相較過去連續霸佔國內銷量冠軍,上汽大眾近期的銷售雖然回穩,但依然面臨很大挑戰。這是一個企業戰略,為了保證品牌向上,我們對於桑塔納的佔有率每年是有限制的,而且每年必須實現佔有率下降,很少有廠商做這樣的事情。」 入門級產品的比例不斷下降,必然會影響銷量。但從整體的銷量結構來看,雖然上汽大眾絕對銷量略有下降,但含金量卻很高,多高價值重點車型表現非常突出。
  • 338項電池檢測高於國標,上汽大眾光荷4 X底氣十足
    相比較造車新勢力們的多種玩法,合資汽車品牌們本身就積累了過硬的技術實力與口碑,在造車這件事上也更有經驗,這其中上汽大眾屬於代表品牌,前不久國內市場終於迎來上汽大眾ID.4 X,官方將其命名為光荷4 X(參數丨圖片
  • 揚眉吐氣的帕薩特 細思極恐的上汽大眾
    比如說,在2011年IIHS剛剛開始進行25%小重疊面偏置碰撞測試時,大眾全系以及大部分的美系車無不「折戟沉沙」。不過,隨著這一碰撞測試評價的逐漸成體系,各大汽車企業也針對25%小重疊面碰撞測試的規程進行了適應性的改進;於是,在隨後進行的年型測試裡,基本上都能夠通過測試。
  • 投資55億產能16GWh!這家500強企業又一個動力電池項目籤約
    磷酸鐵鋰年內首次提價;又一家鋰電材料企業創業板IPO獲受理;三大千億級鋰電巨鱷已集結,該領域藍海變紅  據瀟湘晨報報導,11月21日,2019年營業收入2626億元、在2020《財富》世界500強排名329位的 青山實業,與浙江嘉善縣人民政府達成上海蘭鈞16GWh鋰電池項目籤約,預計年底開工建設。  該項目計劃總投資55億元人民幣, 項目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
  • 比爾·蓋茨投資的鋰電池企業 QuantumScape 擬上市
    美國固態鋰電池企業 QuantumScape 日前與肯辛頓資本收購公司達成併購協議,宣布於 2020 年 11 月 25 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 10:00 召開特別會議,批准企業合併。新公司估值約為 33 億美元,成功後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 新能源時代,上汽大眾ID4 X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
    隨著國家大力推行可持續發展經濟,汽車市場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各個車企都紛紛開始向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新能源汽車在消費者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汽大眾也在這個激烈的競爭局勢下,推出了上汽大眾ID4 X,給消費者帶來了視覺上的衝擊和科技感的體驗,同時也有品質的保障。
  • 南北大眾之間有啥區別和關聯?其實沒那麼神秘,看完買車不糾結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混跡多年的大眾汽車是有兩種叫法的,一個是一汽大眾另外一個是上汽大眾這兩種稱謂,表面上看這是兩個不同的品牌,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工廠和流水線,一汽大眾總部在吉林俗稱「北大眾」,上汽大眾總部在上海俗稱「南大眾」,但是實際上他們之間也有著一定的關係,那麼南北大眾之間到底有啥區別和關聯
  • 探秘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
    而在這座充滿現代化氣息的工廠背後,是上汽集團與大眾集團的大量投入以及多種先進技術的應用。 而在大眾集團遍布全球的100多個汽車工廠中,上汽大眾新能源工廠有著特殊的地位。 為此,上汽大眾總投入約170億元,建設了這座具備衝壓、車身、油漆、總裝和電池裝配車間,擁有車體分配中心、自動化立體高架庫、試車道等設施,規劃年產能達30萬輛的現代化工廠。
  • 這家500強企業又一個動力電池項目籤約
    上海蘭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上海蘭鈞」或「蘭鈞新能源」)是青山實業旗下企業,是一家集資金、技術、品牌、規模、供應鏈優勢於一體的新能源高科技公司,在車用和儲能鋰離子電池研發、生產和應用等領域處於國內領先。
  • 當電池成為汽車「心臟」,車企與寧德時代們爭奪控制權
    2010年,搭載AESC錳酸鋰電池的日產聆風開始量產,聆風銷量上漲的同時,AESC的市場份額開始提升,一度在2014年前後成為全球第二大動力電池製造商,僅次同為日本企業的松下。 不過,在同一年,日產汽車發現僅靠他一家車企、聆風一款車型難以消化AESC的電池,因為銷量所限,這家合資電池生產商無法通過大規模量產來降本。
  • 電池初創公司QuantumScape上市,主研固態電池
    由大眾汽車和特斯拉聯合創始人JB Straubel支持的電池初創公司QuantumScape(QS)上市了。 QuantumScape是一家位於聖何塞的電池公司,10年前由計算機科學家、主要電信組件供應商Infinera公司的聯合創始人Jagdeep Singh和史丹福大學畢業的機械工程師Tim Holme創立。他們正在研究用於電動汽車的固態鋰金屬電池。這家初創公司的下一代電池單元有望在電池單元的所有關鍵方面實現改進。
  • 綠色出行純電動新能源汽車 上汽大眾朗逸純電怎麼樣?
    綠色出行純電動新能源汽車 上汽大眾朗逸純電怎麼樣? 作者: 來源:網際網路 時間:2021-01-14 11:42:44 閱讀量:   為了響應國家綠色出行,低碳生活,汽車市場也在不斷地創新中,不信,你看最近推出了純電動新能源汽車,你是不是也挺好奇的。純電動新能源汽車上汽大眾朗逸純電怎麼樣?
  • 2020廣州車展體驗:圖解上汽大眾光荷4 X
    就命名形式來說,與一汽-大眾ID.4 CROZZ體現出了更多的差異性,可能是上汽大眾有意為之。外觀方面,上汽大眾光荷4 X採用了大眾家族最新的設計理念,細長的前臉設計,以及扁平銳利的大燈是大眾家族新車的最新家族臉譜。
  • 昔日銷冠年銷量下跌近25% 上汽大眾揭開上汽集團疲態
    銷量連續跌一年,上汽大眾的黑色之年2020年上汽集團疲態盡顯,這與失利的上汽大眾脫不開干係。2020年對於上汽大眾來說實在不夠友好,2019年底的一場中保研碰撞測試讓上汽大眾旗下明星車型帕薩特被「討論」近一年時間,直至「補考」通過才減弱了公眾對帕薩特的質疑。在不被信任的一年裡,上汽大眾旗下當家車型集體銷量下滑。
  • ID.4 X首秀 上汽大眾大眾品牌攜明星陣容亮相廣州
    上汽大眾大眾品牌首款MEB中型純電SUV ID.4 X首度在車展亮相,成為全場矚目焦點。同時,11月新近上市的新輝昂和途觀X聯袂而來,途昂X極夜限定版、途嶽、途觀L插電式混合動力版、帕薩特插電式混合動力版、凌渡、威然等組成強大的陣容登臺展出,為大眾品牌展臺帶來十足看點。
  • 近500億元 2019上半年日韓動力電池企業在華投資一覽
    政策的放寬和龐大的增量市場,促使外資動力電池企業進一步加快回歸中國市場步伐。在2019上半年,據不完全統計,外資動力電池廠商在華投資總額近500億元。SK Innovation就在松下大肆擴張之時,韓國動力電池巨頭SK Innovation(下文簡稱SK)也宣布將加大在中國市場投資力度。5月15日,SK宣布將投資約33.5億元在中國建設第二座動力電池工廠,至於更多細節,這家韓國動力電池「後起之秀」並未過多透露。
  • 大眾集團的「脫碳」願景
    在提出「goTOzero」戰略後這一年以來,大眾汽車集團已經宣布在全球電動出行領域投資330億歐元,最近又表示將攜手上汽大眾、一汽-大眾與江淮大眾,在2020年至2024年期間共同投資約150億歐元,對中國電動出行領域進行加速布局。僅僅從兩次戰略投資計劃的金額來看,大眾汽車集團的這次轉向,中國部分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 上汽大眾-途觀 發動機氣門彈簧無故斷裂,要求更換發動機總成
    2017年12月23日中午下班啟動車輛後發動機起步後開始抖動,經寧夏吳忠上汽大眾吳忠市金富源4S店工作人員拆檢確定為一缸無缸壓,氣門彈簧斷裂,4S店及時上報上海售後總部進行處理,車輛經4S店確定為質保範圍,後來上汽大眾總部負責西北地區售後陸老師回覆說進行維修,不予更換發動機的處理結果,本人不能接受上汽大眾這樣的處理結果,多次聯繫上汽大眾總部4008201111
  • 上汽大眾光荷4X和特斯拉Model 3 智能化時代的殊途同歸|特斯拉|...
    基本上實現了在轎車市場的全面佔領——在幾年前,當大眾集團的SUV戰略還沒有得以落地之前,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就藉助於轎車產品的全品類覆蓋,雙雙成為中國市場最大的汽車生產企業,而二者累計超過四百萬輛的年銷量,已經讓大眾成為讓其他企業望其項背的市場巨頭。從市場的層面上來看,大眾無疑是成功的,在很大程度上也確實可以代表傳統汽車產業的形象。
  • 上汽大眾2018年銷售206.5萬輛 高處何以勝寒?
    上汽大眾剛剛呈上了2018年銷量成績單:全年銷售2,065,077輛,問鼎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冠軍。至此,上汽大眾已經連續四年蟬聯乘用車市場銷量冠軍。過去一年,產業和經濟下行壓力等多種因素層層疊加,乘用車市場遭遇了自1990年以來首次年度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