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終有時,地球上的生物不管你是兇殘如上古恐龍,還是溫柔如現代水豚,都逃不過自身的限制,如果生存的環境發生劇變,最終也會走向命運的終點。然而今天要講的這種生物可沒有這種自身限制,即使生存環境劇變也難以傷它絲毫,堪稱地表最強生物。
它就是水熊蟲,但它並不是單一物種,而是由近1000個不同物種組成的緩步動物門,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們的前行速度是比較緩慢的,而且它們僅有1毫米左右,因其外觀看起來像多腿小熊,所以便有「水熊蟲」的俗稱。然而,它那小巧甚至有點可愛的外表下卻有著十分耐抗的體質,不僅可以耐高溫高壓,還能不吃不喝長達數十年,最關鍵的是還能抵抗住強輻射。
科學家曾特意為這種水熊蟲做過各種實驗,模擬各種極端條件以檢測這種生物到底有多能抗,結果令科學家們十分震驚!
耐無氧:沒有氧氣環境對它生產無影響
耐低溫:在-200℃的極端低溫下,水熊蟲可以生存數天,而當溫度再降為-280℃,它依然可以存活兩天!
耐高溫:水熊蟲可以在180℃高溫下存活2分鐘。
抗輻射:在高達5700 Gy強度的輻射下生存良好(10-20 Gy強度的輻射可對人類和地球大部分生物生命造成威脅),可以說強輻射對水熊蟲基本無影響。
耐高壓:水熊蟲可以承受近600兆帕的壓力,也就是說在6000個大氣壓下它還能完好無損
這是什麼概念呢?比如,地球上最深的馬尼亞納海溝最深處的壓力也就5000個大氣壓左右,即使是一個50 Kg的鐵塊沉入馬尼亞納海溝水底也會被強大的水壓壓扁,而水熊蟲卻能完好無損。
這還不夠,通過後面一系列實驗,科學家們還發現水熊蟲在被風乾長達十年後,只要加一點水就能成功恢復如初(外星生物嗎?);在能腐蝕人類皮膚甚至骨頭的強酸、鹼環境中無明顯變化。
這種生物這麼強,科學家們當然不會放過研究的好機會了,在2016年科學家就在《自然》雜誌發表文章披露水熊蟲超強耐受力的研究結果。水熊蟲的「超能力」源於自身的進化,與其他動物相比,水熊蟲體內的超氧化物歧化基因和MRE 11基因(DNA修復)更多,這些基因對生物體的保護、修復有著重要作用,而且科學家還發現,水熊蟲可以合成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損傷抑制蛋白,它可以附著在水熊蟲DNA上起到保護膜的作用,這就解釋了強輻射為何對它沒有影響了。
經過眾多試驗後,科學家不得不做出「非科學」結論:即使發生如小行星撞地球、超星系爆發、超級火山噴發這種毀天滅地的大災難也不能消滅這種生物。此外,科學家推測水熊蟲很有可能成功是從前幾次物種大滅絕中倖存並且逐漸進化而來,最終才有了今天這種「地表最強」生物。
有意思的是去年8月份,一艘載有水熊蟲樣本的以色列探測器墜毀於月球表面,水熊蟲因此被迫去了月球。對於月球的生存環境,水熊蟲自然可以輕易應付。如果不人工幹涉的話,或許億萬年後,月球也會演變成如今地球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