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在院壩會上向村民宣傳人口普查工作攝影:高新區公安分局劉又銘)
「李公安,今天講點啥子事情嘛?」
「快坐好嘛,我今天喊大家來開個會主要是兩個事情,一個是人口普查的前期戶口核對,一個是提醒大家要做好防火防溺水。」8月6日早上9點,李明在派出所每日工作會議結束後,趁著太陽還小,便在慈雲村新街的一顆大樹下召集村民開展了一場院壩會。
趁著李明在牆上張貼人口普查宣傳單的短暫功夫,村民們便搖著蒲扇、端著自家小板凳一一圍攏過來。對於慈雲村的百姓來說,站在院壩中央的老李,早已是一個人盡皆知的老朋友,甚至相識相交李明的時間和走馬派出所的「年齡」相差無幾。
古鎮守護神,堅守走馬二十有六
1994年,年滿28歲的李明被調入剛剛成立的走馬派出所,一直在走馬古鎮擔任社區民警至今,勤勉耕耘二十六年。
「派出所剛成立的那幾年,我們沒有警車,連摩託巡邏車也沒有,遇到險情百姓一路翻山越嶺走過來報警,我們又是跋山涉水地走過去出警。」
「車沒地廣人少」就是早期情況最簡單的概括,當時李明一人的轄區包含10個村,佔了走馬所有村落的一半。派出所成立之初由於工作環境確實艱苦,一起調來的同事都先後調走去其他單位了,大學畢業生也不願意來。
(在轄區開展入戶走訪攝影:高新區公安分局劉又銘)
作為駐村民警,李明清楚必須要掌握自己轄區的實有人口、重點人口等信息。牢記群眾信息不僅是派出所工作考核的內容,更是群眾工作展開的基石。面對一張張陌生的面孔,又沒有如今的網上戶籍信息,他只好將派出所存檔的戶口頁拿出來,將上面的群眾信息一頁一頁地抄到本子上,一遍一遍地背誦。
1998年,走馬鎮正開展「達齡換證」身份證的更換工作,李明騎著單位租借過來的摩託車、背著膠捲相機,一山接著一山,一戶接著一戶,前往轄區每村每戶的家中拍攝每位居民,登記相關信息。
「到現在,走馬老街和轄區村落每戶大致情況我還是熟透於心,戶主叫啥名字、娃娃在哪工作都曉得。」李明這「活地圖、萬事通」的自信源於這二十幾年來,每天的下村工作,每次趕集的上街巡邏,每日的迎著朝陽出、踏著晚霞歸。
(對轄區暫住人口進行登記攝影:高新區公安分局劉又銘)
同事們戲稱老李為走馬土地神,走馬的一草一木、一枯一榮、哪裡叫啥名、哪裡是溝溝坎坎李明都知道。一些新到的同事接到報警時,由於百姓只說「水登堡」、「下城口」等方言小地名,根本不知道案發具體地點在哪裡,只好請教李明官方地點名字是啥或者乾脆讓他帶著出警。
「公安代言人」,深入群眾如魚得水
院壩會散會以後,李明帶著輔警一起驅車前往慈雲村的安置房區域,進行人口普查的核實和宣傳工作。村裡的一個樹蔭下有幾位正在乘涼的老人,李明剛停車就有一名皮膚黝黑的大爺前來相迎:「老李,這麼大的太陽還在村裡面跑啥子哎,要進屋喝個茶水不哦,莫整中暑了。」
「來給你們發一下人口普查宣傳資料,你們多看看,茶都不喝了。」李明將宣傳單分發到每人手中,和幾位老人聊了起來,老人們問起了老李家裡的情況,於是他便和大家拉起了家常,如同老友一般......
(入社區張貼宣傳海報攝影:高新區公安分局劉又銘)
今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鎮政府租借了慈雲村山林中的某農家樂作為走馬鎮唯一的集中隔離點。但是當第一批隔離人員被送至隔離點時,附近的村民將公路堵住不讓通行,情緒激動,並聲稱:今後我們這裡被傳染了誰負得起這個責任?
隔離工作人員無論如何講解疏導仍沒有勸退前來維權的村民,只好聯繫李明前往進行調解。李明趕到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向群眾說明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告知村民戴好口罩是沒多大影響,不僅工作人員每天會對隔離場所進行消毒,而且隔離點離村民房屋有一定的安全距離。
最後,村民們說了一句「好嘛!李公安我們相信你。」
幾十年群眾工作中,電話線路架設、高速立交橋施工、慈雲縉雲山隧道漏水等,每一次的群眾矛盾事件,李明無一次缺席,總是衝在前面去調解,因為他深知對於走馬鎮的調解工作,鮮有人會比他更有效果。
(在慈雲村社區和社區幹部對接轄區工作攝影:高新區公安分局劉又銘)
正是用自己的雙腳丈量走馬的每一寸土地,用二十幾年的堅守深入每一處群眾,「聽我李公安的話,不得讓你們吃虧!」成為了李明調解中鏗鏘有力的承諾。
6日白天一天,李明所接聽的村民諮詢問題的電話不下於8個。他告訴記者:「現在許多社區民警的新同志,害怕將私人電話給群眾,怕打擾到自己的下班時間,這是要不得的。我這幾年就我的個人名片都給群眾發了好幾摞,即使有時候半夜1、2點也有人打電話。」
走馬「消防員」,森林防火頗有心得
下午兩點半,重慶溫度早已來到39℃,手機裡高溫橙色預警推送信息彈個不停,李明正接好茶水準備驅車前往自己轄區的三個森林防火檢查站,檢查一下工作情況。
從走馬派出所到轄區森林防火檢查站,一路上彎彎曲曲、蟬鳴連續不停,漫山遍野的松樹在刺眼的陽光下顯得更為蔥綠,警車所行駛的水泥硬化路面上熱浪一層接著一層。「這種高溫天氣草木都特別乾燥易燃,要是不小心引發了火災,多年來退耕還林的成果將一去不復返,所以我們要特別小心」李明說道。
(到轄區森林防火檢查站進行例行檢查攝影:高新區公安分局劉又銘)
隨著檢查站露天廣播的防火宣傳播報聲逐漸明朗,李明到達了防火檢查站。停好了警車,他如往常一樣打開人員登記表,察看進出森林的車輛人員信息,檢查打火機等火種的回收情況。李明給工作人員強調要加強過往車輛的檢查力度,防患於未然,並給予一疊人口普查宣傳單,讓工作人員將防火宣傳單一起分發給過往的車輛司機。
一個防火檢查站察看結束後,李明便緊接著繼續驅車上山前往下一個檢查站。檢查工作不出十分鐘,李明背上的汗便打溼了藏藍警服,茶杯的水也所剩無幾。
前些年走馬派出所人手不夠,他除了要完成社區民警的工作,還分攤了消防工作。一次,大石村村民反映自己房屋前後有幾個馬蜂窩,對附近的過路行人造成威脅,李明帶領著同事利用休息時間,在簡單製作的防護設備下,冒著被馬蜂蟄傷的危險給村民移除了10多個馬蜂窩。
(向護林員強調近期森林防火安全攝影:高新區公安分局劉又銘)
對於消防工作,李明一樣自豪,在分管消防的19年歲月裡,沒有發生一起火災,曾經連續三年被區防火委員會評為防火先進個人。
如今派出所警力充足起來,他便只用參與自己所管三個村子的消防管理和檢查工作,但對群眾的用火用電安全提示一直掛在嘴邊。每次的入戶走訪,總是不忘囑咐各位村民注意安全。
「你這個煤氣做飯要小心安全哦。」
「你是街上賣家電的吧,這個屋子裡堆放這麼多空調,要隨時注意用電安全。」
鬢微霜,又何妨
李明辦公桌左邊擺放著一塊印著「最美退役軍人」的獎章,這是今年「八一」建軍節,他被走馬鎮人民政府評為「第一屆最美退役軍人」的紀念品。1986年入伍,1991年退伍後一直從事公安工作,到如今,李明寢室裡的被子仍舊是稜角分明的「豆腐塊」。
(被走馬鎮鎮政府評為「最美退役軍人」攝影:高新區公安分局劉又銘)
2019年3月的一次夜間巡邏執勤過程中,老李不謹將左腳摔傷,造成左腳趾骨骨折。當時腳就腫得像饅頭一樣大,不能行走,第二天李明到醫院去治療,醫生對他說:「你這個傷得這麼嚴重要住院做手術。」
李明心想一動手術就要在病床上躺三個月,考慮到自己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便說:「這麼點小傷,沒得這麼嚴重!」他毅然決定放棄住院治療採用保守治療,在受傷處擦了一點消腫的藥水,買了一隻夾板拖鞋穿上拄著拐杖就上班去了。妻子擔心他的腳落下後遺症,叫他還是聽醫生的去住院,面對妻子的擔心,他笑著對妻子說:「這麼點傷我挺得住,不用擔心!」當看著拄著雙拐來上班的李明,派出所領導關心的問:「你不好好休息跑來幹啥?」
那次受傷,他硬是憑著軍人特有的毅力沒有耽誤一天工作。
60後的李明,靠著自己的學習和長期實踐,掌握得一手精湛的五筆輸入法,一分鐘可以打出60多字。問及到為什麼不選擇拼音輸入法,他說:「我們公安工作這個字一定不能出錯,拼音輸入很容易出現同音不同字,要是把人家的姓名打錯了就比較嚴重。」
「把老百姓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辦。」是李明在教導年輕輔警時的一句口頭禪。
如今54歲的李明,再過幾年便要退休,面對自己最後幾年的公安工作,他說到:「其它刑偵工作有年輕民警,考慮到自己的身體原因和自己與群眾廣而深的聯繫,應該會繼續在走馬鎮擔任社區民警,會一直在走馬的大山溝壑裡走下去。」
晚上七點,考慮到白天人口普查走訪工作效率不夠高,晚上村民才下班回家的情況,李明便帶著輔警一同繼續來到白馬路逐戶敲門,進行戶口核實工作。
「誰?」
「我!李明。」
「哦哦,李公安哦,這麼晚什麼事情哦,進來坐。」
直到九點過,考慮到時間晚了會打擾到村民休息,早已大汗淋漓的李明便拖著疲憊的身體打道回府,一陣陣的敲門聲也伴隨著「我!李明。」消逝在靜謐的夏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