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人類對整數有著非理性的偏愛

2020-07-12 技術力量


調查顯示:人類對整數有著非理性的偏愛

人類對整數有著非理性的偏愛

你願意用產品折扣節省90%,還是91.27%?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思維習慣於喜歡漂亮的整數,而不是約數數字,即使約數意味著總體上更好的交易。

紐約倫斯勒理工學院對1552名消費者的研究揭示出人類這種對整數數字美學的偏好。涉及六個不同的實驗測試了志願者對整數和約數數字的反應和評價。

無論是廣告牌上的營銷宣傳、包裝上的產品信息,還是政府正在開展的公共衛生活動,該研究成果都具有現實應用價值。

倫斯勒理工學院的行為經濟學家高拉夫·賈恩說:「數字有一種語言,給人以非數字的感知。當我們使用具體的整數數字時,人的衡量會減少。這種行為沒有明顯的原因。」

研究人員認為,看到不尋常的約數數字會讓我們感到震驚,可能需要更多的腦力來處理。更重要的是,非整數更有可能與理想數字,比如100%進行比較,只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它們。

根據該研究,在我們試圖理解那些不以零結尾的不規則數字時,人會賦予它們負面的內涵,它們無法與我們本能地將其與理想的四捨五入數字進行比較。

研究人員認為,在使用數字時,應該考慮這種偏好。尤其是當人們需要因此採取行動時,如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出健康建議。

相關焦點

  • 理性和非理性
    在弗洛伊德精神學《夢的分析》中,人類的精神結構既有身體本能的激發,亦有抽象思維的理智制抑。只有在夢境中,理智的制抑發生鬆懈,使得身體本能的激發在夢境中得到釋放。這種本能激發和理智制抑的精神結構,本質上是人類意識結構中的兩種意識方式,身體意識和概念意識聯結的產物。人類身體意識是建立在身體本能擇取上的。
  • 去蔽勒龐:身體規制與多維的集群「非理性」
    他們的出現是一種返祖現象,不同於正常的「已開化」人類,他們是蛻變到低級的原始人類,具有隔代遺傳(atavism,又帶有「返祖」的含義)的特徵。隆布羅索和他的團隊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調查犯罪身體特徵和病理特徵上,想從中找到犯罪行為的根本原因[20]。
  • 如何管住非理性的七個策略
    在老喻的《人生算法》裡談到人的非理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見聽見過,不管多聰明、讀過多少書、經歷過多少事情,總是在某些場合會被輕易忽悠,絕大多數時候是因為不過理性。 老喻對理性的定義是反條件反射。理性在哲學中指人類能夠運用理智的能力。通常說的是我們在審慎思考後,以推理的方式推到出合理的結論。
  • 理性的思考與非理性的結局
    分析百年前英德兩國的艦炮博弈,有助於我們理解行為經濟學,認識人的理性與非理性。 一戰前的歐洲,一場造艦比賽在大英帝國和新興強國德國之間轟轟烈烈地展開。有趣的是,雙方造艦的直接目的不是戰鬥,而是為了在談判桌上獲益。作為老牌海上強國,英國皇家海軍認為只有讓德國人見識到自己的強大,才能有效威懾對手。於是定期在德國家門口舉辦各種炫耀式的閱艦儀式,清晰地展示強大戰鬥力。
  • 非理性的積極力量:理解非理性之後,做出理性的決策
    本文摘自《怪誕行為學2:非理性的積極力量》,[美]丹•艾瑞裡 著,趙德亮 譯,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12月作品簡介《怪誕行為學2:非理性的積極力量》,[美]丹•艾瑞裡 著,趙德亮 譯,中信出版集團在《怪誕行為學:可預測的非理性》中,行為經濟學家艾瑞裡探討了人類偏見的負面影響,而本書則探討了非理性積極的另一面。非理性能讓我們適應新的環境、信任別人,樂於不斷努力,愛自己的孩子。這些美妙、奇異非理性的積極力量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各種目標,更好地生活。同時,本書還將越過工作環境,深入檢驗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的行為。我們與萍水相逢的人如何相處?我們如何對待我們的親友?
  • 非理性行為的法和經濟學
    尼採曾說:「事物的非理性表現不是對其存在的否定,而恰恰是其存在的條件之一。」    自從亞當斯密對「看不見的手」進行闡述以來,經濟學的發展方向就一直被信奉理性選擇的經濟學家們所引導。這些理論家堅信,在一個自由社會中,對自利這一目標的追求是人類進行選擇以及走向繁榮的原因。
  • 為什麼視「理性」為至高無上,是朝著「神權時代」的非理性墮落?
    只有人類是非理性動物嗎?如果是,假設世界上還有其他非理性動物,會發生什麼?巴黎大學哲學教授賈斯汀·史密斯(Justin E.H. Smith)在其新書《非理性:理性黑暗面的歷史》中討論了上述問題。《非理性:理性黑暗面的歷史》他戳穿了西方世界流傳了幾個世紀的謊言:人類曾被神話和迷信蒙蔽,但後來古希臘人發現了理性,之後啟蒙運動又鞏固了理性在人類生活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史密斯認為,這種自命不凡的說法並不正確。他說,人類很難保持理性,事實上,非理性才是人類在生活和歷史中的常態。在學術之外的領域也是如此。
  • 是否存在三邊為連續正整數且外接圓半徑為整數的三角形?
    【華二——2014壓軸題】是否存在三邊為連續正整數且外接圓半徑為整數的三角形? 此題可作為經典的反證法例題。 在跨過第一道坎之後,現在我們只需要解決這個問題了:R可以是整數嗎?換位思考一下,我如果作為高中老師,肯定更偏愛基礎好並且有能力的學生,而不是僅僅超前學卻一知半解的學生。真的把初中內容搞紮實了,四校自招不過如此;切不可眼高手低,好高騖遠。這兩天有件蠻有意思的事情,一首叫做《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裡了》的合唱歌曲紅遍大江南北。
  • 為什麼人類偏愛偶數?|小南都知道
    統計結果清晰地顯示出,總的來說偶數被認為是「好」,而奇數則是「壞」;以1、2、3結尾的數字比別的更令人興奮,偶數則令人心安。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王教授(Dan King)和佛羅裡達大學雅尼謝夫斯基(Chris A Janiszewski)也做過類似的聯合研究,研究人員請被試表達自己對100以內隨機數字的喜好(喜歡/不喜歡/中立),結果顯示,偶數和以5結尾的奇數比其他數字更受歡迎。
  • 1500字《非理性繁榮》讀書筆記範文-讀書筆記摘抄
    以下內容是1500字《非理性繁榮》讀書筆記範文-讀書筆記摘抄 ,供大家參考!   《非理性繁榮》讀書筆記1500字範文   每個人都想知道,對於股市,什麼是利好消息?只要抓住利好消息,人們就可以通過投資來賺錢。希勒的《非理性繁榮》卻告訴投資者,這樣的方式不完全可行。   通貨膨脹高是利好消息?不是。
  • 倫敦國王學院:調查顯示全球人類智商IQ不斷上升 但英國人在下降
    全世界許多地方的IQ正在上升,這一現象是不是意味著人類正在變得比他們的祖輩更聰明呢據調查,全世界許多地方人的智商IQ都在上升。那麼什麼是人類智商改善的原因?這一現象是不是意味著人類正在變得比他們的父輩更聰明呢?父母誇自己的孩子比他們聰明是很常見的事,通常都會認為這是做父母的喜愛自己孩子的表現。
  • 調查顯示男性更願意接觸外星人
    【新華社微特稿】英國牛津大學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與女性相比,男性更願意與外星人對話、「親密接觸」外星人。這是牛津大學研究人員調查2000名英國人後得出的結論。研究人員10日在英國科學節期間報告,他們就人類是否應開始與外星人對話委託瑟韋申調查公司作調查。調查顯示,65%的男性願意開始接觸外星人,而女性中這一比例為47%。不過,多數人對開始接觸外星人持開放態度,僅14%的調查對象表示不願意。另外,調查對象中,11%希望就開始與外星人接觸這一話題舉行全球公投,9%表示不會參加投票。
  • 德國非理性主義哲學大師叔本華
    叔本華畫像叔本華出身銀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叔本華部分作品作為一名哲學大師,他一生都沉寖在自己的哲學世界裡,他的眾多著作無不體現著悲觀、懷疑、非理性和唯意志的思想,對尼採、薩特等諸多哲學家產生了深遠影響。法國文學大師莫泊桑稱他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夢想破壞者"。
  • 心理學意義上的非理性行為
    今天就了解一些心理學上認為的非理性行為。心理學認為我們的非理性,一般都來自於我們的自戀和全能自戀。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今天我們具體說說這三種心理學上的非理性行為。在你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產生過這種心理學意義上的非理性行為呢?歡迎留言評論。
  • 剛剛,42也被人類寫成了三個整數的立方和!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還記得哆嗒小編發布的文章嗎人類第一次將33寫成了3個整數的立方和,描述了33被寫成三個整數立方和的過程以及三立方和的問題背景
  • 調查顯示四:北京人喜歡橡木松木
    調查項目:如果您選擇的是強化木地板,您喜歡的風格是:      1:淺色松木——寬敞明亮;2:深色胡桃——莊重高貴;3:香白櫻桃——高雅實用;4:水磨香柏——實木復古;5:鄉村橡木——田園風情;F:其他                               從調查結果來看,松木橡木**受北京人的歡迎,共佔到68%,其中選擇松木的業主佔
  • [PRL]無序顆粒堆積中的非整數冪律
    ., 118,238002 (2017)]上發表了題為「Origin ofNoncubic Scaling in Disordered Granular Packing」的論文,為近來在一系列玻璃體系中發現的非整數冪律提出了新的理解途徑。(點擊閱讀原文可獲取論文連結)這項研究的出發點之一,是理解在很多金屬玻璃體系中發現的非整數冪律的現象。
  • 42,人類破解宇宙生命終極答案,竟是3個整數的立方和!
    來源:新智元42,可以寫成3個整數的立方和!這是數學界的一大突破,由MIT和布裡斯託大學的數學家共同發現,他們以「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網頁標題,公布了這一成果。人類第一次將42寫成了3個整數的立方和!
  • 人在什麼時候會產生非理性行為
    傳統的經濟學假定人們都是理性的,而行為經濟學卻恰恰指出了人「非理性」的一面。我們先來看看:人在什麼時候會產生非理性行為?最常見的情形,就是當人們以為自己在佔便宜的時候。比如說很多商家經常推出「第二瓶半價」的活動,一看到這幾個字,很多人本來只需要買一瓶飲料或者一罐薯片,往往就會把手伸向第二瓶。有便宜不佔,豈不是虧了?
  • 《怪誕行為學:可預測的非理性》—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本書引用了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案例,指出人都是非理性的,會因為環境壓力、社會規範和市場規範的錯位等原因,做出非理性行為,從而付出金錢、時間等代價。實際上,非理性是可以預測的。理解非理性的原理,可以幫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做出正確選擇。這本書的核心內容:用行為經濟學思維,詳細分析非理性行為的發生現象、產生原因,並提出避免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