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祝大家牛年大吉,闔家歡樂,萬事順意。
在老喻的《人生算法》裡談到人的非理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見聽見過,不管多聰明、讀過多少書、經歷過多少事情,總是在某些場合會被輕易忽悠,絕大多數時候是因為不過理性。
老喻對理性的定義是反條件反射。
理性在哲學中指人類能夠運用理智的能力。通常說的是我們在審慎思考後,以推理的方式推到出合理的結論。
科學家們總結了一些非理性的特徵:損失厭惡、賭徒謬誤、稟賦效應、歸因謬誤、鴕鳥效應等。
人類大腦經幾十萬年進化,較早出現的「原始大腦」只能進行簡單的判斷和條件反射,後面的「理性大腦」形成了強大的計算和認知能力,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原始大腦「引導」著我們,做出未經計算與認知的非理性判斷。
因此,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的思維方式先天不足,有局限性,非理性是無法被清除的。
四種動物非理性
1、 我們是叢林動物,我們「恐懼」。它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並據此迅速做出判斷,在叢林時代,幫助祖先在猛獸前逃生,在複雜現在社會,很容易上當,做出錯誤選擇。
2、 我們是社會動物,我們「多情」。它指我們身處群體之中,為了融入群體,容易多情。
3、 我們是科學動物,我們「無知」。它指我們是有好奇心的動物,是不斷求知的。人類的認知世界的體系不斷進化發展,任何一個階段,我們都是相對無知的。
4、 我們是經濟動物,我們「貪婪」。它指我們在追求經濟效應時,總是貪婪的,因為貪婪,我們進步,同時也經常陷入非理性的境地。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察~塞勒發現了「輸者贏者效應」,利用股市的非理性賺錢。
應對非理性的七個策略
1、勇於承認「我不知道」,大腦經常只能處理一小部分信息,被騙自己。
2、從長期出發,出發點和願景很重要,關注長遠目標
3、知錯就改,不追逐損失,不要自圓其說,學會止損,讓過去成為過去。
4、多學習,知識+實踐,獨立思考,深入觀察事物的本質。
5、掌握求真、理性的科學精神。
6、學習多元化思維模型,實現從多個維度去證偽。
7、將正確的思維方式內化為一種行為習慣。
理性本身是一個特別不理性的概念,很難被定義,所以我們可以反過來,研究非理性似乎更靠譜。
想發財,最重要的就是理性。
終身成長,本質上就是理性的成長。理性需要我們在一次次的實戰中去學習,而且永遠可能出現非理性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