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視「理性」為至高無上,是朝著「神權時代」的非理性墮落?

2021-01-20 造就

只有人類是非理性動物嗎?如果是,假設世界上還有其他非理性動物,會發生什麼?

巴黎大學哲學教授賈斯汀·史密斯(Justin E.H. Smith)在其新書《非理性:理性黑暗面的歷史》中討論了上述問題。

《非理性:理性黑暗面的歷史》

他戳穿了西方世界流傳了幾個世紀的謊言:人類曾被神話和迷信蒙蔽,但後來古希臘人發現了理性,之後啟蒙運動又鞏固了理性在人類生活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史密斯認為,這種自命不凡的說法並不正確。他說,人類很難保持理性,事實上,非理性才是人類在生活和歷史中的常態。在學術之外的領域也是如此。

「將理性強加於人類或社會,使人類或社會變得更理性的渴求,」他寫道,「發生了突變……導致非理性爆發。」

如果史密斯所言不虛,那我們的處境就非常危險了。

如果我們無法確立社會秩序,那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是否不應該鼓勵人們儘可能保持理性?

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定義理性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我們採訪了史密斯,向他提出了上述疑問。

以下訪談實錄(經編輯略有刪改):

問:你最近出版的這本書,很難概括出它的主題。你會怎麼概括它?

答:20世紀的哲學家T.W.阿多諾(T.W. Adorno)和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認為,啟蒙運動有墮落為神話,理性變為非理性的內在趨勢。這本書的主題就是,他們的觀點基本正確,並且理性變為非理性的趨勢會因過度壓制、消除非理性而加劇。我認為無論是在個人理性的「心理」層面,還是在整個社會層面,都是如此。

問:要是能舉例說明就更好了。但我們先來稍微回顧一下過去。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類擁有理性,這種觀點甚至可以追溯到亞里斯多德時代。它是否誤導了我們?我們是否不應該認為人類是唯一擁有理性的動物?

答:傳統觀點認為人類是唯一擁有理性的動物。然而,有一種反傳統觀點,認為人類是唯一的非理性動物。根據這種觀點,動物擁有理性,不會陷入思考和猶豫的泥潭,總是直截了當地採取恰當的行動,而人類卻會站在那裡猶豫不決,不知所措。

動物擁有理性

儘管這種觀點可能會被過度解讀,但我仍持贊同態度。顯然,我們能夠做出正確選擇,採取正確行動,從而生存繁衍下去。我們是成功的物種,但並不是成功的唯一物種。在我看來,我們的成功並不是因為我們擁有非凡的理性。

問:聽起來很有道理。這麼說來,你可能會認為人類深受理性之苦,沉迷思考帶來的問題遠比思考解決的問題要多。

答:可以這麼說。但我們並不是因為沉迷思考而思考。據推測,猿人類、原始人類、人類,早在開始思考該如何思考與思考帶來的問題之前,就已經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了。

問:我們來談談思考導致的問題。你在書中提到,「將理性強加於人類或社會,使人類或社會變得更理性的渴求,發生了突變……導致非理性爆發」,你能舉例說明嗎?

答:最直觀的例子是書中提到的神話萌芽,即公元前5世紀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痴迷於數學的完美理性,以至於在發現無理數時掩耳盜鈴。相傳,來自梅塔蓬圖姆(Metapontum)的學派成員希帕索斯(Hippasus)對學派之外的人說,僅靠數學無法解釋世界,然後學派領袖一怒之下把他丟入水中淹死。

另一個例子是18世紀法國劇作家和活動家奧蘭普·德古熱(Olympe de Gouges)。她本著理性的精神,提出《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的民權文件——賦予男性的權利也必須賦予女性。由於這一著名觀點,她被雅各賓派送上斷頭臺。社會以極端而殘忍的非理性來回應她的完美理性。

問:我認為,人類非理性的原因顯而易見,但人類對理性的狂熱從何而來?為什麼我們如此迫切地想把秩序強加給世界和社會呢?

答:我覺得我們有些忘乎所以了。在現代社會,理性顯然在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無論如何都是科技的首要準則。做出正確推論、遵循正確方法,意味著會實現更多科學突破,隨之而來的是速度更快、功能更強的機器。

但後來出現了一種新觀點,認為社會本身是一個大機器,人類是社會大機器中的小機器。就像我們可以完善蒸汽機、電報機等機器一樣,我們也可以完善社會機器和人類機器。

在心理學和政治學領域中,這一觀點並不適用。這一源自機械工程學的隱喻,說服力不強,因為機械工程只是人類生活中的一小方面,並且我們對其工作原理和問題解決方法已了如指掌。

問:我很好奇未來會如何。顯而易見,理性是有限的,我們能做的只有抑制最壞的衝動。與此同時,我們想把世界變得更聰明、更明智、更富有同情心。但我們也必須把社會和政治制度建立在現實的人性之上。

答: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標準答案。謹慎、務實、對公正問題的具體分析,在我看來都有可取之處。我不是政治理論家,更不是是政策制定者。縱觀全書,我也並沒有假裝成政治理論家或政策制定者。

儘管如此,我仍然認為一定程度上的再分配是公平的,包括拿走貝佐斯(Bezos)、扎克伯格(Zuckerberg)和其他超級富翁99.9%的財富,把大型科技公司變成公用事業公司。只是,我覺得這需要完善的法律和大眾的支持,使再分配不可避免,並且最終誰也不會受到傷害(畢竟,這些超級富翁再分配之後仍然是百萬富翁)。

許多想要利用理性改善人類生活的方案中,都存在重大缺陷,傳播了一種理念:必須發生某種重大事件才能確立新秩序;必須由非理性來激發理性。但是,如果社會理性運轉,將會非常無聊。

問:我想問個可能有點奇怪的問題:非理性在人類生活中有什麼用?人類的非理性本能到底如何發揮作用?

答:在我看來,「非理性」囊括了許多美好的事物——除了做夢,還有醉酒、飄飄然、藝術創作、圍著營火聽故事、在音樂和舞蹈中沉醉、各種狂歡、音樂會和體育比賽等大型活動。我覺得這些事物讓生活富有意義,大多數人都會贊同我的觀點。我認為,純粹的功利主義無法解釋這些事物的價值。

非理性的體現

問:我可以用功利主義來解釋其中一些事物,但我懂你的意思。也許,重點不是要在理性社會還是非理性社會之間做出抉擇,而是如何完美緩和二者之間的緊張關係。

答:是的。關鍵是如何管理控制,而不是鎮壓或放任。打個比方:研究成癮問題的科學家發現,從生物化學角度來看,飲食障礙患者面臨的問題與癮君子沒什麼區別。你可以建議癮君子完全戒掉海洛因,但食物上癮的人該怎麼辦?由此看來,非理性更像是食物,而不是毒品。你不能戒掉它,但如果你暴飲暴食,顯而易見是哪裡出了問題,應該尋求幫助。

問:依你所言,人類無法控制自己的愚蠢,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理性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我認為,一些人誇大了理性的價值,另一些人則低估了它。理性也常被歪曲引用,來表明一個人的意志。這就是尼採對理性主義哲學歷史的深刻見解,我們每天在推特(Twitter)會無數次看到的「回復者」(reply guy)為此現身說法。無論誰說了什麼,這些人總愛以「嗯,事實上」開頭指點江山,尤其說話人是女性或他們自以為比說話人高人一等的時候。

現在看來,他們說的可能是真實合理的,但顯而易見,他們之所以這麼說,與自我吹噓、貪心等卑鄙動機脫不了關係。從某種角度來看,哲學史就是碰巧很擅長掩蓋自己真實目的的回覆者歷史。我並不這麼認為,但每當我聽到有人過分吹噓理性的重要性和作用時,我就會不由自主地這麼想。

翻譯 | 田曉娜;校對 | 一成

來源 | VOX

造就 | 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點擊下方藍字「了解更多」。翻譯 | 田曉娜;校對 | 一成

來源 | VOX

相關焦點

  • 理性和非理性
    我們在觀察只有身體意識的動物世界中看到,所有動物的意識行為都是身體本能的和非理性的。概念意識在人類意識結構中的生成和加入,使得理性在人類的意識行為中發展了起來,並逐步取得主導地位。對於人類來說,概念意識的生成和加入,抽象思維認識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分析綜合、聯繫推論、群體共識、實踐知識,產生了抽象思維制導的精神理性和實踐理性。
  • 理性的思考與非理性的結局
    分析百年前英德兩國的艦炮博弈,有助於我們理解行為經濟學,認識人的理性與非理性。 一戰前的歐洲,一場造艦比賽在大英帝國和新興強國德國之間轟轟烈烈地展開。有趣的是,雙方造艦的直接目的不是戰鬥,而是為了在談判桌上獲益。作為老牌海上強國,英國皇家海軍認為只有讓德國人見識到自己的強大,才能有效威懾對手。於是定期在德國家門口舉辦各種炫耀式的閱艦儀式,清晰地展示強大戰鬥力。
  • 非理性的積極力量:理解非理性之後,做出理性的決策
    本文摘自《怪誕行為學2:非理性的積極力量》,[美]丹•艾瑞裡 著,趙德亮 譯,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12月作品簡介《怪誕行為學2:非理性的積極力量》,[美]丹•艾瑞裡 著,趙德亮 譯,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12月按照理性的觀點,我們的一切決策應該符合我們的利益,我們應該辨別面臨的各種選擇並準確計算價值,做出符合我們利益的選擇。
  • 《革命心理學》: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非理性現象?
    很大程度上,勒龐的研究就是在藉助泰納關於革命群眾的一些純負面描述,系統地闡發他自己的保守主義觀點,所以他的作品只能為保守主義的政論作品提供參考,並沒有真正的史學價值。他認為法國革命是一種宗教革命,是指法國革命在形式上和性質上帶有宗教革命的色彩,一旦革命起來,理性就被拋在一邊,神秘主義、情感主義、集體主義就佔了上風。 高毅教授補充道,18世紀是個理性時代,但理性時代也孕育著浪漫主義,同時也是一個情感時代。18世紀的啟蒙運動過度強調理性主義,有科學理性專制的傾向。
  • 河神、河患、漕運,古代神權與君權統一下的信仰產物
    為什麼人們會如此呢?其實這種信仰是源自於人們對於國泰民安,河清海晏的祈禱,是古老社會中人們的共同心願。最終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河神信仰也演變為明清時期人們希望國泰民安的信仰,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為什麼說哈耶克不是一個反理性主義者
    在眾多標籤當中,他本人曾寫過長文《我為什麼不是一個保守主義者》來撇清流派關係和自己的學術路徑。而相較於「保守主義者」,「反理性主義者」更像是一個強烈的「指控」,儘管他本人生平沒有撰文對此標籤進行評述,但我們不妨深入到其思想背景和學術觀點當中,一起來探個究竟。
  • 如何管住非理性的七個策略
    在老喻的《人生算法》裡談到人的非理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見聽見過,不管多聰明、讀過多少書、經歷過多少事情,總是在某些場合會被輕易忽悠,絕大多數時候是因為不過理性。 老喻對理性的定義是反條件反射。理性在哲學中指人類能夠運用理智的能力。通常說的是我們在審慎思考後,以推理的方式推到出合理的結論。
  • 人為什麼有時會做出非理性行為
    人有時會做出很多非理性的行為,小到罵人打架和造謠自殺,大到貪汙詐騙與殺人越貨,甚至還有更加殘忍禽獸不如的行為。大多數人事後都會追悔不及,可是世上沒有後悔藥,開弓沒有回頭箭。小錯誤可以懺悔改正,但違法犯罪的事情可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甚至有的必須要用生命來贖罪了。
  • 去蔽勒龐:身體規制與多維的集群「非理性」
    內容提要:學者們在探討集群「非理性」的過程中附帶著對身體、傳播想像和生命政治等問題的考量:在前勒龐時代,非理性被視作一種相對固定的東西,它附著在瘋人、罪犯以及返祖人等不具備現代民主資質的人群身上,表現為暴力與瘋狂;在勒龐的理論視野中,非理性具有流動性質,
  • 非理性行為的法和經濟學
    尼採曾說:「事物的非理性表現不是對其存在的否定,而恰恰是其存在的條件之一。」    自從亞當斯密對「看不見的手」進行闡述以來,經濟學的發展方向就一直被信奉理性選擇的經濟學家們所引導。這些理論家堅信,在一個自由社會中,對自利這一目標的追求是人類進行選擇以及走向繁榮的原因。
  • 人在什麼時候會產生非理性行為
    全文3691字 | 閱讀約需6分鐘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本來你今年拿了10萬年終獎,心裡還挺高興,結果聽說其他人都拿了11萬,瞬間就覺得很委屈;比如為什麼沒人問津的黑珍珠,和其他價格昂貴的珠寶放在一起的時候,身價就能夠一下子上漲數十倍?還有,為什麼人們會為了不值一提的贈品,排長隊?
  • 西方文明的崛起;宗教狂熱造就的戰爭最終敲響了至高神權的喪鐘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中,那些掩映在歷史塵埃中的古老文明的風採依舊光彩奪目,而我們就生活在一個人類文明繁盛的時代,並且、就目前看來,這文明還遠沒有走到鼎盛。專欄的第五篇,還是一篇概論性的文章,同前幾篇一樣,概述歷史進程的因果關係。
  • 你是否還走在理性的老路上?現在流行感受性——後現代的去理性化
    福柯告訴我們,我們利用一種排斥性話語,將一部分人定義為瘋子,從而界定正常。瘋癲是一種人為建構,一種社會的劃分,因為「主體」的需要。自啟蒙運動以來,理性的發揚光大,科學的進步,使得社會完成了工業化和現代化,人類文明前所未有地推進。但福柯讓我們思考的是:人類文明與知識、權力的關係,是一種同謀關係。
  • 福柯:瘋子是現代理性主義的產物
    如果將這種理性的劃分濫用於人種身上,就有了種族主義。本文摘自《福柯思想辭典》,(法)朱迪特·勒薇爾 著,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按照福柯的看法,現代理性是一種包含性排斥。但現代理性卻不是這樣:它一方面按照某種標準指定了排斥對象,同時卻又讓排斥對象繼續生活在理性人的社會中,於是就有了古典時代的大關押。關押對象呢?
  • 至高無上的主神宙斯有多少個老婆
    至高無上的主神宙斯有多少個老婆宙斯是整個宇宙的統治者,位高權重的同時又風流成性。他有七位妻子,其中不乏他的姑姑、姐姐和姨媽。那麼,宙斯的老婆都有哪些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宙斯的老婆。忒彌斯大概過於理性,感性神經不發達,後來宙斯和赫拉正式結婚,她沒有流露出任何不滿。歐律諾墨希臘神話中的三千海洋女仙之一歐律諾墨嫁給宙斯後,生下了美惠三女神,她的女兒雖然不像姐姐墨提斯所生的女兒雅典娜那樣有名,但在希臘神話中,美惠三女神卻是體現著人生的全部美好,是光輝、激勵和歡樂的代表。
  • 魔獸世界懷舊服:理性分析一下非理性的蟲群/沙蟲之爭
    萊妮莎炎傷 首先,不談兩者哪個強哪個弱,但是價格上沙蟲之毒是完爆蟲群衛士徽章的,那麼為什麼 乾貨放後面: 人的消費行為從來就沒有理性可言,所以3萬的沙蟲並不會比3千的蟲巢衛士強十倍。
  • 心理學意義上的非理性行為
    生活中的我一直以為自己還算是理性的一個人,但是我真的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麼?今天就了解一些心理學上認為的非理性行為。心理學認為我們的非理性,一般都來自於我們的自戀和全能自戀。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今天我們具體說說這三種心理學上的非理性行為。
  • 被曲解的「理性」,為什麼不能預設立場?
    在西方,「理性」一詞被提及最多的是哲學家。而我們正相反,所有的人,現在幾乎到了」言必稱理性「的地步。然而卻發現,國人基本上都是把「理性」一詞,等同於不發火,不爭吵,不過激,不吃眼前虧,哥倆好,一分為二,辯證地看問題……尤其是在反思傳統文化方面,在某些人看來,只要誰敢批判下傳統文化,批評下中醫就等同於否定,而否定就等同於絕對否定,而絕對否定就等同於非理性。然而,真正的理性,跟上面這些邏輯八桿子樓不著。理性相對感性而言才具有其意義(ration vs emotion)。
  • 主張意志是宇宙的本體、意志高於理性的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哲學
    主張意志是宇宙的本體、意志高於理性的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哲學。認為意志是整個世界的基礎,是終極的實在,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現,思想也是意志的派生物。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認為:運動變化是不可能的。為了論證他的觀點,芝諾提出了四個悖論,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阿基裡斯追不上烏龜」。
  • 《怪誕行為學:可預測的非理性》—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他們會想:為什麼中學不如我的人或者和我差不多的人,現在過得比我好?這種不滿足,總想和人攀比的心態,往往會讓人關注在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上,甚至讓人的幸福感暴跌。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時候,就算得了20萬年終獎,只要別人都拿了21萬,也會高興不起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