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人類是非理性動物嗎?如果是,假設世界上還有其他非理性動物,會發生什麼?
巴黎大學哲學教授賈斯汀·史密斯(Justin E.H. Smith)在其新書《非理性:理性黑暗面的歷史》中討論了上述問題。
《非理性:理性黑暗面的歷史》
他戳穿了西方世界流傳了幾個世紀的謊言:人類曾被神話和迷信蒙蔽,但後來古希臘人發現了理性,之後啟蒙運動又鞏固了理性在人類生活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史密斯認為,這種自命不凡的說法並不正確。他說,人類很難保持理性,事實上,非理性才是人類在生活和歷史中的常態。在學術之外的領域也是如此。
「將理性強加於人類或社會,使人類或社會變得更理性的渴求,」他寫道,「發生了突變……導致非理性爆發。」
如果史密斯所言不虛,那我們的處境就非常危險了。
如果我們無法確立社會秩序,那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是否不應該鼓勵人們儘可能保持理性?
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定義理性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我們採訪了史密斯,向他提出了上述疑問。
以下訪談實錄(經編輯略有刪改):
問:你最近出版的這本書,很難概括出它的主題。你會怎麼概括它?
答:20世紀的哲學家T.W.阿多諾(T.W. Adorno)和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認為,啟蒙運動有墮落為神話,理性變為非理性的內在趨勢。這本書的主題就是,他們的觀點基本正確,並且理性變為非理性的趨勢會因過度壓制、消除非理性而加劇。我認為無論是在個人理性的「心理」層面,還是在整個社會層面,都是如此。
問:要是能舉例說明就更好了。但我們先來稍微回顧一下過去。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類擁有理性,這種觀點甚至可以追溯到亞里斯多德時代。它是否誤導了我們?我們是否不應該認為人類是唯一擁有理性的動物?
答:傳統觀點認為人類是唯一擁有理性的動物。然而,有一種反傳統觀點,認為人類是唯一的非理性動物。根據這種觀點,動物擁有理性,不會陷入思考和猶豫的泥潭,總是直截了當地採取恰當的行動,而人類卻會站在那裡猶豫不決,不知所措。
動物擁有理性
儘管這種觀點可能會被過度解讀,但我仍持贊同態度。顯然,我們能夠做出正確選擇,採取正確行動,從而生存繁衍下去。我們是成功的物種,但並不是成功的唯一物種。在我看來,我們的成功並不是因為我們擁有非凡的理性。
問:聽起來很有道理。這麼說來,你可能會認為人類深受理性之苦,沉迷思考帶來的問題遠比思考解決的問題要多。
答:可以這麼說。但我們並不是因為沉迷思考而思考。據推測,猿人類、原始人類、人類,早在開始思考該如何思考與思考帶來的問題之前,就已經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了。
問:我們來談談思考導致的問題。你在書中提到,「將理性強加於人類或社會,使人類或社會變得更理性的渴求,發生了突變……導致非理性爆發」,你能舉例說明嗎?
答:最直觀的例子是書中提到的神話萌芽,即公元前5世紀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痴迷於數學的完美理性,以至於在發現無理數時掩耳盜鈴。相傳,來自梅塔蓬圖姆(Metapontum)的學派成員希帕索斯(Hippasus)對學派之外的人說,僅靠數學無法解釋世界,然後學派領袖一怒之下把他丟入水中淹死。
另一個例子是18世紀法國劇作家和活動家奧蘭普·德古熱(Olympe de Gouges)。她本著理性的精神,提出《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的民權文件——賦予男性的權利也必須賦予女性。由於這一著名觀點,她被雅各賓派送上斷頭臺。社會以極端而殘忍的非理性來回應她的完美理性。
問:我認為,人類非理性的原因顯而易見,但人類對理性的狂熱從何而來?為什麼我們如此迫切地想把秩序強加給世界和社會呢?
答:我覺得我們有些忘乎所以了。在現代社會,理性顯然在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無論如何都是科技的首要準則。做出正確推論、遵循正確方法,意味著會實現更多科學突破,隨之而來的是速度更快、功能更強的機器。
但後來出現了一種新觀點,認為社會本身是一個大機器,人類是社會大機器中的小機器。就像我們可以完善蒸汽機、電報機等機器一樣,我們也可以完善社會機器和人類機器。
在心理學和政治學領域中,這一觀點並不適用。這一源自機械工程學的隱喻,說服力不強,因為機械工程只是人類生活中的一小方面,並且我們對其工作原理和問題解決方法已了如指掌。
問:我很好奇未來會如何。顯而易見,理性是有限的,我們能做的只有抑制最壞的衝動。與此同時,我們想把世界變得更聰明、更明智、更富有同情心。但我們也必須把社會和政治制度建立在現實的人性之上。
答: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標準答案。謹慎、務實、對公正問題的具體分析,在我看來都有可取之處。我不是政治理論家,更不是是政策制定者。縱觀全書,我也並沒有假裝成政治理論家或政策制定者。
儘管如此,我仍然認為一定程度上的再分配是公平的,包括拿走貝佐斯(Bezos)、扎克伯格(Zuckerberg)和其他超級富翁99.9%的財富,把大型科技公司變成公用事業公司。只是,我覺得這需要完善的法律和大眾的支持,使再分配不可避免,並且最終誰也不會受到傷害(畢竟,這些超級富翁再分配之後仍然是百萬富翁)。
許多想要利用理性改善人類生活的方案中,都存在重大缺陷,傳播了一種理念:必須發生某種重大事件才能確立新秩序;必須由非理性來激發理性。但是,如果社會理性運轉,將會非常無聊。
問:我想問個可能有點奇怪的問題:非理性在人類生活中有什麼用?人類的非理性本能到底如何發揮作用?
答:在我看來,「非理性」囊括了許多美好的事物——除了做夢,還有醉酒、飄飄然、藝術創作、圍著營火聽故事、在音樂和舞蹈中沉醉、各種狂歡、音樂會和體育比賽等大型活動。我覺得這些事物讓生活富有意義,大多數人都會贊同我的觀點。我認為,純粹的功利主義無法解釋這些事物的價值。
非理性的體現
問:我可以用功利主義來解釋其中一些事物,但我懂你的意思。也許,重點不是要在理性社會還是非理性社會之間做出抉擇,而是如何完美緩和二者之間的緊張關係。
答:是的。關鍵是如何管理控制,而不是鎮壓或放任。打個比方:研究成癮問題的科學家發現,從生物化學角度來看,飲食障礙患者面臨的問題與癮君子沒什麼區別。你可以建議癮君子完全戒掉海洛因,但食物上癮的人該怎麼辦?由此看來,非理性更像是食物,而不是毒品。你不能戒掉它,但如果你暴飲暴食,顯而易見是哪裡出了問題,應該尋求幫助。
問:依你所言,人類無法控制自己的愚蠢,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理性在生活中的作用?
答:我認為,一些人誇大了理性的價值,另一些人則低估了它。理性也常被歪曲引用,來表明一個人的意志。這就是尼採對理性主義哲學歷史的深刻見解,我們每天在推特(Twitter)會無數次看到的「回復者」(reply guy)為此現身說法。無論誰說了什麼,這些人總愛以「嗯,事實上」開頭指點江山,尤其說話人是女性或他們自以為比說話人高人一等的時候。
現在看來,他們說的可能是真實合理的,但顯而易見,他們之所以這麼說,與自我吹噓、貪心等卑鄙動機脫不了關係。從某種角度來看,哲學史就是碰巧很擅長掩蓋自己真實目的的回覆者歷史。我並不這麼認為,但每當我聽到有人過分吹噓理性的重要性和作用時,我就會不由自主地這麼想。
翻譯 | 田曉娜;校對 | 一成
來源 | VOX
造就 | 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點擊下方藍字「了解更多」。翻譯 | 田曉娜;校對 | 一成
來源 | V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