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療,休克療法,腦白質切除術|人們對精神病人到底有多殘忍

2020-12-03 山中桃姑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1913年,弗蘭西斯·法默出生於美國西雅圖。1932年,弗蘭西斯考上了華盛頓大學新聞學院。大二的時候,弗蘭西斯在戲劇老師索菲的建議下轉入戲劇系,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

從21歲到28歲,弗蘭西斯拍了19部影片,3部百老匯戲劇,和7部非百老匯戲劇,主演了30多部廣播劇,單獨出場更是不計其數。

然而,就在弗蘭西斯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悲劇發生了。

因為在半燈火管制區亮車燈,弗蘭西斯被捕了,由於性格不夠隨和,得罪了法官的弗蘭西斯被判了180天監禁。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弗蘭西斯的母親突然出現,聲稱弗蘭西斯有精神疾病,之後,法院將弗蘭西斯轉到電影演員療養院去「修養」。

如果僅僅是去電影演員療養院去修養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但弗蘭西斯的父親卻通過法院將弗蘭西斯引渡到華盛頓州,弗蘭西斯的母親就在華盛頓州,因此成為弗蘭西斯的保護人。

被置於母親的保護之下的那一刻起,弗蘭西斯的人生就全毀了,她先是被送進了西雅圖州立精神病院,期間2次出院,又2次被母親送了進去。

自古至今,精神病人,尤其是有暴力傾向的精神病人會對社會結構和家庭構成威脅。為了消除威脅,精神病院系統應運而生。

精神病院剛剛誕生的時候,是沒有執的照,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監管,加上誰也不會把家裡有精神病人的事張揚出去,所以精神病院的選址往往都是一些與世隔絕的陰森地方。

但真正讓人感到可怕的是,人們對精神病人各種可怕的治療方法。

就拿弗蘭西斯來說,剛被關進精神病院,弗蘭西斯就接受了長達90天的胰島素療法,第二次被關進精神病院後,又接受了水療法。

胰島素療法也叫「休克療法」,發明者是曼弗雷德·薩克爾。

胰島素療發明之初是用於緩解戒毒症狀,刺激病人的食慾,但後來被用到精神病人身上。被用了胰島素療法的病人,會嗜睡或者昏迷,同時伴著大量的出汗,偶爾還會引起癲癇發作。

胰島素療法非常危險,2%-5%的病人會因此死亡,但儘管如此,胰島素療法依然被廣泛只用,就連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納什都曾接受過胰島素療法。

約翰·納什

水療則是針對不聽話的病人,將病人穿上束縛衣之後浸入冰水中,只有頭部可以透過一個開口伸出來。

在弗蘭西斯的自述中,她所經歷的可怕事情還遠不止這些,比如被固定在馬桶上被汙水潑,動不動就挨打,住在巴掌大的如同監獄般的病房,骯髒以及難以下咽的食物。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精神病人的死亡率都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比例。

據估計,二戰期間被佔領的法國有45000名住院精神病患死於飢餓和傳染病。

Cindy Song創作的西爾維婭藝術肖像

二戰之後,死亡率雖然有所下降,但各種各樣奇葩的療法,比如電痙攣療法,以及臭名昭著的「腦白質切除術」都讓精神病人的生存非常艱難。

對於電療的可怕,著名作家西爾維婭·普拉斯在接受這種療法之後,將之細緻地描寫了出來:

戈登醫生在我頭部兩側各放了兩個金屬片。他用一根綁帶緊勒著我的額頭,把金屬片固定住,然後讓我咬住一根癲癇。我閉上眼睛。無聲的瞬間,就像吸進一口氣。接著某種東西壓了下來,抓住我,死命地搖晃我。它尖叫著,帶著藍光在空氣中噼啪作響,每一次閃動都是對我身體的一次重擊,直道我以為我的骨頭要斷了。我想我究竟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如果電痙攣療法對病人無效的話,那麼「腦白質切除術」就成了最後的手段。

對於「腦白質切除術」,有些文章裡提到弗蘭西斯也曾接受了這種療法,但是在弗蘭西斯的自述裡,並沒有提到她曾接受過手術。

雖然對弗蘭西斯到底接沒接受過這一手術還存有疑慮,但「腦白質切除術」是真實存在的。

近1935年11月-1936年2月間,就有20名患者接受了這項手術,其中有幾個病人被確診精神疾病才幾個星期。到1953年,有2萬美國人接受了這項手術。

「腦白質切除術」非常殘忍,因為切得不夠,病人還是瘋的,切得多了,就成了植物人,所以普遍的做法是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做手術,期間,醫生會問病人一系列問題,並把答案記錄下來。

這已經不是治療了,而是一種精神壓迫。

如今,隨著科學的進步,醫學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能享受到科學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前提,就是你我都是一個健康的人,而不是一個精神病患。

相關焦點

  • 早期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外科醫生會把酒精,倒在病人大腦上
    額葉切除術是一種進入病人大腦並切斷前葉和其他部分聯繫的醫療手術,其歷史相當令人不安。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是如何開始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前後又有什麼不同?  最早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是在19世紀90年代在動物身上進行的,在50年之內,醫生們就開始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進行早期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 令人髮指的諾貝爾獎:額前葉切除術
    其中最令人髮指的,就是額前葉切除術。1949年,華爾特·赫斯和安東尼·莫尼茲因「發現了腦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而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他們提出了用腦前額葉切除術來治療精神分裂症,由此美國的神經外科醫生每年對數以千計的患者實施了腦前額葉切除手術,而其中一些患者產生了可怕的負效應,許多病人失去方向感或行為能力,成為植物人 甚至死亡。
  • 電休克療法——電一下精神病人的腦子就好了?電不死人嗎?
    在1938年,電休克療法首次被用於治療一個妄想的病人,神奇的是,經過1次治療之後,患者的精神症狀馬上得到緩解,11次治療之後病人就痊癒了。 1940年美國開始引入並首次使用電休克治療,在抗精神病藥還沒有出現的年代,電休克治療其實是精神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
  • 休克療法到底有什麼「魔力」 讓俄羅斯的經濟至今都沒有起色?
    俄羅斯這種「先天不足」與蘇聯搞得「休克療法」有直接性的關係,那麼為這麼這個「治療方法」會對俄羅斯造成如此長的影響力呢?休克療法實現的理論基礎休克療法這種經濟改革在1975年的智利和1985年的玻利維亞相繼取得了成功,因此被當時的經濟學家認為是將集權專制型經濟轉化為資本主義經濟的良方,而飽受通貨膨脹困擾蘇聯領導的共產主義陣營輕信了休克療法的「神奇療效」,主動接受由美國財政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幫助」。
  • 冰錐療法:20世紀的精神病人如何治療,切除腦葉還是切除人格?
    在上個世紀初,甚至有很多人認為精神病患者其實是被魔鬼附身了。所以有人發明了鑽顱術,他們相信通過在頭上鑽孔以便將附身於體內的妖魔釋放出來。此外,人們還嘗試過電擊、水療、鴉片、束縛、旋轉等方法來治療精神疾病,但都不能達到理想效果。精神疾病是指由於人腦功能的紊亂,導致患者在認識、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的總稱。
  • 腦白質脫髓鞘德勝門劉泉鵬:脫髓鞘疾病的危害有哪些?都有什麼表現?
    脫髓鞘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容易出現在中老年患者身上,雖然腦白質脫髓鞘的發病率非常高,但是它的危害性不是特別大,只要病人注意治療,一般都不會減少病人的壽命,質脫髓鞘經常會造成病人頭痛,還可能使病人的記憶力出現下降。
  • 女子針灸電療竟致癱瘓 中醫針灸電療有副作用嗎?
    原標題:女子針灸電療竟致癱瘓 中醫針灸電療有副作用嗎?   女子針灸電療癱瘓,針灸有副作用嗎?女子針灸電療後癱瘓住進ICU病房,成了神志清醒的植物人。女子針灸電療癱瘓,針灸有副作用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前腦葉白質切除術:諾貝爾獎的「最大汙點」
    對甘迺迪家族這樣社交活動豐富的波士頓精英來說,有這樣一個有精神缺陷、難以控制的「不體面」 的孩子,簡直就是社交自殺。他們真的需要她冷靜下來,行為可以預料掌控,而且更加像甘迺迪家的人。碰巧,當時一項新研發的神經外科方面的技術激起了大眾的興趣。1941年《星期六晚郵報》上的一篇文章稱,這項技術能幫助那些「給家人造成問題,令自己覺得討厭」的病人。
  • 俄羅斯的休克療法,到底是怎麼回事?
    而蘇聯時期遺留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卻沒有得到糾正,所以,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俄羅斯開始了激進的經濟改革,所以就有了後來的所謂的「休克療法」。「休克療法」作為一種經濟手段,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所提出,其核心內容就是通過放開物價,緊縮貨幣和財政,實行自由貿易等手段來實現私有化。
  • 神經科學的黑歷史: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莫尼斯本人對此樂觀地總結道:「前腦葉切除術簡單,高效且毫無危險,很可能是一種高效治療精神錯亂的外科手術。」[1]   然而,隨著手術的普及,尤其是「冰錐療法」問世後,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從事這種手術。同時手術的使用對象也從嚴重的精神病患者擴展到了一切精神或行為有異常的人群,到最後如弗裡曼之流甚至是來者不拒,都不問有病沒病只要給錢就敢做,這種狀況甚至連莫尼斯都有些看不下去[10]。
  • 空軍總醫院周巖博士通過電影帶您探秘腦葉切除術
    腦外科手術中很少有像「腦葉切除術」這般臭名昭著。  這個手術早已不再使用,但設計之初衷,是通過對大腦的某一特定部位造成不可逆性損傷,以此來治療精神障礙性疾病。這個手術開始於十九世紀晚期,一位瑞士精神病醫生GottliebBurckhardt,故意破壞六個精神病患者的大腦。其結果是,一名術後即刻死亡,而另一名則在術後不久,在一條河中發現了他的屍體。  科學家對猴子的額葉前部實施腦白質切斷術,術後發現猴子異常的平靜。
  • 革命性電療方法誕生:比楊永信高明多了
    此前關於臨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醫生楊永信採用電療方式治療青少年網癮的報導在網上引起熱議,人們大多譴責電療是一種非人道的殘酷治療手段,而楊永信也因此被冠上了「磁爆步兵」的綽號。電療治網癮雖然有諸多不妥,但從理論和學術角度來看,電療確實是一種可以用於臨床的治療方式。
  • 經濟概念的休克療法
    「休克療法」這一醫學術語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美國經濟家傑弗裡.薩克斯引入經濟領域。人們借用醫學上的名詞,把薩克斯提出的這套穩定經濟、治理通貨膨脹的經濟綱領和政策稱「休克療法」。由於休克療法的調控重點放在社會總需求上,加之實施措施的力度較大,所以極易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 諾貝爾生理學獎的恥辱|冰錐療法
    但如果直接提到前額葉摘除術,也被俗稱為「冰錐療法」,或許你就會恍然大悟。1949年華爾特·赫斯(Walter Rudolf Hess)和安東尼·莫尼斯(Antonio Moniz)因「發現了腦白質切斷術對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療價值」而獲得了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這一次的諾貝爾醫學獎也是最為世人不齒的一次諾貝爾獎。
  • 俄羅斯搞「休克療法」大錯特錯?
    在總結原因時,有分析者認為,「休克療法」是俄羅斯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也是造就俄羅斯金融寡頭橫行的元兇;由此,許多人得出推論:激進改革將會使社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休克療法」果真是俄羅斯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
  • 休克療法幾乎摧毀了俄羅斯!若無普京,俄羅斯就真的永遠休克了
    但是,上個世末蘇聯解體後,美國竟然對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期一反常態,給予它極熱情的幫助,積極幫助俄進行「休克療法」式的改革。但結果卻是,美國的這些幫助,幾乎讓俄永遠的「休克」了,給俄羅期造成了一場大災難!但「休克療治」顯然並不科學,這就如一個醫生讓他的病人一口氣吞下所有的藥一樣,最終給俄羅斯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我們看幾個數據便一目了然:1992年俄的GDP總量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1992年至1998年,在美國建議下盧布和美元實現自由兌換,結果盧布從1盧布兌換1.5美元迅速崩盤突破了100盧布兌換1美元。盧布崩盤後,所有俄羅斯人的終生積蓄貶值到1/100。
  • 《禁閉島》裡的恐怖手術:現代醫學的黑歷史,可怕的「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圖片來源:bizzarrobazar.com不得不承認,一開始,至少在莫尼斯最早的二十例手術後,那些病人的情況確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轉,其中也不乏幾乎痊癒的[1]。莫尼斯本人對此樂觀地總結道:「前腦葉切除術簡單,高效且毫無危險,很可能是一種高效治療精神錯亂的外科手術。
  • 獲過諾獎的神經科學「黑歷史」: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這種手術不但簡便快捷,而且還不需要很嚴格的消毒措施,當時精神病院裡那些用來對付危險患者的束縛用具稍加改造就可以成為一個臨時的手術臺,因而在發明之初便大受歡迎[7]。一個正在接受「冰錐療法」的病人。濫用之殤不得不承認,一開始,至少在莫尼斯最早的二十例手術後,那些病人的情況確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轉,其中也不乏幾乎痊癒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