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的歷史分作兩段,大概就是工業革命前和工業革命後了。羅伯特·盧卡斯說:「一旦人類思考經濟增長問題,就很難再思考其他問題」。恰恰是工業革命後的250多年,經濟增長才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常態。換句話說,人類的歷史雖然長達250萬年,持續的經濟增長卻只有250年而已。但是這250年生產的財富總量,卻佔到了人類生產財富總量的99.9%。
班立言
在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看來,工業革命並非一個迅速、突然的變化,而是在18世紀以前已經開始,並一直持續到現在的過程。
薩莉·杜根和戴維·杜根的著作《劇變——英國工業革命》顯然是大膽而具野心的。本書從1830年的一天,縱深延展到10000年,從地理學、生物學和社會學角度審視工業革命的諸多事件,最終探究的是一個近似於終極的問題:人類技術進步的原因何在?在10000年時間跨度內尋工業革命之根似乎有悖常理,然而不能否認的是,相較於人類漫長的歷史,這10000年間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的,改良植物、馴化動物、開發能源,不斷製造工具和改進技術。通過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迭代,人類最終打亂了與自然「和睦相處」的局面,這也許就是工業革命起源的密碼。
(原標題:英國工業革命的劇變)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