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饑荒時毛主席都斷了糧,他卻對家人說:敞開肚皮吃,糧食管夠

2021-01-15 晨史

對於老一輩的人,都知道1959年開始,我國遇上了三年的自然災害,以至於全國上下都缺糧,當時上至毛主席,下至群眾,無一不是減少口糧,省吃儉用,用來抵禦這一次的天災。就連當時的毛主席也都被餓得面黃肌瘦,更別說當時的周總理、朱德等人,全部都為缺糧而發愁。

對於這一次鬧饑荒,也是建國以來面臨的最大一次挑戰,許多群眾的生活都無法得到保障。但有一位高官卻在饑荒時,不為糧食而發愁,甚至還對家人說:敞開肚皮吃,糧食管夠,他就是汪峰,正部級幹部。

而他的妻子陳方也只是一個處級幹部,要說兩人的官職,與他們相當的也不下於一兩千人。很多人可能都存在著疑問,他們從哪裡來的那麼多糧食?其實汪峰能有這麼多糧食,也跟他的一個下屬有很大的關係。

汪峰有一個下屬名叫張玉和,一直跟隨在汪峰身邊多年,深受信任。不過張玉和的任務是照料汪峰的生活起居,很多家務都是有張玉和完成的,如買菜做飯、收拾房屋等等這些瑣事。

其實這些事相對來說,都是很容易就辦完的,並不耗時間。於是就空餘很多時間,對於當時的人們,仿佛都是勞累命,什麼事都要親自去做,就是閒不住。可是能做的事也就那些,該怎麼辦呢?於是張玉和就養成了一個習慣。

啥習慣呢?那就是喜歡收集廢舊物品。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家中只要廢舊物品,就直接往垃圾桶一扔,但張玉和卻不這樣,他將所有的廢舊物品全部收集起來,等到差不多,便直接拉到廢品回收站賣掉。

再加上張玉和與汪峰一家一直都十分節儉,在吃住用行方面,每次總有所結餘,張玉和便將這些零碎結餘的統統聚集起來,然後將之前舊廢品所得的錢全部拿去換成了糧食,久而久之,居然存儲了12袋白面。

這讓汪峰一家在饑荒時期,也很是高興。不過好景不長,他家孩子還沒開吃,汪峰家就出現斷糧的情況了。原來汪峰當時接到命令,要前往甘肅任職,於是,汪峰將家中的糧食全部帶走,僅留下了一點口糧給孩子。

等到汪峰到達甘肅時,便與工作人員將這些白面悉數以組織的名義捐了出去,但那些接受捐贈的人,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這些糧食是他自己家,並非組織上的安排。

對於當時的情況,全國都陷入了缺糧境地,12袋白面的價值可想而知,但汪峰卻無私的將這些白面以組織的名義捐贈,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十分敬佩,而張玉和同時也創造了一個奇蹟出來。(感謝大家欣賞,後期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好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點讚、轉發、收藏)

相關焦點

  • 1936年四川靖化縣長被嚇瘋 每天斷"人吃人"慘案
    1936,把縣長嚇瘋的川甘大饑荒  1936年,四川靖化縣長於竹君瘋了,他是被嚇瘋的!  他每天都在斷「人吃人」的慘案,當這些慘不忍睹、悖逆人倫的樁樁血案,最終竟演變為生活常態時,在一個陰風怒號的悽厲夜晚,飽讀詩書、傾心教化的於竹君終於精神崩潰了!
  • 珍惜糧食 杜絕浪費
    最近,中央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特別是珍惜糧食的一系列指示像一盞催人醒悟的明燈,喚醒了全國人民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自覺性,並正在時刻落實於行動上。  大家都知道,現在浪費糧食,特別是餐飲浪費現象特別嚴重,各餐飲行業、機關單位、學校浪費糧食現象特別嚴重,令人痛心。有些小青年甚至說:我抽一包煙的錢足可以購買吃一個月的米。
  • 光緒年間鬧饑荒,餓殍遍野,他運來糧食救災,可百姓寧餓死也不吃
    山東青州的饑民開始「吃大戶」—結夥佔領某個富戶的家,在那兒生火做飯,吃空這家再去另一家。但饑民到底膽怯,想找個靠山。作為「朝廷不敢得罪」的存在,外國傳教士成了他們努力爭取的對象。曾有兩個秀才趕來拜訪當時在青州的傳教士李提摩太,跪求他做饑民的首領,組織他們暴動搶糧。李提摩太拒絕了,因為暴動一旦開始便難以收場,將帶來更多苦難。
  • 空間種田文,重生饑荒年,人人搶救濟糧,她和哥哥們在空間種水稻
    哈嘍大家下午好呀,今天小編為大家送上的小說推薦是4本空間種田文,還在書荒的朋友今天可以有好看的小說了,既有穿越,又有重生,讓你一次性看個夠。女主以為自己重生後是來吃苦的,不想卻被家人寵上了天。重生饑荒年,人人搶救濟糧,她和哥哥們在空間種水稻!
  • 1942年河南饑荒:吃死屍殺食活人屢見不鮮(圖)
    吃雜草的毒發而死,吃幹樹皮的忍不住刺喉絞腸之苦。把妻女馱運到遙遠的人肉市場,未必能夠換到幾鬥糧食。」災民開始吃草根、樹皮,而且很快草根也幾乎被挖完,樹皮幾乎被剝光,災民開始貧血,瘦弱,疾病,然後面部浮腫。在許多地方還出現了「人相食」的慘狀,一開始還是只吃死屍,後來殺食活人的事情也屢見不鮮。在洛陽,有個滎陽籍的災民不忍心家人在飢餓中煎熬,親手殺死他的一妻二子後投井。
  • 什麼意思,會不會鬧饑荒?
    大地回春,轉眼間已進農曆四月幾天了,進入四月的這幾天,筆者家鄉下起了連陰雨,雨水落地氣溫突然低如初冬時,不少鄉親們紛紛穿起厚外衣。諺語云「一年之計在於春」,最近農民一天的時間大多數都是在田中渡過,這個時節的雨水,有喜也有憂,喜得春雨好莊稼,憂的是地中活計受雨水影響了進度,不過村裡70多歲王大爺卻顯得有些不安,村裡鄉親都說老人會「看天」,不知他又看出啥好兆頭?大家都好奇地與他聊天,他給大家說了這麼兩句農諺,一起來看看吧。
  • 委內瑞拉經濟崩潰鬧饑荒 囚犯吃死老鼠充飢中毒
    圖為食物中毒的委內瑞拉囚犯科拉斯普海外網3月1日電 委內瑞拉石油貯藏量曾經高踞全球首位,但隨著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大幅波動,該國近年經濟嚴重下滑,加上長年政局動蕩,導致全國饑荒科拉斯普在醫院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自己與其他囚犯因為吃不飽,經常從垃圾堆中撿死老鼠煮來吃,有時只是加工一下便大膽吃下。科拉斯普坦言明知死老鼠有毒,但因為實在太餓,逼於無奈也要吃。科拉斯普還表示,他與獄友不但吃死老鼠,有時也會吃死鴿子充飢。除了食物中毒,他雙腿發炎以致無法正走動,還被診斷出嚴重營養不良。
  • 全球糧食危機:越南等13個產糧國叫停出口!中國3大「糧策」應對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曾有言: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能夠絆倒一個國家,這就是糧食的重要性。可知,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對一個國家而言是頭等大事,正所謂糧滿倉,則天下安。雖說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糧食生產國發生食品供應危機時有權暫停出口,但三月底世貿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便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各國不要採取過度的限制措施,避免製造恐慌,抬高全球糧價。不過社會心理有時就很逆反,聯合國糧農組織越是強調不必恐慌,糧食夠吃;各國就越是蓄力衝刺,不僅限制糧食出口,還大肆購買糧食,積極屯糧。
  • 節約糧食 國家機關在行動(愛糧節糧 從我做起①)
    「作為『三農』工作者,重視糧食是本職,愛惜糧食是本分,節約糧食是本色。」農業農村部機關服務局副局長王志強說,單位不少幹部、職工從小在農村長大,見證了從解決溫飽到吃得飽,再到吃得好的歷程。農業生產中強調顆粒歸倉,反映到生活裡,那就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 洪水泛濫、糧食饑荒的深層原因在哪裡?答案出乎意料,引人深思!
    「挺住」這個詞已經爛了,哪裡有了天災人禍都要叫「挺住」。其實,真正應該「挺住」的是人類的良知——包括孟子所謂的「良知」和王陽明所謂的「良知」。2、我這裡又沒有下雨,整天驕陽似火、熱球得很,為啥子要如此淹我?這個問題問得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嘛,避免「天災」,需要我們人類齊心協力。
  • 它們是男人的「黃金水」,平時早晚敞開肚皮喝,或越喝腎臟越健康
    它們是男人的「黃金水」,平時早晚敞開肚皮喝,或越喝腎臟越健康! 1.陳皮 陳皮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平時常用陳皮泡水喝,能夠促進我們身體中的維生素,而且還能夠促進腸胃的蠕動速度
  • 中國四處買糧,印度四處賣糧,為何兩國糧食觀念截然不同
    ,在我國民以食為天,我國歷來都是非常的重視糧食,用金錢換來糧食來穩定國內居民生活的需求,而我國的鄰國印度卻是與我國截然相反,他們每年都會出口大量的糧食,用糧食來換取金錢來發展本國的經濟。  中國四處買糧  我國對於糧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於常年受戰亂之苦,人們都是吃樹皮,刨野菜充飢,把糧食看的非常重要,那時候,因為沒東西吃餓死的恐怕並不比戰死的人少,直到今天,我國每年都會從國外買來很多的糧食
  • 2014年世界糧食日 你節糧了嗎?
    原標題:世界糧食日 你節糧了嗎?  來源:眉山日報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也是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  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的主題是「節約一粒糧,我們在行動」,其目的就是喚起公眾關注糧食和農業,鼓勵發展糧食生產,為全世界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而努力。
  • 全球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如何避免大饑荒?
    直到1998年,當中國人口達到12.5億時,中國政府宣布農業進入新階段,困擾中國人數千年的飢餓問題基本解決。2019年,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了470千克,超越人均400千克的糧食安全線。中國毫無疑問是世界上解決吃飽問題最成功的國家,不是之一,而是第一。  在中國的歷史上,立國之初,對「深挖洞,廣積糧」這樣的戰略奉行不已。
  • 接親現場伴娘剛下車被人潑整桶麵粉,網友:浪費糧食
    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糧食都是人們不可或缺的食物,小時候我們都已經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災荒年景,就知道糧食的重要性,但是現在的人沒有經歷過饑荒年代,豐衣足食的日子剛過了幾十年,就開始糟蹋糧食了,日前,在廣東肇慶,結婚現場婚鬧竟然糟蹋麵粉,潑灑麵粉到伴娘身上,行為令人氣憤
  • 真實揭秘1942年饑荒慘狀,人吃人現象屢見不鮮,場面觸目驚心
    鬧饑荒是非常恐怖的災難,人類歷史上曾有過很多次大型的饑荒歷史,有時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可怕境地。而且饑荒災難的影響是廣泛的,它所造成的損害可以持續數月甚至幾年。這種自然災害可以摧毀整個村莊,並且造成大規模人員外流,長期的飢餓和營養不良導致的死亡是緩慢而痛苦的,其中小孩和老人是最難熬的。下面所講述的就是曾經人類歷史上那個可怕的饑荒年代。
  • 閏月年吃糠甜,四月要閏種田閒!老農民說出的話,專家都沒有想到
    對下一代青年而言,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與有趣味的理解,從而對俗語的理解與思考的方法之一,農村的農俗很多,有很多老農民說:閏月年吃糠甜,四月要閏種田閒,它的含義你了解嗎,為大家仔細分析一下吧。閏月年吃糠甜,四月要閏種田閒。
  • 我國1960年代大饑荒慘烈真實
    一個讀者給編輯打電話反覆問:「小說裡寫的吃人都是真的嗎?」於是這位編輯給楊顯惠打電話,說自己看到這些文字,也脊背發冷,他提出了同樣的問題:「這些故事是真的嗎?」  楊顯惠回答:「『吃人』的事絕對真實,這種可怕的事情是不能虛構的。」
  • 為什麼最近一直強調要珍惜糧食杜絕浪費?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管子(管仲)說:「倉廩實而知禮節。」 糧食是最重要的資源。《朱子家訓》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 國家糧食保證基本口糧是沒有一點問題的,估計連民營糧企的糧食都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