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一輩的人,都知道1959年開始,我國遇上了三年的自然災害,以至於全國上下都缺糧,當時上至毛主席,下至群眾,無一不是減少口糧,省吃儉用,用來抵禦這一次的天災。就連當時的毛主席也都被餓得面黃肌瘦,更別說當時的周總理、朱德等人,全部都為缺糧而發愁。
對於這一次鬧饑荒,也是建國以來面臨的最大一次挑戰,許多群眾的生活都無法得到保障。但有一位高官卻在饑荒時,不為糧食而發愁,甚至還對家人說:敞開肚皮吃,糧食管夠,他就是汪峰,正部級幹部。
而他的妻子陳方也只是一個處級幹部,要說兩人的官職,與他們相當的也不下於一兩千人。很多人可能都存在著疑問,他們從哪裡來的那麼多糧食?其實汪峰能有這麼多糧食,也跟他的一個下屬有很大的關係。
汪峰有一個下屬名叫張玉和,一直跟隨在汪峰身邊多年,深受信任。不過張玉和的任務是照料汪峰的生活起居,很多家務都是有張玉和完成的,如買菜做飯、收拾房屋等等這些瑣事。
其實這些事相對來說,都是很容易就辦完的,並不耗時間。於是就空餘很多時間,對於當時的人們,仿佛都是勞累命,什麼事都要親自去做,就是閒不住。可是能做的事也就那些,該怎麼辦呢?於是張玉和就養成了一個習慣。
啥習慣呢?那就是喜歡收集廢舊物品。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家中只要廢舊物品,就直接往垃圾桶一扔,但張玉和卻不這樣,他將所有的廢舊物品全部收集起來,等到差不多,便直接拉到廢品回收站賣掉。
再加上張玉和與汪峰一家一直都十分節儉,在吃住用行方面,每次總有所結餘,張玉和便將這些零碎結餘的統統聚集起來,然後將之前舊廢品所得的錢全部拿去換成了糧食,久而久之,居然存儲了12袋白面。
這讓汪峰一家在饑荒時期,也很是高興。不過好景不長,他家孩子還沒開吃,汪峰家就出現斷糧的情況了。原來汪峰當時接到命令,要前往甘肅任職,於是,汪峰將家中的糧食全部帶走,僅留下了一點口糧給孩子。
等到汪峰到達甘肅時,便與工作人員將這些白面悉數以組織的名義捐了出去,但那些接受捐贈的人,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這些糧食是他自己家,並非組織上的安排。
對於當時的情況,全國都陷入了缺糧境地,12袋白面的價值可想而知,但汪峰卻無私的將這些白面以組織的名義捐贈,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十分敬佩,而張玉和同時也創造了一個奇蹟出來。(感謝大家欣賞,後期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好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點讚、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