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嚴愛雲:這一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孕育了怎樣的偉大精神?

2021-01-09 上觀

【編者按】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上海是馬克思主義傳播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國工人階級的發祥地,黨的一大、二大、四大都在上海召開;從1921年至1933年,黨的中央機關在上海指導中國革命運動,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上海工作戰鬥,留下光輝的足跡。這些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蘊涵著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凝聚著黨的優良傳統和革命智慧。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嚴愛雲認為,偉大的建黨實踐孕育了偉大的建黨精神,成為我們黨取之不盡的寶貴精神財富和豐厚政治資源。對建黨精神的提煉和詮釋,有助於我們更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傳統。以下是她在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聯合舉辦的首屆紅色文化研討會上的演講。

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一百年,在人類發展史上只是短短一個瞬間,但無論對於中國、還是對於上海而言,這一百年卻是一段砥礪奮進的難忘歲月、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站在這樣偉大的歷史節點上,回望黨的百年奮鬥史,總結過去、把握現在、啟迪未來,將是全黨共同的任務,也必將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這一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孕育了偉大的建黨精神,也成為我國紅色文化之源。對建黨精神的提煉和詮釋,有助於我們更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傳統。今天的演講,我將與大家分享一下個人對建黨精神的一些思考。

追求真理、忠誠信仰的奮鬥精神,是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的生命源泉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中國共產黨誕生於中華民族最苦難、最危險之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近代無數仁人志士不懈奮鬥,從洋務運動的「自強、求富」到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奮鬥綱領,資本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等都未能改變國運之衰弱、民眾之苦難。中國需要科學的革命理論指導。中國先進分子苦苦求索,最終找到了馬克思主義。

一場革命運動的發展,總是要以一場思想的運動為先導。鴉片戰爭後被迫開埠的上海得風氣之先,獨佔鰲頭的工業文明帶來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文化胸懷,成為西方先進知識和思想在中國登陸及傳播的第一站。人才匯聚、文化發達、交通便捷、信息暢通等種種資源優勢,為紅色文化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國最早出現馬克思的名字,是在1898年上海出版的《泰西民法志》上。從1903年起,上海一些愛國報刊開始發表不少介紹社會主義的文章。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後移師北大紅樓。《新青年》成為五四運動的號角,也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1920年初,陳獨秀重返上海。在他周圍集聚了包括邵力子、李達、李漢俊、陳望道、俞秀松、沈玄廬、沈雁冰、施存統等在內的一批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宣傳者。他們也是後來建黨的醞釀者、參與者或發起者。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眼看世界」,不是坐而論道,而是積極走出去。1919年至1920年,中國掀起一場赴法勤工儉學的熱潮,一批批滿懷救國救民理想的有志青年從上海黃浦江畔登船遠航。這其中有蔡和森、趙世炎、王若飛、陳延年、向警予、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李富春、李維漢、李立三、徐特立、蔡暢、許德珩等。他們中不少人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乃至新中國的奠基人。毛澤東曾三次到上海為新民學會赴法勤工儉學人員送行。1920年5月5日至7月初,毛澤東逗留上海期間,多次與陳獨秀探討馬克思主義和湖南改造等問題。他後來在陝北對美國記者斯諾說:「在我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這個時期,陳獨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馬克思列寧主義成為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理論武裝。在共產國際的幫助、推動下,1920年6月,中共發起組在上海老漁陽裡2號成立。同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勝利三周年之際,黨的第一份理論刊物《共產黨》在滬創刊,陳獨秀在刊首《短言》中宣稱:「我們只有用階級戰爭的手段,打倒一切資本階級」「一切政權歸勞動者執掌」。1920年11月,在陳獨秀主持下,中共發起組起草《中國共產黨宣言》,鮮明提出「按照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創造一個新的社會」。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興業路開幕,宣告了黨的正式成立。一大通過黨的第一部綱領明確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實行社會革命,推翻資產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黨的二大通過中國共產黨第一部黨章,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宣布要「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鬥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剷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上海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產床」絕非偶然,而是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孕育、發起、誕生、出徵過程中凝結的建黨精神,是紅色文化的起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源,也是我們新時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再出發的精神家園。

從上海的石庫門到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再到天安門的開國大典,在近百年的奮鬥歷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指南,使自己在複雜環境中正確認識中國社會發展規律,認清自己的歷史使命,從而制定出正確的路線、綱領、方針和政策。在革命、建設、改革年代,先後產生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理論成果。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新徵程的主心骨、定盤星、度量衡。追求真理、忠誠信仰的奮鬥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充滿蓬勃生機和年輕活力的重要源泉。

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擔當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的活力之本

現代政黨的先進性集中體現在能夠順應時代進步的潮流,以自己的所作所為,解決民族、國家乃至世界所面臨的重大課題,推動社會和國家的進步。在辛亥革命之後全國各地「政黨群興、黨爭隨起」的紛亂中,中國共產黨順應近代以來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應運而生。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擔當精神,體現在建黨的全過程中。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而上海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搖籃。1912年7月,列寧發表《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預言:「由於在中國將出現更多的上海,中國無產階級也將日益成長起來。」1920年,上海工人數有50多萬人,佔全國工人總數的四分之一,是我國工人階級人數最為集中的城市。五四運動中,上海工人階級率先支持愛國學生運動,引領中國工人階級登上國家政治舞臺。

陳獨秀等人成立的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通過寫信、派員指導等方式,推動各地以及旅日、旅法華人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起到了發起組作用。1920年8月出版的由陳望道翻譯的我國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對制定黨的綱領有直接指導意義。中共發起組開創了一系列「第一」,如建立黨領導的第一個工會——上海機器工會,擔任機器工會主席的李中是第一位工人黨員;開辦第一所工人學校——勞工半日學校;領導第一次工人罷工——上海菸草公司工人罷工;創辦工人刊物《勞動者》《上海夥友》等。為培育青年幹部力量,中共發起組指導成立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對各地青年團的成立同樣起到了發起組的作用。此外,第一所為黨培養青年幹部的學校——外國語學社在新漁陽裡6號創辦。這些開天闢地的實踐,為中共一大召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

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擔當精神體現各種首創實踐中。比如,中共四大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的領導權、第一次明確把支部作為黨的基層組織。黨的統一戰線思想——民主聯合戰線思想和構建民主共和國的藍圖也是在上海第一次提出的。大革命時期,在黨的領導下,上海工人舉行三次武裝起義,其中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宣告成立的上海特別市臨時政府,是中國共產黨在大城市中創造的最早的民主政權形式。

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擔當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充滿朝氣和活力、不斷前行取得新勝利的紅色基因。黨在發展壯大的不同歷史時期,對建黨精神一以貫之維護和弘揚,開拓創新、永不懈怠,從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無私無畏、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共產黨贏得民心的根基所在

《共產黨宣言》宣布: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在創建時期就認識到,馬列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並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1920年陳獨秀到上海後不久,就到碼頭工人中了解罷工情況,向工人們發表演說,高度評價工人階級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稱讚「社會上各項人只有做工的是臺柱子」。俞秀松在《星期評論》社工作之餘,毅然脫下學生裝到鐵廠做工,決心走和工人相結合的道路。李啟漢到滬西小沙渡地區開辦工人半日學校,為解決生員問題,他將學校暫時改為上海工人遊藝會,以便吸引更多的工人,從而使滬西成為上海早期工運的重要孕育地。中共一大通過的第一個決議共6塊內容,其中勞工內容「工人組織」「工人學校」「工會組織的研究機構」佔到一半。黨成立後在上海建立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機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引導工人階級走向全國團結的道路。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黨要建設成為一個群眾性的黨,首次明確提出要「到群眾中去」,要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黨的一切工作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裡面去。毛澤東更是說出了黨的締造者們的心聲:「為什麼要革命?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針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民佔人口四分之三以上的國情,黨的四大提出工農聯盟問題,指出農民「天然是工人階級之同盟者」。四大後,黨基本完成從一個政治小團體到全國性的群眾黨的創建。正因為我們黨區別於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從創建伊始,深入工人群眾,團結群眾、發動群眾,從群眾中汲取無窮無盡的智慧,從而使自己逐步而又牢固地在中國的大地紮下根來。

偉大夢想召喚偉大鬥爭。中國共產黨吸引、凝聚、鍛造了一大批優秀的先進分子為黨的事業而奮鬥終身。他們聽黨話,跟黨走,以自己的忠貞信仰和無私奉獻精神,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前赴後繼,流血犧牲,成為中華民族理想人格的化身。1920年,陳雲從青浦練塘來到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在投身黨領導下的工人運動中經歷血與火的考驗,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革命者。大革命失敗後,面對嚴酷的環境迫害,少數信仰動搖分子離黨叛黨而去。被迫離開商務印書館的陳雲深情地向工友告白:「我此去一不做官,二不要錢,三不妥協,只為了要跟反動派堅決鬥爭到底,求工人的解放。」在黨的高級幹部顧順章、向忠發、盧福坦等相繼叛變後,不滿28歲的陳雲在全總會議上提出:「他們的叛變是對於階級的動搖,這一點要使下邊知道,上面叛變我們也要幹,因為我們為的是階級。……我們是為階級犧牲的,要為階級利益而奮鬥。」

在黨的教育下,革命年代無數先烈為有犧牲多壯志,只為日月換新天。上海龍華烈士陵園鐫刻著彭湃、羅亦農、林育南、陳延年、陳喬年等英烈們不朽的功勳。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年代,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共產黨人始終站在各項事業建設的前列,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以自己的模範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真心擁護和支持。百年歷史證明,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是我們黨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事業成功、青春活力長存的根基所在。

嚴明綱紀、維護統一的自律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堅如磐石的護身法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嚴明是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中國革命是長期艱苦的事業,共產黨及其黨員沒有意志行動的統一,沒有百折不回的堅持性和鐵的紀律,就不能取得勝利。

在黨的一大會議上,經過激烈爭論,大多數人主張建立一個高度集中統一的有嚴格組織紀律的無產階級政黨,而非鬆散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由結合團體。一大黨綱強調要按列寧的蘇維埃模式來建黨,規定黨自下而上,即從基層支部直至中央,逐級建立嚴密的組織,實行堅強領導,黨員必須在當地支部過組織生活,並擔負實際工作;黨員從一個地區到另一個地區時,必須經原來組織的介紹,才能轉到另一地方組織,並在該地方組織中參加組織生活。

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紀律」是首部黨章最鮮明的特色。中共二大制定的黨章強調黨的內部必須有嚴密的、高度集中的、有紀律的組織和訓練,要求黨員「須犧牲個人的感情意見及利益關係以擁護黨的一致」。規定少數絕對服從多數,黨員個人絕對服從組織,下級機關完全執行上級機關之命令的原則,彰顯「打鐵必須自身硬」的紅色基因。中共四大進一步對黨員和黨的各級組織提出嚴格的組織紀律要求,鍛造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這些組織原則、鐵的紀律是我們黨發展壯大的組織保障。

「維護黨的統一,不靠刀槍,要靠紀律。」遵守黨的紀律成為共產黨人的重要標準,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遵守黨的紀律,誰也不能置身於黨的紀律之外。堅定的革命者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視紀律為自由。正因為我們黨從最初起就有自我批評和思想鬥爭,確定了民主集中制,有嚴格的組織與紀律,才能最終將自身建設成為一個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集中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就連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共產黨「常能以少勝多,操縱如意者,其組織之嚴密勝於我,其黨員之尊重紀律亦過於我也」。百年來,黨面臨的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加強紀律建設,越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嚴明綱紀、維護統一的自律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徵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徵服的護身法寶。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史,苦難與輝煌交織,光榮與夢想輝映。偉大的建黨實踐孕育了偉大的建黨精神,成為我們黨取之不盡的寶貴精神財富和豐厚政治資源。「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建黨精神是我國紅色文化基因的源頭,紅色文化基因的延續發展離不開建黨精神的指引。上海是黨的誕生地,感悟建黨精神,我們要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黨的文化基因、精神品格,努力使紅色資源、紅色文化真正成為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力量來源。

【思想者小傳】

嚴愛雲,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市委「四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上海黨史與黨建》雜誌、《黨史信息報》主編。長期從事中共上海地方黨史和黨的建設史等相關研究和宣傳工作。出版專著有《建國後上海地方黨委領導體制研究》《陳雲與中國共產黨的制度建設》《上海黨的建設四十年》等。主編出版《紅色起點》《環龍群英會》《覺悟漁陽裡》《中國共產黨創立之路》等。(作者照片由本人提供)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相關焦點

  • 「界面:新時代科技人文之變」第四屆網際網路思想者大會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22日,「界面:新時代科技人文之變」第四屆網際網路思想者大會暨《2050:未來議程》發布會在北京景山公園·觀德殿召開。今年剛剛亮相的景山公園觀德殿位於中軸線遺產點景山公園內,始建於萬曆二十八年,明清時期,這裡曾是觀看騎馬射箭之處。這是一場跨越歷史與未來的大尺度思想盛宴,反差、超越、想像。
  • 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
    而我們中國人則認為世界是由盤古開天闢地創造了人類。人類的祖先開天大神盤古這個其大無比的巨人便在渾圓體的核心中孕育而成。盤古經過了一萬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當他有了知覺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的睜開了眼睛。可是周圍一片黑暗,他什麼都看不見。他拔下自己的一顆牙齒,把它變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掄起來用力向周圍劈砍。  渾圓體破裂了沉浮成兩部分:一部分輕而清,一部分重而濁。
  • 【開學第一課】川師校長汪明義: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創新者、思想者
    你們的到來,為獅子山頭增添了青春的活力,為龍湖湖畔增添了靚麗的色彩,也註定你們將要在這裡續寫一段生命的傳奇:這裡將是你們丈量世界的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有一群閃耀思想光芒的長者與你們坐而論道;這將是你們行走天涯的一個時間段,在這段時光裡,有一群雄心蓬勃的同輩與你一道仰望星空;這裡將是你們青春的庇護所,充滿活力的青春在這裡隨時都可以找到歡暢的理由。
  • 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與科學內涵
    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應首先深化對偉大抗疫精神的理性認知,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和科學內涵,這是偉大抗疫精神轉化為強大力量的思想基礎。偉大抗疫精神有著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有著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的滋養,有著中國精神的涵育,有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在抗疫鬥爭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的。
  • 開天闢地,誰給的盤古斧子
    那時候宇宙還是混沌,混沌是什麼概念呢,像雞子一樣,其實就像是一個「蛋」,這是個典型的卵生大神的故事,天地未分,我們盤古就在這中間睡覺,厲害的是他是邊睡覺邊長身體。所以,他的斧子是哪來的呢,個人覺得有兩種可能比較大一,想瞌睡,自然有人送枕頭。中國很多的神話都有一種宿命說,你盤古,可能存於混沌的意義就是開天。有一句話叫做,『鴻鈞老祖第一仙,弟子盤古初開天』。
  • 紅船精神照耀新時代 -太陽鳥時評-四川新聞網
    一、紅船精神歷經百年風浪,成為中國共產黨精神的靈魂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與科學社會主義世界傳播相匯合的產物,是代表中國人民利益、胸懷救國濟民壯志的中國先進分子堅定社會主義救中國的結果,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蘊藏的革命力量的集聚。
  • 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古代神話傳說,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
    文章詩詞、音樂繪畫、天文地理……此無一不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神話傳說更是直觀反應先民文明的重要標尺!有句話講:神,生於人心。我深以為然,神話本就是古代先民對於自身起源以及自然現象進行藝術加工的幻想。這些神話傳說,我們從小耳熟能詳,但是在這些傳說裡,承載的是我們古代先民的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什麼這麼講?
  • 崔文龍:從偉大抗戰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號稱祖神的神仙,他有兩個孩子,一個開天闢地,另一個鍊石補天!
    很多讀者都在思考天地間出現的第一個神仙,一些讀者認為是鴻鈞老祖,也有一些讀者認為是開天闢地的盤古,更有一些讀者說三界主宰的昊天大帝,他才是天地間出現的第一個神仙。既然是天地間出現的第一個神仙,那麼他應該就是一切的開始了,也叫做創始元靈。
  • 歐洲騎士精神,美國獨立自由精神,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國什麼精神
    好萊塢電影中經常可以看到美國大片不時宣揚他們的美國精神,而過去日本的電影中也時常流露出他們的武士道精神。簡單說來,美國精神主要是宣揚獨立自由,而武士道精神主要是宣揚名義忠勇。那麼作為擁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古代有自己的精神嗎?顯然,中國古代本身就有文化底蘊,自然會孕育出自己的精神,而這個精神就是士精神。
  • 封神演義一書中開天闢地的是誰?
    「鴻蒙剖破玄黃景」講的就是老子開天闢地的事跡,書中還有原文,十絕陣赤精子借了太極圖時有這兩句:「赤精子將老君太極圖打散抖開,──此圖乃老君劈地開天,分清理濁,定地、水、火、風,包羅萬象之寶。」那麼,這裡的老君就是指老子,只是稱呼不同嗎?
  • 我們為什麼要用仰視的角度去看《思想者》?
    在我們瀏覽羅丹的作品時,可以讀到雕塑強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他的作品《思想者》正是通過了現實主義的精確手法,來傳達了一種複雜的精神世界。這尊作品到底長什麼樣的呢?看上圖你就知道,一位智者坐在一塊石頭上,右手託腮,左手置於左膝上,低著頭,似乎在沉思著什麼。這張照片是從仰視的角度去拍攝的,為什麼要將其置於一定的高度?
  • 偉大團結精神: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密碼
    其中,偉大團結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所形成的高向心力、高凝聚力的深層內核與精髓。  偉大團結精神是在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在新時代實踐中進一步弘揚和踐行偉大團結精神,不斷促進13億多中國人民持續發揚偉大團結精神,我們一定能夠形成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共產黨人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  弘揚偉大團結精神,就是要聚焦黨在新時代的奮鬥目標。
  • 地球上的動物為什麼有胎生和卵生這兩種不同的孕育方式?
    在我們這個生命空間範圍內,流動性生命的孕育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胎生,另外一種是卵生。至於超出我們這個生命空間之外的生命與高級存在是以怎樣的方式孕育後代,目前還不得而知。有了母愛和這一層基礎保護,外界信息的幹擾就會弱一些。同時,在母體裡生存一段時間,也能有一個穩定成長的起步階段。因為較高層次級別的生命,需要在母胎裡形成一個完整生命的同時,也能從母體裡獲得來到這個世界所需要的完整信息。
  • 「傳奇」到底對中國網遊有怎樣的影響?說開天闢地似乎都不誇張
    「傳奇」到底對中國網遊有怎樣的影響?說開天闢地似乎都不誇張說到「傳奇」,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如今提到「傳奇」,大部分年輕人恐怕不會有很多好感,因為現在被魔改的各種亂七八糟的「傳奇」遊戲,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還請各種明星代言,瘋狂刷存在感,這也怪不了玩家對它們的印象不好。
  • "開天闢地"圖片展感言牆:千條留言訴說同樣心聲
    連日來,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開天闢地——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圖片展」留言牆成了人氣最旺的展區。年過花甲的黨員來了,他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寫下對革命歷史的回憶;正當壯年的黨員來了,他們滿懷報國的豪情,認真寫下了對改革開放的感言;年輕的黨員來了,滿腔激情地寫下了建設美好未來的誓言。貼得滿滿當當的留言牆,表達了觀眾們對黨艱苦卓絕,領導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感激之情。
  • 思想者|何建明:「上海」是一個動詞,代表著上海精神的核心和靈魂
    因此,在那個時候進行一場新的偉大革命的醞釀,上海是最合適的。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從地理、自然環境和人文的角度來看,都有它的道理。上海精神除了影響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還成就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真理之路的實踐,這一點以前我們說得不多。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紅船精神與建黨精神的內在邏輯關聯
    這條紅船從此孕育出了一種精神,即紅船精神。回溯歷史,我們明白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充滿了歷史必然性,創建歷程充滿了艱辛。基於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歷程所提煉、概括、總結出的相關精神,即為建黨精神的具體體現。我們將其概括為大無畏精神、創新求變思維、愛國愛民情懷以及追求真理理想等。
  • 把握偉大民族精神的新定義
    作者: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劉佳  「偉大」一詞,在中國政治話語中代表政治評價的「最高級」。並把偉大民族精神具體闡述為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這四種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族精神的思想內涵、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一,民族精神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民族精神。
  • 以「紅船精神」書寫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
    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強調,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紅船精神」是指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和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它集中代表了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