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消費金融籌建獲批 多家上市公司位列股東方

2020-12-05 金融界

來源:證券時報網

9月17日晚間,千方科技、魚躍醫療公告稱,公司收到螞蟻集團轉交的《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批覆》,同意螞蟻集團在重慶市籌建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螞蟻消費金融」)。

在獲批籌建後,消費金融公司一般會有6個月的籌建期。這也意味著,螞蟻消費金融最快在6個月內籌建完畢。而此前,記者從業界獲悉,其部分高管團隊已招聘到位。

證券時報記者此前曾有報導,據監管披復公告,螞蟻消費金融註冊地在重慶、註冊資本80億元,其中,螞蟻集團出資40億元,持股50%;南洋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出資12.008億元,持股15.01%;國泰世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出資8億元,持股10%;寧德時代出資6.4億元,持股8%;千方科技出資5.608億元,持股7.01%;中國華融出資3.992億元,持股4.99%;魚躍醫療出資3.992億元,持股4.99%。

籌建完成後,螞蟻消費金融的註冊資本金80億元將超過捷信消費金融公司,位列已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第一。今年以來,小米消費金融公司和平安消費金融公司已相繼開業。

相關焦點

  • 第31家!螞蟻消費金融獲銀保監會批准籌建
    來源:柒財經9月17日,千方科技(002373)發布《關於籌建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申請獲中國銀保監會批准的公告》稱,公司收到螞蟻集團轉交的《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批覆》,同意螞蟻集團在重慶市籌建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 螞蟻金融牌照再下一城:螞蟻消費金融公司來了 多家上市公司參與
    來源:中國證券報螞蟻金融牌照再下一城!螞蟻消費金融公司來了,多家上市公司參與螞蟻科技集團(螞蟻集團)申請消費金融牌照的傳聞,終於實錘了!魚躍醫療8月21日晚間在深交所發布公告稱,擬與螞蟻集團、千方科技、國泰世華銀行、寧德時代、南洋商業銀行及中國華融共同出資80億元在重慶市設立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螞蟻消費金融)。
  • 螞蟻消費金融公司來了!多家上市公司參與設立 已獲銀保監會批准
    來源:網貸天眼9月17日消息,千方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螞蟻集團轉交的《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批覆》,同意螞蟻集團在重慶市籌建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公告顯示,8月20日,千方科技董事會同意公司與螞蟻集團、南洋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螞蟻集團作為主要發起人出資40億元,佔註冊資本的50%。
  • 首家臺資消費金融誕生,螞蟻花唄、京東白條:歡迎來到...
    臺灣和大陸合作成立了一家金融機構 根據廈門市政府公告:由臺灣地區「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聯合廈門金圓集團發起成立的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已獲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籌建 2010年,首批4家消費金融公司成立,2017年底,全國已有26家消費金融公司籌建或開業。消費金融公司,顧名思義和消費貸款有關,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業務定位就是:拓展線下和網際網路個人消費信貸業務。
  • ...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即將誕生 招行、京東數科獲準籌建「招商拓撲...
    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共同籌建招商拓撲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拓撲銀行」)。籌建工作完成後,招商銀行將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出開業申請。  隨著中信銀行和百度公司聯手打造的國內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百信銀行正式開業後,「招商拓撲銀行」的獲批籌建,意味著國內第二家直銷銀行即將誕生。
  • 金融科技2020大事記!堵"偏門"開"正門",新政迭出持牌機構大擴容
    另一方面,數字人民幣試點穩步推進、監管沙盒不斷提速、To B類科技賦能金融公司IPO提速,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直銷銀行、個人徵信機構等創新業務紛紛獲批資質、籌建開業。梳理2020年,不難發現的是金融科技監管思路越來越清晰,「堵偏門」的同時也要「開正門」;秉持穩健經營,在賦能實體經濟和普惠金融發展和構建平衡健康的數字金融生態中,科技+金融未來可期。
  • 第二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來了 招商拓撲銀行獲批籌建
    來源:經濟日報備受業界關注的第二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已正式獲得監管批准籌建。12月11日,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已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招商拓撲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覆》,這意味著我國第二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即將產生。
  • 招商拓撲銀行獲批直銷銀行;年內超2800家網點終止營業
    原標題:【fintech每周播報】招商拓撲銀行獲批直銷銀行;年內超2800家網點終止營業   招商拓撲銀行獲批直銷銀行
  • 2020年500多項金融政策大全
    1、馬雲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抨擊,促使網際網路平臺業務面臨更嚴監管(1)自2020年10月24日老馬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講話以來,螞蟻事件持續發酵兩個多月。2、消費金融公司:2020年以來新成立5家,合計30家2020年以來,監管部門相繼批籌5家消費金融公司,分別為2020年1月10日獲批籌建的重慶小米消費金融和北京陽光消費金融、2020年9月14日獲批籌建的重慶螞蟻消費金融以及2020年9月29日獲批籌建的蘇銀凱基消費金融和唯品富邦消費金融。
  • 一二三航空獲批籌建
    第一財經記者從民航局獲悉,民航局近日發布《關於擬批准一二三航空有限公司籌建的公示》,稱一二三航空的申請籌建已經獲得民航華東局初審同意,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5億元,由東航股份獨資組建。一二三航空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獲批籌建後,一二三航空還要獲得經營許可證和運行合格證才能開飛。
  • 拆解螞蟻網貸的真實槓桿率:金融科技如何「有序擴張」?
    這是螞蟻旗下三家公司的表內貸款餘額、以及一些資產管理計劃的少量次級檔部分。這部分的槓桿僅為大約1.22倍。 表2:螞蟻集團旗下網絡小貸承擔信用風險的貸款資產構成
  • 螞蟻金服董事長...
    郵儲銀行與螞蟻金服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強金融科技合作近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與螞蟻金服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郵儲銀行與螞蟻金服將在當前合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金融業務和金融科技領域的合作。在金融業務領域,雙方將利用各自的渠道和資源,持續優化合作模式,在電子支付結算、網際網路信貸、農村金融、ETC發行、公司金融、繳費業務等方面深化合作。
  • 金融科技生態圈的構建與革新深度研究:螞蟻集團業態剖析
    網際網路貸款主要以消費貸款為主,多具有「小額、快捷、便民」的特點。目前市場參與者多元,傳統機構在布局消費貸款線上化轉型,新興網際網路機構則多與傳統金融機構展開合作,通過聯合貸款或助貸模式展業。未來二者有望分別發揮各自的資金來源優勢和數據科技優勢,共同拓展網際網路貸款市場。中國網際網路貸款市場前景廣闊,參與主體多元。
  • 網際網路巨頭的金融戰略比較:從螞蟻集團、騰訊金融到京東數科
    一、螞蟻集團、京東數科、騰訊金融科技三國鼎立,從「錢袋子」到「科技平臺」的較量三家網際網路巨頭支付業務起點決定了金融科技專注方向各有不同。螞蟻集團的 「支付寶」,構成了其大部分商業模式的基礎,依靠阿里巴巴電商流量構建了極強的交易場景。 騰訊金融依靠「微信紅包」起家,依託騰訊社交極高的壁壘構築起泛社交圈內的綜合金融生態。
  • 螞蟻折戟,「小螞蟻」們急剎車,金融科技還能怎麼玩?
    之後,阿里在重慶陸續設立了螞蟻商城和螞蟻小微兩家小貸公司,即借唄和花唄的註冊主體。那一年,京東、百度、蘇寧等多家公司也開始進軍網際網路金融,想用自己手中積累的用戶流量實現金融帝國的夢想,小貸正是其中的重頭業務。這之後,10多家網際網路公司扎堆在重慶註冊了小貸公司,比如重慶度小滿、重慶小米小貸等。當年唯獨360是個另類。
  • 螞蟻集團三大戰略深度剖析:從支付工具到數字金融服務體系
    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公司平臺促成的消費信貸餘額為 1.73 萬億元、小微經營者信貸餘額為 0.42 萬億元,與約 170 家資產管理公司、90 家保險機構合作開展業務。2.3. 盈利模式:「個人+商家」雙向開展業務,開拓商業服務費增量螞蟻集團通過支付寶平臺,向廣大消費者和小微經營者提供綜合數字支付服務。
  • 螞蟻集團計劃與寧德時代等企業組建一家消費金融公司
    8月18日消息,螞蟻集團計劃在接下來的幾周內與南洋商業銀行、北大千方科技、寧德時代組建一家消費金融公司。該公司將在重慶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80億元人民幣。阿里巴巴集團持有33%股權的螞蟻集團已積累了諸多金融牌照,包括支付、網上銀行、保險和小額貸款,以便在市場規模達數萬億美元的中國金融市場上運營。
  • 螞蟻集團獲新加坡金管局數字銀行牌照 全球僅4家
    數鏈觀察訊:近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已批准了包括馬雲的螞蟻集團(Ant Group)在內的四家數字銀行的許可,使它們可以在新加坡運營。申請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31日,共有包括螞蟻集團、字節跳動、綠地集團等中國主導的企業在內的21家集團提交了申請,MAS又在其中挑選了14名申請人——直到最終獲選名單頒布,螞蟻集團在列。四個獲批的數字銀行包括螞蟻集團,Grab Holding Inc.,Sea Limited和Greenland Consortium。
  • 借貸消費調查:那些負債的年輕人
    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飆升至854億元,是10年前的10倍多,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後幾乎佔了一半。也正因此,社會輿論對年輕消費群體超前消費、負債纍纍頗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