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全市普通高中總體布局優化方案出爐。根據優化方案,我市將用五年時間,「補短板、促均衡」,在新區郊區大幅增加高中用地規模,放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高中優質教育均衡,全市預計新增高中學位達3萬個。其中,區屬高中,將通過規劃新建、存量優化、內涵提升等方式,實現資源優化調整;市屬高中將採用「一校兩址」方式辦學,預計新增高中發展用地超700畝。
根據方案,從2018年至2023年,全市將在已有規劃高中用地上建設高中新校區,推進部分佔地面積不達標的優質高中「一校兩址」辦學,促進優質高中教育資源向新區、郊區傾斜,實現全市優質教育資源增量發展。
據悉,此次全市普通高中總體布局優化包括區屬高中提升工程和市屬高中增量工程兩部分。
區屬高中提升工程將通過規劃新建、存量優化、內涵提升等方式,逐步實現資源的優化調整。各區將制定新建高中五年推進計劃,對生均佔地面積遠低於標準的十三中、二十九中等六所區屬高中制定五年新校區建設方案。
市屬高中增量工程計劃在2018-2023年5年內,在主城區原校區保留基礎上,另在新區郊區已規劃高中用地上引入五所市屬高中,與本部一體化辦學,實質性擴大高中優質資源覆蓋率。具體為:南京外國語學校到南部新城,南京市第一中學到江北新區,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到棲霞區曉莊地塊,金陵中學到建鄴區江心洲,中華中學到雨花臺區兩橋片區。據介紹,市屬高中增量工程並非五所高中同步推進,而是在5年內,按照「成熟一所、推進一所」的方式進行,外擴後的五所學校生均佔地面積均能達到或超過省定辦學標準。
「此次普通高中布局優化是貫徹落實十九大提出的『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為了解決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資源的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具體舉措。」市政府負責人表示,「此次普通高中布局優化,不僅能滿足未來學齡人口增加的學位需求,也有利於緩解主城區教育用地緊張的矛盾,提升新區人口集聚力。」
據悉,目前我市高中優質教育資源主要聚集在主城區,學校發展空間嚴重受限,主城四區中半數高中達不到《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用地保護條例》規定的「普通高中生均佔地面積不低於二十五平方米」標準。
而據了解,由於生育高峰期到來以及國家生育政策的調整,全市各學段學齡人口呈爆發式增長。據測算,全市初中畢業生生源2023年預計將達7萬人。諸多因素疊加導致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學位缺口約3萬個,亟需通過新建或者擴建學校等方式,有規劃、有步驟地擴大高中辦學規模,滿足未來激增的學齡人口入學需求。
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相關區政府和學校充分研究論證,明確推進路線圖和時間表,逐校編制實施方案,學校新校區建設將體現辦學特色、教育內涵,符合教育現代化發展方向,領先國內外同類學校,高標準建設、高起點辦學、著眼長遠、科學規劃設計,爭取為孩子們留下長久的青春回憶。」
南京市普通高中布局優化工作問答
問:為什麼要進行全市普通高中布局優化工作?
答:此次全市普通高中布局優化工作是貫徹落實十九大提出的「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為了解決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資源的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具體舉措。此次布局優化主要出發點可以總結為「補短板,促均衡」。既是為了應對南京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應對未來學齡人口激增的嚴峻形勢,補齊教育發展短板,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的迫切需要,也是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提升普通高中辦學水平,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的需要。
問:全市普通高中布局優化主要為了解決哪些突出矛盾?
答: 全市普通高中發展面臨的困難可以總結為以下幾方面:
一是城區學校發展空間受限。根據《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用地保護條例》第十一條中規定的「普通高中生均佔地面積不低於二十五平方米」標準,主城四區22所高中僅11所達標,達標率為50%;尤其是我市5所市屬高中,有4所學校生均佔地面積不達標。
二是優質資源分布不均。目前,我市優質高中教育資源在地域分布上仍呈現出由主城向外圍地區遞減的特徵,高中優質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主城區,新城區、郊區分布較少。
三是高中學位儲備量不足。由於生源高峰期的到來以及國家生育政策的調整,全市從學前教育到義務教育學齡人口已呈現爆發式增長。據相關數據,2016年全市新生兒數量已達10萬人。據預測,全市初中畢業生生源將從2018年開始逐年增加,2023年全市初中畢業生預計7萬人,比2017年增加2.4萬人,增幅達50%。諸多因素疊加,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學位缺口預計近3萬個,需增加高中班級600個。因此,亟需通過新建或者擴建學校等方式,有規劃、有步驟地擴大高中辦學規模,滿足未來激增的學齡人口入學需求。
因此,此次全市普通高中布局優化工作既是優質資源放大的「及時雨」也是應對未來入學矛盾的「未雨綢繆」之舉。未來五年,南京將著力增加新區郊區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優化全市普通高中布局,包括區屬高中提升工程和市屬高中增量工程兩部分。
問:南京是如何考慮全市高中規劃布局?
答:2005年以來,規劃部門與教育部門通力合作,編制了《南京市基礎教育學校用地控制規劃》,根據城市的發展按照指標要求控制預留了教育發展用地。此次新建區屬和市屬高中規劃用地,正是在全面梳理現有的高中規劃用地上,結合了教育行業和學校發展要求,向新區、郊區及城市重點發展區域進行的一次大規模布局。從規劃角度,也是實現提升新區的城市功能和品質、提升新區人口集聚力的重要舉措。
問:全市區屬普通高中優化方案具體內容是什麼?
答:區屬高中提升工程包括幾種方式:
一是規劃新建。根據具有近期實施可行性的規劃地塊制定各區新建高中五年推進計劃,包括雨花臺區、棲霞區、江北新區、江寧區等五所規劃高中。對生均佔地面積遠低於標準的玄武區的十三中,鼓樓區的二十九中等六所區屬高中制定五年新校區建設方案。
二是存量優化。對於郊區建築相對陳舊、校舍功能配置不全的學校,根據學校周邊條件,在周圍進行擴建或者在校內增加建築面積,並對學校設施設備進行改善,提升學校辦學條件。其中,玄武區九中在震旦校區(孝陵衛)校園內增建綜合樓、食堂、宿舍等;江浦高級中學在校園內增建教學樓、實驗室;溧水高級中學西擴25畝地,增建教學樓和食堂。
三是內涵提升。對生均佔地面積達標、但辦學有待進一步提高的五所高中分別制定辦學提升計劃。2018年起,通過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改善辦學條件、初高中分設等方式幫助高淳湖濱中學、六合實驗高中、六合區程橋高中、南大附中、棲霞中學爭創省四星級高中,幫助高淳區淳輝高中爭創三星級高中。
問:全市市屬普通高中優化方案具體內容是什麼?
答: 根據方案,市屬高中增量工程指,在保留原校區的基礎上,從2018-2023年用5年時間,在我市新區郊區已規劃高中用地上引入市屬五所高中,與本部一體化辦學,採取「一校兩址」的辦學方式,實質性擴大高中優質資源覆蓋率。市屬高中增量工程並非五所高中同步推進,而是在5年內,按照「成熟一所、推進一所」的方式進行,具體分布為:南京外國語學校到南部新城,南京第一中學到江北新區,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到曉莊地塊,金陵中學到江心洲,中華中學到雨花臺區兩橋片區。合理設計新校區體育館、運動場等設施,在確保校園安全的同時與社會共享,提高設施利用率和社會開放度。
問:市屬高中新校區開建後,會不會導致原校區教學質量「稀釋」?
答:不必有這樣的擔心。此次普通高中布局優化其實正是為了提升市屬高中的辦學質量,放大優質高中資源,不必擔心原校區的優質教育資源被「稀釋」。
目前新校區尚處於規劃建設階段,原校區教育教學不受影響。而優化布局完成後,學校將實行「一校兩址」統一管理,一體化辦學,同時市政府有關部門還將對原校區在師資配備等方面給予傾斜,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不變。特別是,新校區開建後,學校整體空間擴大,教育功能將更加完善,學校教育水平完全可能在現有基礎上獲得新提升。
南京市普通高中布局優化工作問答
問:此次普通高中布局優化會帶來哪些社會效益?
答: 主要有幾方面社會效益:
一是提升新區城市功能。主城區普通高中進駐新區後,將進一步提升新區的城市功能和品質,疏解老城數萬人口,提升新區人口集聚力,為新區發展注入新活力。
二是滿足省定辦學標準。市屬高中外擴後,五所學校生均佔地面積達到或超過省定辦學標準,為創建高品質高中做好準備。
三是應對高中階段生源高峰。高中布局優化後,共計約可增加3萬個高中學位,能夠滿足未來學齡人口增加的學位需求。
四是優化國際部辦學條件。公辦普通高中國際部採取中外合作辦學的形式,為我市國際化人才培養、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滿足引進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需求提供了途徑。在新校區建設中,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著力優化公辦普通高中國際部辦學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