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胃病是一種麻煩的普通病呢?
一是發病率高
胃病發病之廣,幾乎遍及每個家庭。一些人群中有50%的人患過胃炎,10%其20%的人得過消化性潰瘍。
如果把人們經常感覺到的上腹部疼痛脹悶嘔吐、噯氣、呃逆、食欲不振的「胃不好」都統計在內,可以說幾乎人人都得過「胃病」。
二是胃病種類多
我們平常所說的胃病,十分籠統而含混,包括了許多疾病。一般而言,泛指表現在胃部的疾病。最常見的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胃黏膜脫垂、幽門梗阻、胃腫瘤以及胃結石、胃息肉、胃神經官能症等等。
當然,有些靠近胃的臟器的疾病表現也很像「胃病」,比如膽囊炎、膽石症、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等。
三是危害性大
胃病危害之深為許多疾病所不及。胃癌發病率名列各種癌病變之前茅,佔各種癌病的20%~ 25%。據統計,我國每年發生胃癌的人有20萬以上。而且有一部分慢性菱縮性胃炎和潰瘍病有可能發生癌病變。
胃病呢常常是影響勞動力的主要因素。在20~40歲的人中間,有一半的人胃黏膜不正常,而20 -50歲之間的人最易發生消化性潰瘍病,其中十二指腸潰瘍多發生在30歲左右,胃潰瘍病多在40歲左右,這正是人的勞動力最強、創造力最旺盛的時候。
不僅如此,許多中小學生的胃病發生率也有日漸增多的趨勢。
四是胃病臨床表現複雜多變,或隱而不顯,或急劇驟發,給認識和診斷帶來許多困難。
相同的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如同是潰瘍病,有的疼痛、嘔酸,有的只是噯氣、厭食。而不同的病,可能又會有相同的表現,如消化道潰瘍病患者與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可能都會出現胃部脹痛的症狀。況且胃病有許多併發症,如大出血、急性穿孔、癌變等,病起時並無特別明顯徵兆,一旦挽救不及時或發現太晚,便晚了。
五是胃病容易復發。
鑑於以上原因,加上日臻複雜、千變萬化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因素,更因每個患者獨特的個體因素,如生活習慣、飲食、性格差異等,不少患者的復發率相當高,病程變得長,從而更增加了胃病治療與徹底治癒的難度。
胃病雖然常見,但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講求精神與飲食衛生,注意勞逸結合,廣泛合理攝取,仍然可以避免患胃病。
胃不好的人,一種主食要少吃,常吃會加重胃病,切記要忌口
大米的營養成分比較低,脂肪和蛋白質都低。
這種低脂肪食物易刺激胃,使胃酸分泌增加,久而久之便可導致消化性潰瘍。低蛋白刺激的胃、十二指腸黏膜更易發生病變。
而且大米比麵食較難消化。吃法不當損傷胃黏膜。陳舊大米中的米油反而導致胃潰瘍。
胃不好,常喝1水,養胃更護胃,告別幽門菌
這「1水」指的就是繡球菌粉,含有多糖類物質,抑胃中的幽門桿菌活性,而且對胃也有很好的養護作用,緩解腸胃不適。
繡球菌粉中的多種桿菌成分在養胃的同時更能調理腸道健康,同時對一些常年被胃病困擾的患者來說,繡球菌泡水可以治療胃病。
(圖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