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作為身體的消化器官,上連食道,下通小腸,其主要作用就是消化食物,為身體提供能量和營養。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並不注重胃的保養,經常暴飲暴食,頻繁吃辣,以至於胃出現了問題。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有超過70%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有胃病,每年有30%的人因為胃潰瘍、胃癌而離世。當胃癌越來越「猖狂」的時候,應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
胃癌很「猖狂」?忌三菜,棄四習,飲五水,胃病或逐漸好轉
忌三菜
重鹽的鹹菜
大部分北方人都會在秋季的時候醃製鹹菜,尤其是常年在家的老人,平時捨不得錢買新鮮蔬菜,早飯、晚飯經常就著鹹菜吃。因為鹹菜為了保存更長的時間,製作過程中會加入很多的鹽分,高鹽食物會讓胃液黏度降低,胃黏膜的屏障功能減弱,導致胃黏膜充血、糜爛、水腫、潰瘍等,增加患上胃癌的機率。
脹氣的豆類
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經常豆類。像是黑豆、黃豆、綠豆等。因為豆類很難被胃部消化吸收,會造成胃脹氣等情況。如果生活中很難避免,那最好將這些豆類在水裡泡8個小時以上。
刺激的辣椒
辣椒作為廚房的一種調味品,加上它,食物會看起來色香味俱全。但有胃病的人,一旦吃過多的辣椒,胃部會分泌過多的胃酸,嚴重損傷胃黏膜,導致胃部充血、水腫、潰爛,誘發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是胃癌等疾病。
棄四習
習慣一:飲食不規律
經常不吃早餐,飢一頓飽一頓,這似乎是成為了現在年輕人的標配。但是胃卻是一個特別守時的器官,胃液的分泌會在一天中早中晚達到高峰,以便及時消化食物。
如果在早上胃液分泌較多的時候,沒有食物來中和胃液,胃酸和胃酸和胃蛋白酶就會在第一時間消化胃黏膜,這會對胃黏膜造成嚴重的損害。
習慣二:喜食重口味食物
火鍋、燒烤、醃製食物,不僅僅會增加三高疾病的發病率,也會對胃黏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如果持續性的吃這類食物,胃黏膜會長期受損,會增加胃潰瘍,甚至是癌變的風險。有胃病的人,日常生活中,這些食物一定要忌口,從而降低胃癌的發生機率。
習慣三:經常吃生冷食物
胃部一旦受到寒涼食物的刺激,極易發生痙攣性收縮,引起胃痛、消化不良、嘔吐等一系列的病症。
有的人大冬天就喜歡吃冰激凌、寒涼水果、剩飯剩菜等,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胃腸功能,引發胃部疾病。
習慣四:晚餐過飽
忘記早飯、午飯隨便吃,晚上三兩朋友,大吃大喝,這是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一個健康的胃就是在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中被破壞的。
另外晚上吃太多,影響睡眠質量,還會造成肥胖,使得腸胃超負荷運轉,長期如此會導致胃部出血、潰爛、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胃潰瘍、胃癌。
飲一水
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日常生活中,有胃病的人要堅持用一些養胃食材經常泡水喝。古醫書《千金翼方》中曾有記載:取丁香、猴頭菇、蓮子、山藥、砂仁、山楂7種食材製成「仰味靈」可以緩解經常出現的胃痛、胃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丁香,阻止包括幽門螺桿菌在內的多種細菌,保護胃黏膜免受損傷。山藥、蓮子、猴頭菇可以補脾胃,砂仁;山楂可以緩解消化不良等。
長期堅持用以上食材泡水喝,可以很好的調理胃病。
結語:
胃病的調理不是一朝一夕的,日常生活中儘量保持規律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少食一些寒涼易傷胃的食物,儘量每周抽出時間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