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古羅馬時代,地球上就出現重金屬汙染,現在已嚴峻到這種地步

2020-12-06 奇點使者

筆者:三體-小遙

在剛剛過去的世界地球日上,科學家們反覆強調重金屬汙染的危害,這個問題已經持續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仍然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

面對地球上的各種汙染,人們將其進行了具體的分類,除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之外,合理排放汙染物同樣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然而重金屬幾乎無處不在,這也為科學家們帶來很多困擾。

準確來說,學術界將每立方釐米密度超過4.5克的金屬劃分為重金屬,銅、鐵、錳這些被人們熟知的金屬其實都屬於重金屬的範疇。

根據科學家們的表述,人體同樣存在一小部分重金屬,比如我們的血液中就需要鐵的參與,從而保障血紅細胞與氧分子之間的合作。但是這種情況出現的前提是,人體中含有適量的重金屬,這些物質一旦超標就可能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

人們常常認為,上個世紀出現在日本的水俁病才是重金屬在人類社會產生危害的典型例子。然而早在古羅馬時代,其實就已經有重金屬汙染了,可見這個問題在人類社會出現的時間之長。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物品需要依靠工業化生產,重金屬的排放不可避免,加上它們能夠進入整個生態循環系統中,因此正在不斷影響大自然的各個方面。

根據相關研究,過去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全世界被重金屬汙染的河流和湖泊不計其數,這些重金屬會進入水生生物體內,並且還會通過灌溉等方式進入農田,最終在人體內積累。

人體遠比我們想像的脆弱,而如今在我們的食品甚至水中都出現了重金屬的身影。雖然短時間內不會有明顯的表現,但是一旦體內的重金屬含量超標,隨時都有可能患上嚴重的疾病。

目前世界各國都制訂了嚴格的標準來減少食品等方面的重金屬含量,同時也在積極尋找合理的方案解決重金屬汙染的問題,即便任重道遠,我們也需要謹慎對待每一個環節。

相關焦點

  • 東北黑土地或將消失 我國10%耕地遭重金屬汙染
    但是,近年來,伴隨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大地不斷遭到各種汙染的傷害。僅僅因土壤汙染防治不足、環境監管乏力,導致的食品藥品安全事件就頻頻發生,2008年以來,全國已發生百餘起重大汙染事故。目前我國大地汙染現狀嚴峻,成因十分複雜,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殤」。
  • 從「王政」到「共和國」,再到「帝國」,教育伴隨著古羅馬的發展
    古羅馬教育隨著政治體制的變革而不斷泛化古羅馬政治體制實際上經過了三個主要階段,從王政時代到共和國時代,再到最後的帝國時代,實際上每個不同的社會階段,其所包含的社會意識和時代要求都是不同的。當然這些所出現的不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生產力發展的限制,而由於社會實際的不同,這使得古羅馬的教育體制,也出現了不同的演變過程,因而我們有理由認為古羅馬的教育體系,是有著非常鮮明的時代特徵的。
  • 舌尖上的重金屬
    今天的文章介紹一個自古就有的環境問題——重金屬汙染。時至今日,由於人類活動改變了重金屬的地球化學循環和平衡,重金屬被暴露在水體、空氣和土壤中,甚至來到我們的舌尖上。飲用水中的鉛、魚類體內的汞、大米中的砷…… 我們該如何面對重金屬的危害?飲用水中檢測到鉛、某些魚類體內含有高水平的汞、大米中發現令人擔憂的砷……重金屬因其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引起了全球關注。
  • 地下水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然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工業的迅猛發展,礦產資源的開採、冶煉等環節,地下水重金屬汙染問題日益突顯。重金屬汙染分布和特點問題,國內外有學者已進行相關研究。重金屬汙染與礦產資源的開採、冶煉密切相關,如在湖南、陝西、青海等礦石開採業較為發達的省份,部分地區地下水重金屬超標嚴重。
  • 淺談重金屬汙染土壤治理技術
    同時,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加,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由於部分地區對工業生產過程中冶煉排放的監管力度較弱,導致經常出現冶煉排放超標的情況,對環境造成汙染。隨著農業、工業生產規模的逐漸擴大,我國土壤重金屬汙染面積也在逐漸擴大,降低了糧食產量,不利於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重金屬對土壤的汙染具有多樣性,當重金屬長時間存在於該地區的土壤中,會降低該地區的土壤質量。
  • 中國土壤汙染形勢嚴峻:已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為什麼中國土壤汙染問題是嚴峻的?從全球角度看,這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土壤是世界土壤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地球表層陸地表面的代表,所以顯得很重要。  《瞭望》:土壤汙染不會被人們所注意,在於它看不見,它真的那麼重要嗎?  趙其國:土壤汙染本身就是看不見的。它被汙染的化學元素,如重金屬元素,銅、鉻這些東西,都是人所看不見的細顆粒的元素。
  • 新型納米材料被發現 可以消除重金屬汙染
    根據最新的水處理材料研究結果,一種新型的納米材料稱為納米二氧化矽被發現,可以用來去除重金屬汙染。納米二氧化矽由於有較大的表面積和規則的氣孔,同時表面存在多種有機配體,這使其可以從廢水中提取重金屬,是一種理想的材料。由於汙染的加劇,飲用水水質標準越來越嚴格,這種新材料也可以作為高靈敏度的重金屬檢測工具。與其他水處理材料相比,納米二氧化矽有獨特的優勢。
  • 某重金屬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案例分享
    某重金屬汙染場地土壤修復案例分享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按照汙染物的性質,可將土壤汙染物分為無機汙染物和有機汙染物兩大類,而重金屬汙染則在無機汙染中佔據了較大的比重,出現頻率較高。重金屬汙染對包括土壤環境在內的陸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蓄積毒性,可以通過植物吸收、生物累積和和生物放大作用對人體和動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 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二次汙染與防治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 美國汙染場地修復經驗表明,78% 的汙染場地存在重金屬汙染。針對重金屬汙染場地,常用的修復技術有 固化/穩定化、淋洗、水泥窯協同處置、植物修復等。我國固化/穩定化技術應用,佔所有修復技術 33% 。重金屬汙 染場地修復需全面考慮二次汙染問題。
  • 重金屬汙染正在威脅扇貝貝殼的生存
    在足夠的濃度下,這可能會損害它們的生長和生存機會,甚至威脅到食用受汙染肉類的任何人的健康。「重金屬」汙染的影響非常重要。我們無法在貝殼中檢測到金屬,但我們認為,即使數量很少,這些金屬也會在礦化(貝殼生長)過程中影響扇貝的生理機能或破壞化學反應。在生態毒理學術語中,我們觀察到的稱為非根尖終點效應。變弱的貝殼不會直接殺死扇貝,反而會使它們更容易死亡。在評估環境汙染物的影響時,很少考慮這種反應,但可能有重大的影響。
  • 一些劣質染髮劑含有諸多重金屬物質,損害人體健康、汙染生態環境
    當聽到一些環境專家的疾呼——染髮劑已成為重金屬汙染的來源之一時,染髮劑的主要有效成分——對苯二胺帶來的危害後果才逐漸進入我們的視線。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意識到:在一些劣質洗髮液、護髮素、染髮劑等美發用品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元素,長期使用這些劣質的美發用品,既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會給環境帶來惡劣影響。
  • 關於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土壤修復丨綠色保護土壤和水乃「萬物之本、生命之源」但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發展,大量含有重金屬的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汙水排放到環境中,對大氣、土壤和水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這些重金屬主要為鉛、鉻、鎳、銅、鋅、汞、砷等元素,具有隱蔽性、毒性強、持久性,不可降解性等特點,重金屬在水體中可通過食物鏈影響動植物生長最終威脅人類健康。
  • 省環保廳公布環境違法典型案例 多家企業涉嫌重金屬汙染
    記者從省環保廳了解到,從2016年4月25日到7月3日,全省各級環保部門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6333件,移送公安機關案件333件,立案數和移送公安案件數同比分別增長了159%和60%。在這些案件中,記者發現,違法企業主要涉嫌重金屬汙染、廢水外排、違規生產等等。
  • 奢侈之風是如何一步步毀滅強大的古羅馬的?
    引言古羅馬從最開始的一個蕞爾小國逐漸躍居成為一個強盛的奴隸制大帝國,是一個由簡單到繁榮、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其中過程很值得大書特書。但與崛起相比,古羅馬的衰落倒更值得人們注意、反思。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個橫跨亞非歐的帝國轟然倒塌了呢?
  • 中國正繪製土壤重金屬「人類汙染圖」
    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近來引起公眾廣泛關注,記者從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中國正全面會診土壤重金屬汙染現狀,繪製土壤重金屬的「人類汙染圖」。
  • 安徽「十三五」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規劃
    3.歷史遺留重金屬汙染問題亟待解決  部分區域歷史上長期的有色金屬加工產業發展造成遺留重金屬汙染區域較多,由於重金屬汙染物易在土壤中累積,導致局部地區汙染問題依然突出。各地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洵汰或搬迂了大批涉重金屬企業,但多數企業原址場地尚未開展場地調查、風險評估和環境治理修復工作,部分企業廠區遺留的重金屬等汙染物未得到安全處置,存在環境風險隱患。
  • 技術案例: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詳解
    土壤的重金屬汙染具有隱蔽性、長期性、不可降解和不可自然逆轉等特徵,不僅會導致土壤肥力與作物產量及品質下降,還易引發地下水汙染,並通過食物鏈途徑造成植物、動物和人體的重金屬累積。因此,土壤系統中重金屬汙染的防治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和難點。本篇文章中,奧科環境將為您繼續介紹國內外有代表性的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及其應用案例。
  • 時代的選擇:從遠古到現在的背包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和手工業逐步形成,人們開始學會將採集到的野麻纖維提取出來,用石輪或陶輪搓捻成麻線,然後再織成麻布。這也促使了第二代背包的形成。 還有一款背包起源其實很早,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相關的編織物,新石器時代半坡遺址出土的陶器底部就曾發現了不少的編織印痕。這款背包就是竹背簍。
  • 重金屬汙染:銅,讓人又愛又恨的元素
    說起銅,就不得不提一下國內被銅汙染最嚴重的地方——鄱陽湖了。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江西素有「有色金屬之鄉」的稱號,銅的儲存量約佔全國儲存總量的17.9%,由於多年來流域附近的銅礦開採、冶煉加工及工業廢水的超標排放,鄱陽湖的水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汙染,其中以銅的汙染程度最為嚴重,流域內的沉積物中重金屬銅的含量已經遠遠超出歷史統計的數值。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它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元素,也是一把雙刃劍。
  • 如果沒有恐龍的滅絕,地球上會有人類出現嗎?
    人類屬於哺乳動物,根據已掌握的化石證據,在2.0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早期的似哺乳動物和恐龍幾乎同時出現。到了1.42億年前的侏羅紀,各種食草恐龍和食肉恐龍佔據了地球上的統治地位,而哺乳動物則為夜行性小型食蟲動物。一直到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的霸主地位仍然穩如泰山,而哺乳動物還是夜行性小型食蟲動物,唯一有點進展的是這個時代的哺乳動物進化出了胎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