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亞·馬爾克斯一生創作了多部文學作品,主要有《枯枝敗葉》、《百年孤獨》、《族長的沒落》、《霍亂時期的愛情》、《迷宮中的將軍》、《苦妓追憶錄》等。
《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影響最為巨大的代表作,拿下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
據不完全統計,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至少已被翻譯為35種語言,累積出版總量更無從計數,按作者自己的說法,"如果把讀過此書的人聚攏在一個國家,那它的人口排名可以位居全球前二十。"
馬爾克斯:死後150年也不授權中國出版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為何30年後變卦了?
馬爾克斯當初曾發下狠話「發誓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
在將近30年的時間裡,中國出版界一直未取得馬爾克斯的正式授權而努力,因此有專家稱,《百年孤獨》在中國的正式出版不亞於當年震驚世界文壇的拉丁美洲「文學爆炸」。
上世紀80年代,尤其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於1982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之後,他的一系列作品在未得到作家授權的情況下便被我國多家出版社擅自出版,其中蜚聲世界文壇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等經典更是有多個版本盛行於市。
1990年,馬爾克斯曾到北京和上海訪問。那次中國之行給他留下頗為糟糕的印象是,書店隨處可見各出版社擅自出版的《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書。
《哥倫比亞人報》的相關報導中曾寫道,馬爾克斯訪問北京時對前來看他的文化界人士說:「各位都是盜版販子啊!」這讓當時在場的中國文壇泰鬥錢鍾書先生頗為難堪。
「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就是馬爾克斯在結束那次中國之行後發下的狠話。
這件事一直到2008年,才出現了轉機。當時,新經典文化的總編輯陳明俊給馬爾克斯寫了一封信,終於打動了馬爾克斯。
陳明俊在信中寫道:
正如當年您在巴黎隔街深情喊著「大師!」向您的偶像海明威致敬一樣,我們正隔著太平洋竭盡全力高喊著「大師」向您致敬。我們相信,如果您聽到了,您一定會像海明威一樣揮一揮手,大聲喊道:「你好,朋友!」
或許,陳俊明的這一番話讓馬爾克斯想起了曾經的自己,在他發誓30年後,終於改變了主意,2010年,《百年孤獨》中文版正式獲得了馬爾克斯的授權。
《百年孤獨》到底有何魅力,讓千萬讀者為之著迷?
《百年孤獨》作為一部享譽世界的文學名著,就是因為它在文學史上開創性的敘事結構和語言藝術,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魔幻現實主義"。
這部作品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老布恩迪亞帶領家族來到 遠離海濱的地方創建了一個村落馬孔多,家族在此繁衍了7代人,就是一個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透過一個小鎮的興衰折射了拉美一個世紀的風雲變幻。
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始終重複著兩個名字,隱喻著生命的周而復始的輪迴。開篇,結局就已註定。
書中的魔幻,如童話一般,讓你震驚又匪夷所思。吃土的雷貝卡。全鎮人患上失眠症、奧爾雷諾的神奇預言、無限繁殖的牲畜、抓住床單升天的美人兒蕾梅黛絲、連下四年的雨……它們反科學、反常識,但與現實又有著強烈的對比象徵。這就是魔幻的現實。
這種寫作手法,讓讀者以另外的視角去觀察故事中的人和事,既有一種新奇感,也讓讀者對人物的精神世界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在網上,很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如果這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我選《百年孤獨》。
讀完這本書書你會覺得:我們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過是一個個轉瞬即逝的環境,唯有孤獨永恆,反而擁有祥和和平靜。
這麼的一本世界名著,就該每個人都看看,只需要38元,就能帶回家品讀了,裡面的內封還是50年典藏版,值得閱讀收藏。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