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死後150年也不授權中國出版作品,為何20年後變卦了?

2020-12-04 請叫我盧指導

加西亞·馬爾克斯一生創作了多部文學作品,主要有《枯枝敗葉》、《百年孤獨》、《族長的沒落》、《霍亂時期的愛情》、《迷宮中的將軍》、《苦妓追憶錄》等。

《百年孤獨》是馬爾克斯影響最為巨大的代表作,拿下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

據不完全統計,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至少已被翻譯為35種語言,累積出版總量更無從計數,按作者自己的說法,"如果把讀過此書的人聚攏在一個國家,那它的人口排名可以位居全球前二十。"

馬爾克斯:死後150年也不授權中國出版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為何30年後變卦了?

馬爾克斯當初曾發下狠話「發誓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

在將近30年的時間裡,中國出版界一直未取得馬爾克斯的正式授權而努力,因此有專家稱,《百年孤獨》在中國的正式出版不亞於當年震驚世界文壇的拉丁美洲「文學爆炸」。

上世紀80年代,尤其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於1982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之後,他的一系列作品在未得到作家授權的情況下便被我國多家出版社擅自出版,其中蜚聲世界文壇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等經典更是有多個版本盛行於市。

1990年,馬爾克斯曾到北京和上海訪問。那次中國之行給他留下頗為糟糕的印象是,書店隨處可見各出版社擅自出版的《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書。

《哥倫比亞人報》的相關報導中曾寫道,馬爾克斯訪問北京時對前來看他的文化界人士說:「各位都是盜版販子啊!」這讓當時在場的中國文壇泰鬥錢鍾書先生頗為難堪。

「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就是馬爾克斯在結束那次中國之行後發下的狠話。

這件事一直到2008年,才出現了轉機。當時,新經典文化的總編輯陳明俊給馬爾克斯寫了一封信,終於打動了馬爾克斯。

陳明俊在信中寫道:

正如當年您在巴黎隔街深情喊著「大師!」向您的偶像海明威致敬一樣,我們正隔著太平洋竭盡全力高喊著「大師」向您致敬。我們相信,如果您聽到了,您一定會像海明威一樣揮一揮手,大聲喊道:「你好,朋友!」

或許,陳俊明的這一番話讓馬爾克斯想起了曾經的自己,在他發誓30年後,終於改變了主意,2010年,《百年孤獨》中文版正式獲得了馬爾克斯的授權。

《百年孤獨》到底有何魅力,讓千萬讀者為之著迷?

《百年孤獨》作為一部享譽世界的文學名著,就是因為它在文學史上開創性的敘事結構和語言藝術,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魔幻現實主義"。

這部作品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老布恩迪亞帶領家族來到 遠離海濱的地方創建了一個村落馬孔多,家族在此繁衍了7代人,就是一個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透過一個小鎮的興衰折射了拉美一個世紀的風雲變幻。

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始終重複著兩個名字,隱喻著生命的周而復始的輪迴。開篇,結局就已註定。

書中的魔幻,如童話一般,讓你震驚又匪夷所思。吃土的雷貝卡。全鎮人患上失眠症、奧爾雷諾的神奇預言、無限繁殖的牲畜、抓住床單升天的美人兒蕾梅黛絲、連下四年的雨……它們反科學、反常識,但與現實又有著強烈的對比象徵。這就是魔幻的現實。

這種寫作手法,讓讀者以另外的視角去觀察故事中的人和事,既有一種新奇感,也讓讀者對人物的精神世界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在網上,很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如果這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我選《百年孤獨》。

讀完這本書書你會覺得:我們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過是一個個轉瞬即逝的環境,唯有孤獨永恆,反而擁有祥和和平靜。

這麼的一本世界名著,就該每個人都看看,只需要38元,就能帶回家品讀了,裡面的內封還是50年典藏版,值得閱讀收藏。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馬爾克斯對中國放出狠話:死後150年,都不會授權出版我的作品
    馬爾克斯說這句話的時候還是一個小鎮青年。誰想到多年以後,他憑藉《百年孤獨》拿下諾貝爾文學獎,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也深刻影響了乃至全世界的現當代小說。想必你即便沒有看過他的書,也聽過馬爾克斯的名字。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爾克斯:我死後150年不授權中國《百年孤獨》
    也正因如此,《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也憤怒的說下了「在我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是什麼讓馬爾克斯如此氣憤?中國又是如何獲得《百年孤獨》的正版授權呢?故事的開始還要從1990年馬爾克斯的一次來華訪問開始。
  • 馬爾克斯曾發誓150年不給我國版權,但沒有人能夠逃得掉真香定律
    自1967年出版以來,《百年孤獨》已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可以說在文學已不是主流的年代,依然引發了陣陣閱讀狂潮。《百年孤獨》使馬爾克斯封神其實這部作品發表之前,馬爾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而當《百年孤獨》一面世,便震驚拉丁美洲文壇及整個西班牙語世界,並很快被翻譯為多種語言。
  • 馬爾克斯生平 諾貝爾獎「唯一沒有爭議的獲獎者」
    1972年,獲羅慕洛•加列戈斯文學獎。1975年,《族長的沒落》出版。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85年,《霍亂時期的愛情》出版。1989年,《迷宮中的將軍》出版。1990年11月,到北京、上海等地。1999年夏,被確診患淋巴癌。2002年,回憶錄第一部《活著為了講述》出版。
  • 馬爾克斯影響過的中國作家_網易新聞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評委會介紹他時曾說,莫言將現實和幻想、歷史和社會角度結合在一起。他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
  • 今晚,諾貝爾文學獎將頒出,20年數據告訴你:中國人最喜歡的諾獎作家...
    加繆(42/84)近20年出版的84種作品中,42種都是近5年出版的。兩個數據的比值,加繆是第一位的。加繆這位1960年去世的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局外人》《鼠疫》是他在中國讀者中最流行的作品。加繆之外,福克納(17/40,代表作《喧譁與躁動》)、馬爾克斯(13/33,代表作《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赫爾曼·黑塞(16/44,代表作《荒原狼》)也是近5年來出版數據佔近20年總數據的比重較高的,基本可以理解為,近年來在中國讀者中受歡迎程度上升。
  • 《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馬爾克斯花了30年,寫了一個真實故事
    馬爾克斯認為,這是他掌控得最好的作品。他生平第一次在作品中出場,親自擔綱敘述者「我」,並在小說中實現了強而有力的控制。這種控制,也正是讓我感到無比揪心的根源。先是揪心這個觸目驚心的悲劇背後,竟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原型。1951年1月的一個禮拜一,馬爾克斯的好友卡耶塔諾在小鎮人民的「眾目睽睽「之下,被奇卡兄弟殺死。
  • 埃斯普馬克:莫言有超過馬爾克斯和福克納的地方
    [導讀]莫言獲獎後身價猛漲,有人擔心巨大的商業價值會毀了一個好作家。埃斯普馬克說:「只有諾獎可以讓一位作家頃刻之間被全世界記住。1978年辛格獲獎時近乎無名,現在他的作品已被翻成50多種語言。」「說莫言模仿馬爾克斯『貶低』了他的價值」埃斯普馬克是瑞典學院終身院士,也就是諾獎終身評委。2012年夏天,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閱讀莫言作品上。「這是我的『暑假作業』,讀了莫言大部分作品,而且包括不同語言的譯本。我發現翻譯莫言作品最多的是法國,英文的也不少,還有瑞典語的。我希望比較不同的譯文,從各個角度去了解作家。」
  • 哈利·波特來中國20年了,我還在等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
    20年過去了,最初一批小讀者現在早已成家立業,步入而立之年,而伴隨他們成長、豐富他們想像力、給予他們勇氣和愛的「哈利·波特」卻依然熱度不減,持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20年前,人文社為何選中了「哈利·波特」?這系列作品緣何成為「超級暢銷書」?行銷20年後,這套出版常青樹還能如何創新?
  • 西方科學家已經證明人死後約150年或重回人間?
    你怎麼看待「西方科學家認為人死後約150年或重回人間」?這是近期網上的一個熱門問題,稱已經被西方科學家證明。傳的最廣泛的一個說法是:「根據哈佛醫學院Dr.老謠新傳:「西方科學家認為人死後約150年或重回人間 已被實驗證明!」這個蛋最初是一個題為「西方科學家認為人死後約150年或重回人間 已被實驗證明!」、而不知出處的謠言,最早流傳開在2017年11月份,鳳凰網似乎是最早傳播這個謠言的「主流媒體」。
  • 人死後真的不會直接消失?愛因斯坦:150年以後將重返人間!
    人死後真的不會直接消失?愛因斯坦:150年以後將重返人間!宇宙是個神秘的詞彙,而人類在宇宙中又是獨特的生物。在幾十億年的時間中,人類從文明產生開始算起,至今只有短短數千年的時間。但在這個時間中人們卻衍生出無數有關這個星球,天地,乃至宇宙的理論和猜想,而其中關於人的靈魂理論經久不衰,人死後會如何始終是人類好奇的地方。直到工業革命後,世界的發展才出現較快的發展趨勢。在此之前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是緩慢又模糊的,而歸功於科技的進步,我們在短短百年間將有關宇宙的猜想進行了落地實踐。愛因斯坦作為20世紀傑出的科學家為此功不可沒。
  • 京東圖書: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後20分鐘獲獎作家作品銷量是前一周600倍
    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下文簡稱「諾獎」)已於北京時間2019年10月10日晚揭曉,兩位得主分別是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和奧地利先鋒劇作家、小說家彼得·漢德克。消息一經公布,即刻點燃讀者熱情,揭曉後僅20分鐘,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的銷量就達到前一周銷量的600倍!每屆諾貝爾文學獎揭曉,都會引發銷售狂潮。
  • 2020年「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作品入選創新高
    日前,2020年「原動力」中國原創動漫出版扶持計劃入選作品出爐,在全國119個入選扶持作品中,我市有12個項目入選,再創入選數量新高。3048(第一季1-3卷)》等6個作品入選重點扶持項目;天津人民出版社選送的《段紀夫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就是故宮》《童夢重溫——那些年我們的遊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選送的《四世同堂》,天津人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選送的《兩晉風雲錄系列連環畫》,天津磨鐵圖書有限公司選送的《快把我哥帶走5》等6個作品入選一般扶持項目。
  • 亞馬遜發布40年最具影響力翻譯作品 《百年孤獨》《傲慢與偏見》入選
    記者 | 潘文捷「『40年·25部影響力外譯作品』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精神文化領域的變遷。」新華網總編輯郭奔勝介紹稱。昨日(12月21日),在2018亞馬遜中國年度閱讀盛典上,亞馬遜聯合新華網及眾多國內知名出版機構發起並揭曉了「40年·25部影響力外譯作品」書單,《百年孤獨》等書目入選。
  • 新華社記者劉衛兵新書《回望20年》出版
    由新華社資深記者劉衛兵撰寫的記錄20年社會變化的紀實著作《回望20年——一位新華社記者的採訪手記》,近日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劉衛兵1989年大學畢業到新華社從事新聞採訪至今整整20年。
  • 馬爾克斯和他的中國學生:莫言是在中國「爆炸」出的最絢爛的花火
    基本上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作家都曾受到過這本書的啟發,其中公認以莫言學得最像,他將馬爾克斯作為對他影響最大的兩座「高爐」之一。莫言是在中國「爆炸」出的最絢爛的花火莫言曾在發布會上說:「1984年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感覺是震撼,緊接著就是遺憾,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
  • 我院作品《中國道路與文化自信》《列寧畫傳(列寧誕辰150周年紀念...
    我院作品《中國道路與文化自信》《列寧畫傳(列寧誕辰150周年紀念版)》《信仰至上》入選「優秀通俗理論讀物出版工程」2021-01-03 16 : 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叢書、《新中國70年》、《中國道路與文化自信》、《列寧畫傳》(列寧誕辰150周年紀念版)、《寫給青少年的黨史》等15部作品入選重點扶持和推薦目錄。
  • 20年的「黃色小說」是春藥,作者離奇去世後又聲名鵲起
    「黃色小說」艱難的出版之路1982年畢業後,王小波留校任教,不過教師生活似乎並不是他想像的那樣。他便繼續自己的創作之路,以打發空餘時間,而《黃金時代》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撰寫的。1984年,王小波自費跟隨妻子遠赴美國求學。求學的4年時間,王小波感慨萬千,寫出了《紅拂夜奔》《黃金時代》等重要作品的架構及初稿。
  • 在北大課堂讀馬爾克斯
    可是在馬爾克斯筆下,魔術師的痛苦如此真切,打動人心。正像《霍亂時期的愛情》裡的筆調一樣,能將一段不真實的感情寫得迴腸盪氣——也不在於他意識到瑪利亞跟著一個20歲的青年私奔時的撓心醋意,而在於他永遠無法理解也無法相信這個與他相愛的女人。即使瑪利亞從未發生意外,他也將終生牢記曾經的痛苦和潛在的危險,直到他對這個女人的愛褪色消逝——那時候又是另外一種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