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顆中文命名的太陽系主要天體誕生!官方定名共工星

2020-12-05 3DMGAME

眾所周知,太陽系內的天體絕大多數的主要天體都有一個英文名,其中八大行星更是基本全部從希臘或者羅馬神話中取材,被冠以神邸之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這些主要天體中你看不到一個中文名。

不過在2月21日,天體物理學家Simon Porter在推特表示,太陽系內首顆被中文命名的天體誕生!太陽系內第三大矮行星、最大的未命名天體2007 OR10被官方定名為龔工(也稱共工)星(Gonggong)!

2007 OR10於2007年被天文學家發現,它身處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大小僅次於冥王星(Pluto)和鬩神星(Eris)。

共工,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列子·湯問》:「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共工氏是軒轅裔黃帝王朝時代的部落名,把共工與驩兜、三苗、鯀列入四罪。

此外共工星的衛星被命名為相柳(Xiangliu),相柳又稱相繇,上古時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兇神,共工的大臣,出自《山海經·海外北經》。蛇身九頭,食人無數,所到之處,盡成澤國。

相關焦點

  • 2007 OR10定名「共工星」 首顆以中文命名的太陽系主要天體
    眾所周知,太陽系內的天體絕大多數的主要天體都有一個英文名,其中八大行星更是基本全部從希臘或者羅馬神話中取材,被冠以神邸之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這些主要天體中你看不到一個中文名。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 太陽系最大的無名天體求命名,三個候選名稱,你支持哪一個?
    【ALENG 自媒體】4月11日早間專稿,也許你還沉浸在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的喜悅心情之中,現在,又有一個新的活動可能會打動你的好奇心: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日前通過網絡,對太陽系內最大的無名天體徵集名稱,公眾可以通過IAU專門設立的投票網站,對三個候選名稱進行投票。
  • 「矮行星」是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太陽系已知七顆矮行星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分布著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主要的天體類型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就是太陽,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可以說就是太陽系的老大,而其他天體就可以看成是太陽的跟班。
  • 以神話人物命名的太陽系八大行星,地位最高的是哪一顆?不是地球
    最近收到一個消息,太陽系內第三大矮行星、最大的未命名天體2007OR10,被官方定名為共工,這是首顆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的太陽系主要天體。眾所周知,對於太陽系主要星體的命名一直是西方主導。所以我們看太陽系主要的天體,比如著名的太陽系八大行星,國際通用都是英文名,對應的全是西方著名的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中的人物名稱。神話也就是文化的體現,這從側面證明了西方文化的主導地位。所以這次「共工」上天的事件,我認為代表的意義十分重要,體現了我們中國文化的競爭力,在世界上影響力越來越大。
  • 太陽系最大的無名天體:直徑1500公裡,繞太陽一周需547年
    【ALENG 自媒體】2月2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我們的太陽系由八大行星和圍繞這些行星運行的數十個衛星組成,此外,還有無數個小行星、彗星以及被稱為矮行星的天體也在一個圍繞太陽的軌道上四處遊蕩,這其中的老大哥就是冥王星,多年以前,它還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後來被除名了,現在是八大行星之外天體的老大哥。
  • 太陽系第12大行星體以中國人物命名
    2020年2月5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正式宣布,太陽系第24大天體,第12大行星體,第1矮行星候選者,最大未命名天體,2007OR10正式被命名為共工。其一個衛星也被命名為相柳。1、主天體!太陽系的行星老翁可以總結出大家的主要疑惑:(1)我們上學時候是9大行星但為啥現在是8大行星?(2)行星、矮行星、小行星是什麼區別?(3)為什麼現在有些行星我聽也沒聽過?
  • 太陽系最大未命名天體等待命名 中國神話人物成候選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4月15日報導,三名科學家施萬布、布朗和拉比諾維茨2007年在美國帕洛馬天文臺發現了這顆編號225088的矮行星。這顆遙遠的天體2009年11月獲發臨時編號2007 OR10,但一直沒有正式的名稱。報導稱,2007 OR10沿著海王星以外的軌跡移動,位處「柯伊伯帶」。它的直徑約1247公裡,大小約為冥王星的一半,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未命名天體。
  • 為太陽系中最大的未命名天體選擇它的名字,其中一個竟來自中國!
    在我們生活的太陽系中,在海王星之外,有一顆小小的紅色行星正圍繞著太陽旋轉。現在,它需要一個正式的名字。自從2007年人類發現這顆小行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將其命名為「2007 OR10」,但是,現在他們正在收集公眾投票,以選出一個新的名字提交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考慮。
  • 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內發現系外天體 命名Oumuamua
    上月底,太陽系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位於夏威夷的泛星巡天望遠鏡定位到了一顆「走位」異常飄忽的天體。它的速度極快,軌道不是橢圓形,而且形狀有可能是長條形。數據分析顯示,它並不屬於太陽系。
  • 太陽系的七顆矮行星
    美國小行星中心證實了它的存在,它有望成為太陽系的第7顆矮行星。科學家還推測,太陽系可能有數十顆,甚至超過100顆矮行星尚未被發現。   2005年7月29日,美國天文學家麥可·布朗宣布,他的團隊在太陽系柯伊伯帶發現了一個新天體2003UB313,暫起名為齊娜星。
  • 充滿「少女心」的星球,太陽系首個半長軸超過100天文單位的天體
    在研究太陽系之初,科學家將自太陽系中的發現的九顆行星定義為太陽系的九大行星,其中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冥王星。而最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宣布在距離太陽系一百多個天文單位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新的天體星球,並對它命名為2018VG18,也就是法羅特,在發現的過程中,這個直徑500公裡的星球散發著粉紅色的光芒,是目前為止科學家們發現的太陽系中首個半軸超過100個天文單位的天體。
  • 闖入太陽系的星際訪客 揭秘天體與生命起源?
    人類發現的首個來自太陽系外的星際天體「奧陌陌」的起源,被兩位華人科學家揭開。北京時間2020年4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張韻博士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林潮教授的研究論文。
  • 不,太陽系其實很熱鬧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則是類木行星,也就是與木星相似的行星,主要是以液態和氣態為主要構成。類地行星距離太陽較近,體積小、密度大;類木行星距離太陽較遠,體積大、密度小。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界限分明的原因,根據科學推測,主要是因為在太陽系誕生的過程中,強烈的太陽風將星雲物質吹離,較輕的物質吹的較遠,較重的物質則較近。
  • 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被命名「望舒」
    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獲得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是中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該名稱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羲和與望舒位於天琴座,距地球約440光年。羲和亮度較高,北半球全年大部分時間可以通過光學望遠鏡觀測到。羲和的質量是太陽的兩倍,而望舒的質量是太陽系內最大行星木星的2.7倍。「我們非常喜歡這兩個名字,很有中國味道。」發現望舒的團隊成員、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趙斐博士說。
  • 中國發現首顆太陽系外的行星,在67份提案中,選出了命名!
    然而由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也能傳出了好消息。今日這顆行星的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它最終獲得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望舒。其母恆星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羲和。據了解望舒原本的名字HD173416b是由數字和字母的構成組合,而如今的新名字寓意為,神話故事中的「為月亮駕車的女神」,頗有神話故事的意味。而其母恆星「羲和」的意思就是「太陽女神」。
  • 第111號化學元素中文定名
    「全國科技名詞委」),同意全國科技名詞委將第111號化學元素定名為「釒侖 」的意見,並將「釒侖 」納入規範用字;同時提議共同制定化學元素中文定名規範原則,作為今後化學元素中文定名的依據。今後其他科技名詞術語,如需中文定名,也將參照此種方式辦理。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2004年頒布第111號化學元素符號為Rg,名稱為roentgenium。命名理據是為紀念發現X射線(亦稱「倫琴射線」)的科學家Wilhelm Conrad Roentgen。
  • 編號297161小行星命名「蘇步青星」!盤點那些「溫州之星」
    日前,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118220-118221號《小行星通告》新增了四顆中文小行星名稱
  • 太陽系八大行星,其中七顆以「星」命名,為何地球要如此特殊
    眾所周知在太陽系當中一共有八大行星,本來之前是九個,但是科學家多次對冥王星進行觀察,最終認為它是一顆矮行星,所以就將它從八大行星中正式除名,當時這件事還引起熱議,因為還是有人認為應該將冥王星加進去,不過我們還是應該尊重科學家的決定,現在大家似乎很少再談論起這件事,說明大家已經接受了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的事實
  • 天上有顆「廈門二中」星 該校成為福建省第二所天上有星學校
    如果過了10年,一些小行星遲遲沒有命名,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也擁有了命名權。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審核批准,才能獲得唯一和永久官方命名。小行星是太陽系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提出命名的天體。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審核批准,才能獲得唯一和永久官方命名——也就是說,這一命名是得到國際公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