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拿地金額前20房企耗資超7000億元 一二線城市為重點角力場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上半年拿地金額前20房企耗資超7000億元 一二線城市為重點角力場
2018-07-02 17:04:07來源:人民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雨薇

2018年07月02日 17:04 來源:人民網

參與互動 

  上半年拿地金額前20房企耗資超7000億元 一二線城市為重點角力場

  人民網北京7月2日電 (孔海麗)伴隨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深入,規模化成為撇不開的情結,房企在業績競賽中加速奔跑,與此同時,房企土地儲備規模與結構對業績的影響越來越大。

  今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了《2018年1-6月全國房地產企業拿地排行榜》,榜單數據顯示,碧桂園、萬科、保利摘得上半年拿地金額房企冠亞季軍,前20名房企拿地總金額為7191億元,但限地價、限房價、競自持、競配建政策成為土地市場主流,頗為考驗房企後續盈利能力。

  從城市土地市場成交情況來看,一二線城市仍為房企投資拿地的重心,房企在重點城市的區域性戰略布局明顯,全國性房企同地方性房企平分秋色。

  規模房企拿地金額佔主導

  房企拿地金額數據顯示,碧桂園、萬科、保利摘得上半年冠亞季軍。2018年1-6月,碧桂園以884億元拿地總額居榜首;萬科以723億元拿地總額居第二,保利以615億元居第三位。

  TOP10房企1-6月拿地總額4784億元,佔TOP50企業的44.7%,與1-5月佔比基本持平,龍頭房企獲取土地資源優勢相對穩定,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近半年來,隨著土地市場「限地價、限房價、競自持、競配建」政策成為主流,後續愈發考驗房企盈利能力。

  一二線城市仍是重心

  中國指數研究院公布的前半年全國土地成交城市排行榜顯示,一二線城市仍為房企投資拿地的重心。

  2018年1-6月,全國土地成交金額TOP10城市總計成交6564億元,同比增長13%;規劃建築面積TOP10城市成交1627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其中,杭州以1439億元的成交總價位於榜單首位,同比上漲100%,北京和重慶分別以751億元和718億元的成交總額佔據榜單第二、三位;規劃建築面積方面,鄭州以2132萬平方米躍居榜首,武漢和西安分別以1803萬平方米和1706萬平方米緊隨其後。值得注意的是,青島、菏澤土地成交大放量,規劃建築面積分別同比增長211%和161%。

  針對土地成交活躍的城市,中國指數研究院梳理了拿地金額靠前的房企情況,分析總結了「從重點城市拿地金額前十企業來看,房企區域性戰略布局明顯,全國性房企同地方性房企平分秋色」的觀點。

  榜單顯示,龍湖作為全國性房企,1-6月拿地總額分別位列杭州和蘇州前三,進一步提升在兩城的布局力度。美的加快擴張步伐,1-6月拿地總額分別位列佛山和蘇州前十,濱江集團、蘇州高新等地方性房企持續發力深耕城市。恒隆、九龍倉、恒基兆業三家港資背景房企,瞄準杭州、蘇州和佛山,加大對內地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力度。其他企業中,龍光、保利、碧桂園憑藉區域深耕優勢,居佛山市前三;中海、中鐵置業、電建地產拿地金額位居北京前三,強化其資源優勢。

相關焦點

  • 前兩月50大城市賣地超5000億 一二線再現「虹吸效應」
    前兩月50大城市賣地超5000億 一二線再現「虹吸效應」  在春節後疫情蔓延、樓市銷售慘澹的映襯下,土地市場弄潮兒的身影顯得異常醒目。  中原地產統計顯示,1-2月份50大城市合計賣地5180億,同比上漲4.1%。其中,香港置地聯合體以310.5億元拍下上海新「地王」。
  • 2019上半年阜陽房企拿地排行榜出爐 本地與外地房企的較量
    中國房地網阜陽站數據中心統計,2019年上半年對於阜陽樓市而言,土地供應量、房企拿地數量、金額、面積都突破往年數據,1月—6月30日共計18家房企以134億元拿下阜陽26宗佔地3725.8畝地塊,創下阜陽土地市場最新高。
  • 有關部門或將限制房企「配資」拿地行為
    在熱點城市頻繁高價拿地的泰禾集團,繼去年定增融資39.28億元之後,今年再度發布定增預案,計劃募資70億元,投入4個地產項目。該房企可以先成立項目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然後信託方以50億元信託產品資金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入主項目公司。如此一繞,負責拿地的項目公司就獲得了這筆50億元資金。按雙方籤署的協議,如果項目順利,信託資金就可與房企按一定比例分享項目利潤,如果項目盈利不達預期,信託方可獲得不低於7%的年回報率。  「這本質上就是明股實債模式。
  • 土地市場現低潮,「三道紅線」下房企拿地分化
    11月23日,在這場共吸引了25家房企的競賽中,電建以上限24.44億元、45.04%的溢價率拿下了光明區一宗宅地;月初時,電建地產則聯合另外三家開發商,經過超百輪競價,斥資82億元奪下前海一宗宅地。 不過,電建地產納儲的積極和深圳土拍市場的火熱並不具有普遍性。
  • 2020中國樓市透視:TOP3銷售均超7000億 上海單價10萬+豪宅賣出5513套
    而2020年全年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增長僅為23.1%。據易居研究院測算,2020 年上海新房供應量與往年持平,但成交量創近4年來新高,明顯處於供不應求階段。  從新房銷售金額情況看,長三角城市蘇州、蕪湖、南通、揚州等城市表現良好,新房成交金額同比均達20%以上。
  • 「三條紅線」下加速資金回籠 房企前11月銷售整體優於預期
    業績分化加劇在龍頭房企中,今年前11月,碧桂園累計實現權益銷售額5579億元,同比增長3.35%;萬科實現合同銷售金額6026.1億元,同比增長5.07%;融創中國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5204.5億元,同比增長3.97%。相比之下,恆大和中海業績同比增幅更高些。
  • TOP30房企沉浮榜:有人浮遊而上,有人積羽沉舟
    其中,行業TOP3的中國恆大,上半年實現累計合約銷售金額3488.4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3.8%,是2020年上半年TOP10排行榜上實現正增長的4家房企中,增速最快的一家(其它3家分別是是碧桂園、龍湖和招商蛇口),同時也是唯一銷售增速在20%以上的房企。
  • 【天風地產】旭輝控股(884.HK):新生代千億房企 擴土儲調結構助...
    2018年公司可售貨值超過2500億,去化率達到56%即可完成銷售目標,公司絕大部分可售資源分布在重點一二線城市,我們認為去化率超過56%是大概率事件,根據公告,公司1-4月實現合同銷售381.6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27%,按照過往銷售分布來看,下半年推盤銷售會超過上半年,因此,18年公司超額完成銷售目標可期。  3.2.
  • 房企銷售迎報復性反彈 前4月目標完成率僅約20%
    TOP10和TOP20房企銷售操盤金額門檻分別同比降低10.2%、28.8%;銷售操盤榜TOP100房企入榜門檻為36.1億元,同比下降31%。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市場熱度回升,房企加快供貨節奏,尤其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快速轉暖,成交量環比增長37%。總體來看,長三角地區各線城市市場升溫明顯。
  • 重點監測房企共拿地51宗 品牌房企融資33筆
    ,上周重點監測房企共拿地51宗,出讓金約588.06億元。從房企投融資方面看,上周品牌房企共融資33筆,融資額為325.74億元。(本文來源:《中國房地產企業資訊監測報告(2017.11.13-11.19)》)中指觀點上周重點監測房企共拿地51宗,出讓金約588.06億元。
  • 2020年川蓉房地產企業銷售拿地排行榜
    萬科在聚焦產品和服務的發展戰略之下,憑藉優異的產品和精準的客戶需求抓取,在成都房地產市場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1-12月銷售金額達242億,蟬聯銷售金額排行TOP1。中國恆大1-12月銷售面積達208.7萬㎡,為銷售面積排行TOP1。2020年,成都本土房企及國有房企表現亮眼,如興城人居、德商集團、新希望地產、潤達豐濱江、藍光發展、成都城投置地、領地集團等進入TOP20。
  • 重點監測房企共拿地45宗 總出讓金約470.97億元
    2017年05月02日18:35 來源:中指研究院 房天下產業網訊:上周重點監測房企共拿地
  • 市相| 年底房企眾生相:馬太效應加劇 節流降槓桿成常態
    中指院數據顯示,若以1000億、500億、200億、100億元銷售額作為分界點,超級陣營企業以及第一二三四陣營企業銷售額增長率均值分別為9.7%、12.3%、10.4%、-0.1%和-0.53%。相較而言,第三、第四陣營房企略顯競爭力不足,不同陣營間步伐差異始終在擴大。不僅如此,就前11月各家房企的銷售業績目標完成情況來看,房企表現亦出現嚴重分化。
  • 2020,千億級房企又「上新」了!
    2020年4月,一家名為上海泰鳴的房企在廈門以103.55億元競得一宗地,成為當地歷史上首個百億地塊,樓板價達到了4.93萬元/平方米,成為廈門新總價和單價地王。儘管當時中駿極力否認與上海泰鳴的關係,但其2020年半年報中卻出現了該地塊的身影,中駿應佔權益為65%。值得一提的是,激進拿地的背後,中駿集團的槓桿水平也在提高。
  • 《2020·第一財經中國上市房企價值榜》——盈利能力維度榜單解讀
    2020年上半年公司累計住宅物業合同銷售面積1.17萬平方米,合同金額 3.10 億元,在售項目的整體去化率為 47%。公司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72.73%,銷售淨利率(扣非)為24.69%,總資產淨利率2.62%,在樣本房企中均位於首位。與去年同期相比,銷售毛利率及扣非淨利率均有提升。
  • 1-11月中國房企銷售TOP100榜單:單月同比增長21.4%,超6成房企接近...
    截至11月末,已有超6成房企接近完成全年目標,部分房企完成率低於85%。整體來看,考慮到目前市場整體的下行壓力猶存、去化率承壓,12月房企仍需加緊推貨、加強營銷以衝刺全年業績目標。1 業績:單月同比增速進一步回落2020年11月,TOP100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12025.8億元,單月業績同比增長21.4%,環比較上月小幅上升5.1%。
  • 上周重點監測房企共拿地63宗 融資14筆
    上周重點監測房企共拿地63宗,總出讓金約483.81億元,拿地金額較前一周小幅上升;品牌房企共融資14筆,融資額為232.26億元。上周重點監測房企共拿地63宗,總出讓金約483.81億元,拿地金額較前一周小幅上升。
  • 前三季度全國300城"賣地"收入已近2萬億 無錫漲幅居首達470%
    在收金方面大幅增長,總額達到19262億元,同比大增40%。其中,住宅用地出讓金總額15021億元,同比增加56%。僅前三季度的「賣地收入」就已超去年全年收金,二線城「地王誕生」領跑全國。 通過中國經濟網記者制表可看到,南京、上海、蘇州、杭州四大熱點城市收入破千億,無錫收入同比漲幅高達470%,位居全國第一。
  • 開發商拿地懶洋洋 地方土地財政捉襟見肘
    同時,開發商在拿地方面也頗為「小氣」。中原地產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全國13個主要一二線城市累計成交居住用地4450公頃,同比大幅縮減28%。十大標杆房企也明顯放慢拿地節奏,購地支出974億元,同比減少55.8%,購地支出僅佔前10月銷售金額4560億元的21%,這一比例比2008年樓市低谷時的31%還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