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將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同時繼續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浦東,是實現目標非常重要的加速器。
主持人:今年是上海基本建成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收官之年,這兩個中心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聯動關係呢?
張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國際上大多數的國際貿易中心都是航運中心,航運是國際貿易中相當重要的載體。上海本身是建立在港口上面的國際大都市,所以上海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無論從歷史還是從全球貿易格局的發展來講,必然有這樣一種國家的擔當。
主持人: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關鍵詞是便利和樞紐,如何來詮釋這兩種屬性?
張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在全球的貿易體系當中,真正能夠分出高低的地方,就看你的便利化程度。這裡不僅僅是指貨物貿易本身的便利化程度,還要包括金融、融資層面的便利,海關的便利,同時還有跟貿易有關加工活動的便利。所以不僅僅要做傳統的貨物貿易,我們的服務貿易、數字貿易、離岸貿易,都要全方位得到發展,這個是我理解的所謂樞紐的概念。
主持人: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的總體布置當中,我們的創新點和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劉廣紅(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目前國內外絕大部分港口都是水陸轉運型的碼頭,洋山四期是一個典型的樞紐型自動化貨櫃碼頭。水陸轉運型就是貨物從陸上集運,水上輸運,或者從水上集運到陸上輸運。而樞紐型港口的特點是水上來水上走,水水中轉運量佔吞吐量的比重非常大。所以我們創新了一種無懸臂、單懸臂、雙懸臂,多種形式自動化軌道吊混合布局的模式,從而使整個碼頭設備的資源利用能夠最大化。
主持人: 從技術層面講,自動化碼頭運營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它更深層次的意義又能夠體現在哪裡?
羅國強(上海振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洋山自動化碼頭項目經理):隨著網際網路+戰略的發展,航運業正在往數位化轉型。對於港口來說,也是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自動化碼頭正是這些轉變的一個產物。它是科技創新在行業的一個應用,是真正能把自動化碼頭所產生的技術成果和創新的理念,去貫穿在各行各業再發展的基石。
主持人:上海在優化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結構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浦東的亮點體現在哪裡?
張軍(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上海已經在全球的層面上,推出了數字貿易轉型的行動方案,希望用三年的時間能夠夯實上海在數字貿易層面上的基礎設施。上海貿易中心的建設,離不開浦東在這四個中心層面上的努力。浦東是在上海的金融、貿易,乃至於科創目標實現上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加速器。
今年,浦東不僅是站在了而立的節點,也同樣站在了兩個100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國家級新區建設30年,曾經的藍圖和夢想變得如此清晰。在新的起點上,浦東已經開足馬力,將繼續用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的高質量發展。
本期嘉賓: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張軍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劉廣紅
上海振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洋山自動化碼頭項目經理 羅國強
6月21日21:00 東方財經·浦東頻道、第一財經敬請關注《創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