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羅伯茨,在首屆浦東創新創業周上,面對著記者提出「怎麼才能學會創新?」「我們的科技創新應該做些什麼?」等問題時,給出了這樣反駁。
今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就在此次論壇的舉行期間,作為上海臨港新片區「打造國際創新協同區高地」中的重要一環,科學家社區面向全球宣告雲啟幕,首批世界頂尖科學家國際聯合實驗室進駐科學家社區,走出了敢為人先的一步。
陳夢澤 攝
浦東開發開放之初,科技發展就被排在顯著的議事日程上,像張江高科技園區等構築了一條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今天,張江已經集聚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大科學設施,還有不少的項目正在推進,這裡已經成為上海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科學地標。
浦東在創新的敢為人先,不僅表現在對科學設施群及相關基礎研究上,還有相關產業的布局上。全球排名前十的製藥企業,如今,已有7家在浦東張江布局研發中心。經過多年的發展,張江做到了創新成本最低,獲批率最高的佳績,被譽為「中國藥谷」。
孫中欽 攝
在構建科技創新體系過程中,科研人員無疑是最關鍵的要素。浦東開發開放初期,向國內外敞開大門,6萬多人才潮水般地湧向這片東方熱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浦東的人才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近年來,浦東出臺了「人才35條」等一系列具有首創性、突破性的人才政策,包括率先設立全國首個海外人才局、率先試點自貿區永久居留推薦直通車制度、率先承接國內人才引進直接落戶和留學回國人員落戶審批權、率先放寬外國畢業生直接就業限制、率先探索建設自貿區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創新舉措,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高地,助力浦東打造上海「科創之心」。
徐程 攝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上海要強化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四大功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重要任務。擁有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設施、上海超算中心等重大科研平臺以及多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浦東,無疑是科創中心的核心承載地。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跨入而立之年的浦東,以敢為人先步步先的創新精神,激發科創活力,促進創新產業發展,必將書寫更多傳奇,創造更多輝煌。
新民眼工作室 方翔
編輯 | 顧瑩穎 龔紫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