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林博士早年畢業於復旦大學遺傳學及遺傳工程專業,實驗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為先天性免疫和功能基因組學。近期其研究小組發表文章,解析植物功能基因組研究。
研究人員們篩選找到一個重要的突變體:snc4-1D,這為進一步尋找抗病途徑中的新組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植物生理學》(Plant Physiology)雜誌上。
植物在與病原菌長期的共同演化過程中,針對病原菌的多種致病因素,發展了極其複雜的抗病機制。PAMPs(Pathogen-Associate Molecular Patterns)激發的免疫反應是其中一類重要的抗病機制。PRRs中最重要的一類受體是RLKs(Receptor-like kinases)。
為了進一步尋找抗病途徑中的新組分,我們篩選找到一個重要的突變體:snc4-1D。snc4-1D是在Col-0背景下通過EMS誘變用於篩選抗病反應途徑中的新組分得到的,它是一個半顯性且具有與snc1類似表型特徵的突變體。SNC4的圖位克隆表明它是一個非典型的受體類蛋白激酶,該激酶具有兩個細胞外的GDPD結構。snc4-1D在細胞內的激酶區發生了一個從丙氨酸到蘇氨酸的點突變。通過用snc4-1D轉化野生型植物,得到的轉基因植物同snc4-1D的突變體的表型一致,這表明該突變體是一個功能獲得性的突變體。實驗結果表明ndr1而不是eds1可以抑制該突變體植物的表型。除此之外,MKS的T-DNA插入突變體(同MPK4相關的一個正向調控蛋白)也可以部分抑制snc4-1D的表型。而且該突變體的外部形態和持續對病原菌的抵抗也可以部分被茉莉酸(JA)所抑制,由此表明JA在snc4-1D介導的抗病反應中發揮了作用。snc4-1D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遺傳工具,從而用於分析受體類蛋白激酶下遊的信號傳導機制。(來源:生物通 萬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