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10年1月15日上映的《太空歷險記》(又名《星原戰記》)因涉嫌抄襲《超時空要塞》,引來網友的一片質疑之聲,甚至有網友稱抄襲了多部巨作包括《Macross》、《機動戰士高達》、《變形金剛》、《創聖之阿克艾利歐》、《聖鬥士星矢》等。就此「抄襲門」事件,中外玩具禮品網記者獨家採訪了廣州市星原動偶文化活動策劃有限公司負責人。
2010年1月15日上映的《太空歷險記》
【中外玩具禮品網】據公司負責人介紹,《太空歷險記》的製作過程歷時18個月,可以說是我們整個團隊力求創新的用心之作。我們就說的創新,就是將文化、藝術、製作技術和產業市場化有機地結合,力求開啟我們製作和運營動漫作品的新嘗試。《太空歷險記》從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機械角色、場景設計、音樂、製作手法、製片風格直至整個完成作品,無一不是原創之作。
首先在故事上,通過講述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途中,六名少年執行星際護航的故事,我們的目的鮮明:就是印證我國流傳已久的一句豪邁之語「自古英雄出少年」。劇中正義與邪惡較量時,少年隊員還大量地運用了中國古代兵法的計謀及策略,展現了優秀的文化遺產,推動了文化的傳承,並藉此激發青少年奮發圖強、勇於探索的精神。
其次在人物角色創作上,我們參考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相關資料,最終以中國古代傳統人物面相和髮型為原型,對人物形象作了延伸性的設計。以男主角為例,頭部將中國古代傳統面相元素添加其中,採用了濃黑的眉毛配上丹鳳眼,突出了作為機師必須具備的銳利眼神外,還特顯了中國人意志堅定精神面貌;髮型採用了三國時期的將軍造型,半頭髮往後梳呈現出大氣的感覺。戰機服配有中國元素的圖紋,如祥雲等。而女主角,則參考了中國傳統對女性的審美標準,精緻面容、大眼睛、櫻桃小嘴等,而髮型上,短短的劉海貼服在額頭中間是典型的中國古代髮型。當穿上戰鬥服時,表現出些許中國女性從軍的剛強性格。
最重要的是,片中「羿式」高機動戰機的外觀設計概念是來自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主力殲擊戰機「殲10」和「殲11」,「羿式」之名來源於中國神話故事「后羿射日」,喻義為「射向太空的飛箭」。這樣設計的本意是希望以中國人自己的戰機原型,通過動畫片的表現形式,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片中YF-10「羿式」高機動戰機為例,YF-10在外觀上最大限度地借鑑了「殲10」戰機的典型特徵,如:飛機高機動性的前鴨翼加大三角翼氣動布局、增加載油量提高遠航能力的翼身一體流線型設計、提高操控性的大面積單幅垂直尾翼、廣視覺的氣泡形駕駛艙等。為了表現出與人類形態相仿的機器人,將「殲10」的單引擎重新設計成雙引擎,以此構成機器人形態下的雙腿,作為腳部引擎噴氣口也相應設計成上下開合的方式。為了更加體現「變形」的概念及增加片集的趣味性,我們還設計了一種半飛機半機器的外觀形態,我們稱之為「獵鷹模式」。(記者:張嘉雄 編輯:小路)
聲明:此文系中外玩具禮品網原創稿件或者獨家披露信息。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外玩具禮品網。否則,我們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