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兩上手術臺!75歲搖滾巨星要做腳踝手術 1月曾置換膝蓋

2021-01-11 騰訊網

洛·史都華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在手術臺接受手術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更不要說10個月之內要連續進行兩次手術了。但是英國75歲的搖滾巨星洛·史都華爵士(Rod Stewart),卻要遭受這種劫難——已經在今年1月做過膝蓋置換手術的他,馬上就將再次接受腳踝手術。

「首先是我一輩子踢足球的膝蓋,我現在正因此遭受痛苦,我的膝蓋骨被置換過。」近日在接受《鏡報》採訪時,洛·史都華透露他在今年1月份接受了膝蓋置換手術,在經過痛苦的康復期後,他已經能夠正常的走路,結果馬上就要接受一次腳踝手術。

做完膝蓋置換手術的洛·史都華

「我的腳踝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它歪了,所以我必須接受踝關節融合手術。」洛·史都華樂觀地表示:「當所有這些手術都做完以後,我應該有一個不錯的直腿,甚至我應該都能跑步了。」

洛·史都華出生於一個足球迷家庭,父親從小就希望他能當一名足球運動員馳騁綠茵場,雖然球員的夢想失敗了,但洛·史都華卻成為享譽全球的搖滾巨星。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放棄對足球的熱愛,哪怕在美國期間,他也經常踢野球。

洛·史都華

然而,正是因為在美國踢野球的經歷,所以導致洛·史都華的膝蓋和腳踝都出現了問題,他自己也說:「我的腿是在洛杉磯糟糕的球場上踢球造成的。」

洛·史都華是蘇超豪門凱爾特人的鐵桿球迷,但現在他只能看球而不能踢球:「我現在不踢球了,因為我的右膝蓋出了故障。對我來說,拼搶激烈的足球比賽已經不合適了,我的膝蓋不能再出任何問題。」

洛·史都華

在今年2月份以前,做完膝蓋置換手術的洛·史都華已經在佛羅裡達州進行了兩次私人表演,而且他正在積極準備巡迴演唱會,但隨著疫情在歐美乃至全球的蔓延,這位搖滾巨星被迫推遲了演唱會的日期。

如今,由於腳踝又要做手術,洛·史都華的演唱會恐怕要再度推遲。據悉,在腳踝手術之後,他計劃明年夏天先在美國進行幾場演出,然後在2022年的3月和4月,再在澳大利亞召開大型的巡迴演唱會。

相關焦點

  • 單踝置換和全膝蓋置換哪個好?人工關節置換什麼時候做合適?
    對此,袁林介紹,以前通常認為55歲以上的病人才適合做關節置換,如果關節磨損嚴重,50歲以上也可以。目前醫學共識認為,是否進行關節置換,關鍵不在於年齡,如果走路會劇痛,保守治療無效,就應該考慮關節置換手術。
  • 一來就站上手術臺 一年做了百餘臺手術
    他是華西醫院教授,他選擇來到康巴高原援藏一年,只為實現高原群眾「大病不出州」的願望—8月11日,記者見到陳哲宇時,身材魁梧的他剛做完手術。儘管非常疲憊,但陳哲宇還希望再做幾個手術,因為「在月底就要離開甘孜了」。
  • 「手術狂人」楊慶:一年能做1000臺手術,敢於挑戰醫療極限
    手術狂人「楊一槍」楊慶做的射頻消融手術效率高、找靶點準,經常一槍就解決問題,因此楊慶有個綽號叫「楊一槍」,他也因此名聲在外,找他做手術的人非常多。這些患者,最遠的來自美國,國內新疆、青海、寧夏、廣西也不少見,更不用說雲貴川渝陝和西藏。最多的時候,楊慶一年能做1000多臺射頻消融手術。
  • 妻子做近視治療手術卻被摘除晶狀體 兩個月四上手術臺 丈夫質疑...
    30歲的陳女士如今每到夜晚,做什麼事都會小心翼翼,「不敢晚上開車,做家務時都很小心,連給孩子剪手指甲都不敢……」每當摸到自己的雙眼,她都會想起一年前那次手術經歷。而正是那次手術中的意外,正在悄悄的改變她的生活。
  • 易建聯成功接受手術,這種傷普通人也常見,上個月這裡做了9臺手術!
    扣籃下地後聽到左腳後跟「啪」一聲響 26歲男生跟腱斷裂 26歲的小林(化名)身高1.82米,體重190斤,是個體育運動愛好者,打了十多年籃球,平均每周要打籃球2-3次,但一向不大重視下肢力量的訓練,運動前後也不注意熱身和拉伸
  • 從誤診到高難度手術,摺疊人恢復直立背後,是一個疾病的生態變遷
    他曾在第四軍醫大西京醫院(下稱西京醫院)從事脊柱外科臨床工作近30年,一年手術150臺左右,自2018年6月加入深圳大學總醫院後,一年手術80餘臺。李華在病友群看到一張經他手術的脊柱畸形患者術前術後對比圖片,感到自己有救了,輾轉聯繫後,從湖南永州赴深圳就醫。
  • 跑步爬山真的會上膝蓋嗎?聽骨科專家講解關於膝蓋那些事兒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通訊員 閆洧濤當前我國老齡化社會不斷加劇,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54億人,有很多老人都患有退行性骨病,其中骨性關節炎很常見。對於這類疾病該如何治療,關節置換手術是否安全?如何保護膝蓋?
  • 無錢做手術 河北男子在家自己鋸掉患怪病右腿(圖)
    ■鄭豔良就是用這幾樣簡陋工具,給自己做了右腿截肢手術。2012年1月28日,農曆正月初六的下午,鄭豔良先是感覺腹部疼痛,而後疼痛迅速轉移到兩條腿上。如刀割般的疼痛,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堅持走到村診所,注射了一針鎮痛劑後,鄭豔良的雙腿就無法站立了。隨後他被家人送到保定和北京的幾家大醫院進行檢查,最終確診為雙腿動脈不明原因大面積栓塞。在血管造影圖上,他右腿所有動脈和左腿膝蓋以下動脈,都消失不見了。
  • 尺骨莖突骨折:手術早做要比晚做強
    在近期的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雜誌上,臺灣學者Chen就發表了他們的一項研究,比較早期手術和晚期手術的不同,歡迎查閱分享,感謝鼓勵支持。 作者回顧性分析2004年至2014年因尺骨莖突骨折合併下尺橈關節不穩的28個手術病例。組A為早期手術組,手術與損傷的時間間隔在3個月內,有13例患者。
  • 72歲老漢做變性手術 做睪丸切除手術感覺人「輕鬆了幾十斤」
    72歲老漢做變性手術 老漢變性圓兒時夢想獲妻子女兒支持  72歲老漢做變性手術,老漢變性圓兒時夢想獲妻子女兒支持。2月15日下午,為保存體力應對昨日的手術,辛玥坐輪椅曬太陽。妻子一直陪伴左右。昨日上午9點,辛玥被推入了惠州某醫院醫學整形中心手術室,幾個小時後,他將擁有女性生理特徵———隆起的胸和人造陰道,有望和他的男兒身告別。
  • 醫生為病人連做5小時手術後休克 曾打著點滴上班
    暈倒在手術臺旁的醫生  記者28日從雲浮市中醫院了解到,該院外科一區主任萬曉冬在為黃女士做了連續5個小時的手術後,自己卻累倒在手術臺旁。  好醫生:  5個小時手術後累倒  28歲的患者黃女士因多飲、多食、多汗、消瘦,伴心悸、手足震顫一年多,近日到雲浮市中醫院外科一區就診,被診斷為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雙側甲狀腺瀰漫性Ⅲ度腫大,且合併有其他疾病,手術難度很大。
  • 國際妹 | 1個醫生同時做2臺手術 麻省總醫院惹官司
    在美國麻省總醫院,骨科醫生就因為同時進行多臺手術,被告上法庭。6月7日,已經從該院離職的麻醉醫生Lisa Wollman狀告該院5名骨科醫生,指控他們在麻醉上動手腳,毫無醫學根據地蓄意延長手術患者昏迷的時間,趁機同時進行另外2到3臺手術。
  • 中國首例人體冷凍:用防凍劑置換血液 手術持續55小時
    受訪者提供  死亡後的手術  5月8日凌晨4時1分,齊魯醫院舒適醫療綜合病房中,主治醫生宣布展文蓮呼吸和心跳停止,意味著在法律意義上,她已經離世。  日夜守候在病床旁的桂軍民和兒子,望了一眼親人,出了病房。病房外,來自銀豐研究院的臨床響應團隊已經待命超過40小時,他們將對展文蓮實施另一場手術。
  • 邵陽7歲男孩跌倒膝蓋腫脹如足球大 手術時竟在裡面取出……
    日前,家住邵陽的七歲男孩小天(化名)和父親一起,前往鄉下摘柿子時不慎摔倒,致右腳膝蓋受傷。起初家人以為只是皮外傷,對小天的傷口進行了消毒處理。沒想到的是,幾天後小天受傷的膝蓋仍疼痛腫脹並且活動受限,小天還出現了發燒的症狀。
  • ICL近視手術全知道,術前術中術後全攻略
    ICL手術是近幾年新興的術式,從手術醫生來源講,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做雷射近視手術的屈光科醫生,另一類是做晶體置換手術的白內障科醫生。單純從手術技巧而言,每個白內障手術的高手都是ICL手術高手,原因很簡單,ICL手術是在前房內操作,手術過程與白內障手術幾乎同源,只是不需要摘除晶體,更簡單了。
  • 記者記錄醫生的一天:從早7點到凌晨 一天做7臺手術
    按照安排,王平凡上午要做好幾臺手術。3記者如果留心,你會發現,大多醫生走路都很快,因為他們很在乎時間。王平凡在前面走,我在後面跟,間或小跑。因為,作為一個記者,我得時刻跟著我的採訪對象,同時快速地在採訪本上記錄。
  • 成功做了上萬臺手術的中科大教授當選美國ACS Fellow
    學院對於會員審核要求極其嚴格,必須要在國際外科領域具有良好的聲譽,為外科疾病的診療做出過積極貢獻。此次劉連新教授成功入選,充分肯定了他在國內外外科學專業取得的成績和對促進學科整體進步付出的努力。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黑龍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黑龍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黑龍江省醫療新技術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 女醫生右腳骨折拄拐做手術 單腿站立1小時走紅(圖)
    照片中一名身穿手術服的女醫生左腳站立,右腳裹著厚厚的石膏跪在凳子上,在手術臺邊忙碌著做手術。女醫生的行為不僅感動了患者,也引起網友紛紛點讚。大家紛紛為這位醫生點讚的同時也在疑惑,這位醫生是誰,他為什麼要帶傷工作?記者多方打聽,找到了照片中的主人公,她就是50歲的生啟芳,鄞州二院婦產科婦產科主任醫師。
  • 改變外科手術的野蠻,每個能無痛做手術的人都要感謝他
    麻醉先驅者哈特福德的霍勒斯·威爾斯(Horace Wells)的油畫(圖片來源:Connecticut Historical Society)才華橫溢的富二代1815年1月23歲的時候,威爾斯出版了一本小冊子"An Essay on Teeth."《牙齒上的雜文》,描寫牙齒發育、口腔疾病和治療的理念。威爾斯關於牙齒疾病的觀念即使在今天也都適用。
  • 關節置換需要什麼條件?關節置換手術哪種材料比較好?-健康百科
    關節置換需要什麼條件?關節置換手術哪種材料比較好?-健康百科[山東省立醫院袁林]世界人工關節及置換外科學始發於19世紀60年代,而我國人工關節及置換外科學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末。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