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踝置換和全膝蓋置換哪個好?人工關節置換什麼時候做合適?

2020-12-06 騰訊網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正在老年人中飆升,各大醫院骨科來做關節置換的患者絡繹不絕,最常見的主要是膝關節置換和髖關節置換。一提到關節置換術,很多患者「一怕痛,二怕死」,特別擔心手術帶來的各種副作用和併發症。山東省立醫院骨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袁林指出,不少患者因為對關節置換術的認識誤區,將手術一拖再拖,延誤了最佳的手術時機。

何時手術年齡並非關鍵

很多患者擔心,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通常只有10多年,過早做關節置換,到老年時可能得再次承受手術之苦。對此,袁林介紹,以前通常認為55歲以上的病人才適合做關節置換,如果關節磨損嚴重,50歲以上也可以。目前醫學共識認為,是否進行關節置換,關鍵不在於年齡,如果走路會劇痛,保守治療無效,就應該考慮關節置換手術。

目前,人工關節置換後通常可以使用20年以上。目前單髁膝關節置換術並非換掉整個膝關節,而是儘量保持原有的骨量,哪裡的軟骨磨爛了就換掉哪裡,利用股四頭肌保留技術,可以讓病人儘快恢復身體機能。不過,袁林指出,遺憾的是,現在單髁置換術和全膝置換術的比例約為1:10,很多病人在需要做單髁置換術時沒有及時治療,拖到最後只能做全膝置換。

傳統的關節置換術,病人在術後24-48小時要承受巨大的疼痛。目前「七彩虹雞尾酒鎮痛療法」,術中就將七種藥物聯合起來注射入關節囊中,術後還有靜脈用藥的止痛方法,可以讓病人術後疼痛評估在3分以下,大大降低疼痛感,術後最快2-6小時即可下地。

膝蓋疼痛要及早治療

袁林提醒,膝關節出現病損時,通常有個代償期,「一邊膝蓋疼痛一段時間後,人體會依賴另一條腿受力」,如果出現失代償,保守治療也沒有效果,就需要趁身體狀況還不錯時儘早手術。

通常膝關節置換手術一次只做單側,做雙側置換肺栓塞的感染率會上升很多,手術風險較大,病人恢復的速度也會減慢。一般老年患者膝關節磨損兩側都會發生,那麼手術應該挑選哪個膝蓋呢?

袁林介紹,醫生會從症狀本身,判斷哪邊腿的病情更重,其次參考哪邊腿的功能受限更明顯。「從醫學技術來講,老年人身上有各種毛病,做完單側後,另外一個膝蓋是不是要做?如果能保持日常生活狀態,可以採用保守治療的方式。即使要做另一邊膝蓋置換,也起碼要在手術3個月後。」患者需要了解的是,膝關節正常情況下屈伸度是135度,做全膝關節置換,屈的活動度只有120度,但是做單髁置換,活動度就會好很多。

人體膝蓋的承重能力在20歲時已經決定,如果體重控制不好,膝蓋的磨損就會加劇。

袁林建議,保養膝蓋,一是鍛鍊不要超負荷,如果發現關節出現腫脹,就要適當休息。踢球、跑馬拉松是最常見導致關節磨損的運動,對老年人來說,遊泳、散步更為適合;第二是注意飲食,避免攝入太多高熱量高能量的食物。「痛風的病人容易出現痛風膝,膝蓋軟骨被痛風石『吃掉』」。三是不能盲目補鈣。

現在人的生活方式,室外活動太少,室內活動太多,會影響關節代謝,出現骨量不足等現象,導致骨頭不夠硬,不耐磨,提前衰老。日常生活要多曬太陽,多跟大自然接觸,關節才能用得夠持久。年輕人不需要特別補鈣,太多補鈣反而容易導致其他營養成分吸收能力下降。50歲以後可以開始補鈣。另外,久站久坐都不利膝蓋血液循環,容易影響膝蓋健康。

相關焦點

  • 關節置換需要什麼條件?關節置換手術哪種材料比較好?-健康百科
    關節置換需要什麼條件?關節置換手術哪種材料比較好?-健康百科[山東省立醫院袁林]世界人工關節及置換外科學始發於19世紀60年代,而我國人工關節及置換外科學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末。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
  • 關節置換後能做磁共振檢查嗎?人工關節置換後能否做核磁共振?
    隨著關節置換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患者由於不同病因接受了該手術,其中膝關節置換和髖關節置換是人工關節置換術中最常見的兩類手術,其十年的成功率已經超過90%,更有80%以上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植入的假體長達20年以上,甚至伴隨其終生。除此以外,肩關節、肘關節、踝關節等關節置換也在不斷發展,取得了良好的中、長期結果。
  • 人工膝關節置換的長期效果如何?膝關節置換費用是多少?
    什麼是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所謂人工膝關節置換又稱膝關節表面置換術,百姓俗稱「換膝關節」,與口腔科醫生給破損的牙齒表面安裝牙套相似,用人工生物材料製作的假關節,通過精準的外科手術替換已經病廢的膝關節軟骨,從而達到消除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糾正畸形、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 贛州市人民醫院舉辦贛南首屆人工關節置換規範化培訓班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周建國報導:近日,由贛州市醫學會骨科分會主辦、贛州市人民醫院關節外科承辦的贛南首屆人工關節置換規範化培訓班圓滿落幕。贛州市衛健委醫學會主任陳東出席開班儀式並講話,贛州市人民醫院相關科室負責人及來自贛南各縣(市、區)醫院的100餘名骨科同仁集聚一堂,商榷規範贛南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技術標準,共商贛南骨科醫學發展大計。  本次培訓班邀請了國內著名關節外科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周殿閣教授前來授課。
  • 人工關節置換術是否有後遺症?如果有,可能會有什麼後遺症?
    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指用一定的金屬、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據人體關節的需要,來重新構造人工假體,通過外科技術將假體植入體內,替換掉嚴重患病的關節,並替其完成相應的功能。這樣一來,可以起到緩解患病關節疼痛感的作用,糾正原有的關節畸形,同時推動關節功能的恢復,使關節疼痛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目前,人工關節置換術最常見的兩個方向主要集中於膝關節置換和髖關節置換,其他關節的人工置換也提上日程。若問到人工關節置換術是否存在後遺症,答案是肯定的。
  • 人工膝關節置換後如何康復?做到這4點就夠了
    ,間隙變窄,關節就會出現明顯的疼痛,腫脹,關節的功能出現明顯的受限,有時候腿伸不直,走路的時候半佝僂著,蹲不下,這種情況就需要做人工膝關節置換,人工膝關節置換能非常有效的根除晚期什麼是人工膝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分單髁,全膝,鉸鏈膝關節置換,把股骨髁和脛骨平臺表面去掉大概一公分,置換脛骨平臺和股骨髁部這兩部分假體就是
  • 冰敷的妙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冰敷的打開方式
    「冰敷」一詞好懂,顧名思義,就是用冰的東西敷在腫痛的人體部位上,但冰敷卻不能為廣大患者所理解,特別是接受過人工全膝關節術的患者。對於絕大多數罹患膝關節疾病的患者,在術前常常接受的是要注意膝關節保暖,避免著涼的建議,怎麼術後就變成冰敷了呢?
  • 75歲搖滾巨星要做腳踝手術 1月曾置換膝蓋
    但是英國75歲的搖滾巨星洛·史都華爵士(Rod Stewart),卻要遭受這種劫難——已經在今年1月做過膝蓋置換手術的他,馬上就將再次接受腳踝手術。 「首先是我一輩子踢足球的膝蓋,我現在正因此遭受痛苦,我的膝蓋骨被置換過。」
  • 煙臺市牟平區中醫醫院骨二科成功完成首例旋轉鉸鏈式人工全膝關節...
    煙臺市牟平區中醫醫院骨二科成功完成首例旋轉鉸鏈式人工全膝關節置換!  水母網11月24日訊(通訊員 王盛賢)近日,煙臺市牟平區中醫醫院骨二科順利完成首例旋轉鉸鏈式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
  • 債權置換穩當嗎 究竟什麼是債權置換
    生活中,經常能夠遇到這樣的情況,如要不回工程款,一拖再拖,個人借款失聯或者是企業的集資出現了破產的現象等,像這樣的欠債要回來的概率是很低的,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進行債權置換,受到傳統債權置換模式的影響,很多人對債權置換持一種懷疑的態度,那債權置換穩當嗎?下面有小編來詳細介紹。
  • 北京和睦家醫院舉辦第三屆國際骨科研討會 現場直播髖關節置換
    術後假體的脫位率是3%,髖關節置換翻修手術術後假體脫位率是5%,人工關節置換後,患者兩腿長短差值超過1公分以上就會明顯影響生活質量。 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盤仲瑩介紹,曾在與一位外院專家溝通中了解到,在傳統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中,哪怕是豐富經驗的醫生,一般也僅能達到85%的準確性。就像4S店裡維修師傅的工作,雖能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但沒有專業儀器的輔助,修繕總不能盡善盡美。
  • 常見的人工關節材料總結
    常用的人工關節植入材料有:①金屬合金材料;②有機高分子材料;③陶瓷材料。常用的金屬可分為鈦基(鈦及鈦合金)、鈷基(鈷鉻、鈷鎳合金、鈷鉻鉬等)和鐵基(不鏽鋼)3類。常見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包括超高分子聚乙烯和高交聯聚乙烯。陶瓷材料分為氧化鋁陶瓷和氧化鋯陶瓷。
  • 跑步爬山真的會上膝蓋嗎?聽骨科專家講解關於膝蓋那些事兒
    對於這類疾病該如何治療,關節置換手術是否安全?如何保護膝蓋?1月15日,記者採訪了鄭州市骨科醫院關節病Ⅰ科副主任司文騰。近日,鄭州市骨科醫院來了一對年過七十的老夫妻,兩人都出現了膝關節疼痛、變形的情況,上下樓更是疼痛難忍。
  • 得了老花眼 四類人群可考慮置換人工晶體
    也就是通過手術置換老化的晶狀體,用一枚人工晶體來解決近視、散光、遠視、「老花」等眼部屈光問題。那麼,人工晶體放入眼內安全嗎,能用多久? 人工晶體其實是一個片狀的透明鏡片,目前,雙焦點人工晶體和三焦點人工晶體均可以解決老花眼的問題。以三焦點人工晶體為例,植入後可以同時具有遠、中、近三個焦點,以實現術後看遠、看中、看近的全程視力,不再需要眼鏡的協助。
  • 膝關節置換術後冰敷到底要多長時間?
    做過膝關節置換術的病友在住院期間,主管醫師和護士會叮囑在局部用冰袋外敷,有些叮囑需要冰敷48小時,有些叮囑需要一周,也有些主張做熱敷
  • 【臨床論著】固定平臺與旋轉平臺假體置換治療膝外翻畸形療效的比較研究
    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採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輕、中度膝外翻畸形患者203例,其中181例為初次置換,按納入及排除標準共168例(168膝)納入研究。男57例,女111例;年齡40~79歲,平均(59.3±7.2)歲。退變性骨關節炎153例,類風溼性關節炎15例。
  • 太好了,置換空間隨意換
    原因有兩點,一是她的全傷害易傷高,二是可以疊加。要知道牛下升滿級之後,擁有高達41%的全傷害,持續時間為5秒,冷卻時間為10秒。也就是說在所有戰鬥的過程當中有一半的時間都是有傷害加成的,這傷害比會心暴擊什麼的來得更加直接,而且是在有會心暴擊加成的情況下,依然有41%傷害的增幅效果。裝備這件聖痕之後,可能讓某些艦長體會到一種「傷害炸了」的感覺,所以說她人人都愛。
  • 53歲高校老師高度近視 醫生為她置換晶體幾分鐘變清晰
    近日,在李燦教授主刀下,王老師輕輕鬆鬆進行了白內障人工晶體置換手術,從此再也不用帶著厚厚的框架眼鏡,世界變得如此清晰!近日,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剛做完白內障人工晶體置換手術的王老師興奮地感嘆到。為什麼幾分鐘的手術就能有這樣的魔力?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什麼是高度近視?光在不同折射率的介質中傳導,會在界面發生偏折現象,物理上叫折射。
  • OrthAlign 最新髖|膝關節置換輔助定位系統
    OrthAlign產品OrthAlignPlus system日前通過FDA認證,該系統巴掌大小,是用於全髖置換(前入路及後入路)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過程中的一次性導航裝置。許多醫生提出將髖臼杯置於合適的外展及前傾角度會面臨許多挑戰,利用此導航系統可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改善全髖對線問題」,OrthAlign副總裁Nick說道。 對全髖置換手術來說,OrthAlignPlus 系統測量準確度為±3英寸,當測量臼杯植入器角度時至少95%可信度。
  • 血液置換能有效減輕炎症反應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5日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最新突破,美國科學家使用從健康小鼠身上獲得的全血,置換腦中風模型小鼠的血液,成功減輕了後者全身炎性反應。這一發現為醫學界提供了血液置換的重要信息,同時還能推動開發治療腦部疾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