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年,義大利學者皮亞齊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發現了穀神星(Ceres)。它是該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並且具有自身的引力。
長期以來,天文學界都認為穀神星是一個貧瘠的巖質矮行星。然而,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10日消息稱,最近一項重大探測任務的結果顯示,穀神星其實是一個海洋世界——其地表之下儲藏著海水。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發射的「黎明號」(Dawn)宇宙飛船已經捕捉到這顆行星表面的高解析度圖像,一組來自美國和歐洲的科學家對發回的圖像進行了分析。他們重點研究了形成於2000萬年前的歐卡託(Occator)隕石坑,並確定在其表面之下存在一個「巨型的鹽水儲藏庫」。
《自然·天文學》《自然·地球科學》和《自然·通訊》雜誌同日刊發的幾篇研究論文進一步闡明了這顆矮行星的狀況。利用紅外成像技術,研究人員發現了水鹽化合物的存在。儘管這種物質在海冰中很常見,但科學家尚未在地球之外觀測到過它的蹤跡。義大利國家天體研究所的Maria Cristina De Sanctis介紹說,氫鹽是穀神星曾經存在海水的鮮明跡象。她說:「我們現在可以斷定,穀神星是海洋世界,就像土星和木星的一部分衛星一樣。」
該研究小組表示,這些鹽沉積物似乎是在過去200萬年間積累起來的——這在宇宙時空中不過是一眨眼的功夫。因此,目前仍可能有鹽水從行星內部湧出來。De Sanctis認為,這一發現可能對未來的研究具有深遠的影響。她說:「在穀神星上發現的物質對於天體生物學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我們知道,這些礦物質對於孕育生命體是必不可少的。」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的Julie Castillo-Rogez在附呈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表示,氫鹽是水活動正在進行中的「確鑿證據」。她說:「附著在穀神星表面的這種物質並不穩定,它一定是最近才嵌入的。」
在另一篇論文中,美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歐託卡隕石坑的圖像,發現它的土丘和丘陵可能是由流星撞擊時,噴出的水凍結在其表面而形成的。該組論文的作者們表示,這個發現表明,這種水凍結過程「延伸到了地球和火星之外,並且在穀神星最近的地質學歷史時期很活躍」。
編譯:朱明逸 審稿:alone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 《自然·天文學》《自然·地球科學》和《自然·通訊》
期刊編號:2397-3366,1752-0894,2041-1723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08-dwarf-planet-ceres-ocean-world.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