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生不再唯手術論英雄

2021-01-09 大眾網

  南方日報訊 (見習記者/劉珊)1月8日,記者從深圳市衛健委獲悉,近日《深圳市全科醫師管理辦法》印發,為全科醫生劃定了職業「跑道」,執業管理、繼續教育、能力考核、職稱評審等都將有獨立體系。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辦法將於2月1日正式實施,適用於在深圳市社區健康服務機構執業的全科醫師(含中醫全科醫師),在其他醫療機構執業的全科醫師參照執行。

  打破考核「窄」傳統

  全科醫生作為國內新興的一個醫生類別,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近年來,全科醫生們遇到一個共同困境:做得很寬,考核很窄。

  目前,深圳全市共有註冊全科醫師5378人,其中,在社康中心執業的全科醫師有4378人。

  一直以來,我國對全科醫生的考核都是沿用專科醫生的辦法,只比專科能力,對居民的健康管理卻不在考核範圍之內。

  「我們還尚未建立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全科醫生繼續教育和專業技術能力評價制度。」深圳市衛健委體制改革和基層健康處處長李創指出,目前,全科醫師執業註冊後,對其繼續教育、能力評價方面的管理工作跟不上,激勵約束不強。

  「評審職稱時,全科醫師也是以看病為主,其承擔的居民健康管理服務工作卻沒有考慮在內,這樣很難引導全科醫師持續提升職業發展和居民健康管理水平。」李創認為。

  據介紹,這是國內首部全科醫師管理辦法,深圳將在全國率先組織成立全科醫學專家委員會,為全科醫師發展做好「頂層設計」。

  根據辦法,深圳改革全科醫師的崗位管理和績效考核內容,除了完成基本醫療服務的數量與質量,還納入健康管理服務範圍的居民數量與健康管理質量、完成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數量與質量、服務對象的滿意度等,讓全科醫師不唯看大病、做手術論英雄。社區健康服務機構及其舉辦醫院將根據全科醫師績效考核結果核定其薪酬。

  此外,辦法也建立了全科醫師專業技術能力評價體系,明確了3大方面共15個指標。除了完成診療工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居民健康管理外,還加入了全科醫師開展科研、教學、參與全科醫學管理事務、開展全科醫學管理服務創新項目等指標,引導全科醫師不斷提升職業能力。

  投訴多將影響信用管理記錄

  深圳市衛生健康部門將建設全科醫師執業管理信息化平臺,建立全科醫師執業全周期的個人執業管理電子檔案,並建立完善全科醫師信用監管制度,不履行健康管理服務職責,情節嚴重的,將納入其信用管理記錄。

  對長期紮根基層、作出突出貢獻的全科醫師,給予表彰獎勵,在推薦醫療衛生人員享受各級政府特殊津貼和各級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優秀共產黨員等評選中,在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推薦或者評選全科醫師。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盧祖洵認為,《深圳市全科醫師管理辦法》充分考慮了執業註冊與執業管理、能力建設與繼續教育、職稱評審與能力評價、執業檔案、監督管理等多個方面,為深圳市加強全科醫師隊伍建設與管理,促進全科醫師持續提升專業素養和技術能力提供了依據。

相關焦點

  • 不唯「手術」論英雄,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
    近日,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印發了《深圳市全科醫師管理辦法》,為全科醫生劃定了自己的職業「跑道」,執業管理、繼續教育、能力考核、職稱評審等都有獨立的體系,成為國內首創。打破全科醫師發展「短板」我國全科醫學發展起步晚,全科醫師短缺,全科醫師管理制度不健全。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全科醫生單獨評價
    小邱是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大浪社康中心的一名全科醫生,除了看病,解決居民的「頭痛腦熱」、發現危急重症及時轉診之外,她還要承擔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老年健康體檢、慢病管理等基本公衛工作和提供家庭醫生服務。全科醫生的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作為國內新興的一個醫生類別,全科醫生的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換句話說,只要是跟居民健康有關的事,他們都要關。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全科醫生有了獨立評價體系
    作為國內新興的一個醫生類別,全科醫生的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除了要治病,還要管好居民健康,做好公共衛生服務。但全科醫生的考核一直沿用專科醫生的老辦法,這讓全科醫生感覺很「受傷」。這樣的困境,即將在深圳率先破局。
  • 衛計委:基層全科醫生職稱不再唯英文和論文為評審標準
    中國網1月25日訊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曾益新指出,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全科醫生崗位的吸引力不足,《意見》將著眼於解決這一問題。
  • 一個全科醫生的「功能醫學」觀
    一個全科醫生的「功能醫學」觀——專訪博鰲一齡生命養護科學研究中心學術研究處特聘全科專家張維本教授紀要發布時間: 2019-01-16 09:52:17   |  來源: 中國網健康   |  責任編輯: 張豐
  • 缺醫生、「唯論文論」……這些痼疾能否被破解?
    原標題:缺醫生、「唯論文論」……這些痼疾能否被破解?——透視《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記者屈婷、林苗苗)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是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根基工作。 在諸多改革新舉措下,缺醫生、「唯論文論」……這些長期困擾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痼疾能否被破解? 扭轉「重治輕防」 全科醫生和公衛人才成為重點 我國現有30多萬名全科醫生,11.5萬名公共衛生醫師。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下,基層醫療衛生防治能力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顯現人才「短板」。
  • 全科醫生真的不如專科醫生嗎?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全科醫生的學習當中,為基層醫療貢獻一份力量,使基層醫療體系的建設更加完善。 近年來,全科醫生的概念在各種報導中被不斷提及。但大多數人都不明白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的區別,為什麼要鼓勵大家先去全科醫生處就診,難道不是專科醫生更加專業嗎?
  • 營造全社會尊重關心全科醫生的氛圍
    營造全社會尊重關心全科醫生的氛圍——專訪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全科醫學,這一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才從國外引入的概念,隨著我國家庭醫生制度的逐步推進,居民對全科醫生的接觸和了解也與日俱增。但是,全科醫生的經濟和社會地位還沒有得到足夠提升。就此,記者專訪了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
  • 醫學生注意,全科醫生規培這三點,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全科規培全稱是全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同其他臨床專業的規培一樣,培訓時間為36個月。是國家為了發展基層醫療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建設未來醫共體的關鍵性計劃。由於目前國家對全科醫生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全科和兒科一起成為了規培專業中的緊缺專業。
  • 內蒙古衛健委明確 符合這5種情況可轉全科醫生
    醫藥網1月7日訊 隨著國家到地方近年來對全科醫生重視培養和使用,全科醫生地位及待遇逐年提高。不少基層醫生表示,如何才能註冊或加注全科醫學專業呢?註冊對象:須取得臨床類別執業(助理)醫師資格《通知》提出,本次註冊對象為在培訓基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蘇木鄉鎮衛生院、嘎查村衛生室、監管戒毒場所醫療機構)和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學院所在醫療機構從事全科醫療工作、符合全科醫生執業條件且取得臨床類別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明確!
  • 我國半數專科醫生將接受轉崗培訓 成為全科醫生
    本報訊 (記者李莉)在昨天舉行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全科醫學教育研究會成立儀式上,記者了解到,未來幾年內,我國目前的專科醫生將有50%要通過轉崗培訓成為全科醫生。  隨著我國老齡化加速,相應的醫學模式和疾病譜都發生了變化,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越來越高。
  • 全科醫生是幹嘛的?前景如何,快來看看吧!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全科醫生是幹嘛的,甚至連全科醫生這個職業都沒有聽說過。但是,隨著我國經濟水平越來越發達,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之際,全科醫生所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且強烈。近些年來,國家也逐步地重視全科醫療的發展,給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很多政策性的支持和鼓勵。並且也頒布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去大力培養全科醫生,比如廣受社會關注的臨床醫學定向生項目便是其中的傑作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都有數萬名全科醫生走向醫療崗位,為基層衛生的建設添磚加瓦。
  • 廣東160名主治醫師集訓,將作為全科醫生講師帶教社區醫生
    當前,「全科醫生」(也叫家庭醫生)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201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提出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按照《意見》提出的目標計算,到2030年我國應有全科醫生近70萬。
  • 解讀《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
    2019年3月22日,太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並政辦發〔2019〕13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就健全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和創新全科醫生使用激勵機製作出重要部署。
  • 【音頻解讀】《廣州市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實施...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全科醫生隊伍建設,2011年、2018年分別出臺了《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廣東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全科醫生隊伍建設,2012年、2018年分別出臺了《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實施意見》《廣東省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實施方案》。
  • 看眼病不知道掛啥科? 可先找全科門診「把脈」
    今起,眼視光醫院全國首推眼科醫院全科門診醫療新模式,患者在全科門診享受一站式眼部檢查服務後,醫生對其眼部疾病初診後分類,若為普通眼疾,全科門診直接給予診治;疑難雜症則轉診給對口的專科診室或名醫團隊做進一步治療。  每天30%的初診患者不知道掛哪科  眼視光醫院目前有16個專科門診,前段時間又推出了12支名醫團隊的診療模式。
  • ICL近視手術全知道,術前術中術後全攻略
    全飛秒等雷射手術,是治療近視的首選術式,但有一部分人,因為角膜太薄,度數太高,做雷射角膜切削類的減法手術可能會存在隱患,這時,ICL植入術便成為更好的選擇。ICL植入術過程比較簡單,只需要在角膜邊緣做一個微小切口,然後將ICL裝到後房的晶體前面就可以,不需要切削角膜。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深圳1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 記者 劉芳)1月8日,記者從深圳市衛健委獲悉,深圳衛健部門近日印發了《深圳市全科醫師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為全科醫生劃定了自己的職業「跑道」,執業管理、繼續教育、能力考核、職稱評審等都有獨立的體系,成為國內首部全科醫師管理辦法。
  • 基層全科醫生與導師「結對子」 發揮「頭雁」作用提升基層醫院診療...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基層骨幹全科醫生與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醫生自由「結對子」,兩級導師製做「一對一」教學,將利用三年時間進行學習,提高基層全科醫生的業務能力。
  • 職稱不再「唯論文」 手握500篇SCI論文網紅教授咋看?
    原標題:高校教師職稱不再「唯論文」,手握500餘篇SCI論文的網紅教授怎麼看?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日前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