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生真的不如專科醫生嗎?

2020-11-23 騰訊網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全科醫生的學習當中,為基層醫療貢獻一份力量,使基層醫療體系的建設更加完善。

近年來,全科醫生的概念在各種報導中被不斷提及。但大多數人都不明白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的區別,為什麼要鼓勵大家先去全科醫生處就診,難道不是專科醫生更加專業嗎?

實際上,對於大多數小病來說,人們需要的其實不是大醫院和醫療專家,而是身邊的全科醫生。合格的全科醫生能夠解決患者80%以上的健康問題;遇到複雜嚴重的疾病,全科醫生也可以及時進行判斷並轉診,避免病人盲目地選擇科室。

然而,就目前而言,全科醫生在國內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全科醫生數量少、待遇低、社會認知度不高,缺乏社會認同。很多人都對全科醫生不甚了解、不太信任。

但是,全科醫生真的不如專科醫生嗎?

全科醫生也被稱為家庭醫生,提供全科醫療的衛生服務。全科醫生一般是以門診的形式處理常見病、多發病及一般疾病的多面手。相較於專科醫生,我們通常見到的全科醫生往往集中在社區醫院內。因具有獨特技能和知識,使全科醫生有資格向家庭的每個成員提供連續性和綜合性的醫療,照顧、健康維持和預防等衛生服務。

全科醫生概念的興起源於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城鄉居民對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增加;工業化,城鎮化和生態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健康的因素的增多;人口老齡化和疾病的發展與變化也對醫療衛生服務提出新的要求——建立全科醫生制度,以保障和改善城鄉居民健康。

而我國對於全科醫生的培訓起步較晚,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的社區衛生服務逐漸興起,對社區全科醫生的培訓才逐漸成為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於全科醫生的培養方案,我們其實可以

藉助美國的培養制度來進行思考。

在美國,全科醫生會對患者的疾病和傷勢進行初步診斷,因此全科醫生也被稱為患者的初級保健醫生。當人們患感冒或出現慢性健康問題時,患者往往會先尋求全科醫生的診斷。如果患者希望能尋求專科醫生的幫助,他們也通常需要從全科醫生那裡進行轉診。可如果患者有危及生命的問題,患者可以跳過全科醫生的診斷,直接去急診室就診。

合格的全科醫生可以解決九成患者的醫療問題,只有一成患者需要轉到大醫院治療。全科醫生同時承擔首診、分診、雙向轉診職責,與醫院緊密協作,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居民健康。

美國對於全科醫生的培養非常嚴謹,不僅需要學歷上的深入學習,也需要通過考試獲得證書,進行面試並通過後方可持證上崗。那麼,想成為全科醫生需要經歷哪些過程呢?

1

獲得一個醫學院的學位

如果你的本科是其他專業,但對醫學有著一腔熱血,那麼美國醫學院還是願意為你敞開大門的。

美國醫學院對全科醫生的本科背景並沒有嚴格限制,往往只對學生有化學和生物學分的要求。如果本科沒有相關學分,一些醫學院也會開設醫學預科課程,幫助這些有抱負成為醫生的學生提前進行專業醫學領域的學習。

聽上去,人人皆有可能是不是?但這只是初步的背景要求,醫學院考核是非常嚴格的。

醫學院會綜合考量學生在本科階段的課業成績,從而考慮是否錄取,畢竟完成醫學院的學習並不容易。因此,申請人在完成本科學習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提高自身學歷。一些人甚至會先選擇獲得碩士學位,以增加他們被錄取的機會。

而且,所有申請醫學院的申請者都需要參加MCAT(醫學院入學考試)並進行面試。只有通過考試並且面試成功的候選人才有可能被醫學院錄取。當然如果申請人有醫療行業的工作經驗(可以是在醫療機構實習或進行志願工作),這也會有所幫助。

如果把本科學習和醫學院的課程結合起來,這些課程往往會持續7年,甚至更久。

2

進入醫學院並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一旦學生進入醫學院,前兩年要進行課堂學習和實驗室工作。課程內容包括生物化學、藥理學、醫學倫理學等等。學生還要學習如何為患者進行檢查、完成疾病的診斷。醫學院的最後兩年允許學生在實際的醫院或臨床環境中,在醫生的監督下為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在輪轉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將理論應用於實踐。

畢業生還需要完成一個為期三年的實習項目。這包括以住院醫生的身份在醫院或診所工作。畢業生從醫學院畢業後將被授予醫學博士(M.D.)或骨科博士(D.O.)學位。

3

畢業後,還需要獲得「全科醫生許可/認證」

以全科醫生的身份執業需要獲得國家執照。然而,這隻有在完成醫學院和住院實習項目後才能實現。

美國每個州都都有自己的規定,但都要求醫學生通過執照考試,才成為一名全科醫生。每個國家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有些國家的規定較為寬泛,有的國家則非常嚴格,其中一些要求包括背景調查和獲得繼續教育學分。在獲得州執照之前,全科醫生必須在美國醫學執照考試(USMLE)中取得及格分數。

對於希望提高其資歷的全科醫生來說,是可自選獲得委員會認證的,這是一種證明更高專業水平的方法。美國醫學專業委員會頒發普通醫學和家庭醫學證書。為了達到這兩種目的,每個考試都需要通過分數,在住院實習項目方面也可能有特定的要求。

總體來講,美國對全科醫生的培養和專科醫生並無差異。而相較於美國,目前中國全科醫生的培養制度還處於雛形階段,很難吸引到優秀人才的加入。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全科醫生的學習當中,為基層醫療貢獻一份力量,使基層醫療體系的建設更加完善。

願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專業方便的醫療服務。

本文來源:小麥讀書

責任編輯:茜茜

版權申明

相關焦點

  • 我國半數專科醫生將接受轉崗培訓 成為全科醫生
    本報訊 (記者李莉)在昨天舉行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全科醫學教育研究會成立儀式上,記者了解到,未來幾年內,我國目前的專科醫生將有50%要通過轉崗培訓成為全科醫生。  隨著我國老齡化加速,相應的醫學模式和疾病譜都發生了變化,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越來越高。
  • 營造全社會尊重關心全科醫生的氛圍
    記者:在一些居民的眼中,家門口的全科醫生不如大醫院的專科醫生讓他們「仰視」;甚至,有些專科醫生也存在有些瞧不上全科醫生的誤區。對此,您怎麼看呢?曾益新:相對於大醫院的專科醫生,全科醫生在有些國家和地區又稱為家庭醫生,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並為個人和家庭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和個性化的醫療衛生服務,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但是,服務於基層並不代表全科醫生知識結構和專業素養不如專科醫生。
  • 全科醫生是幹嘛的?前景如何,快來看看吧!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全科醫生是幹嘛的,甚至連全科醫生這個職業都沒有聽說過。但是,隨著我國經濟水平越來越發達,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之際,全科醫生所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且強烈。全科醫生:顧名思義,它不同於專科醫生,注重一個『全』字,它主要是從多方面來看待疾病,從診斷、治療、預防、康復、保健等多個角度來為病人提供服務。而通常我們所接觸到的都是專科醫生,比如消化內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等等專科行業。這些專科醫生,他們就只是在自己的細分領域為患者提供診斷和治療。
  • 專科與全科哪個更有前途?基層執業的醫生該怎麼選?遵循這些原則
    全科醫生在目前符合基層所大力提倡的發展趨勢,而專科可以憑藉一技之長,發揮特色優勢以打開局面,可以說是各有各的優勢,那麼在基層執業的醫生,究竟應該選擇全科還是專科?他們的全科資質獲取更加簡單:只要憑藉手中的鄉村醫生執業證書,經過縣級以上的衛生主管部門主辦的研修班學習,通過全科資質考核後,就可以得到全科醫生資格證書,從而在基層從事全科診療的工作。從實用性上來講,這類醫生的執業權限甚至超過了執業(助理)醫師。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全科醫生單獨評價
    小邱是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大浪社康中心的一名全科醫生,除了看病,解決居民的「頭痛腦熱」、發現危急重症及時轉診之外,她還要承擔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老年健康體檢、慢病管理等基本公衛工作和提供家庭醫生服務。全科醫生的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作為國內新興的一個醫生類別,全科醫生的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換句話說,只要是跟居民健康有關的事,他們都要關。
  • 全科醫生不再唯手術論英雄
    南方日報訊 (見習記者/劉珊)1月8日,記者從深圳市衛健委獲悉,近日《深圳市全科醫師管理辦法》印發,為全科醫生劃定了職業「跑道」,執業管理、繼續教育、能力考核、職稱評審等都將有獨立體系。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 廣東160名主治醫師集訓,將作為全科醫生講師帶教社區醫生
    當前,「全科醫生」(也叫家庭醫生)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201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提出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按照《意見》提出的目標計算,到2030年我國應有全科醫生近70萬。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全科醫生有了獨立評價體系
    作為國內新興的一個醫生類別,全科醫生的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除了要治病,還要管好居民健康,做好公共衛生服務。但全科醫生的考核一直沿用專科醫生的老辦法,這讓全科醫生感覺很「受傷」。這樣的困境,即將在深圳率先破局。
  • 急診科醫生什麼病都會看,是不是比專科醫生水平高?
    急診科醫生每天能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和事。在普通人眼裡,急診科醫生是很厲害的,什麼都要會,什麼病都能看,感覺很神。但是,你知道嗎?事實和你想的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很多醫生心中都有一條默認的鄙視鏈,越專的科室,越覺得上檔次。比如外科體系裡中,腦外、心臟外科就顯得比較高大上。
  • 內蒙古衛健委明確 符合這5種情況可轉全科醫生
    醫藥網1月7日訊 隨著國家到地方近年來對全科醫生重視培養和使用,全科醫生地位及待遇逐年提高。不少基層醫生表示,如何才能註冊或加注全科醫學專業呢?註冊對象:須取得臨床類別執業(助理)醫師資格《通知》提出,本次註冊對象為在培訓基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蘇木鄉鎮衛生院、嘎查村衛生室、監管戒毒場所醫療機構)和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學院所在醫療機構從事全科醫療工作、符合全科醫生執業條件且取得臨床類別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明確!
  • 衛計委:基層全科醫生職稱不再唯英文和論文為評審標準
    中國網1月25日訊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曾益新指出,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全科醫生崗位的吸引力不足,《意見》將著眼於解決這一問題。
  • 做全科or強專科?基層醫療走到了十字路口
    劉利群強調,基層醫療在發展全科的同時,也可以嘗試進行適宜基層的專科建設。改善服務環境 提升患者信任度很少會有人否認改善一家醫院服務環境的重要性。對於基層醫療機構來說,溫馨的環境不僅給予患者最直接的舒適感,更能增強信任程度,從而提高醫療機構利用率。
  • 不唯「手術」論英雄,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
    近日,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印發了《深圳市全科醫師管理辦法》,為全科醫生劃定了自己的職業「跑道」,執業管理、繼續教育、能力考核、職稱評審等都有獨立的體系,成為國內首創。打破全科醫師發展「短板」我國全科醫學發展起步晚,全科醫師短缺,全科醫師管理制度不健全。
  • 掛一個號可看多種病 武漢三甲醫院興起全科醫學門診
    猶豫間,一位朋友向她推薦了武漢市第三醫院全科醫學科門診,一個「明明不舒服又不曉得是麼毛病,就可以讓他們幫你查找原因,而後對症治療」的新科室。在那裡,經過全面檢查,醫生判斷王婆婆患上了亞急性甲狀腺炎。診斷清楚後,全科醫學科請來該院內分泌專科的專家來為王婆婆會診,並認真執行這位專家給出的治療建議,王婆婆的症狀很快得到緩解。
  • 【開明e講堂】李琰華:「霸王級」寒潮來襲,全科醫生提醒咱們杭州...
    李琰華主任說:「此次寒潮來臨之前,全科醫生就「治未病」的原則,提早為民眾提供科學實用的意見。這也是全科醫學的核心所在,它提供以預防為導向的健康照顧,擁有方便、周全、連續的醫療保健服務形式,是老百姓自我保健的好管家。在老百姓遇到不能解決的健康問題時,全科醫生都可給予幫助和答疑。」
  • 解讀《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
    2019年3月22日,太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並政辦發〔2019〕13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就健全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和創新全科醫生使用激勵機製作出重要部署。
  • 【音頻解讀】《廣州市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實施...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全科醫生隊伍建設,2011年、2018年分別出臺了《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廣東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全科醫生隊伍建設,2012年、2018年分別出臺了《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實施意見》《廣東省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實施方案》。
  • 社區全科連鎖診所「呂醫生」獲千萬元級A輪融資,要在3年內布局200...
    36氪獲悉,坐標成都的社區全科連鎖診所呂醫生已完成A輪千萬級戰略融資,資方為通淇高投股權投資基金(通江投資集團與湖北高投產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 據呂醫生總經理王文騁介紹,本輪融資後,未來3年會在成都布局200家直營社區全科診所;另外,還會開展健康管理服務,並著手布局醫療大數據。
  • 看眼病不知道掛啥科? 可先找全科門診「把脈」
    今起,眼視光醫院全國首推眼科醫院全科門診醫療新模式,患者在全科門診享受一站式眼部檢查服務後,醫生對其眼部疾病初診後分類,若為普通眼疾,全科門診直接給予診治;疑難雜症則轉診給對口的專科診室或名醫團隊做進一步治療。  每天30%的初診患者不知道掛哪科  眼視光醫院目前有16個專科門診,前段時間又推出了12支名醫團隊的診療模式。
  • 想當醫生,新高考如何選科?兩種選科模式對待物理的態度千差萬別
    山東實行的是3+3政策,而不是第三批省份的3+1+2政策,如果這種政策,不選物理,基本就和醫生這個職業絕緣了,因為95%以上的臨床和口腔都是首選科目必須是物理。但是在山東就不一樣,如果你的物理真的很差,避開物理,卻依然有很大的報考臨床和口腔的機會。具體如何選,看下面高考科代表的方法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