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執業的醫生,大部分是僅憑藉著一張鄉醫證執業的,所註冊的診療範圍也大多是預防接種、全科診療,也有的是中醫或者中西醫結合。全科醫生在目前符合基層所大力提倡的發展趨勢,而專科可以憑藉一技之長,發揮特色優勢以打開局面,可以說是各有各的優勢,那麼在基層執業的醫生,究竟應該選擇全科還是專科?

首選來講,大多數基層所謂的全科醫生,與廣義上的全科醫生是有區別的。他們的全科資質獲取更加簡單:只要憑藉手中的鄉村醫生執業證書,經過縣級以上的衛生主管部門主辦的研修班學習,通過全科資質考核後,就可以得到全科醫生資格證書,從而在基層從事全科診療的工作。從實用性上來講,這類醫生的執業權限甚至超過了執業(助理)醫師。

通常來講,想要成為全科醫生,只有具備了執業醫師的資質,再經過規範的轉崗進修後,才能成為正規的全科醫生。因此根據政策規定上來解釋,擁有鄉村醫生證的基層醫生,即使是通過考核取得了全科醫生資格證,依舊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全科醫生,之所以在當下放寬條件,只是一個短暫的過渡期,所以只具備鄉村醫生執業證書的注意了。
其次,以現在的全科醫生數量配備,是遠遠不能滿足群眾健康需求的,按照國家規定的每萬名居民配備2到3名全科醫生,現階段的缺口還十分巨大,因此相關性的扶持政策還在進一步落實。
不過在基層凡是將衛生事業做得風風火火的,往往不是全科,而是有特色的專科診療,他們憑藉著家傳或自學的途徑,掌握了專業的一技之長,在某些領域的造詣非同一般,所在診所長期處於門庭若市的狀態,所以這類人士不願轉型全科也就在常理之中了。

最後,建議廣大的基層醫生,不要好高騖遠,結合自身情況出發,才是最為實際的。不管是選擇全科還是專科,都需要過硬的技術作為支撐,才能做得風聲水起,如果既不全面,又不精通,那麼無論是做全科還是專科,都不會有好的發展。
如果想要做好全科診療,就必須掌握全面的技術,不一定要門門精通,但一定要都有所涉獵,做到遊刃有餘,這樣才有前途;做專科,那就必須對某個或某些疾病精通,做到與眾不同,出奇制勝,才能包攬十裡八鄉的患者。

其實從衛生行業的本質來看,能夠治好病的醫生才是最受歡迎的,對於廣大基礎偏弱的基層醫生來說,能夠做好專業特色就已經十分不易,而這也是未來想要全方位發展的基礎。河南國醫醫學研究院表示,發展特色的專科診療,不僅需要醫者本身具備過硬技術,政策的支持也很有必要。比如已經成功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醫技術,均已得到各項政策的扶持,在傳承與弘揚方面具備了明顯優勢,而這造福了更多的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