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fMRI能夠閱讀人的思想

2021-01-12 生物谷

通過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研究人員報導說他們向著製造思想閱讀機器邁出了第一步。

通過使用fMRI掃描觀察受試者大腦血流來測繪大腦活動,倫敦大學學院(UCL; UK) 的科學家能夠說出受試者是否正在思考,甚至在其本人不知道的情況之下。在參加實驗者觀察計算機屏幕上不同物體歪向右側或者左側的時候,UCL科學家評估視覺皮層的大腦活動。兩秒中的大腦活動檢測已經足以讓科學家預測出志願者正在觀看的歪向一側的物體,其準確性高達80%。

即使當這些物體被偽裝讓志願者無法看見,他們的大腦活動仍然可以被用於預測這些物體是否存在,提示大腦潛意識機制能夠記錄這些物體。從被測試者的大腦活動中,研究人員可以比其本人更多地知道他看見了什麼。這項研究結果報導在2005年4月25日的《自然神經科學》期刊之上。

UCL的研究人員Geraint Rees 說:「這是邁向能夠閱讀某人思想的第一步。如果我們的研究方法能夠被擴大,那樣只要從某人大腦活動中就可以預測某人正在想什麼或者看見了什麼。總體而言,這項技術能夠用於諸如測謊器之類的東西,但是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我們必須要搞清楚哪一個區域能夠預測某人在撒謊。這也許與視覺皮層不同,可能不會產生足夠強烈的信號。測謊器同時必須能夠在不同測試者中使用,我們目前只是根據單個測試者的大腦活動進行預測。」

這些研究人員報導他們下一步將研究大腦活動是否能夠被用於預測在時間變化時候的意識改變。
 
Reading Minds with fMRI
 
By utiliz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researchers reported that they have made the first steps towards constructing a mind-reading device.

By plotting brain activity by looking at blood flow in the study participants』 brains on fMRI scans, scientists at th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UK) could tell what a person was thinking, even when the individual was not conscious of it themselves. The UCL scientists assessed brain activity in the visual cortex while the participants viewed different objects slanted to the right or left on a computer screen. One two-second measurement of brain activity was sufficient for scientists to predict with 80% accuracy which of the two slanted objects the volunteers were seeing.

Even when objects were disguised to appear invisible to the volunteer, their brain activity could still be used to predict which of the objects was present, suggesting that unconscious mechanisms in the brain were documenting the object. The researchers could tell more about what had been shown to the individuals from their brain activity then the individuals themselves. The study was published in the April 25, 2005, issue of the journal Nature Neuroscience.

「This is the first basic step to reading somebody’s mind. If our approach could be expanded upon, it might be possible to predict what someone was thinking or seeing from their brain activity alone,」 said UCL researcher, Dr. Geraint Rees. 「In principle, the technique could be applied to a device such as a lie detector but much more research would be needed. You would need to explore which regions of the brain might predict whether someone was lying. These could be very different to the visual cortex and might not carry strong enough signals. A lie detector would also need to generalize across subjects, whereas we were basing our predictions on the brain activity of each individual.」

The researchers reported that their next step is to explore whether brain activity can be used to forecast how consciousness changes over time.

/**/

---本文由美迪醫療網成揚編譯  

相關焦點

  • 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學習資源匯總
    前一段時間,由於編者精力和能力有限,於是本公眾號招聘志願者協助幫忙收集一些資源,很感謝這些報名的勇士,給你們鼓掌,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為創造更好的公眾號一起努力。本期由陳堯和江蘇師大李學召合作完成,感謝兩位的辛苦付出,各位看官可以再文章底部讚賞他們。
  • EEG-fMRI 融合技術
    Methods for simultaneous eeg-fmri: an introductory review.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2(18), 6053-6060.
  • 閱讀技巧:怎樣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目的。我們要歸納中心思想,首先必須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從審讀題目、開頭、結尾、重點段落、議論部分、考題中的提示等方面入手來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那麼,我們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呢?
  • EEG vs MRI vs fMRI vs fNIRS簡介
    這種結構信息可用於確定某些大腦區域的大小如何在人與人之間進行比較或者特定大腦(例如腫瘤)是否存在異常。MRI如何工作?MRI是一種複雜的成像方法,在這,我們會進行簡單的概述。顧名思義,磁鐵是磁共振成像的核心,但強度要高的多-比普通冰箱磁鐵強約1000至3,000倍。
  •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題,概括主要內容與中心思想的答題要點
    涉及現代文閱讀理解,接觸到的文章,也更為廣泛。小說、散文、議論文,說明文將是主要的考查文體。而無論是何種文體,現代文閱讀主要還是講述一件事的文章佔據多數。面對此類閱讀題,無論考查什麼樣的知識點與類型。我們在閱讀時就要養成一個思維習慣:無論考題怎麼出,首先要搞清楚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概括主要內容或者說,閱讀一篇文章時,我們就要不停地問自己: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作者想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當我們搞清楚了這樣的問題。面對閱讀題中大部分的思考題,就可以有一個「主線」。
  • 閻克文:中國思想界對韋伯思想有哪些誤讀?
    儘管馬克斯·韋伯在中國思想界影響深遠,但目前市面上韋伯的中文譯本質量參差不齊,譯者對韋伯相對欠缺了解。這種跨文化交流的誤解是如何產生的?新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浙江大學兼任教授、《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經濟與社會》的譯者閻克文。他認為,韋伯的中國研究透過二手資料進行,使用材料上存在問題,但一些中國學者對於韋伯的理解同樣存在牽強附會的情況。
  • 如何閱讀(正確有效的讀書)
    ,如果學習中感覺自己輕鬆和舒服那你就是在重複以前的行為和沒有認真思考和專注,學習閱讀的目的是成為更好的人,不斷的挑戰自己,在挑戰中不斷完善自己:人總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自己的潛力。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索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四個層次是逐漸提升相互轉換:先來看第一個基礎閱讀:這個層次很簡單就是最基礎的認識字和理解各種字體通過排列組合不同的詞語理解所其中的意思,是有自己的閱讀基礎的雖然不是太多但還是自己讀過一些書的,能夠清楚作者寫的文字所表達和想要說什麼的。
  • 由淺閱讀、泛閱讀走向深閱讀
    一個真正喜歡文學和閱讀的人,總會在文本細節感受到情感和思想的共鳴。圖為書店文學書櫃。高建業攝/光明圖片【經典書,細細讀,讀出海底萬丈波】美國學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將閱讀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三個層次,並明確指出,沒有經過分析閱讀,就沒法理解一本書。這裡說的「分析閱讀」,實質是文本細讀。
  • 閱讀點《做人的基石》圖書系列最新發布,孔子八大德育思想匯聚奇幻...
    (閱讀點訊)近百年來,隨著大量西方外來文化的流入,不少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思想價值逐漸式微,被人們所忽視。再有當今資訊網絡之發達,令人難以建立「人」與「人」之間真切的關係,長遠地會影響孩子們的思想和德育思維的建立,妨礙一些美好的人格地建構。繼之前與國際培幼會合作推出《孩子是百寶箱We Are Children Treasure Box》圖書系列後,閱讀點? (ReadingMile?)
  • 專家:思想史能夠保存哲學上的「瀕危物種」(圖)
    第二,思想史學家們有責任成為那些不再能代表其領域前沿的過時思想的貯存庫。以法蘭克福學派為例,在我剛開始研究其歷史的1960年代,美國的哲學系裡幾乎沒有什麼人對黑格爾左派代表的思想傳統感興趣。在那時候,分析哲學是主流。今天,情況已經有了一些變化,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思想史讓人們在時代變化後有了重新發現這些思想的可能。
  • 案頭書|張翼:這三本書的閱讀,能夠豐富我們對國情的了解
    以下三本書的閱讀,能夠豐富我們對國情的了解,在洞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更好地落實新發展階段的現代化「兩步走」戰略。在社會史中體驗中國巨變李培林先生的《社會學與中國社會巨變》,從社會學視角,上承傳統文化之根,下接現代化以來中國之激蕩應對,將西方社會學的起源與中國社會思想家之深思結合在一起,系統思考一門學科與一個時代的發展,扁平化壓縮式地將西人與東方的智慧糅合在各期歷史交匯點上,展示韋伯、涂爾幹、斯賓塞、嚴復、康有為、梁啓超、梁漱溟、費孝通等人的觀點,由此拉開巨變的思想大幕,讓讀者感受西學東漸與東學復興中的碰撞
  • 精華液怎麼使用,能夠疊加使用嗎?
    第一、不同精華能否疊加使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疊加使用的,但是有一些比較典型的情況需要具體的來分析。生物活性成分類精華如EGF,FGF,他們對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是非常敏感的,最好不要疊加其他的精華,一起來使用,尤其是高濃度精華,以免失效,所以需要說明的就是,中國國家藥監局在2019年1月8日,以問答的形式明確化妝品不能使用,EGF。但是在美國,歐洲日本可以使用。
  • 人的思想是受限的
    人是地球上智商最高的動物,但是在不就的將來,人類將被人工智慧所代替。但代替不是完完全全的整個代替,而是思想的代替。無可否認,我們比目前電腦聰明,人類製造了電腦。但是我們學習的能力,和運用大腦的能力是不如人工智慧的,他們反映,輸入後的知識而反饋出來的速度,是人類跟不上的。但是目前來說,它們的思想技術是受限的。因為人類的思想也是受限的。
  • 《哲學思考:思想史上的偉大論辯》:閱讀偉大的書籍
    (還會有一些簡短的章節談到兩位偉大的中國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令一本哲學著作堪稱偉大的原因在於,作者在其中對一個因好奇而得的問題給出了全面的解答。由於偉大的思想家們對一切事物好奇,他們的心智如此強大,以至於能夠造就出一列思想的列車出來,這輛車跨越開端和結局,龐大無比。他們很清楚,沒有哪個問題——甚至高屋建瓴的廣義問題——是能夠孤立地從某個方面解釋得清的。
  • 英語閱讀就是必須也能夠把(已知)英語「用起來」的閱讀:jobs
    英語「閱讀」就是你必須也能夠把(已知)英語「用起來」的閱讀:jobs「讀」了下面英語後,你要「用」到哪些(已知)英語呢?一、不能做到「用」英語,「說」英語的「英語閱讀」都是失敗的「閱讀」,都是「啞巴英語」的受害者為什麼是「啞巴英語」?因為你老是在「問」中文:老師,這個英語單詞(中文)什麼意思?老師,這句英語(中文)什麼意思?
  • 麻省理工學院:閱讀是大腦的關鍵區域「循環使用」的結果
    由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主任、詹姆斯迪卡洛(James「 Jim」 DiCarlo)帶領的一組神經科學家團隊,對閱讀過程中大腦的理解文字機理進行了深入具體的研究。他們的研究表明,我們通過「循環使用」了大腦的關鍵區域,以幫助我們理解書面文字。該最新研究結果論文發表在這一期的《自然通訊》上。
  • 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的弊端與對策研究
    「碎」這一形容主要是因為內容間缺乏必要聯繫,難以連貫形成體系,會將人的有意識閱讀變為不自覺瀏覽,閱讀質量得不到保證,很容易影響閱讀興趣和閱讀力。如果長期地獲取碎片化知識,很可能會產生「懂了」的錯覺,殊不知其實是「不求甚解」,久而久之,大腦習慣接收碎片形式的信息,對於長文可能出現理解困難。面對良莠不齊的資訊,碎片化閱讀往往缺乏明確的目標和完整的體系,被動接收容易迷茫。
  • 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傳統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與以文化人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文化人的實踐系統,以文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覺活動。我國有著以文化人的優良傳統。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要素,內容、方法、載體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關鍵點,也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內核實質的必然路徑。
  • 文化賦予數據以思想和靈魂
    閱讀修煉城市氣質    一座城市的氣質不僅取決於經濟發展的「筋骨」,更取決於精神文明的「內涵」。福建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蔡小偉認為,《從閱讀指數看城市氣質》報告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和研究城市發展及城市內涵,富有創意和借鑑意義,能夠引發大家對閱讀的關注和討論,是推動「全民閱讀」的新嘗試。
  • 5張圖,7個步驟,讓你的英語閱讀課不再枯燥
    尤其是英語閱讀,更多老師還是使用傳統方法,著重於單詞、語法、句子的解析。思維導圖應用於英語閱讀教學能夠顯著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閱讀課堂的積極性。還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和結構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