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頭書|張翼:這三本書的閱讀,能夠豐富我們對國情的了解

2021-01-18 北京日報客戶端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隨後一路推進的開天闢地偉業,締造了歷史新紀元,推動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轉型與社會結構的劃時代變遷。

中國之崛起的世界意義,堪比曾經發生的工業革命與文藝復興。

以下三本書的閱讀,能夠豐富我們對國情的了解,在洞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更好地落實新發展階段的現代化「兩步走」戰略。

在社會史中體驗中國巨變

李培林先生的《社會學與中國社會巨變》,從社會學視角,上承傳統文化之根,下接現代化以來中國之激蕩應對,將西方社會學的起源與中國社會思想家之深思結合在一起,系統思考一門學科與一個時代的發展,扁平化壓縮式地將西人與東方的智慧糅合在各期歷史交匯點上,展示韋伯、涂爾幹、斯賓塞、嚴復、康有為、梁啓超、梁漱溟、費孝通等人的觀點,由此拉開巨變的思想大幕,讓讀者感受西學東漸與東學復興中的碰撞、借鑑、揚棄與吸納,逐步導出馬克思主義社會學、鄉建運動、教會學派與社會學的中國化等議題。

如果說思想之解放展現時代之先聲的話,實踐之推進奠定理論之基礎。該書如思辨之刀,一一解剖傳統之硬核,傳統與現代化之交匯,以及探索前行的先賢與隨後跟進的時代新人對中國經驗的艱苦凝練。

當然,最宏大的敘事發生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從鄉土社會向城鎮社會,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從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從短缺經濟向豐裕經濟,從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轉型,使中國一雪鴉片戰爭以來一窮二白與落後挨打之恥,插上騰飛的翅膀,譜寫為經濟迅速增長、社會穩定發展的高歌猛進凱旋之曲,並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厚植現代化的深邃邏輯。相信讀者藉助作者的導引,既會在廣闊的學術史中穿行,又會在龐大的社會史中體驗,還會在微觀的民生體驗中理解「巨變」的深刻含義。

中國現代化的內生動力

吳忠民先生的《中國現代化論》,讀來發人深省。

該書從中西發展的不同路徑比較,導出現代化的內生動力,將趕超發展、政府驅動、市場經濟、對外開放、漸進改革、人民對發展成果的分享等置於起飛階段的路徑依賴之中,系統導出現代化之中國經驗與中國道路,以詳實數據與縝密推理總結中國的具體經驗,深刻發掘發展過程的長板和短板,細緻入微分析內生先發與外生後發的不同特徵,從趕超角度討論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之間的差別。

因為現代化過程存在發展的不平衡性,所以才需在重視經濟建設的同時,更加努力補足社會建設之短板,從社會公正的價值理念入手,建構結構變遷中的社會整合功能,一方面重視精英群體的成長,另一方面加強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彌合社會裂隙,化解各種風險,健全社會團結的體制機制。而當前的重中之重,就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培養消費的內需拉動基礎。

現代化過程的社會行動特質

嚴飛先生的《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是一本深入淺出、娓娓道來的案頭好書。人們習慣將社會行動視為理性行動,但卻經常嵌入非理性行動中不能自拔。

為理解現代化的複雜演進,以及現代化過程的社會行動特質,我們才需要明白理性經濟人、情感社會人和複雜人假設,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和建構生活的實踐邏輯。即使你沒有社會學學科的基礎知識,你也可以在作者的字符中感知社會學的豐富世界,理解聖西門、孔德、馬克思、滕尼斯、齊美爾等一幹群英建構的學術大廈。如你隨作者登堂入室,就會發現在這一眾人馬中,既存在社會靜力說、社會動力說的宏大抽象,也存在階級、失範、自殺、婚姻、社區、科層制等具體概念。

而作者在書尾,以「世界的祛魅」,在世俗化中還人以真實存在,將現代化所形成的現代性躍然紙上。總之,該書打翻學術包裝的層層面具,還世界以具象語言敘事,在循循善誘中理解變化的真諦,與讀者平等交心,體現著現代學者的現代本色。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推薦書目

李培林:《社會學與中國社會巨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吳忠民:《中國現代化論》,商務印書館出版

嚴飛:《穿透: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相關焦點

  • 《如何閱讀一本書》:超詳細閱讀聖經,解決你所有的閱讀難題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有關閱讀的百科全書,向我們介紹了閱讀的四個層次,以及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的不同閱讀方法。不懂閱讀、不會閱讀的人,可通過這本書,一探閱讀的本質,從此學會閱讀,並愛上閱讀。作者在書中重點介紹了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共有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對應的一組閱讀規則來指導。第一階段的閱讀規則的運用,能幫忙讀者找出一本書的整體及部分結構,幫助我們回答關於一本書的一些基本問題,比如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
  • 《超級快速閱讀》,你知道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並掌握精華嗎?
    閱讀量雖然不是衡量一個人閱讀能力的唯一標準,但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非常重要。快速瀏覽全書的方法因人而異,有些習慣從目錄下手,了解通篇結構;有些快速翻閱,掌握心中大綱;有些看主要章節,聯想到全書脈絡。2. 快速閱讀的關鍵在於短時間內的注意力集中。
  • 一本書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這幾本好書,值得初中生反覆閱讀!
    根據教育部日前所公布的中小學分級閱讀指導目錄,經過小編的整理,現在為各位同學推薦以下6本小編認為值得一讀的圖書,希望你在日常學習之餘,能夠讀幾本好書,一方面增長自己的見識,另一方面能夠對你的思維方式有所啟迪。下面小編的這份閱讀指南,請你一定要收好!NO.1《中國故事與中國智慧》——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 了解人工智慧,這15本書你一定要讀
    作者Ray Kurzweil在這本書中討論了大腦如何運作、想法如何從大腦中湧現出來以及人類心智的力量。除此之外,他還從道德和情商兩個角度進行了一定的探討。讀這本書,跟隨作者的腳步,「逆向解構我們的大腦,更精確地去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並利用了解到的知識去創造更加智能的機器。」
  • 閱讀128本書後推薦這12本,讓你每月有書可讀
    回顧2020年,這一年一共讀了128本書,年初制定的閱讀100本的目標是已達成,這裡面個人成長類和思維類的書籍的比較多。今天從這128本裡篩選出了12本書籍,結合2021年的月份,做了一個閱讀計劃,按此計劃,每月一本,一年的閱讀量至少也能達到12本。
  • 《如何閱讀一本書》3
    跟大家說一個故事:馬克思經常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馬克思自認為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並做筆記。馬克思的生活十分艱難:由於經常顛沛流離,經濟經常陷入困境。但是馬克思依然克服困難,堅持讀書和科研。有針對性閱讀,需要我們對書本進行分析和思考。那我們怎麼開展分析閱讀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的4個步驟吧。
  • 從「腦子壞了」到每年閱讀700本書,只因用了這種讀書法
    有個日本男孩,在他9歲那年,因為騎自行車的時候剎車失靈,導致頭撞在了地上,昏迷了三個多星期,醫生說,99%醒不過來了。後來,他雖然恢復了,但是,當了解到當時的詳情以後,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我的腦子摔壞了……「我的腦子摔壞了,所以我什麼都做不好。」這種負面想法一直困擾著他,以至於在20歲之前他都一事無成。
  • 《高分讀書法》:讓你從閱讀小白到寫作達人必須要讀的一本書
    在這本書中他提到了6大選書法則、57個讀書要點可以幫助我們全面提升思考力和解讀力,讓閱讀的速度變得更快,把內容記憶記得更牢固,知識運用的更加靈活。從而逆轉學習困境。快速準確的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書讀透的能力叫理解力。從更深的層面理解文章,能夠清晰地把握書中脈絡的能力叫理論思考能力。能用簡單的話概括他人觀點的能力叫歸納能力。
  • 自然科學探索,看這10本書,會豁然開朗!
    推薦書小編這回選的10本科普書,讓你在愉悅的閱讀體驗中樂享知識的美好,能幫你啟發心智,開闊視野,同時又能給生活增添樂趣。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複製、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象裡的林林總總。三句話等於讀過這本書1.DNA為了能延續下去,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我們這些行走的生存機器,都被基因驅使著。
  • 讓3-10歲孩子直觀了解天氣、氣候等自然現象,我推薦這6本書
    現在能夠買到的是接力出版社的版本。這本翻翻書就更加直觀了,它是以遊戲互動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天氣中風雨雷電的形成和變化。並且從天氣變化上升至氣候變遷,讓孩子對地球氣候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很認識。三、《極端天氣探秘》適合:4歲以上看到那位家長提問關於天氣的問題的一剎那,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這本書。這是一本專門講天氣、氣候的科普書。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權威探秘百科書。
  • 南懷瑾說:這本書,一天只要讀三頁,就有用處
    今天越複雜,我們越要往回看。史學家呂思勉說:「要前進,必先了解現狀;而要了解現狀,則非追溯到既往不可,現在是決不能解釋現在的」。南懷瑾甚至說,這本書,一天只要讀三頁,就有用處。如此滄海遺珠般的史書,怎能錯過。我特地找來市面罕見的文白對照版《綱鑑易知錄》,共有8冊,一個月我就看完了4冊,真的太好讀了。能當大師的歷史入門讀本,其內容非比尋常,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這部奇書。不論在哪個時代,總有人痴迷歷史,簡明易讀的史書也自然層出不窮。
  • 認知改變生活:科普閱讀困難、無趣?這十本書有趣又有料
    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地方,你真的了解她嗎?個人讀後感:這本書很厚、很重。我們的家,遠遠望去竟然是那麼美。去年BBC拍攝了《地球的一天》,這本書收錄的卻是地球的每天每秒。我們生活在這藍色的星球上。這裡是我們的故土。原來,地球是那麼美。
  • 這本書值得入手
    為了讓這本《圖冊》看上去更有可讀性,我還曾經把地理課本上的內容抄寫到相關的國家和地區周邊,並且為它們畫上相關的國旗和其他插畫。畫工屬實不怎麼樣,就不拿出來獻醜了。但那時候我是發自真心地希望,我們的地理課本能夠和地圖冊合體成為一本書,而且能有更豐富的插圖,讓整本圖冊看上去信息更加密集,更有可讀性。這個願望一等就是這麼多年。
  • 整本書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
    一、閱讀方法1.每讀到一個角色出場,請在書籍的扉頁寫下他(她)的名字,以及身份。2.邊讀邊想這本書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本書講述了湯姆·索亞和(             )、(            )、(            )等人的歷險故事。
  • 《讀懂一本書》,閱讀是一種深度體驗,而不是觀光打卡
    這種無效的閱讀方式,讓讀書變成了一種無意義的學習方式。不僅浪費了時間,也讓想學習的人越來越困惑。這幾天,我讀了樊登老師所寫的《讀懂一本書》,其中寫道:現在大部分人的讀書狀態,只是為了打卡,學的快,忘的也快,僅僅只是一種跟團旅遊式的觀光體驗。
  • 英語整本書閱讀設計的思考與總結——以Diary of a Wimpy Kid為例
    英文整本書的閱讀和中文整本書的閱讀認知過程基本類似。整本書閱讀的意義(why)閱讀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師學習。平時我們學習,有問題了可以隨時問老師,求答案,但是閱讀的理解往往要求更強的自主性,答案也具有個別性。這種不同於應試的唯一答案的思考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
  • 叔本華:這東西人人有,能夠增長我們的經驗、豐富我們的智慧
    叔本華:這東西人人有,能夠增長我們的經驗、豐富我們的智慧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他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他的許多思想被尼採、薩特、維根斯坦等人所繼承。
  • MOVE圖鑑昆蟲:生動豐富的內容帶領我們進入昆蟲世界
    蘊藏著無限奧秘的昆蟲世界仍然等著我們去探索。了解昆蟲的世界就可以認知地球的生物,並進而深入了解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怎麼讀?除了標本圖片之外,本書還有許多生態圖片,展現了各類昆蟲的捕食、繁殖等令人驚奇的生活細節。《MOVE圖鑑 昆蟲》幫助我們從昆蟲結構、昆蟲分類、昆蟲知識多方面進行昆蟲的深入了解。我們可以按照書籍講述的方式去閱讀,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需求閱讀,畢竟對於非專業人士、研究愛好者而言,一頁一頁的閱讀可能會有些枯燥。比如從我們常見的物種去讀:蜘蛛、蜈蚣、蝴蝶等。
  • 《華氏451》:看完這本書,我終於知道讀書沒用了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消防員」這個名詞。你可能會說消防員啊,誰不知道呢?不不不,我要說的是未來的消防員。在未來的美國,消防員不再是滅火英雄,反而是專門放火燒書的執法者。在當時,書籍被定義為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有害之物,當政者不希望群眾們閱讀書籍,更不希望他們針對書籍進行思考,於是焚書變成一項政治任務。
  • 「反覆閱讀是白費力氣」,《認知天性》這本書,顛覆了我的認知
    然後,有人說,這只是白費力氣,一遍遍重複通常記不住什麼東西。這真是讓我們大吃一驚。《認知天性》的作者在前言中就提出坊間流傳的學習方法大多是錯誤的。《認知天性》這本書由三位作者合作完成,馬克麥克丹尼爾和亨利勒迪格三世是華盛頓大學心理系教授,也是記憶研究領域的專家;彼得布朗則是一位擅長科普寫作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