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說:這本書,一天只要讀三頁,就有用處

2021-01-08 微時區

今天越複雜,我們越要往回看。

史學家呂思勉說:「要前進,必先了解現狀;而要了解現狀,則非追溯到既往不可,現在是決不能解釋現在的」。

▲呂思勉

通讀歷史,尤其是中國歷史,眼裡才能有更大的世界,心裡有更廣的格局。

因為中國歷史講的中國人之本原和來歷,錢穆說:「知道了中國史才算知道我們各自的自己」。

但提到中國史,很多人都想到《二十四史》《資治通鑑》這些「花一輩子也看不明白」的史書巨作。

其實身為普通讀者,想「不費力就能知曉中國千年歷史的來龍去脈」,一部《綱鑑易知錄》足矣。

《綱鑑易知錄》是什麼書?

別看名字陌生,呂思勉、梁啓超、胡適、林語堂這樣的大師級人物都靠它入門中國歷史。

南懷瑾甚至說,這本書,一天只要讀三頁,就有用處。

如此滄海遺珠般的史書,怎能錯過。我特地找來市面罕見的文白對照版《綱鑑易知錄》,共有8冊,一個月我就看完了4冊,真的太好讀了。

能當大師的歷史入門讀本,其內容非比尋常,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這部奇書。

不論在哪個時代,總有人痴迷歷史,簡明易讀的史書也自然層出不窮。

《綱鑑易知錄》編寫於清康熙年間,此時的「綱鑑體」史書已經屢見不鮮。

註:綱鑑體:綱是歷代史事的提綱,目是對歷代史事較詳細的記述,以這種形式記錄歷代興廢、制度沿革、人物事件等。

然而《綱鑑易知錄》仍舊能從一眾史書中脫穎而出,成為清代書生人手一部的暢銷歷史書。

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它的編作者,吳乘權。

他的另一部作品《古文觀止》,想必無人不知。這可是中國人學習古文必讀的文學著作,巴金、魯迅一生都極力推介此書。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文學著作家,怎麼突然跑去編寫史書呢?

原來,吳乘權酷愛讀史,但他和很多人一樣,看到鴻篇巨製的史書就發怵,想找一部繁簡適宜、雅俗共賞的通史著作也找不到。

後來他受摯友周之炯、周之燦啟迪,約二人共同編輯一部自古迄今的簡明編年體史籍。

他們相互砥礪,爬梳剔抉,不間祁寒暑雨,窮六載之心力,終於康熙五十年完成這部史料豐富、系統、適合所有人看的史書——《綱鑑易知錄》。

此書問世好評如雲,不僅多次刊刻,還被翻譯成外文,遠播海外。錢學森赴美學習時,家人為他準備了一系列國學經典,其中歷史類書籍便有《綱鑑易知錄》。

《綱鑑易知錄》共107卷,180多萬字,全書按照帝王在位的年限編年,從盤古時代講至明末,可謂觀古通今。

如此大體量,它是怎麼做到讓初學者一看就懂,越看越喜歡呢?

《綱鑑易知錄》以綱目體編輯而成,被譽為《資治通鑑》的精華版和擴充版。

「綱」是歷代史實的提綱,文字精簡扼要,具有標題的作用。「目」則是對「綱」所舉史事的詳述,使你更直觀目睹歷史興衰成敗的關鍵。

如《卷五十·唐記》寫道:【綱】乙未,十四載,春二月,安祿山請以蕃將代漢將,從之。

玄宗為什麼會答應?安祿山不是叛將嗎?往後看【目】才知道,原來朝廷早有察覺安祿山反叛之心,只不過玄宗太相信自己的直覺,誤判形勢。

緊接著作者用三條簡短的【綱】,告訴你玄宗本可阻止這場叛變,但他一直在錯失良機,為後來唐朝的沒落埋下伏筆。

這樣看史書,線索清晰、層次分明,歷史事件的緣由、人物的心理活動皆一目了然。幾千年歷史讀下來甚是流暢過癮,沒有任何枯燥晦澀。

就算是忙碌的上班族,一個月看3-4冊真不難。整套書看完,你不僅入了歷史的門檻,對整個中國歷史有更全面系統的了解。

學習歷史人物的智慧、經驗,也比看其他史書要更快速、直觀,省時間。

南懷瑾說,《綱鑑易知錄》一天只要讀三頁,就有用處。此話不假。

《綱鑑易知錄》107卷,由《通鑑外紀》《通鑑前編》《資治通鑑綱目》《宋元通鑑綱目》《明史紀事本末》五部書,共202卷裁剪而成。

不論是反映當時生活狀態的史料,還是能給予你啟發深思的歷史事件、人物,一一呈現。

吳乘權說:「觀史之不欲,論史之不明,非盡天資遲鈍,庸師誤人,亦由編輯成書者引導無方而致然也。」

在編這部書時,他細加斟酌,事之源委,人之始末,起伏照應,明若觀火。

你既能見證曹操、劉邦、李世民、秦始皇這些風雲人物的崛起和隕落。

又可窺見殷朝舊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的哀嘆;不忍反叛離去而裝瘋賣傻的微子;苦心勸諫在宮門長跪不起而被剖開胸膛的比幹……

政治賽場謀略之下的人性的交鋒,構建起這部《綱鑑易知錄》。

加上吳乘權身為文學家,令巴金、魯迅都驚嘆的精妙文筆,每天讀上一二頁,不僅明智,還能滋養心靈,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語言魅力。

這部《文白對照綱鑑易知錄》的主編張宏儒,是有名的出版家和歷史學者。

他曾主編風靡一時、至今暢銷的《文白對照資治通鑑》。

此書是其主編的又一部文白對照史學力作,參與註譯的人員都是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書局的專家學者,十分嚴謹可靠。

《綱鑑易知錄》曾於1993年出版,至今已經近三十年,此次再版,採用文白對照的形式排版,字體較大,老人小孩看著不費力。

它也很適合商務人士在飛機、車上看,不知不覺就能看幾十頁,既漲了知識,今後與人交談又有內涵,受益良多。

這套書目前市場售價368元,我們特地爭取到限時優惠179元,性價比很高!

《綱鑑易知錄》曾經多次被選為中學生文言文學習的閱讀材料。因此,閱讀本書不僅可以豐富歷史知識,也是學習文言文的經典讀本。

送給孩子,有助於語文和歷史的學習。可以說,它是國人讀史的入門級讀物,文化家庭必要藏一套。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很有智慧的語錄,大家只用記住其中8個字,一生妙用無窮!
    這樣的問題,相信很多人在沒有讀南懷瑾的語錄前,也能回答上來。因為我們這個社會,是很現實,很殘酷的。雖然說博士畢業,有敲門磚,但最終還是看個人能力。如果你沒有實踐能力,空有學歷,有什麼用呢?最終,學歷不會幫你去做事,不會幫你完成工作,你還是得靠自己。而那些混學歷的人,多少人明白這個道理?
  • 南懷瑾的水平如何?李敖評價很犀利,不及朱清時厚道實誠
    你看南懷瑾在那麼多講座中,在那麼多專著中,他都是那麼溫文爾雅,謙謙如君子,他在講學中經常說:「我這輩子,一無所長,一無是處。」這一方面說明他謙虛,另一方面說明他淡定,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也未嘗不能當作他的實話實說。
  • 南懷瑾為何說:年輕人不要去鑽研佛學與易經
    南懷瑾出生在浙江的一個小村莊,家境不錯,讀得起書,現在看來應該和魯迅的童年差不多,年輕的南懷瑾愛讀書,但不會讀,小學畢業時,居然考到了班上的最後一名。憤怒的南父想送他去學泥瓦匠,將來好生有個養家餬口的本領,南懷瑾不樂意,硬勸父親在家自學三年。必須說,他是有定力的,這也為他以後苦心修行佛法,打下了基礎。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佛學大師南懷瑾說:「你看,佛陀穿上衣服、化緣、吃過飯,洗了泥巴腳,他不需要弟子來為他做,一切都是自己親力親為,這就是修行。佛陀以身作則,告訴你我,什麼叫修行?——規規矩矩做人,老老實實做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修行。」
  • 我一年讀300本書,你呢?高效讀書,推薦這三步
    直到今年,我覺得終於把讀書的方法理清了,於是有了這篇文章。用文章中的方法,你的閱讀能力將能得到極大的提升。讀書的三大誤區,看看你中招了幾個?在談具體的方法之前,我先談談讀書的誤區,這些誤區我自己也都經歷過。(1)追求數量,一年讀N本。
  • 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我們,儘量不要晚上讀《易經》
    南懷瑾先生曾經說,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在外費盡心機,爭名奪利,其實到最後卻發現最高的道就在詩酒田園的平常境界裡。「人心不知足,常逢災與愁;三十三天上,仍要起高樓。」膨脹的欲望,讓人永不滿足,這是痛苦的源頭。
  • 沒讀過這10本書,就不算讀過東野圭吾
    說到暢銷天王東野圭吾的作品,大家耳熟能詳的是《解憂雜貨店》《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成為職業作家30餘年來,東野圭吾始終保持著開始寫作時就立下的標準:「自己不滿意的書絕不出版」。在他看來,「沒人知道讀者會從哪本書讀起,如果看的第一本書就讓讀者失望,恐怕他們就不會想看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了。」
  • 《問禪》南懷瑾峨眉山閉關
    這是南懷瑾先生《讀客示嘉陵山水圖》一詩,從中可以感覺到他情系峨眉山。直至晚年,也可看到他吟峨眉之句。如:「長憶峨眉金頂路,萬山冰雪月臨扉。」、「深宵細雨幾聲鍾,夢繞峨眉絕頂峰。」、「峨眉雪月西湖柳,無限情懷愁煞人。」等等。足見,這一段閉關生活,對南先生來講所獲甚豐,意義非凡。
  • 只要科學還在,這本書就會在世間流傳
    在這一段時間中,他不僅在地質學的研究上做出了成果,更是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對有關生物種類的問題產生興趣;他先進偉大的思想開始稍顯雛形,為此後畢生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他成了19世紀知名暢銷書作家,連恩格斯、魯迅讀過之後都成了他的粉絲,馬克思也稱自己是達爾文「忠實的仰慕者」。《物種起源》:真正改變人類認知世界方式的巨著達爾文晚年時仍然筆耕不輟,在自己一生認定的道理和領域上勤懇工作、刻苦鑽研。
  • 你的孩子看過這三本書嗎?讀了之後會有很多收穫,看看讀後感吧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我決心要像魯濱遜一樣不論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能被困難嚇倒,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讀《老人與海》有感失敗,對於許多人來說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來,能擊潰人的鬥志讓人徹底崩潰,失去生活的希望。如果,失敗無法將你擊敗,而是被你踩在腳下,那麼,成功必將屬於你。
  • 南懷瑾的告誡:春風得意時,看看這三句話,規避好事變壞事
    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有點尖銳,但卻是直面抨擊了社會的現狀。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名利二字是世人難以捨棄的追求,若說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有人大放厥詞跟我說自己不求財,不求名,那我定然認為此人是在胡言亂語,神志不清。
  • 一本書的重量
    就連雜誌的記者看了都說酷,認為它會成為新一代的「潮物」。就在這具單掌可握的小小白色器具之中,我存放了三十多本書,然後它還剩下一千四百多本的容量。將它放進書包,帶上飛機,一本書和一千五百本書是沒有任何分別的,於是書的重量就完全成為一種沒有意義的概念了。「擲地有聲」是以前形容一本書分量很重的成語。這個分量首先是物理的,它真的很厚,重得你手一放,地上就要發出一記悶響。
  • 上周讀了7本書,每本書都能幫你推開一扇新世界的門
    這是一本專門講問題和如何解決問題的書。160頁的小冊子,但是值得每個人都去讀至少三遍。這本書的書名,是個小故事,瑞士是個多山的國家,公路上有無數隧道,交通部門發現司機們常常進了隧道忘了開車燈,出了隧道忘了關車燈。
  • 南懷瑾:「易經是科學的無數法則,歸納後的產物」易學大師的警示
    或許有些人依舊秉持著自己過去的認識,以為《易經》就是一本宣揚封建迷信的學說,這無疑是對易學的片面曲解。而事實上,易經是科學的無數法則,歸納後的產物。這句話是易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留給人們的警示。這顯然要顛覆人們過去的認識,《易經》本是包羅萬物的一本寶書,可由於一些風水先生的誤導,不少人將其視為迷信和騙人的學說。
  • 「在我看來,南懷瑾根本就是個騙子」,李敖如此評價南懷謹客觀嗎
    後來讀到南懷瑾先生的《金剛經說什麼》,了解到「境界」,這是個常用詞,正因為常用,所以我們不會下功夫去理解它的意思。他舉了個例子:一個人年老時,前方的路已走得差不多,總喜歡遙想往事,有時候在哪兒坐著突然回想起過去的某個瞬間,還搖頭一笑,回味其中。
  • 南懷瑾:2種人可探《易經》,第一流的智慧人、沒讀過書的白紙人
    由此,《易經》發展出三個核心,用六個字歸納為"簡易"、"變易"、"不易"。簡易是指世界上有許多雜亂的、超出人們了解範圍的事物,可是都可以經過人類的才智,將其轉換成人們簡單了解和處理的問題;變易則是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每時每刻都在改變發展著;不易是指在世界萬物皆變的前提下,存在著僅有不變的東西,便是萬物皆變的這條規則。
  • 看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掌握有效率讀書方法!
    關鍵有兩點:一.是讀書需要帶著明確目的去讀,要充滿主動性地去讀。帶著目的讀書可以幫助我們準確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從而提高了讀書效率,當然這個是針對商務類書籍而言。在《槓桿閱讀術》中提到一本書的重點佔書的20%,而這20%裡面重要的佔80% , 也就是說一本書的重點實際只有16%,100頁就只有16頁是重點,關鍵是我們如何找到這16頁,就需要我們帶著目的性去閱讀,不僅提高了閱讀速度,也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二.是根據艾賓浩斯曲線說明,人都是容易遺忘的。
  • 南懷瑾生前驚世預言:將來手提老鼠弘揚佛法
    我們現在的世界不是靠敲敲木魚、打打坐所能改變,這是時代趨勢,各位拭目以待吧!」(《圓覺經略說》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993年1月北京第1版,第196頁) 中國有兩百年的大運 當年,我在臺灣國民黨的中央黨部講課,為什麼講呢?這個時候大陸正在批孔批林,國民黨的中央黨部叫我去講,《論語別裁》就是這樣開始講的。
  • 南懷瑾的點醒:人生有三道繞不開的坎,很值得警惕
    這句話告訴我們,這世間萬物身上都存在著因果規律,有因才有果,有智慧的人都懂得防患於未然,等事情發生了變嚴重了再去想解決方法,事情就已經脫離了自己的掌控。有備才能無患,想要衝破坎坷,那就必須在困境來臨之前透徹前因,做好準備。
  • 五個英語句子說:「這本書真有趣!」
    有沒有那麼一本書,讓你只要一開始讀就根本放不下?如果要用英文向外國人推薦你認為非常有趣的一本書,應該怎麼說?有沒有和「引人入勝」、「愛不釋手」、「扣人心弦」等成語相對應的英文說法?學習用五個英語句子說:「這本書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