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科學還在,這本書就會在世間流傳

2020-11-29 廣州日報

說起達爾文,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你知道他其實是一個被命運特別眷顧的幸運兒嗎?

《物種起源》

達爾文手稿珍藏版·大師譯本

作者:(英)查爾斯達爾文

譯者:韓安、韓樂理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順遂的人生

達爾文的父親是收入不菲的醫生,祖父和外祖父分別是自然科學家和創辦瓷器廠的大資本家。在他的一生中,從來沒有經濟上的制約,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就是真正一輩子不用給別人打工的人生贏家。

家境如此殷實,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自然也會對子女寄予厚望。因此在16歲時,他就被送入愛丁堡大學學習醫學。人生如此順遂的他小時候是個調皮搗蛋鬼。無論學醫還是學別的,他都提不起一點興趣,勉強完成學業。不過就在大學畢業環球旅行的時候,這位少年突然「開竅」了,因為他找到了自己畢生的興趣所在,也就是自然和博物學。正巧,旅途中專業的醫生和博物學者偶然退出,他便從此正式以博物學者身份,開始為期5年的第一次航行。

在這一段時間中,他不僅在地質學的研究上做出了成果,更是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對有關生物種類的問題產生興趣;他先進偉大的思想開始稍顯雛形,為此後畢生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

「進化論」掀起軒然大波

19世紀的英國,民眾普遍信奉「物種不變論」,而此時的達爾文想要提出新的觀點,簡直是大逆不道,也勢必沉重打擊長期佔據統治地位的階層的權威和利益。

正如達爾文曾預料的那樣,「進化論」一經系統地闡述並公之於眾,諸多持傳統觀念的團體機構便立刻不惜筆墨地輪番抨擊起來。物種起源的學說遭到了許多冷嘲熱諷,而時至今日,我們仍能看到一些將達爾文畫成猴子等惡意諷刺的漫畫。

還好,達爾文收到了許多讀者和朋友忠誠的支持,比如他的好友赫胥黎,一直堅持和他站在同一邊全力相助。終於,達爾文的作品首版發售1250冊,當日即宣告售罄。他成了19世紀知名暢銷書作家,連恩格斯、魯迅讀過之後都成了他的粉絲,馬克思也稱自己是達爾文「忠實的仰慕者」。

《物種起源》:真正改變人類認知世界方式的巨著

達爾文晚年時仍然筆耕不輟,在自己一生認定的道理和領域上勤懇工作、刻苦鑽研。儘管得天獨厚的物質條件允許他安享天年,但達爾文卻未曾想過退休,因為支撐他在畢生事業上前進的動力根本不是金錢的利益。

在獲得巨大成功之後,他又陸續完成了《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等一系列頗有建樹的著作。

在他所著林林總總的書籍和論文之中,著名的《物種起源》為作者一生的思想起到奠基的作用。

實拍圖:全新版本《物種起源》內外封

由於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物種起源》被認為是一部真正改變人類認知世界方式的巨著。它在自1859年11月24日首版以來的160年內影響不衰,被稱為「科學界至今為止最重要的一本書」。

達爾文以其嚴謹的科學態度,曾多次刪改、增補本書手稿,而其中第二版被認為是最簡練扼要並符合達爾文原始思想的版本。

今年,這一版本的《物種起源》再次呈現在讀者眼前,並配合以其理論核心「生命之樹」為靈感的精美裝幀設計。譯文採用真正的大師譯稿,歷經兩代人60年磨礪而成,選詞精當、清晰流暢、風格溫潤典雅。

從劍橋大學圖書館正式授權的達爾文珍貴手稿中,編輯精心挑選最具代表性和紀念價值的6頁手稿,原尺寸復刻,再現原著創作前後跨越20年的鮮活瞬間。

只要科學還在,這本書就會在人間流傳。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莫斯其格

相關焦點

  • 這本書是給聰明人解釋世間複雜萬物的「大殺器」!
    有一本書,回答了這些問題。今天要說的這本書,受到了王小川、萬維鋼、尼爾·弗格森、塔勒布等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的力薦。有人說,如果有一個跨學科的諾貝爾獎,那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不二人選。這本書叫做《規模》,它的作者是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入選了《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全球複雜性科學研究中心聖塔菲研究所的前所長——傑弗裡·韋斯特。
  • 科學比科幻小說更怪異,一本書,讓你看到科學世界的奇妙
    有這樣一本書,講的就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科學知識,用作者的話來說,那就是:科學比科幻小說還怪異,這中間有趣的事情多著哩!這本書就是英國著名的科普作家馬庫斯·喬恩創作的《奇怪的知識增加了:用科學解讀不那麼科學的事》。
  • 科學革命是什麼?這13本書告訴你
    《近代物理科學的形上學基礎》:本書是科學思想史領域的經典名著,既是科學史著作,也是哲學史著作。本書考察了近代科學興起的過程和原因,強調科學與哲學、宗教等人類思想領域密不可分。——蒲柏牛頓是無與倫比的科學巨人,同時,正是經由牛頓,近代科學從根基上與哲學離異。柯瓦雷的這部著作深入刻畫了思想史上的這一巨變。——陳嘉映
  • 這本書的精髓是什麼?
    要說中國古代最神奇的書,《山海經》絕對是榜上有名的,這本書記載了上古時期各種怪蟲異獸、神話傳說、古代地理、民俗、中外交通等,以現代人的目光來看,山海經中那些聞所未聞的事情簡直就是無稽之談,但是能夠流傳兩千年的奇書,裡面的動物真實存在過麼?作者為什麼腦洞這麼大,這本書的精髓是什麼?
  • 自然科學探索,看這10本書,會豁然開朗!
    科普類讀物讓人既能一窺科學世界的美麗,又避免了大量枯燥的文字敘述。推薦書小編這回選的10本科普書,讓你在愉悅的閱讀體驗中樂享知識的美好,能幫你啟發心智,開闊視野,同時又能給生活增添樂趣。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複製、變異和淘汰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現象裡的林林總總。三句話等於讀過這本書1.DNA為了能延續下去,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我們這些行走的生存機器,都被基因驅使著。
  • 樵夫上山砍柴,看兩人下棋時意外進入蟲洞,下山發現世間已過百
    他是首個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的數學家,同時撰寫了但是最科學最為先進的曆法《大明曆》,影響十分重大。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祖衝之還是一位文學家。著名的《述異記》就是祖衝之所撰寫的,這本書主要寫的是一些詭異的故事,但我們知道祖衝之是一位數學家與科學家,他所寫的故事,自然在其中摻雜了許多對於科學的猜想。
  • 豆瓣8.6分神作,這本書一口氣看懂哲學史!
    因此在科學解釋不了的情況下,我們求助於哲學,而要是哲學也回答不了,那就只能交給上帝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便是一本講述西方哲學發展史的科普讀物,作者用輕鬆易懂的寫法將哲學的發展娓娓道來,作為曾經連續三年蟬聯豆瓣電子閱讀榜第一的神作,這本書絕對是哲學小白入門的最佳閱讀書籍。
  • 當進化心理學遇上佛學:原來世間的種種道理,佛陀早已言明
    但是對於像我一樣沒有宗教背景,並且從小受到科學教育薰陶的家庭來說,佛教依然是陌生而神秘的。《洞見》這本書就提供了一個適合如我這般人的新視角來看待佛學。它的英文原版名稱是《Why Buddhism Is True》,直譯指的是「為什麼佛學是真的」。直譯名比翻譯名更直觀地表達了這本書的主題。作者羅伯特·賴特是一位研究進化心理學的教授,曾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智囊。
  • 差點誤會了這本書,絕美之畫訴說地球脈動
    就說明他對這本書很感興趣。沒想到這次這本書,他翻完就說,這也沒什麼好看的嘛。我有些奇怪,《動物有靈》這本書這些畫不是很美嗎,他一向對美美的畫沒有抵抗力的啊。於是我拿過來自己翻了一遍,才有些明白過來。這本書在說什麼?當看過字再去看那些畫,字所帶來的空靈之感,在腦海中呈現,又沁入畫中,你便猛然明白,這些畫在講故事,在講動物之間的靈性,他們有著自己的生命節奏,在世間努力生存,構築棲息之所,尋求一步步蛻變,也同樣跟人類一樣向子女、同類表達著愛。
  • 關於決策的書籍推薦,這本書科學決策必讀
    首先,這本書是一本真正聚焦決策的書,裡面全是關於如何做好決策和科學決策的乾貨,沒有摻雜任何其他內容,是一本非常純粹的決策書籍。市面上你能找到的關於決策的書籍並不算多,而又能完完全全聚焦在決策這門專業和話題的恐怕又是少之又少。筆者曾看過太多掛羊頭賣狗肉的伎倆了,乍一看書名,似乎是與「決策」有關,而等你真正讀下去的時候才大呼上當:這都寫的是什麼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啊!
  • 這本書告訴你其實哲學並不神秘!人人都可學哲學!
    就如為了哲學而獻身的蘇格拉底,因此哲學這個詞也是被廣泛流傳。但是真正了解哲學這個概念的人,恐怕並不多,而且大多數人也就知道點皮毛。哲學難嗎?當然很難,它門檻可以高到天花板,有人為了哲學貢獻了自己一生,包括生命!但成功的寥寥無幾,倒是出現了很多神神叨叨的人。但真的有那麼難嗎?也不盡然,稍微在一個領域有點見解的人,都接觸過哲學,哲學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 這7本書讓孩子在一個暑假脫胎換骨
    ▼三句話感受這本書1.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2.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3.不為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1.你要是沒讀過一本叫做《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書,你肯定不知道我是誰,不過這沒關係,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叫馬克·吐溫的人,他大多講真話。2.我睡在街上或林子裡,只要我想,我就能做我想做的事情,這真是一種美好的生活。
  • 《未來簡史》:這本書將徹底顛覆你的思考模式
    如果你同我一樣,希望撥開重重迷霧,對這個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請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書——《未來簡史》。一、薦書理由1、本書的作者,擁有極為廣博的知識,站在高處,俯視全局,旁徵博引,帶領你了解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本書中既有你只聞其名不知其詳的歷史資料,也有最新的生物、物理、計算機等科技的發展。
  • 阿桑奇被捕時帶走了這本書,還在法庭上看了起來
    在等待的時候,阿桑奇翻開了這本書,讀了起來。推特截圖這本書是Real News Network高級編輯保羅·傑(Paul Jay)對作家維達爾的採訪。他們討論了導致建立大規模軍工安全聯合體(military-industrial-security complex)的歷史事件,以及賦予美國「帝國總統」身份的政治文化。
  • 南懷瑾說:這本書,一天只要讀三頁,就有用處
    南懷瑾甚至說,這本書,一天只要讀三頁,就有用處。如此滄海遺珠般的史書,怎能錯過。我特地找來市面罕見的文白對照版《綱鑑易知錄》,共有8冊,一個月我就看完了4冊,真的太好讀了。能當大師的歷史入門讀本,其內容非比尋常,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這部奇書。不論在哪個時代,總有人痴迷歷史,簡明易讀的史書也自然層出不窮。
  • 慘痛代價:科學無國界?網友:還在繼續?
    資本主義強調的是自私,追求私利,因此,只要自己取得一點科學成績,就會千方百計據為已有,想在激烈的市場中佔住優勢,永遠享受自己的「科學技術」,西方的「自私自利」的本性決定了它不可能將科學技術應用於全人類,這是由於它的自私貪婪決定的。
  • 《時間簡史》:霍金用這本書,讓科學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科研成就之外,霍金對於科學傳播的貢獻可能更大,《時間簡史》這本銷量超過一千萬的科普書大大提升了科學在文化界的地位,霍金的成功改變了科普寫作的格局。霍金為何首次涉足科普出版就能大獲成功?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時間簡史》這本書的成書歷史,緬懷霍金先生。20世紀80年代的霍金與他在劍橋大學的同事,當時《時間簡史》尚未出版。
  • 男生能力提升必看的5本書
    ,且在在女人心海底針的時代下,這本書不失為一個了解女性的利器。這本書可以讓男性對自己的腦區決策的原理有個較為整體的概念,我在讀的時候是很興奮的因為這種讓我認識到要想打破一些怪圈,就必須老老實實的去分析去做不能偷懶,這樣的正確率比直接下決定要高很多。這也是考慮周全的一點。
  • 張衡自幼善學,善於求知夜空星星的軌跡,他的科學成就萬古流傳
    張衡你的名字書寫在歷史書中,你的畫像陳列在博物館中,而你的科學成就卻萬古流傳,你不僅擁有震驚世界的發明,還為後人留下了無限的科學研究動力。張衡出生於78年死於139年,漢族人。張衡他一生潛心研究各種事業,為科學真理在所不辭。熱愛科學事業的張衡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就對各種的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小時候的張衡非常的聰明善於求知不懂的事物。張衡的父親在他還非常小的時候就因病離開了他,從此聰明的小張衡便堅強的與自己的母親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