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這東西人人有,能夠增長我們的經驗、豐富我們的智慧

2020-12-06 青史通鑑

叔本華:這東西人人有,能夠增長我們的經驗、豐富我們的智慧

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他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他的許多思想被尼採、薩特、維根斯坦等人所繼承。叔本華的哲學淵源,包括古代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老子、古老印度哲學等「先哲」的思想,在充分汲取了「先哲」們的哲學養分的基礎上,叔本華對康德哲學進行了改造。因此,如果要能夠正確理解叔本華的哲學,如果要正確理解叔本華的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康德哲學是很好的基礎。

言歸正傳,回到本文標題,能夠增長我們的經驗、豐富我們的智慧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叔本華強調指出:「挫折能夠增長我們的經驗,豐富我們的智慧。」

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挫折。我們所遇到的挫折有大有小,有的挫折我們能夠很好克服,如果我們順利克服挫折了,那麼我們的經驗便得到了增長、智慧便得到了豐富。在叔本華這一思想的基礎上,叔本華的「學生」尼採強調得更為直接,尼採說:「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所以,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無非就是兩種結果。第一種結果是,你把挫折給克服了,你變得越來越強大;第二種結果是,挫折把你消滅了。正因如此,我們與人生道路上的每一個挫折,都是「你死我活」的關係,要麼你克服挫折、變得越來越強大,要麼你被挫折消滅,所以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一定是必須克服挫折,讓人生的挫折成為你的寶貴財富。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得對:「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我們的意志,才在我們的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這重重障礙,我們必須逐一予以破解消滅,那麼,你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你的意志會越來越堅強。中國現代作家鄒韜奮先生的這句話,也和叔本華的觀點較為類似,他說:「我以為挫折、磨難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

無論如何,面對挫折,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我們都必須鼓起百倍的勇氣,以一往無前的姿態、非勝不可的決心將人生的挫折一一碾碎,讓挫折灰飛煙滅!

相關焦點

  • 叔本華為何終身批判黑格爾?他的悲觀主義與家庭有關麼?值得了解
    大家好,我是洛青悠,一個有態度,也有溫度的分享達人。喜歡哲學思想,詩詞歌賦,情感美文,可以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優質內容,調節生活。今天為大家分享比較有爭議的一位哲學家「叔本華」,你是否認可他的哲學觀點,歡迎討論。
  • 叔本華:如果我們懷疑一個人在說謊,我們要假裝相信他
    叔本華:如果我們懷疑一個人在說謊,我們要假裝相信他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其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錄與補遺》等。叔本華提出了「要麼孤獨,要麼庸俗」的主張,鼓舞人們要勇敢承受孤獨,避免變得庸俗。叔本華哲學之所以風靡全球,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在於他的「幸福哲學」總是那麼精闢獨到和通俗易懂。叔本華的「幸福哲學」包括我們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命運和世界上的事物等三個方面。
  • 案頭書|張翼:這三本書的閱讀,能夠豐富我們對國情的了解
    以下三本書的閱讀,能夠豐富我們對國情的了解,在洞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更好地落實新發展階段的現代化「兩步走」戰略。該書如思辨之刀,一一解剖傳統之硬核,傳統與現代化之交匯,以及探索前行的先賢與隨後跟進的時代新人對中國經驗的艱苦凝練。
  • 【書單】從叔本華讀到巴迪歐,你或許可以過好這一生
    叔本華說,歸根結底,每個人是什麼、人的存在方式都和他自己有關,如果人在這方面沒有價值,那麼他就是沒有價值的,其他人的想法都是不重要的附屬品。值得一提的是,這本《人生的智慧》是叔本華給《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寫的《遺補和附錄》,正是這本對大眾來說簡單易懂的書使叔本華在晚年成為了名人,在那之前,他的作品一直乏人問津。或許也正是人生經歷賦予了他如此體會。
  • 叔本華的迴響:「自由意志」究竟存在與否?
    也許這指的是隨機選擇,因為任何非隨機的東西都隱含著某種傾向或必要性,從而決定了選擇的去向。在決定論和隨機性之間沒有語義空間,也就是說我們的選擇要麼被決定,要麼完全隨機,沒有第三種選擇。這一點非常簡單,但十分重要。因為我們常常認為,自由意志做出的選擇既不是註定的,也不是完全隨機的。再看隨機性。我們對隨機這個概念的定義十分模稜兩可。
  • 叔本華人為:一個人,要麼是孤獨,要麼是庸俗
    叔本華說:人們之所以喜歡社交是因為他們缺乏忍受孤獨的能力,亦即忍受他們自己的小社會的能力。他們無法忍受孤獨,變得厭惡自己。正是這種靈魂的空虛使他們熱衷於和人交往,到國外旅行、觀光。他們的頭腦僵化、思想呆滯,無法自己活動起來,所以,他們試圖賦予它一點活力,例如通過喝酒提升精神。有多少人僅僅因為這個問題而變成酒鬼!
  • 跟叔本華訓煉思維的藝術——如何與人辯論
    叔本華亦曰,真正優秀的人「具有足夠的智慧,不會去說些荒謬的事,也不會因此而蒙羞,他們所爭的是道理而非權力,他們會聽取並思考他人所陳述的理由,最後,他們重視真實,樂於聆聽好的道理,即使是出於對手之口。此外,如果正確不是站在他們那一邊,他們也有足夠的意願去承受自己是錯誤的事實」。東西哲人,心同理同。以此心此理讀此書,思過半矣。
  • 叔本華:衡量一個人生活幸福的標準是什麼?
    叔本華之所以風靡全球,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為其「幸福哲學」,他的「幸福哲學」能夠讓人懂得許多東西,能夠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但是叔本華並不這麼認為,叔本華告誡我們,所謂「幸福的生活」並不是根據快樂和享受的程度來評判的,「幸福」只不過是「比較少不幸的生活」,實際上就是「能夠勉強忍受的生活」。叔本華強調說:「生活並不是讓我們去享受的,而是讓我們去忍受和克服的。」確實如此,我們享受了的東西,並不會為我們的幸福增色,享受了優越的物質生活以及其他人們能夠享受的東西,人們所經歷的這些享受,對於增進人們的幸福毫無幫助。
  • 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
    其實這點是很好理解的,只要我們想一想眾多女性瘋狂購物、網絡購物,這些女性們購買了大量的自己並不需要的物件,甚至有許多網絡購物的商品,連包裝都沒打開,一直就堆積在家裡,我們就知道,這些女性的購物行為,並不是理性的。而叔本華則認為,包括人們的經濟行為在內的所有行為,都是非理性的,我們雖然宣稱自己的行為是理性的,但是往往受到非理性的支配。
  • 叔本華論生命的本質、意志、智慧和死亡的輪迴!
    生命是永恆的,但那只能是對於整體,單個個體生命是永遠無法做到永恆的,因為無論植物、動物,抑或高度發達的人類,其最終都會走向死亡,這是大自然早在數億萬年前就已規定好的。對於死亡、意志、智慧,以及生命的永恆性,我們一起看看大哲學家叔本華是如何看待的?
  • 阿圖爾·叔本華的「悲觀論」和「唯意志論」,有何開創意義?
    阿圖爾·叔本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在現代哲學史上,叔本華有兩個開創,即「現代悲觀主義」和「唯意志論」。但是,叔本華卻不這麼認為。在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提出了「非理性」的哲學觀點,認為人根據自己本性而非理性採取行動,一個人的行為,往往充滿了非理性的地方。叔本華的哲學思想,集中體現在其《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叔本華認為,世界並不是別的什麼東西,世界的一面就是我所看見的「表象」,世界的另一面便是我的「意志」,作為表象的世界是外在的東西,而作為意志的世界才是世界的本質所在。
  • 叔本華說的「意志」是意識還是物質?
    先說答案,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叔本華的「意志」既非意識,也不是物質,更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說的什麼「意志力」。那麼,叔本華說的「意志」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呢?如果你對康德哲學有所了解,或者學習過佛教的唯識論,這個問題就很好了解了。
  • 閱讀叔本華的書從哪一本開始比較好?
    很多人都建議先看韋啟昌翻譯的書《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思想隨筆》之類的,我認為這個說法是值得商榷的。這就好比吃蘋果,一個蘋果拿到手裡,無論從哪裡下口,最終都能把蘋果啃完。同樣的道理,無論從哪本書看起,最終都可以理解叔本華的思想。因此,我認為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任何一本書看起都可以。沒有必要聽從別人的經驗,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德國非理性主義哲學大師叔本華
    叔本華(1788—1860年)叔本華(1788-1860年),全名亞瑟·叔本華,德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 哲學世界中存在一個「物自體」,看看哲學家康德、叔本華怎麼說
    「即使我們有可能通過純粹知性對於自在之物本身綜合地說出點什麼(雖然這是不可能的),然而這畢竟根本不會有可能與現象發生任何關係,這些現象並不表象自在之物本身。」 康德一方面說自在之物不可知,另一方面又說自在之物作用於我們的感官產生感覺現象,它是我們感性經驗的最終根源。
  • 愛因斯坦:叔本華一句話啟發了我,讓我度過了人生最難熬的時刻!
    有這樣一句話:「這世上所有雞湯學導師加成功學作者加一起都不配給叔本華提鞋」託爾斯泰曾對叔本華說到:「對叔本華著作的心醉神迷和連續不斷的精神愉悅,是我從來不曾體驗過的。」愛因斯坦曾多次感慨到:「這句話使我心境平和,寬容為懷,從而免於怨天尤人。」為什麼我要和大家力薦這句話呢?因為如果我們悟透了這句話,對我們自身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 PTMIND鉑金智慧:給所有企業做人人可用的數據分析產品
    同樣在2008年,IBM推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其概念在2009年1月被美國總統歐巴馬公開肯定。「智慧地球」概念的核心是「3I」,即這個世界正在被感知化(Instrumented)、互聯化(Interconnected)和智能化(Intelligent)。在「智慧地球」的願景下,個人的行為不僅能夠被量化搜集、能被預測,而且個人觀點的表達也能夠改變商業世界和社會的運行。
  • 叔本華:一個人的面貌揭示出他整個性格特徵
    2人的相貌如同象形文字——當然,可以肯定的是能夠破譯出來的,我們每個人都隨身攜帶著這樣一張完整的字母表。事實上,一個人的相貌通常能夠比他的嘴巴告訴我們更多有趣的事情。因為人的面貌概括了所有他要說的內容,記錄了他所有的思想和感情。而且,語言只能說出一個人的所思所想,他的面貌傳達了自然本身的思想。
  • 叔本華意志論,人的本質是欲望,欲望的本質是痛苦
    但是叔本華拋棄了這兩種選擇,終生所做的事就是進行哲學研究,也留下了很多經典的作品。叔本華與母親的關係並不好,他覺得他母親是一個狹隘苛刻的婦人,他們經常因為各種小事爭吵,有一次爭吵他母親把叔本華惹怒了,叔本華憤怒的對他母親說,總有一天整個世界會因為我記住你,不過這話叔本華說的有心無愧,因為叔本華死後證明這話,後代的人確實因為叔本華而認識他的母親。
  • 尼採晚年精神失常: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有極大關係
    提起尼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今天我們討論關於他在哲學方面的成就。而是想跟大家聊一聊,有可能導致他晚年精神失常的原因。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因為遺傳的因素,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死於腦病。還有另一種說法是說因為他對自己妹妹有了不應該有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