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船目標又進一步!日本郵船完成第二次遠程船舶操縱實船實驗

2021-01-09 騰訊網

繼今年上半年的首次實驗之後,日本郵船近日利用拖船完成了第二次遠程船舶操縱實船實驗,向日本政府2025年實現自動航行船舶實用化的目標更近一步。

12月4日,日本郵船宣布,日本郵船及其下屬研發機構Monohakobi技術研究所(MTI)與合作夥伴京濱Dock公司和日本海洋科學公司一起,使用搭載了「有人遠距離船舶操縱系統」的拖船「吉野丸」號進行了第二次實驗。

與第一次實驗相同,此次遠程操縱實驗也在東京灣進行,在大約400千米外的兵庫縣西宮市陸上支援中心遠程操作拖船「吉野丸」號。此次實驗主要是為了應對設備異常或船岸通信故障,對拖船狀態進行了檢測和評估。

「吉野丸」號

在實驗中,陸上支援中心向船舶發出遠距離信號,要求船舶儘快停船,並以較低的速度繼續航行直到抵達下一個航點,以確保船舶安全運行,或是在設備出現故障或船岸通信出現問題時保持有限的船舶使用。

本次實驗的目的是確定遠程控制可用通信帶寬對數據通信量的優化作用。為了保證遠程操縱的穩定性,需要對通信量進行自動調整。日本郵船表示,由於這個原因,雷達回波的傳輸數據量應該根據可用的通信帶寬進行控制,以便不影響其他數據傳輸。

日本郵船補充稱,對於遠程控制,需要實時監控船舶和附近障礙物的位置,避免因此通信過載而造成的通信中斷,對這一通信優化功能的確認是必不可少的。

早在今年5月,日本郵船與其合作夥伴已經利用「吉野丸」號進行了首次遠程船舶操縱實船實驗,在東京灣內的本牧沖和橫須賀港沖之間航行,航行距離約12千米。日本郵船計劃利用兩次實驗積累的知識,繼續改進遠程船舶操縱系統,並與合作夥伴進一步開發大型船舶遠程控制技術。

據了解,自2018財年以來,日本國土交通省一直在推動自動航行船舶項目,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自動航行船舶的實用化,為安全運營和減輕船員負擔作出貢獻。

業內專家指出,如果未來遠程控制船舶能夠實現實用化,可以將船上勞動負荷節省三分之二左右,還可以提高航行安全。另一方面,由於需要技術人員來負責陸上支援,因此也催生了新的需求,可以維持就業。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北鬥CORS系統「大型船舶高精度導航及靠泊儀」首次實船試驗圓滿成功
    2014年8月5日,上海海事局通航管理處、
  • 英國研製無人船成功完成大西洋1000平方公裡大陸架勘測
    英國SEA-KIT公司建造的無人水面船(USV)近日完成了為期22天的勘測任務,成功繪製大西洋逾1000平方公裡大陸架的海底地圖。因此,此次由「Maxlimer」號完成任務為未來的無人船海上勘察時代做出了極佳示範。在「Maxlimer」號的整個航行過程中,SEA-KIT在英格蘭東部託勒斯伯裡(Tollesbury)的基地內通過三個衛星全程遙控「指揮」了整個航程。
  • 東疆海事提升「非接觸式」船舶安全監督檢查質量
    內容提要:近日,東疆海事局的執法人員登上「信風廣州」輪,實施船舶安全檢查。這次登輪,除執法人員還有網絡通訊技術人員,他們協助執法人員一起測試為應對疫情期間遠程執法而研發的全船網絡系統。天津北方網訊:近日,東疆海事局的執法人員登上「信風廣州」輪,實施船舶安全檢查。
  • 國產版「幽靈船」或於2017年面世
    無人駕駛船舶或三年面世,智能船舶將開建。 無人駕駛的「幽靈船」曾經只是傳說,但如今,無人駕駛技術已經被成功運用於飛機和汽車,國產無人駕駛船的出現也指日可待。其實,人類對無人駕駛船舶的嚮往與研究由來已久。
  • 大宇造船海洋世界首次完成船舶對船舶LNG裝船作業
    韓聯社11月26日報導,大宇造船海洋11月26日表示,在玉浦造船廠進行為期3天的向正在建造的LNG運輸船供應LNG的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嘗試了「船舶對船舶液化天然氣(LNG)裝船作」。
  • 普通水手選擇什麼樣的船好呢?貨櫃、散雜貨、油船還是遊、郵船
    什麼船好就跑什麼船嗎?顯然,這是一個偽命題。作為一名普通船員,那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是什麼局面呢?航海人羅羅,一名從事水上工作十餘年的操船手,我們一起來聊聊跑船的那些事。一、船,沒有最好跑船,我們文中所討論的是以商船為主。
  • 無人太空船9次成功,日本打算利用「星門」空間站,進行載人登月
    H-II運載飛船是日本研發的一款無人太空飛行器,日本研發該飛船的目的,是為了給日本實驗艙「希望」號運輸補給。據了解,在2009年7月17日的時候,日本首艘H-II無人太空船就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完成了對接任務。日本H-II無人太空船的外形呈圓筒狀,能裝載約6噸的貨物,在完成補給任務後,它能從空間站脫離,並在衝入地球大氣層時燃燒殆盡。
  • 英國無人船完成大西洋航行任務並繪製海底區域地圖
    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15日報導,長12米的「馬克斯萊默」無人船已經完成了為期22天的繪製大西洋海底區域地圖的任務,令人印象深刻。這艘無人船7月底從普利茅斯出發,前往西南方向大約460公裡的地方。由於船體上安裝了多波束回音測深器,這艘船繪製了1000多平方公裡、深至約1公裡的大陸架地圖。對於這個海底區域,英國水文局基本上沒有其現代數據。
  • 英媒:美海軍無人貨船完成4700海裡試航 首次通過巴拿馬運河
    該貨輪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霸主」無人駕駛水面艦艇,它完成了長達4700海裡的航行,其中包括在幾乎完全沒有人類輔助的情況下從大西洋航行到太平洋。五角大樓發言人喬希·弗雷說,該貨輪在此次行程的大約97%的時間內處於自主航行模式。一個遠程船員團隊在需要時提供了輔助。
  • 【浙江首臺(套)】船舶及海工裝備:長風破浪濟滄海!
    產品採用兩臺160kW直翼舵槳裝置的全球首艘2000噸級純電池動力內河貨船經實船測試,與同類螺旋槳船舶相比節能高達40%以上。該產品打破國外壟斷,可替代進口。   7800PCTC小汽車滾裝船   揚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首次通過巴拿馬運河,美軍無人艦艇完成4700海裡試航
    該船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霸主」無人駕駛水面艦艇,它完成了長達4700海裡的航行,其中包括在幾乎完全沒有人類輔助的情況下從大西洋航行到太平洋。一個遠程船員團隊在需要時提供了輔助。  美國海軍擁有兩艘59米長的「霸主」無人船,由有人駕駛的快速運輸船改裝而成。它們屬於能夠在攜帶540噸貨物時以35節航速巡航的雙體船。無人操縱功能的改造成本為每艘船1億多美元。  儘管以這種方式駕駛大型船隻的技術可能並不新鮮,但巴拿馬運河管理當局允許這艘無人駕駛船隻通過的意願,表明船運業對這項技術的認可正在增強。
  •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
    設計效果圖 (南方海洋實驗室供圖)具有「中國首創」「智能化」「國產率高」等亮點,2022年交付使用羊城晚報訊 記者陳亮報導:12月18日,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了解到,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
  • 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完成試航
    2020-11-26 11:19:22 來源: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 舉報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七
  •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
    12月19日,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了解到,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將建造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項目預估設計及建造周期為18~20個月,預計2022年交付使用。
  • 遠程操縱機器人,20英裡外完成心臟手術
    業界評論:這是遠程醫療的一個飛躍。遠程醫療是一個新興領域,它依託網絡、機器人技術、混合現實和通信技術的進步,讓醫學專家可以「穿越」遠距離空間,進行從諮詢到外科手術的各種工作。遠程醫療可以使醫療保健體系去中心化,通過將醫生在網絡上虛擬地分配到社區醫院,緩解了地方醫護人員的短缺,還可能降低醫療成本。
  • 《無人船船載水質監測系統》《水質監測無人船安全作業技術標準...
    參會代表合影   為了解決當前我國水環境監測領域無人船作業標準缺乏的現狀,推動無人船這一新興智能化平臺在河湖管護領域的規範化應用,由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與中國水利企業協會聯合立項的《無人船船載水質監測系統》《水質監測無人船安全作業技術標準》第一次標準討論會於2019年11月22日在杭州召開。
  • 日本沿海詭秘的幽靈船,到底來自何處?船上除了白骨,空無一物
    那麼幽靈船是否真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特別是日本近海處經常出現幽靈船。寂靜無人的夜裡,從海平線上駛來了一艘船,可海邊的人們登船一看,卻發現船上除了幾具陰森的白骨或者腐爛的屍體,其他空無一物,這就是傳說中幽靈船。
  • 日本沿海詭秘的幽靈船,到底來自何處?船上除了白骨,空無一物
    答案是肯定的,特別是日本近海處經常出現幽靈船。寂靜無人的夜裡,從海平線上駛來了一艘船,可海邊的人們登船一看,卻發現船上除了幾具陰森的白骨或者腐爛的屍體,其他空無一物,這就是傳說中幽靈船。日本近海處近幾年實出現幽靈船的概率非常大,岸邊的漁民甚至都見怪不怪了,那麼這些包含多具遺體的幽靈船,是何原因總出現在日本的近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