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攜手,推進應急通信飛機研製

2020-09-27 中國電科

近日,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科鑽石」)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安徽有限公司蕪湖分公司、北京中科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三方將充分利用各自的產品、技術、資源等優勢,聯合研製鑽石飛機平臺集成機載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及衛通設備,完成應急通信飛機研製。

應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設是近年來應急系統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的重要保障,有助於第一時間掌握情況,迅速指揮處置搶險救災工作。而應急通信型飛機作為重要的通信保障應急裝備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具備多種優勢,通信範圍廣,不受地形影響,在一些邊遠,地形複雜區域也可進行作業。反應速度快,從險情發生到出險區域,用時較短,可進行快速反應。此外飛機上搭載的先進通信設備可快速恢復範圍內的通信,從而提高搜索、救援效率。因此,MPP應急通信型飛機的研製對應急通信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此次合作協議的達成,是電科鑽石MPP在應急通信領域應用的一次重要嘗試。三方將通力協作,利用各自優勢,提升地區應急指揮通信能力,促進地區應急管理體系現代化建設。

新聞深一度:MPP多用途飛行平臺是基於備受讚譽的DA42飛機開發的固定翼特種飛機,其功能強大,具有運營成本低、改裝便捷等優點。飛機應用一體化集成技術,通過對機身進行設備的加改裝即可達到「一機多用」的目的。目前MPP已在地理測繪、森林防火、應急救援、海事巡邏等多個領域大顯身手。

相關焦點

  • 翼龍-2無人機成功完成全球首次應急救援通信保障實戰演練
    中國民航網訊:9月29日凌晨4時50分,翼龍-2無人機從貴州安順機場起飛,奔赴四川木裡,成功開展了全球首次大型無人機應急通信實戰演練,航時近20小時,實現了跨兩個戰區三個省份、跨晝夜全天候、夜間中雨等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業,通過公網與專網結合、寬帶與窄帶融合、空天地一體化通信覆蓋等創新技術手段,解決了斷路斷電斷網的「三斷」災難現場通信保障難題,為第一時間開展應急救援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 中國將發射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利用雷射天地通信
    目前,全球範圍內由我國製造的在軌運行的通信衛星多達24顆。 隨著我國新一代通信衛星技術的提升,在完成廣播電視信號傳輸任務的同時,未來利用通信衛星覆蓋,在飛機機艙內、高速運行的高鐵上,甚至偏遠山區,便捷上網將成為現實。
  • 羅羅與泰克南公司合作研製電動飛機 性能多樣 採用全電推進系統
    【據AviationToday網站2020年10月27日報導】義大利通用飛機製造商泰克南公司(Tecnam)與羅羅公司合作研製電動支線飛機,執行客運、醫療後送、貨運等任務。該型號名為P-Volt,可容納9名乘客,採用全電推進系統。此前,泰克南公司曾與羅羅公司合作開展了H3PS混合電推進四座通用飛機研製工作。來源:AviationToday網站
  • 翼龍-2無人機成功開展大型無人機應急通信實戰演練
    2020年9月29日凌晨4時50分,翼龍-2無人機從貴州安順機場起飛,奔赴四川木裡,成功開展了全球首次大型無人機應急通信實戰演練。航時近20小時,實現了跨兩個戰區三個省份、跨晝夜全天候、夜間中雨等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業,通過公網與專網結合、寬帶與窄帶融合、空天地一體化通信覆蓋等創新技術手段,解決了斷路斷電斷網的「三斷」災難現場通信保障難題,為第一時間開展應急救援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 天通一號02星發射成功 服務亞太地區移動通信
    將為中國及周邊等地區提供移動通信服務天通一號02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將為中國及周邊、中東、非洲等相關地區,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的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穩定可靠移動通信服務,支持話音、簡訊息和數據業務。
  • 【實戰】飛機遇「雷擊」返航……這場演練17家單位攜手應對
    【實戰】飛機遇「雷擊」返航……這場演練17家單位攜手應對 2020-12-03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火星應急信標:為「天問一號」安裝「黑匣子」
    科技日報記者23日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悉,在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該校研製的火星應急信標裝置,將搭載「天問一號」在火星著陸。科研團隊介紹,這套應急信標的防衝擊性比黑匣子高三四成,並將在火星的極端氣候下,接受遠距離通信的挑戰,南航是國內唯一獨立承擔火星探測器載荷研製任務的高校。
  • 飛機遇「雷擊」返航……這場演練17家單位攜手應對
    飛機遇「雷擊」返航……這場演練17家單位攜手應對 2020-12-03 0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飛機上能玩手機了?三分鐘看懂5G ATG地空通信
    應用到空中通信來說,就是地面站把信息發給衛星,衛星接收並把信息轉發給飛機,飛機接收,從而形成一條迴路,完成通信過程。5G ATG通信5G ATG通信呢,就是一種沿航線部署地面5G基站,通過基站和空中機載通信設備,使飛機與地面實現雙向通信的方法。
  • 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投入使用 有什麼影響?
    「實踐十三號」創造了我國及世界通信衛星多個首次:「實踐十三號」衛星首次在我國通信衛星上應用了Ka頻段寬帶技術,其通信總容量達20Gbps,超過了我國已研製發射的通信衛星容量總和,標誌著我國衛星通信進入了高通量時代;同時,「實踐十三號」衛星首次在國際上開展了高軌衛星與地面的雙向雷射通信試驗,速率最高達5Gbps,奠定了我國在空間高速信息傳輸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此外,「實踐十三號」衛星是我國首顆電推進衛星
  • 國產翼龍-2無人機首次完成應急救援通信保障實戰演練
    8日,記者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獲悉,翼龍-2無人機於9月29日成功開展了全球首次大型無人機應急通信實戰演練。29日當天凌晨4時50分,翼龍-2無人機從貴州安順機場起飛,奔赴四川木裡,航時近20小時,實現了跨兩個戰區三個省份、跨晝夜全天候、夜間中雨等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業,通過公網與專網結合、寬帶與窄帶融合、空天地一體化通信覆蓋等創新技術手段,解決了斷路斷電斷網的「三斷」災難現場通信保障難題,為第一時間開展應急救援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 我國將首次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上開展對地高速雷射通信試驗
    實踐十三號中首次使用了電推進技術,執行衛星在軌的南北位置保持任務,衛星在軌壽命15年。實施十三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周志成說:「作為南北位置保持,整星要帶3噸多化學推進劑,就是一顆星60%都是化學燃料,用了電推進後,我們實際上只帶100公斤的氙氣就可以完成15年的位置保持,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技術。」據透露,這一先進推進技術的研製也用了15年。
  • 無限極攜手多方合作,致力產品研發
    因此,無限極在科技研發方面持續投入,形成了「多方科研平臺,全產業鏈支撐開發精品」的科研體系,持續打造中草藥核心技術。 成立「無限極——水中銀生物安全評估合作平臺」 無限極攜手水中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香港成立「無限極——水中銀生物安全評估合作平臺」,將水中銀「轉基因鯖鰹魚」胚胎毒理測試技術應用於健康食品和化妝品的原料篩選、產品安全性檢查
  • 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在應急通信中的應用
    其空中網絡基站計劃研製了「天鷹座」(Aquila)太陽能無人機,旨在以雷射通信實現無線網絡傳輸,提供「千兆級」通信速率。該無人機採用大展弦比飛翼布局,翼展43 m,起飛重量400~454kg,航時90天(設計值),外形如圖2所示。該無人機於2016年6月28日在亞利桑那州尤馬縣(Yuma)首次試飛,目前正在開展低空飛行測試。
  • 阿里牽頭全球首個安全多方計算國際標準 讓「可用不可見」數據更安全
    該安全多方計算標準由阿里巴巴於2019年10月在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協會之一IEEE成功立項並主導推動,有望成為全球首個安全多方計算領域的國際標準。其實,無論是快遞外賣還是疫情防控,都面臨數據的流動與安全問題。如何在發揮數據流動價值與確保數據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行業性難題。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中國造星人—新聞—科學網
    而在研製過程中,團隊需要解決一個又一個創新路上的「攔路虎」。   空間電推進技術在通信衛星領域是世界性難題,美國曾付出4顆衛星在軌失效的慘痛代價。2009年東方紅四號S平臺研製伊始,就該平臺是否上電推進技術,專家們意見不一。
  • 「天問一號」黑匣子僅重4公斤,南航團隊揭秘研製過程
    7 月 23 日上午,南航舉辦了 " 火星探測器發射直播觀摩活動 ",邀請航天學院應急信標裝置團隊成員與學生面對面分享交流。簡單說,信標裝置就是 " 天問一號 " 的 " 黑匣子 ",記錄火星探測器的運行軌跡以及機電系統運行情況。" 有了這套信標系統,天問一號就可以保持與地面信號聯絡,同時記錄探測器著陸火星的行動軌道。"
  • 短波業餘電臺還可以應急通信嗎?
    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是國內業餘無線電用於應急通信的典型例子,主流媒體都有過報導。在國際上,業餘無線電發展初期,應急通信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美國911事件,颶風,火災中也有業餘無線電應急通信的身影。在20世紀90年代,業餘無線電曾經是非常高科技的操作。
  • 西雙版納:北鬥氣象應急通信系統全面建成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喻彥 王利報導 近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北鬥氣象應急通信系統建設完成,並投入業務使用。至此,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勐臘縣和勐海縣北鬥氣象應急通信系統已全部建設完成。
  • 飛機遭雷擊?自動駕駛系統失效?別慌,這是重慶機場舉行的航空器應急...
    12月2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舉行了航空器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綜合演練,檢驗各應急救援保障單位在新形勢下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綜合應急救援處置能力和實戰水平。記者獲悉,這次演練模擬了一架由重慶飛往廣州的飛機在起飛不久後,遭遇雷擊,自動駕駛系統失效,立即宣布緊急狀態,並在升空30分鐘後返航,當飛機落地後又出現起落架「損傷」、發動機」著火」、人員「傷亡」等緊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