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放棄國外高額年薪,以命相搏,5年建成中國專屬天網

2021-01-13 春秋點將堂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早年前情報信息偵察搜集通常是由間諜和特殊情報部隊來完成,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大軍事強國相繼研製出了諸多高科技情報偵察裝備,而偵察衛星就在其列。

值得自豪的是,現如今,中國對地觀測衛星技術水平已經躋身國際前沿,無論從衛星數量還是衛星探測精度方面上講都獲得了顯著的成果,不僅可以滿足解放軍部隊的使用要求,也開始對出高精度的偵察衛星外銷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外出售的衛星精度可達1米級,這比眾多國家的軍用衛星探測精度還要高出很多。可我們必須銘記的是,中國在偵察衛星的探索研發之路上也曾歷經過一段極其漫長且充滿黑暗的時期,幸虧有這個人的不懈奮進,甚至是以命相搏才換來了中國偵察衛星的曙光。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健,出生於1945年1月,家住江蘇泰州縣,曾在1980年遠渡瑞士進行學習深造,後來又到美國工作了一段時間。當年,葉培健院士在國外的年薪可以達到數十萬美元,但當他得知祖國急需高技術人才之後,毅然做出了歸國效力的堅定抉擇。

當時,國內的環境不同於現在,葉培健院士回國後只能拿到兩千塊的工薪,可他不僅沒有出言抱怨,反倒是拼了命地投身在祖國的科技研發事業上,短短五年時間裡,葉培健院士就帶領著研發團隊打造出了專屬於中國的偵察天網。而在此之前,美國曾極盡嘲諷認為中國沒有30年根本無法擁有自己的「天網」系統。

但少有人知,在2000年中國首顆國家戰略衛星發射失利後,葉培健院士曾消沉的希望自己乘坐的車能從山上翻下去,把自己摔死,因為他覺得那刻衛星比他的生命更重要,摔下去他可能會成為功臣,但活著他不知道如何向祖國和人民去交代。無數像葉培健院士這樣將祖國興旺和自己牢牢綁在一起的科研戰將,這就是中國不斷強大的根源。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 揭秘中科院真實收入
    眾所周知,近日,中科院有多人集體離職了,引起了廣泛關注!有工作人員透露這90多名科研人員被挖走的。然而,大家就比較關心中科院的工資,你知道中科院院士年薪一般多少嗎?據說,中科院的福利不錯的,年薪也是挺高的。
  • 南仁東夫人:你以命相搏,只為給年輕一代留下觀天望宇的利器
    南仁東夫人:你以命相搏,只為給年輕一代留下觀天望宇的利器 科協改革進行時微信公眾號 2019-04-06 21:34
  • 揭秘中科院院士一個月工資到底有多少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稱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3年10月改為現名。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大陸最優秀的科學精英和學術權威群體。下面小編為你揭曉中科院院士一個月工資到底有多少,希望你喜歡。  作為院士身邊的人,有機會接觸很多學術界泰鬥,網上正在熱議的金融高管6000萬年薪,突然讓我覺得有必要曬曬身邊院士的工資。
  • 《鐵血戰士》曝定檔預告 敢死隊與怪獸以命相搏
    《鐵血戰士》曝定檔預告 敢死隊與怪獸以命相搏
  • 放棄百萬年薪,只為「中國芯」!這些科學家是中國最寶貴的財富
    十多年前,中國晶片行業有一種說法:除了水和空氣,幾乎所有的中國晶片都必須從國外進口。對軍隊來說,外國的封鎖更加難以逾越。十多年前,姚麗君放棄了在日本的超高薪水,毅然決定回到中國。填補了我國濺射靶技術的空白,結束了我國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 楊振寧改中籍真相,中國院士待遇到底幾何?
    ,尤其是楊振寧,很多人都覺得他是來中國進中科院養老了。但事實是,楊振寧和姚期智本身就是中科院的外籍院士,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第十三條規定,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國國籍後,可直接轉為院士或資深院士,並享有同等義務、權利及有關待遇。因此,楊振寧與姚期智之所以能加入中科院,是因為兩位取得了中國國籍,因此從外籍院士直接轉為院士,符合相關規定。 那外籍院士與院士在職責和待遇上有什麼區別呢?
  • 她是中國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無奈成為美國院士
    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的科學家,她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先後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得到了大洋彼岸美國院士的殊榮。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今年84歲。李愛珍,她出生於福建。李愛珍出生的年代,經歷了風風雨雨的歲月,但在那種環境下,自小就很願意學習,喜歡鑽研,對科學研究有濃厚的興趣,經過自己不懈努力,終於考入上海復旦大學。
  • 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 轉為中科院院士
    ,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日前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院士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後創立「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和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因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原理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姚期智院士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研究,2000年獲得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高獎圖靈獎。
  • 中科院士陳彪失蹤距今已28年,在開會路上憑空消失,至今仍未果
    1980年彭加木在羅布泊一帶的失蹤案就是最著名的案件,被稱為建國以來最大的難解之謎。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一樁奇案,中科院院士陳彪在開會的路上消失了,距今已經27年了,人們卻對此完全找不到線索。當時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中國的許多現代科技落後於西方國家。出於國家建設的需要,陳彪主動地放棄了已經研究了幾年的天體物理學,開始研究太陽物理,因為當時這個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的,所以陳彪可以說是這條路的開闢者,為新中國的太陽物理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南仁東:踏過平庸,燃盡一生的中國「天眼」之父
    他最早提出FAST工程概念,提議利用貴州省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臺址,從論證立項到選址建設他一共花了22年,終於兌現了自己在心中許下的承諾,他窮盡畢生精力成就了我國在天文領域領先國際20年的偉大壯舉!七十二載人生路,他好像只為FAST而來,殫精竭慮,以命相搏,成就了一段世間傳奇,學界絕唱。
  • 南仁東:踏過平庸,燃盡一生的中國「天眼」之父
    他最早提出FAST工程概念,提議利用貴州省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臺址,從論證立項到選址建設他一共花了22年,終於兌現了自己在心中許下的承諾,他窮盡畢生精力成就了我國在天文領域領先國際20年的偉大壯舉! 七十二載人生路,他好像只為FAST而來,殫精竭慮,以命相搏,成就了一段世間傳奇,學界絕唱。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在13年前,曾有一位來自中國的女科學家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這位女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在2007年5月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這原本是值得每一位中國人自豪的事情,畢竟在中美整體科技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下,能有中國科學家成為美國院士,足以證明中國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這篇博文的緣起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代表委員中的部分中科院院士,探究2011年院士評選中饒毅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落選的真正原因。當時,在採訪饒毅時,他先是提出沒什麼好說的,然後說:「除非有人有說法,我可以回復。」
  • 兩院院士年薪能有多少?說出來別不信,10個院士比不過一個明星
    鍾南山院士是這次「抗疫戰爭」的精神領袖、武漢前線第一人,有2003年SARS時期的防控經驗,八十多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親赴武漢疫情最前線,七十多歲高齡的李蘭娟院士也隨同鍾南山院士親赴武漢,兩位院士為抗擊疫情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中科院院士聯合3高校申建廣東首個國家實驗室
    中國光學權威、中科院院士劉頌豪教授領銜廣東3高校衝擊廣東首個「國家實驗室」。「劉頌豪院士學術思想研討會暨八十華誕誌慶」昨日在華南師範大學舉行,筆者獲悉,由劉頌豪院士領銜,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3校將聯合申請組建「廣州納米光子學國家實驗室(籌)」。
  • 中科院院士被指抄襲論文 模仿國外樣機獲專利費
    王正敏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醫生,2005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王正敏申報院士的時候,王宇澄正是他的秘書,目睹了王正敏為當上院士論文造假的全過程。王宇澄說,在王正敏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件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論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其論文造假的手法之一便是將自己的專著《耳顯微外科》一書的內容,拆分成14篇論文,發表在《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上。
  • 中國芯加速崛起!中科院院士正式發聲,透露出一個好消息
    中國芯加速崛起!中科院院士正式發聲,透露出一個好消息!但是就在美G對華為進行「晶片制裁」,國民都替華為緊張到心都「提到嗓子眼」的時候,ASML公司的全球副總裁卻公開表示會繼續在中國市場投入晶片,並且還表示願意和中國的半導體技術企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 天眼之父南仁東:放棄國外300倍高薪,讓中國領先全球20年!
    1963年,高考滿分100分,他考了98.6,是吉林省理科狀元。他是中國天文學家,「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他也是一個全能型天才,懂天文、力學、金屬工藝、畫圖和無線電。
  • 中科院大學寧波材料工程學院今天揭牌,2020年建成
    中科院大學寧波材料工程學院今天揭牌,2020年建成 2月6日下午,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和寧波共建的中科院大學寧波材料工程學院揭牌。
  • 「中國芯」突圍利器!剛剛這位中科院院士重磅發聲
    近日,中國新聞網公開報導,一位中科院院士重磅發聲:針對中國半導體材料、製造工藝設計落後的狀況,碳基電子大有所為,其對國產晶片技術突圍,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他說:「我們做的電子器件,在性能上跟國外完全沒有可比性,但就算是如此,就算是我們落後幾十年,我們也必須要做,我們一定得做!」彭練矛發誓,一定要為中國開闢一片新天地,他不撞南牆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