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早年前情報信息偵察搜集通常是由間諜和特殊情報部隊來完成,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大軍事強國相繼研製出了諸多高科技情報偵察裝備,而偵察衛星就在其列。
值得自豪的是,現如今,中國對地觀測衛星技術水平已經躋身國際前沿,無論從衛星數量還是衛星探測精度方面上講都獲得了顯著的成果,不僅可以滿足解放軍部隊的使用要求,也開始對出高精度的偵察衛星外銷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外出售的衛星精度可達1米級,這比眾多國家的軍用衛星探測精度還要高出很多。可我們必須銘記的是,中國在偵察衛星的探索研發之路上也曾歷經過一段極其漫長且充滿黑暗的時期,幸虧有這個人的不懈奮進,甚至是以命相搏才換來了中國偵察衛星的曙光。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健,出生於1945年1月,家住江蘇泰州縣,曾在1980年遠渡瑞士進行學習深造,後來又到美國工作了一段時間。當年,葉培健院士在國外的年薪可以達到數十萬美元,但當他得知祖國急需高技術人才之後,毅然做出了歸國效力的堅定抉擇。
當時,國內的環境不同於現在,葉培健院士回國後只能拿到兩千塊的工薪,可他不僅沒有出言抱怨,反倒是拼了命地投身在祖國的科技研發事業上,短短五年時間裡,葉培健院士就帶領著研發團隊打造出了專屬於中國的偵察天網。而在此之前,美國曾極盡嘲諷認為中國沒有30年根本無法擁有自己的「天網」系統。
但少有人知,在2000年中國首顆國家戰略衛星發射失利後,葉培健院士曾消沉的希望自己乘坐的車能從山上翻下去,把自己摔死,因為他覺得那刻衛星比他的生命更重要,摔下去他可能會成為功臣,但活著他不知道如何向祖國和人民去交代。無數像葉培健院士這樣將祖國興旺和自己牢牢綁在一起的科研戰將,這就是中國不斷強大的根源。